文学五一

分卷(10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金桢京话还没说完,李贤因就明白了他的意思,非常无语的切了一声,如果金桢京这时候在自家老板身边,就一定可以看到他脸上略带讥讽的笑容。
    度假酒店都建了一大半了,你现在才和我说那块地即将被划为官方用地?!
    我信你个大头鬼哦!
    金桢京当然也知道人家这是在把他们当傻子看,几乎是随口找了个完全没有任何说服力的借口来搪塞他们,可最为关键的是,因为项目筹建时的某些决策,导致如今哪怕明知对方就是故意刁难,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应对之法。
    而且我们当初筹建度假酒店的时候获得了官方的很多支持,其中包括购置这块地皮的贷款,在相关部门授意下,银行给了我们最低的利息与最长的年限,现在他们反咬一口,说我们签署的贷款合同是违规的,银行不可能提供利息如此低廉的大额贷款,还说为我们办理业务的经理因为犯下这个错误,已经暂时停薪留职了。
    他们如今的处境已经很明显了,不仅城建.局要收回地皮,连银行都在找他们麻烦,尽管这只是个地方分行,真要掰扯起来也着实让人闹心。
    当初拉投资的时候说得那么好听,真要过河拆桥了,倒是一点都不手软。
    李贤因嘲讽了一句,尽管因为身体原因,他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到度假村项目的筹备过程中,也就没见过几次当地官面上的人物,但不论是从那寥寥几面中所观察到的姿态,还是从金桢京此前偶尔提及的语气来看,当地能够拿主意的公务员们面对金桢京时还是相当热情好说话的,为度假村的落户提供了不少便利与优惠,生怕人反悔似的。
    现在倒好,翻脸比翻书还快,下手坑他们的时候倒是全然忘了当初的热情。
    不过从利益上来说的话,当地领导这一系列操作其实也不算少见,人家当初一听他们要在海边建造度假村就如此高兴,还给出各种优惠政策,也不过是觉得一个面积不小的度假村对当地宣传以及吸引游客很有帮助,这才一拍即合。
    而今翻脸,想来也肯定是郑义宣私底下给了对方更大的好处,怎么说度假村都还没建起来呢,前景如何完全是说不准的,就算S.M RE方面花费大量精力与金钱去建造与宣传,真到开业的时候依旧有可能门可罗雀,吸引不来几个客人。
    一家吸引不了多少人流量的度假村,对当地管理者来说作用就不大了,远不如摆在眼前的利益更让人心动,由此一来,这些人会在短时间内倒向郑义宣,并帮助他向S.M RE发难也就称不上奇怪了。
    也怪我,当初就不该贪那点小便宜,如果我们和银行签的是正常利率与年限的合同,银行就找不到为难我们的借口了。
    李贤因知道金桢京言语背后所传达的含义,无非是觉得城建局那边的刁难还算好解决,尽管这块地皮是贷款买的,可再怎么样也确实已经买下,以韩国目前正实行的土地私有制来说,城建局是无法以该地块即将划为官方用地这样的理由要求他们停止建造度假村的。
    除非官方直接把这一大片地皮划归为教育用地,S.M RE才有可能面临三星当初的困境,但事实上,度假村所处的位置并不符合征做教育用地的条件,城建局是没办法拿这一点来要挟他们的。
    在和城建的较量中,S.M RE才是占理的那一方,他们不怕和对方起争执,真要闹起来了,他们也可以选择不搭理对方,直接继续开工就是了,本来就是刻意找麻烦的城建方面可没胆子真的动用人力阻止他们继续施工。
    在金桢京看来,比起城建局,还是银行那边更难处理一些。
    他们和银行签的贷款合同,要说违法吧,那肯定是没到违法的程度,也远远称不上利用手中职权开后门,就这么大一个小城市,能拿到低廉利息贷款合同的企业肯定也不会只有他们一家,某种程度上来说,低利息也算是银行招揽大企业到自家贷款的常用手段了,没成想这时候倒成了人家放话的借口。
    银行的说法也和城建局一样站不住脚,只要我们的手续没有问题,他们找再多借口也没用。
    李贤因随口安慰了一句,好让金桢京不那么懊丧。
    有一说一,贷款的事儿金桢京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房产企业的资金流非常庞大,这也导致房企从银行大额贷款是很普遍的状况,而很多银行在遇到优质客户申请大额贷款时,多少都会给点利息优惠,这甚至都不会引起人们的任何惊异目光。
    而且合同已经签了,就具备了法律效应,就算银行方面认为这笔贷款让他们亏本了,他们也只能追究自家内部员工的责任,根本没有权力单方面毁约,更没有权力要求S.M RE方面即刻还钱。
    别说李贤因有没有这笔钱,就算他有,也不可能因为对方的无理取闹而掏出这笔钱!
    电话对面的金桢京却并没有被安慰到,仍旧一副忧心忡忡地语气,我们的手续和证件当然没有问题,可我就怕银行那边明知自己无礼却还要和我们纠缠下去,就拖着不让我们开工,真要那样的话,我们的资金压力会很大。
    这点不用金桢京说,李贤因在出言安慰他之前就已经想到了,只是一时没有想好应对之法,这才没说出来白白增加金桢京的焦虑情绪,然而他的这位挂职秘书早在事情发生时就把一切能排查的都摸索了一遍,此时就想与自家老板商量个对策出来,任何空泛的安慰之语都无法让他彻底安心。
    然而他注定是要失望了,李贤因并不打算在这个电话中即刻决定他们的应对策略,他还需要独自思考一下,尤其是在面对银行的时候,他们确实需要谨慎。
    就像他刚才同金桢京所说的那样,银行方面再怎么耍无赖,也无法改变他们已经签过合同的事实,哪怕银行把他们告上法庭都没用,这笔贷款银行想提前要回去,门儿都没有!
    可事情真要走到那个地步,对S.M RE来说可不是件好事儿,因为按照韩国的法律,如果银行把他们告上法庭,那么S.M RE的公司账户就将被冻结,一直到一审结果宣判之后才会解冻。
    这代表着,打从银行起诉他们开始,S.M RE就没办法用钱,自然度假村的建造事宜也就没办法继续进展下去。
    而这,就是郑义宣的目的了。
    郑义宣原本就是想让度假村变成烂尾项目,从而让S.M RE的资金链承受巨大压力,不然也不会让城建局和银行随便找那么些拙劣的借口就敢跑来做拦路虎,根本上也没指望这些无赖手段真能彻底耗死李贤因,不过是想拖时间罢了。
    拖的越久,S.M RE受到的牵制就越大,这是地产企业的通病,而郑义宣接下来所需要做的,就是安静地躲在暗处,看着S.M RE陷入一团乱麻之中,然后等待最利于他出手的时机,彻底打垮S.M RE,才算是真正报了仇。
    这次就连李贤因都不得不感叹与郑义宣的计策,手段之老练,一看就知道是个坑人老手了,怎么着都比LG地产要强。
    第164章
    接下来的几天,李贤因一直很安静,安静到网上骂他的人都骂累了,他也没有丝毫反应,仿佛整个人都消失在了韩国这片土地上。
    这让没少看李贤因热闹的部分网友感到新奇,某些论坛和平台上,甚至在事情发生五天后的现在,突然多了几个觉得李贤因反应不太对的帖子。
    名为《总感觉这种低调反应不像李贤因的风格》的帖子还被不少深有同感的网友顶上了首页,只是还没讲几句,就被一群人冲进来大肆嘲讽,说他就是些收钱办事儿的水军,都这种时候了,居然还在替李贤因戴高帽。
    最近几天的网络风向就是如此,但凡有个人说上两句李贤因的优点或好话,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理中客就会用更激烈且数量众多的反驳话语淹没对方,直到对方承认李贤因的优点都称不上优点,或干脆被他堵地不发言了才算完。
    这就是网络暴力之所以能够害死人的原因,网上的言论往往都具备着非黑即白的特性,当某个人被大规模的厌恶与抵制时,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是错的,就算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在大潮流下也不敢发声。
    或者说,就算发声了也无济于事,在浩瀚的反对浪潮中,得不到附和的个人意见几乎起不到多少作用。
    就像现在,明明只是有人觉得李贤因的安静着实有些异于往常,却依旧被第一时间打上吹捧李贤因的标签,然后对其进行非黑即白式的口诛笔伐,完全就是一副排除异己的手法。
    他如今非常热衷于把李贤因贬得一文不值,就连有人说李贤因心机深沉都不行,因为有心机在某种方面来说也可以用来夸人,显得李贤因好像很有能力似的,更别说夸赞他有性格了,这群人恨不得他就是个怂包。
    但其实摆脱这种莫名其妙的恨意,冷静下来想想就知道,这些帖子所说的异常确实是值得关注的,就在不久前,李贤因还因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硬刚了LG地产一波,当时那股热闹劲儿,说是轰动了整个韩国都不为过,哪怕是平时不甚八卦的人都动了去与那些广告牌合照的心思。
    这也就导致那些印着嚣张话语的广告牌照片流传甚广,别说是在韩国境内,就连国外少数网友都隐约有听过这么个八卦,只是热度过去之后再没人无缘无故地主动提起。
    可不管热度如何削减,已经发生过的事儿还是会对人产生一定影响的,而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李贤因印象的进一步深化胆子大、脑子灵活、而且还是个暴躁老哥。
    真就是个谁惹谁倒霉的家伙。
    这样一个人,有可能在全网声讨他的时候保持绝对的沉默吗?
    哪怕他真截胡了属于郑义宣的五百亿,也大可以说自己在收购那家金融机构时并不清楚其与郑义宣的合作,等收购后再清算财产,也不可能把那五百亿平白无故地还回去,毕竟除了转账记录外,郑义宣好像也并没有其他的凭证。
    尽管有些无耻,但这种说法是能够站住脚的,最主要的是,如今流传着的都是郑义宣的一面之词,李贤因至今都没有说过哪怕一个音节的辩驳之语,这实在很难说得过去。
    正常人都会下意识为自己辩护,这与性格无关,纯粹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何况商场上的事儿本来就掰扯不清楚,作为一个声明制造机,真遇到事儿了李贤因却连一篇声明都不发,怎么想都觉得不正常。
    这家伙私底下一定有什么大招憋着没放!
    至少李贤因的所谓粉丝就是如此坚信着的,他觉得李贤因不会就这么轻易地示弱。
    何况现在网上都闹成什么样了,网友的讨论范围已经不完全是那五百亿的事儿了,几乎是把李贤因曾经做过的所有出格事迹都拉出来讨伐了一遍。
    显然,在这些出格事件中,李贤因可没少得罪人,看他不爽的人更是不在少数,等到现在才集体爆发出来,也不过是曾经的李贤因都极为强势,少有这么沉默的时候。
    恐怕就是那些支持李贤因的人心里也在打鼓,觉得他就算解决了金融机构的事儿,证明自己绝不是毫无争议的过错方,恐怕舆论也不会好转到哪里去,毕竟情绪已经带起来了,可没那么容易消下去。
    但这时候的李贤因却并不在乎网上的言论,应该说打从事情发生那天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关注过那些外人的说辞,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确实找到了一个对付郑义宣的大招,但这个大招能产生多大的效果,还得看他能搜寻到多少证据,为了不打草惊蛇,他现在最好还是保持安静。
    第165章
    如果现实需要,李贤因能够让自己充满耐心,但郑义宣挖坑埋人的手段虽然巧妙,可到底还是有些顾首不顾尾,平白暴露出了自己最大的缺点,所以李贤因并没有让自己忍耐太久,就已经大致谋划好了应对之策,前后不过五天而已。
    这五天内,李贤因不仅对外界保持着绝对的沉默,在他授意下,S.M RE方面也摆出了一副停工就停工,没什么大不了的姿态,看似非常潇洒地把度假酒店项目丢在一边,转头倒腾起别的小项目去了。
    作为一家健康运转的地产企业,S.M RE手中当然不会只有度假酒店这一个项目,只能说度假酒店是S.M RE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与运营重心,他们投注了大量人力与物力在这上面,用的都是公司最好的那一批资源。
    这也就导致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去筹备另一个耗资巨大的大项目,不是筹不到开工的钱,地企在拿到审批证明与各项前期手续之后,还是很容易从银行或其他地方弄到钱的,而是S.M RE本身的建造经验与人力不足以支持他们同时开展好几个大型项目。
    尽管S.M RE的前身大河建设有着很高的建造资质,但由于其老板只想着上市赚快钱,所以人员构架虽然还算合理,却也着实太过精简了些,员工数量本身就只支撑得起一套运营配置。
    而金桢京上任管理公司以来,所施行的也是以稳妥为主的管理方针,并没有在一开始就大肆招聘,也没有大范围的人事变动,他选择在日常工作中不间断地进行职能调整。
    很显然,金桢京尽管也是改革派,可对内手段却相当温和,与李贤因的大刀阔斧不是一个路数。
    这种温和派改革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在稳固人心方面可以说是卓有成效,不会像李贤因那样要把许多人都闹得快要神经衰弱了才罢休,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改造公司内部缺陷的速度非常慢,整个战线都拉得相当长。
    体现在现实状况中,就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S.M RE的人力部分依旧不理想,除了度假村项目之外,他们的人力构架只能支持他们参投一些小项目,除此之外,就是单纯投钱却不出人参与基础建设的金钱投资了。
    比如和LG方面合作的商业街项目,就属于这种只出钱不出人和资源的项目。
    这段时间以来,S.M RE在金桢京的领导下,还真没少投资外边儿的小项目,而公司在这些小项目中所能得到的利润其实是不低的,毕竟是房产与建筑行业,哪怕是小项目,资金总额相比大部分行业的均值来说还是非常巨大的,只要能盈利,那肯定都不少赚。
    但此行业还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回款慢,如果想着等公司在这些小项目上赚的钱全部回款,然后再拿着这些钱去支援度假酒店项目,那还是趁早洗洗睡吧!根本来不及!
    所以只要项目一天不开工,S.M RE就会一直处于资金链紧绷的状态,除非李贤因能从外部投入一笔巨额资金直接支援S.M RE本部,他们才有长期停工打持久战的底气,否则闹上几个月,他们说不好就得元气大伤,并且不得不做出选择。
    要么选择彻底放弃度假酒店项目,断尾求生,要么就得花钱花精力清除各种麻烦,说不好真有可能被拖垮。
    正是因为清楚这背后的各种弯弯绕绕,所以尽管听从了社长的吩咐,暂时把停工的事儿放一放,先安心维持住公司的运转及其他项目的稳定,可金桢京的内心还是相当焦虑,生怕他当作自家小孩儿来养的公司就这么夭折了。
    然而与他相反的是,社长的反应堪称冷淡,仿佛没有发生任何大事儿一般,非常平静地让他不要就停工的事儿发表任何看法,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剩下的部分他会解决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