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次日早朝的时候众官员一起上奏,言以宜派李鸿章前往方昭典重,昨晚光绪召见过恭亲王和翁同龢商议过此事,不过讨论来讨论去,心中的人选还是没有确定。
    其实喀西尼已经对恭亲王好几次暗示过了,言庆亲王奕劻可以作为使者,但是恭亲王明白这个奕劻就是烂泥扶不上墙的角色。
    这次出使不光是去恭贺俄皇加冕的,其中还可能商议到朝鲜自立以及联合俄国对抗日本人的事情,不明洋务的奕劻怎么可能做好呢。
    众官员的上奏让光绪记起来,朝中还有李鸿章这么一位精通洋务之人,于是,顺理成章的,李鸿章便成为了出使人选。
    不过李鸿章乃是老奸巨猾之辈,他就算是心喜,也没有表露出来,先是在早朝上推辞一翻,下了朝之后,还上奏折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以担此大任。
    李鸿章被清廷冷落了一段时间,并且还当成了替罪羔羊,心中自然是有些不爽了,不过这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消气,最主要的还是以图从清廷手中得到最大的权力。
    最后,还是慈禧下懿旨,对他慰勉有加。
    李鸿章这才不慌不忙的不再上折子请辞了,并且在不久之后把自己的宏伟计划给抛了出来。
    李鸿章的大手笔,一下子便震住了大清朝的一帮官员——巡访世界各国!那可是以前的大清官员从未做过的事情啊。
    光绪现在一心要向西方学习,李鸿章此办法,正合乎他的心意,光绪心中高兴得几乎忘记了李鸿章在甲午时与自己恩怨,奖‘宝星’以示褒奖。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发展
    魏季尘得知李鸿章要出使俄国之后,心中只有感慨历史的惯性巨大了,不过好在前段日子,俄国人的野心和阴谋都已经暴露无遗了。
    李鸿章还不至于像原历史那样,为了引俄国为强援,而借地给俄国人修路了吧,但是魏季尘也没有放松警惕,说不定俄国人又想出其他什么阴谋出来呢?
    好在a部队的成员已经动身前往俄远东各州了,只要俄国人有何动静,应该能够看出来一二。
    对于李鸿章要巡访世界各国,魏季尘则抱着乐观其成的态度,毕竟这也算是好事一件。
    魏季尘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在李鸿章动身之前,写了一封长信给他,请求李鸿章在巡访各国的时候,说服一些华人华侨回东北投资,并且请求其从各国帮忙招募一些人才过来。
    这个时代的华人华侨还是很关心中国的命运的,更何况东三省如此好的投资环境,只要政局稳定,相信他们都很乐意来东北投资的。
    为此,魏季尘还专门派遣了两人随着李鸿章去巡访各国筹办此事,反正随着李鸿章出访的随员有五十多人,多两个也不多。
    李鸿章现在对魏季尘也是很看重,对于这点小请求,他当然是想都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了下来。
    魏季尘这段时间主要的就是忙着招募士卒以及办实业之事。
    招募士卒,由营务处主持,魏季尘不要像原先那样,亲历其为了,定辽军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招募流程,只要按照流程办事,至少能够招到身体强壮之人。
    魏季尘只需要不时到各地视察一下即可。
    他最主要的还是忙兴办实业之事。
    一月份魏季尘的功勋值收入为2万点,总功勋值已经有了28万点,威望值收入为15万,总威望值也是15万左右。
    功勋值收入严重下降,盖因奉天全省,除了与蒙古等地交接的区域之外,胡匪基本得到了控制清除,之所以清除得那么快,与各地投靠官府之后的编外人员按照魏季尘的要求,大力清剿关系密切。
    这些从土匪转化为官兵的人员,因为本身就当过土匪,所以对土匪的行踪、土匪的心思自然是十分清楚了。
    再加上官府的物力、财力支持,编外人员的精明领导,横行奉天一时的胡匪、山贼队伍就这样销声匿迹了,他们实在是抵挡不住各地的围剿,要不是投诚,要不就是转移阵地,到其他省份去了。
    这些投靠奉天各地官府的编外人员,大多被改编成为巡捕营,成为维护州府秩序的军事力量。
    就像赵秉钧现在就是新民府巡防马步游击队的管带,手下有二个营1000人的实力,几乎控制住了新民府的军事实权。
    奉省已经无马匪可以剿灭,魏季尘当然不会让这帮人闲着吃干饭了,否则他的功勋值从哪里来呢?
    于是他便把目光看向了其他两省,向依克唐阿等人提出了三省联合剿匪,尽快稳定东北形势,以期快速富省强兵的请求。
    到1896年的一月份,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移民,东三省人口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奉省人口最多,有一千多万,其中光辽东就有五百万,较之甲午战争之前多了二倍,吉省人口达到了400多万,较之甲午战争之前几乎增长了五倍,连人口最为稀薄的黑龙江人口也超过了一百万。
    移民还在继续,但是已经由前一段时间朝廷组织的强制移民,变成了东三省自行组织的自愿移民了。
    为了吸引百姓移民三省,三省联合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就是设置了总移民司,专司移民之事。
    而在各地则改置府县,增设民官,整顿边防,剿除匪患,并在呼伦贝尔、爱珲、兴东等地增设卡伦。
    在嫩江沿岸拨退伍兵从事开垦,作为移民实边之预备;酌情降低由天津、烟台赴营口,哈尔滨至松花江、黑龙江的船票价格。
    在东北各地设立农垦局,汉口、上海、天津、烟台等地设立边垦招待所,并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刊登招垦广告,以招集垦户,充实边疆。
    此外,三省还制定各种优惠条件吸移民垦荒。如不收荒价、贷与资金、宽限升科等,并允许旗、民交产、旗地可以自由买卖,大力鼓励开垦,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等各种形式建立新式农垦企业开垦荒地。
    这些措施显然比起官府的强制来,要有效许多,山东、直隶、河南等省破产失业的农民,以期都被卖猪仔卖到国外,现在则是大批迁来东北。
    东北人口出现激剧增加,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口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关外,移民垦荒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不过,由于大量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涌入,比较容易出乱子,吉林、黑龙江两省比较辽阔,加上俄人的作祟,以及奉天省的大力剿匪使得马匪逃窜,导致两省的胡匪横行,对移民开垦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都觉得魏季尘这个提议不错,遂同意了下来了,于是,从奉省各州府抽调巡防营,前往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继续进行剿匪,而魏季尘的功勋值也不至于断绝。
    至于奉省靠近蒙古草原一带的匪患,巡防营就不够看了,那些蒙匪都是一人两骑,来去如风,还有俄国军人加以指导,这就需要出动精锐。
    虎子领着定辽军的马队就在这一带如秋风扫落叶一般,一次次的进行清剿。
    魏季尘暗中指使虎子无需将蒙匪全歼,留下残部赶往外蒙即可。
    如今,清朝的官方文件中已经出现了内蒙古和外蒙古的概念,内蒙古一词指的是内札萨克49旗,外蒙古则指喀尔喀4部,有时也包括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
    内蒙古和外蒙古当然都属于中国,清政府在外蒙古的库伦设有驻库伦办事大臣衙门,不过,自俄国人16世纪开始经营西伯利亚以来,经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蒙古也只是名义上属于清政府了,实质上是在俄国的操控之下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魏季尘之所以让虎子留些残部赶往外蒙古,只是为了以后能够有个借口向外蒙古出兵,现在还看不出什么效果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