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10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正因为部分死忠爱好者的支持,一些题材在平淡了几年后会突然爆出一部知名度非常高的相关作品,这就是所谓的题材循环效应,追根究底还是小众类型热度积攒得慢,才需要大家累计关注度,只有在最正确的那个时间点上映的佳作才有可能取得爆发性的成就。
    当然,大尺度电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某个大类型下的产物,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尺度加上古代朝鲜背景,加上狗血三角恋,再加上其中似是而非的同性恋成分,《霜花店》是绝对逃不过小众定义的,而它具体有多浓厚的商业性质,全看导演怎么拍它。
    现在正是大尺度电影和同性题材电影同时遇冷好几年的境况,说不准《霜花店》的上映时机真就有这么合适,恰巧赶上题材循环点,吸纳了积攒多年的热度呢?
    那说不好这个项目还真有可能一飞冲天,毕竟目前定下来的三名主演都不是无名小卒,天然带有不小的媒体关注度,只要导演别把剧本内容拍得一团稀烂,再加上画面调度过关,大爆的基础还是有的。
    调研员此时强调这一点,纯粹是觉得社长既然问了,自己就不能只说缺点,事物都有两面性,何况这么波折的一个投资项目,其中总有为人称道的地方,不然没闹出撤资事件之前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出钱参与这个项目。
    投资人又不是傻的,舍得把真金白银扔进一个完全没希望的项目打水漂。
    可曾经在影视方面栽过跟头的李绣满却对于这种理论上才存在的爆火概率不屑一顾,直接打断了调研员列举《霜花店》其他优势的举动。
    我们怎么能确定《霜花店》就诞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好时间点上?这种东西谁说得清?还不都是看运气,一个需要运气才有可能产生盈利的项目,真的有投资必要?
    这一连串的反问重新让大家沉默下来,本来还想调戏一下大家,然后在最后关头又出乎意料选择投资的李贤因这会儿只能无奈地摇摇头,放弃了当场宣布投资的打算。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李贤因这个在支出清单上签字的人还是倾向于投资《霜花店》的,尽管他的大部分资金都投在了美国,这会儿已经开始倒腾原油和美钞,准备玩几个月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但投资个电影的钱他还是可以拿出来的,而且这是S.M本部的项目,钱大部分肯定走公司账户,他是没有资金压力的。
    如果是其他电影就算了,他对韩国电影的制作流程、上映规则、市场状态与经典作品都不是很熟,只能喊出少数几部韩国电影的名字,而且由于他所知道的经典电影都有些年头了,如果不是特意去查,很少有人会突然提起他们的票房数据,李贤因根本不清楚这些口碑力作在上映之初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影史中的高分经典电影在上映之初却惨遭票房滑铁卢的悲剧时有发生,这从来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这种无法确定收益比的影片李贤因当然不可能投钱进去给导演与演员们赚口碑,大家非亲非故的,又不是能直接往他家里闯的李顺圭同学,还想让他白花钱捧人,赵寅成也不可能有这种待遇。
    但《霜花店》在他的印象里票房是不错的,而且制作周期其实不算长,不管在前期筹备中经历了多少磨难,从开拍到最后上映所花费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年,这会儿都07年初了还在求投资,最后却还赶在07年底成功上映了,着实是有效率。
    也不知道OPUS是不是被那次撤资搞怕了,就想着快点上映了事。
    总而言之,投资《霜花店》肯定会是个正确的决定,按照历史进程来看,这笔投资压根儿就不可能亏,而且能在金融危机之前收回所有盈利,避免院线方因为金融坏账而分不出来钱。
    不过因为老李的坚决反对,李贤因决定私下里再交代助理去处理投资事宜,就不在会议中表态了。
    老李毕竟是他爸,前脚刚质疑《霜花店》只有靠运气才能获得盈利,后脚自家儿子就说要投资,这打脸效果未免也太出众了,保准能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患上尴尬癌。
    这件事儿先这样放着吧,我之后找人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再说。
    按理来说,策划部长准备的资料已经足够详细了,大家也都对这个项目发表了看法,尽管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评判内容兴许有失偏颇,但专业性并不低,已经足够李贤因参考了,大家都不明白社长为什么还要再找人了解劳什子情况。
    这还有什么好了解的?今天知道的还不够吗?
    尽管自家社长经常弄出一些骚操作,但这次的反应依旧让人迷惑,心思敏锐的人已经有了点不好的预感,总感觉社长其实已经决定要投资了,之所以不当面说出来,兴许只是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
    这个短暂的会议就在一阵诡异的沉默中结束了,李贤因率先拄着拐杖、慢悠悠地离开了充当会议室的杂物间。
    门外走廊上来来往往的工作人员已经少了很多,艺人们也都卸了妆,三三两两地停在各自的化妆室门口,等着前辈们走了再去停车场。
    社长好。
    社长nim.
    艺人们积极地与李贤因打招呼,有几个胆子大的还问他怎么一个碰头会还开了这么久。
    李贤因点头应了几声,并没有多说的意思,不说崔仁根还在餐厅等着他,就是不赶时间他也得赶紧走,不然他这个社长直直地杵在这儿,本来可以走的艺人们也不敢动了。
    积极和他打招呼是一方面,但真要有人敢在他还没离场的时候就火急火燎地回去休息,那纯属脑子坏掉了,经纪人都不能让他这么干。
    第162章
    离开了会场,李贤因先是吩咐康郑渊单独去接触一下OPUS,稍微透露出S.M有投资《霜花店》的意向,看看对方有什么反应与条件,然后就没再搭理这茬,转头去了餐厅与崔仁根汇合。
    不过这孩子似乎正因为演唱会末尾时所发生的意外而独自神游,吃饭时多少有些心不在焉,李贤因也没有提醒他,很快就放他回家了。
    这以后的一段时间,李贤因都在等。
    等着现代集团、或者说郑义宣的下一步动作。
    现代如今的掌舵人是郑梦九,但他前段时间刚因为贪.污而被逮捕,也就是最后被判了缓刑,否则他真有可能被丢进监狱。
    逃过一劫牢狱之灾后,郑梦九很快回到公司工作,最近刚刚通过董事会投票,重新恢复了现代汽车集团会长的职位,看起来生活与判刑之前没什么两样。
    但缓刑的判决确实在隐晦地影响着郑梦九,他的出入境条件变得严苛,已经不是可以随便出国的状态,在事情刚发生没多久的现在,也有许多人在暗中盯着他,巴不得他再做些什么违反规定或法律的事儿,然后就有了理直气壮冲出来制裁他的理由。
    这次要再被人抓到把柄,郑梦九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或者说资本再安然无恙地从拘.留所出来了,等待他的绝对是铁窗泪。
    所以重回现代的郑梦九非常低调,别说是在一些公开活动中露脸了,就是现代集团自己的大会演讲他都没有出现,缩在背后闷声发大财,秉持着只要我不露头,就没人能抓到我的把柄的理念,彻底消失在了各大经济报纸的新闻中。
    也正因为此,李贤因觉得他不太可能因为那五百亿而做些什么,安排记者闯入演唱会场的事儿应该不是他授意的,而是他儿子郑义宣所为。
    当然了,事情可能不是他做的,但作为父亲,自家儿子在搞什么鬼他大概率还是知道的,毕竟想要针对逐渐发展壮大的李贤因,郑义宣说不好就得动用到集团公司的力量,怎么都绕不过郑梦九。
    而只要郑梦九保持这种知晓却不动手的状态,那整件事就只会是李贤因与郑义宣这两个年轻人之间的斗争,层次其实不咋高。
    也别说李贤因看不起郑义宣,这人总共也没工作几年,而且在中低层干了不少时间,直到近两年才升至现代分公司起亚汽车的社长,本身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商业博弈,做事儿又比较莽,有时候就显得思虑不够,否则当初就不会被李贤因轻而易举地套走五百亿了。
    这样一个人,李贤因稍微费点脑筋就能猜到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报复自己,八.九不离十还是那几招,只是有些好奇他会怎么使用那些招数而已。
    在李贤因毫不意外的等待中,报纸上很快出现了关于他和那家金融机构的新闻。
    不知道是觉得自己被人坑了五百亿有些丢脸还是怎么着,这些明显是被特意顶到大众面前的新闻内容其实和真正的事实有一些差别。
    事实上,是郑义宣先起了贪念,想趁着三星处于危机之中时,躲在背后踩上一脚,然后从中捞取好处。
    如果他没有起这个贪念,也没有把自己的钱从卡里转出来,李贤因就不会有机会坑到他,是他自己给了外人黄雀在后的可能性,怪不得别人藏在一边收割他的资金。
    这件事儿的来龙去脉如果全都摊开摆在民众面前,可能一些善良的人会觉得他们两个完全是半斤八两的恶心,一个趁火打劫,另一个恶意谋夺他人财产,都不是什么好人!
    兴许也有些不想背上骂名的想法,郑义宣在授意媒体发表相关新闻的时候,稍微隐藏了部分信息,很巧妙地扭曲了事件的真相。
    在这一批的新闻中,郑义宣被隐晦地描述成一个在父亲进了拘.留所后积极管理公司、还稳定开拓副业、不断增加着自身阅历与工作经验的有为青年,他在开拓副业的途中与一家金融机构产生了合作,然后给了对方一笔巨款,在新闻形容中,这笔款项绝对是合法且合理的,是在为某个正经生意做准备。
    然后李贤因就冒出来了,用极其恶意的手段毁坏了这家金融机构的声誉,然后强行收购了他们。
    这之后的内容倒是和真实状况相差不大,只是着重突显了李贤因占着钱不还的事实,李贤因这个当事人看了倒是没觉得被冒犯,反而感叹于郑义宣的思路灵活,不仅买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版面,还在各个论坛与软件讨论区带节奏,企图让更容易情绪上头的年轻人为自己冲锋陷阵。
    郑义宣明显比父辈更能看清如今的舆论环境由哪一部分人掌握着,每天都在网上冲浪且更容易受片面信息蒙蔽的年轻人们才是掀起骂战的主要群体,可没见哪个为生活所累的中年人还有闲情逸致上网八卦的。
    李贤因登上CY,随便刷了一下首页,很快就能看到这个神似朋友圈的平台上也有人在发金融机构的事儿,满屏都是没想到李贤因是这样的人之类的话,仿佛在他们心里,李贤因原本有多么高尚似的。
    随后,舆论很快向着不相关的地方发散,很多人从这件事儿联想到了还在进行中的群体官司,正在用群体官司的事儿佐证李贤因的冷漠和恶毒,曾经那些说他的起诉有利于改进网络环境的人这会儿也没了踪迹,只有跟风怒喷的人在从各方各面抨击李贤因,好像他的存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第163章
    就在网上闹得不可开交之时,身为当事人的李贤因却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哪怕一个晚上的舆论发酵期过去之后,他仿佛已经成了个半点闪光点都没有的卑劣之人,也没能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扭转大众对他的恶劣印象上。
    就如他一直都知道的那样,舆论引导从来都不是商业斗争的主菜,郑义宣肯定还会有其他更为直接的攻击手段。
    果不其然,没让李贤因等太久,S.M RE那边就传来了意料之中的消息度假酒店被迫停工了。
    严格说起来,李贤因最初就是靠着倒卖地皮出头的,没有那场出圈到了某种程度、以至于许多小学生都知道的地皮拍卖会,他之后的诸多动作可说不好还有没有那么顺利。
    所以在外人看来,作为一家地产企业,S.M RE在他的商业版图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能击垮S.M RE,就可以给予李贤因重创。
    郑义宣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不说李贤因是靠着地产行业起家的了,就是在后来的发展中,S.M RE的发展资源也并没有就此衰弱下去,还能有闲钱筹建新的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外人肯本不会知道,在李贤因的商业规划中,根本没有给地产行业留出多少位置,他的商业重心几乎都放在了接下来的金融危机上,哪怕等金融危机及其余波都过去了,韩国地产在他的认知中上限也比较低,地产业注定不可能成为他的发展重心。
    然而还是那句话,真相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是所有看似有着无数商场经历的人都能透过表象窥见本质的,至少郑义宣就没能摆脱掉自己一贯以来的毛糙习惯,自然也不可能察觉到李贤因真正重要的产业到底是哪个。
    他兴许连李贤因目前究竟运营着多少种业务都没弄清楚呢,就片面的认为目前S.M RE在李贤因的商业版图中有着不轻的地位,似乎只要打击了S.M RE,就等同于打击到了李贤因一样。
    秉持着如此想法,郑义宣最该做的,当然就是给S.M RE使绊子,最不济也该让这家地产公司在短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转,能直接挤兑到破产那是最好,否则实在是无法报那五百亿的大仇。
    而这种种想法落到实处,就呈现为如今的结果:S.M RE规划许久并且已经在建的度假村项目被主管单.位喊停,目前所有工人都已经离开了建造地,谁都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再次开工。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房产企业,当下正在投建的项目都是非常重要的,中间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导致建筑停工,都可能引起非常恶劣的后果。
    其中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建筑在长期停工后,导致公司本部的资金链也跟着出现问题,以至于麻烦解决之后也无法再次重启项目,最后不得不变成烂尾楼。
    而一旦度假村项目烂尾,就等于前期投入其中的资源与金钱全都打了水漂,那可不是一笔小款项,就算没有五百亿,也着实相差不大了。
    郑义宣估计也清楚自己没可能让李贤因吐出那五百亿现金了,这才本着能让对方亏就算他赚了的原则,对S.M RE下手,看他这副架势,恐怕不把度假村项目搅黄是不会罢休的。
    我们这边的手续不是一开始就办齐了吗?他们有什么理由让我们停工?
    电话对面的金桢京显得非常无奈,我们的手续和证件是很齐全没错,但这次的停工和手续没有任何关系。
    这倒是有些出乎李贤因的意料,在韩国这块儿地界上,某些房产企业在建造大型建筑时所需要的各项资质还是比较庞杂的,一不小心确实有可能出现疏漏,从而被人抓住把柄加以为难也不是多罕见的事儿。
    不过这种事儿一般都属于小麻烦,顶多花点精力补交好材料就完了,李贤因原本还以为郑义宣是想趁着他们停工补材料的空档,再用别的方法继续拖住他们的脚步,这会儿听金桢京的语气,却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次是城建局来通知我们停工的,照他们的意思来说,就是我们度假酒店的那块儿地很快就会被划做官方用地,他们想重新收回去,所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