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16章 明栈千里,广开商道富治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西军退了,只是退了几十里而已。
    梅玉楼的计划得到了江玉喜的大力支持,将西南二城的官道扩宽拉直,成为一条真正的商道,也是战略之道,在梅玉楼与华雄达成和解之后,马尚风则要肩负起修建商道的任务,与联军再干一件大事。
    显然,梅玉楼索要的千亩土地,这时候派上了用场。
    要致富先修路,把南城的县城及小镇都通上路,能够使得马车通过,促成商业发展。
    这个想法,是南城那些自诩为能人奇士的人无法实现的。
    举十万人兴商道,这便是梅玉一生中,做的又一功德之事。
    太平侯治下有万户,包括梅剑山庄的几千亩土地,相当于三两个小镇,也就组建了一个县城差不多大的地方,他交这些有集镇的地方串连起来,接通到官道,这样百姓赶集节省了路程,还可以将农产品拿到集市上贩卖,各城的商人们,也有了各种商机。
    当数以十万的军队或百姓在商道上劳作时,南城再无人出来阻止,西进联盟势在必行。
    信歌授了大学士,开启了南城兴学时代,他与曾孝一起,广办文武学校,而鼎鼎大名的圣竹山庄,因为与梅氏争斗的落幕,也变得无人问津,朝中党羽,也多数扫清,似乎华雄在一夜之间明白了过来,也不听住周边大臣的意见。
    那个料事如神的五两先生,则被贬为祭师,只能参加一些活动,并对其实话了禁足,一但离开南城就是叛国。五两先生本就是个道士,不知道哪来的钱,修了道观,做起了真正的道士,还收了几十名弟子。
    耿直的李旭又被请回朝,拜为大将军。
    夜幕降临,南城的酒楼里生意萧条,三五客人低声说笑,掌柜和伙计的脸上,露出无比担忧的神色,这一条街,已经有数家铺子关了门,都要到太平侯的治上当农民,再不走,以后怕没有了机会。
    就在梅玉楼被封为太平侯的十天时间,有上万人投靠梅玉楼,而按照法令,梅玉楼不得留下这些人,为此就聘为劳工,修筑商道,这些人拖家带口,在商道边上搭建了临时的小窝,不料后来竟然成为商机,人多的地方,自然成了集市,所占的一亩三分地,价格或了几十倍,有人因此成了暴发户。
    这是后话,先说客栈里的掌柜和伙计,等着早点关门,打点关系投靠太平侯,无奈客人两个时辰还不走,内心焦急,话语中便有逐客的意思。
    “你去问问几位爷,还要不要加几道菜?”
    “都问过几次了,不加菜也不加酒。”
    “就这样坐着,算什么事,先把门关起来。”
    “掌柜,这关了门,要是还有人进来怎么办?”
    “有再多的活也不接了,这会厨子都睡着了吧。”
    “那我去关门。”
    伙计关了门。
    客人中有人看见,便问:“这是到打烊的时间了吗?”
    有人答:“想必是了,这掌柜伙计站了半天,问了数次,要是前些年,这酒楼晚上都不关门的,生意可好了,唉,一年不如一年,一天不如一天啊。”
    几人起身就要走。
    突然,有人敲门,边敲边喊:“店家,开门开门,这灯还亮着,就打烊了,不做生意了?”
    伙计便开了门,看见一壮汉带着家眷,便道:“打烊了,明儿再来吧。”
    壮汉探头看了看道:“说什么胡话,这不还有客人吗,咱们从乡下来,一天走了几十里的路,找遍了这条街,也没找到一家吃饭的地方,就你这还亮着灯,可不能诓了咱们,随便做几道菜,我们吃了还要赶路。”
    伙计道:“这拖家带口的,是要奔哪?”
    壮汉笑道:“投奔太平侯。”
    伙计道:“你走错了吧,这是南城,太平侯他不在这城里,在城外的梅剑山庄,与这还有二三十里地。”
    壮汉摸着脑袋道:“哎呀,太平侯不住城里啊,这侯爷不都住城里的吗,这才坏了,二三十里地,得走一晚啊,这老人小孩也受不了,这可如何是好。”
    伙计道:“看你们也怪可怜的,厨房还有些剩饭剩菜,我拿给你们吧。”
    壮汉道:“这可不行,有什么好吃的,赶紧给我拿上来,我爹娘一辈子住在乡下,没进过城,好不容易进城来,得好好吃一顿,这年头,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快去快去,别瞧不起乡下人,这太平侯可是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的,与我是老相识了,再说了,我也有银子。”
    说完,掏出一锭银子来。
    伙计有些无奈,急忙走到掌柜面前道:“掌柜的,这些乡下人要吃饭,说是太平侯的相识,也有银子,怎么办?”
    掌柜道:“既然有银子,那就把厨子叫起来吧,我都听明白了,大老远的也不容易,瞧他那爹娘都七八十岁了,还能赶这么远的路,这世道,都奔太平去啊。”
    厨子并没睡觉,这个月工钱还没给,掌柜就要溜,他得好好盯着,听见有客人来,也就躲在门背后听得真切,想着掌柜有了银子,自然也会发工钱,于是就叫来蹲子,二人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那几个客人也来了兴致,加了菜和酒,想看热闹。
    壮汉不知深浅,坐下来喝了口茶,便对伙计道:“我给你说,太平侯早年行走江湖的时候,生了一场病,就是在咱家养的,那时候我才七八岁,他摸着我的头,让我长大了来南城找他,没想到,居然当上了侯爷,念着这恩情,我来投靠他,谋个生计。”
    伙计不知是真假,也就打趣道:“哟,那你可是大贵人,这太平侯最讲情义了,南城有上万人都投靠他去了,你要真与他认识,说不定封个官给你做做。”
    壮汉道:“瞧你说的,咱这种庄稼的,做做马夫的就行了,你别不信,我这还有他的剑,留下来当信物的。”
    说罢,掏出一把短剑来。
    伙计接了过来,掌柜急忙上前,拿过剑一看,上面有梅花印记,果然是梅家的剑。
    掌柜喜道:“既然是太平侯的故友,来到我们这,也是蓬荜生辉,今儿的饭菜我请了。”
    壮汉道:“那可不行,我可不想打着侯爷的名头骗吃骗喝,咱们乡下人虽然穷,但吃顿饭的银子是够的,掌柜的,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赶紧上菜吧,都饿了。”
    掌柜一把拉过伙计道:“打听清楚了,要真是贵人,小心伺候,留宿一晚,明儿随他们一起去。”
    伙计高兴道:“放心吧,这事交给我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