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15章 割地封侯,千亩良田入梅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并不是所有的错,都可以用负荆请罪来弥补的。
    城王犯了错,自然得以城王的规格来弥补。
    轻信谗言,不顾百姓死活,自享荣华的城王,不得民心,也不得臣心。
    华雄被梅玉楼请为城王,却不甘背负这个请字的名声,而竹氏想建功立业,利用打压梅氏而出风头,一帮平庸之人自然也办出了平庸之事,最后自食其果,劳民伤财,再一次体现了庸王庸臣的局面。
    面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和怨声载道的百姓,华雄不得不与梅玉楼谈判。
    结果就是——割地封侯。
    戏剧的历史重演,却是来自竹氏兄弟。
    乱政者,必负其果;乱民者,必覆舟于民。
    竹云地从梅剑山庄出来,回到宫中复命,替梅玉楼提出了要求,事实上梅玉楼什么也没说,这个要求是竹云地猜想的,而当他说出来时,梅玉楼也没有反驳只是默认。而这一要求,遭到满堂的抗议。
    “不行,梅玉楼算什么东西,怎么能称侯,那岂不与王上平起平坐了吗?”
    “这乱臣贼子,居然利用联军和西军要挟王上,打,誓死也要捍卫王威。”
    “不能妥协,一亩良田也不给。”
    “东人的军队呢,怎么还没到,宁愿把这田给东人,也不能给梅玉楼。”
    “王上三思啊,这可不能答应。”
    “……”
    南王能不答应吗?
    不能,要是拒绝了封侯割地,这梅玉楼打下了南城,那就是城南之王了。
    保江山还是花钱免灾,当然是后者。
    竹云天一句话也没说,他心中的气,已经积压了几十年,犹如火山爆发之前一样。
    于是,南王封梅玉楼为太平侯,割让土地千亩,和平解决内乱。
    要不然呢,杀了竹云天,梅玉楼就不会打进南城了?
    西军撤了,城外的杂牌军也撤了,老百姓吹呼一片。
    那些到执事府闹事的将军们,自然也没再索要军饷,毕竟来了个凶狠的军需官。
    不知道是谁向华雄提了一句:“监察大人病了这么多天,应该好些了吧?”
    监察院虽然没什么事做,但这主事的人不在,大事小事都得请示王上,少不了麻烦,华雄一听,这才想起信歌的好,急忙传来御医,让其到信歌府上探望,还让内务府王贵登门探望,以显体恤之心。
    王贵拿着一堆补品来到信歌府上,家丁听说是内务府的主事官,急忙请进客厅:“大人稍等片刻,我家老爷正在卧床,这就请他起来。”
    “别别别。”王贵道:“我也是奉命前来,带了御医给监察大人看病,你还是带路吧,可别让监察大人伤了身子。”
    家丁带着一行人来到卧房,王贵进了屋,果然看见信歌躺在床上,脸色有些疲倦,上前道:“监察大人害的是什么病,怎就治不了?”
    信歌苦笑道:“唉,说来也怪,看了好些郎中,就是好不了,这全身上下都是软绵绵的,王大人,你怎么来了?”
    王贵道:“我奉王命,前来探望监察大人,御医,还不上前诊断。”
    御医便上前拿脉,一会便知结果:“王大人,监察大人脉象混乱,想必是急火攻心,待我开几道解气的方了,过几日便好了。”
    王贵道:“这也不是什么大病,王上常念着你,要是能起身,就到宫里去走走?”
    信歌道:“多谢王上挂念,待我病好,定会亲谢王恩。”
    出了院子,王贵叫来御医询问。
    “真有病?”
    “有病。”
    “我看是心病吧,信歌此人,才高八斗心高气傲,见竹云天当了相国,心里不舒服吧。”
    “属下不知。”
    “你是御医,怎么不知?”
    “王大人,这哪知监察大人的心病是什么。”
    “也对,谁知道呢,管他的,回去复命就是,就说他染了重疾,会传染,不便见客。”
    信歌的心病,谁人不知。
    经割地封侯一耻,华雄对竹云天自然也不抱好感,朝堂之事,能议则议,不议则后议,竹云天挑选的那些官员,也经执事府得闲复核,诸多元老之流,稍有不守则者,立即清除。竹云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堂之上已无威望。
    这日,竹云天唤来曾孝。
    “南城之衰,在于无人可用,今办学育子,多则数十年,少则十年,我已无心朝堂之事,依你之见,这南城何人能当这相国之位?”
    “学生不才,不识天下雄才之人。”
    “信歌此人如何?”
    “监察大人,闻其公正严明,任上专治污史,颇得名声。”
    “他与你岳父有些交集,往后你也要与这人有所交集,此人前途不可限量,但心气太高,短时怕成不了事。”
    “先生的意思是,虽是大器,却是晚成?”
    “为人处事,在于静,天塌下来,也得冷静处之,信歌听说我被拜相,便借病请辞,这可不是办大事的人,但其才华横溢,如能有所造诣,将来定是大材。”
    竹云天有些累了,这一次没斗得过梅玉楼,大受打击,虽然教导学生要静,但他却静不下来,有大势已去之感叹。
    次日上朝,竹云天提出兴学之事,得到南王认可,让执事府兴修学府,培养人才,而竹云天举荐信歌担任博学殿主事,专司教学。
    殿下,南王召见王两先生。
    “今日相国提出兴学,并推荐信歌为大学士,先生以为如何?”
    “信歌此人,可以重用。”
    “我也这样想,竹氏治国,一无所成,令南城上下无所颜面,但兴学之事,却是长久大计,我欲办文武二校,一是为朝廷培育人才,二是为军队培育人才,先生可有人推荐?”
    “相国首席弟子曾孝,据说武艺高强,可令其司理武校之职,这文事,有信歌足矣。”
    “知我者,先生矣。”
    五两先生会算,却没算到这信歌和曾孝是一伙的,还给凑在了一起。
    竹云天会谋,却没有谋到信歌棋高一着,被封为朝廷中威望最高也是军机大事重臣之一的大学士之位。
    南城的乌云,似乎慢慢开始散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