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剿匪事业如火如荼的进行,兴办实业同样是呈井喷式发展。
    15万的威望值,其中6万的威望值,魏季尘都用来购买基础工业所需要的机器,一手交给东三省商会。
    水泥厂、采石场、砂石厂等等工厂开始在辽东遍地生花,拔地而起,这些工厂对于交通,建筑等基础建设将起到莫大的作用。
    魏季尘则自己出手,花了4万点的威望值开办了一个拖拉机厂,这里的拖拉机是用来开垦用的,正好适用现在的移民开垦实边,接着又花了1万点威望值办了一个自行车厂,不日就能够投入生产当中。
    还有4万的威望值,魏季尘都用来投资在农业上面,花了1万点功勋值买了一个化肥厂,其他三万都用来买种子。
    什么大豆、麦子、水稻、烟种、甜菜等等,如今的长兴岛几乎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警戒严密的军事区,一部分是作为育种基地来的种植区。
    育种基地预计在开春之前开垦出一千五百亩的田地,到时各种各样的农作物都将栽培,然后变成种子在三省卖出去。
    功勋值的花费,魏季尘也设想好了,28万的功勋值,其中10万功勋值是用来投入兵工厂的,朝廷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决定设立东三省兵工厂。
    这其中荣禄起了很大的作用,荣禄此人,怎么说呢,还是有一些才干的,尤其是在军事方面,在各地开设武备学堂就是他一力促成的,而且荣禄对于枪支弹药是自行生产还是从国外购买与李鸿章的态度是大为不同。
    李鸿章虽然开办了天津机器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自行生产一支枪的价钱是从国外购买的三倍,而且自行生产的还没有国外的好,因此李鸿章就连自己的淮军也拒绝使用国产武器,全都使用进口货。
    但是荣禄不同,荣禄是有些保守的人士,他极力提倡自行生产,所以魏季尘提出的设立东三省兵工厂正合他的意。
    天津机器局生产的枪支弹药供应京津地区的军队都不够,而金陵制造局则只够供应两江、两广地区的军队。
    如今东北地区的军队越来越多,就算是枪械的修理运送回来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此成立一个机器局兵工厂清廷没有想多久便答应了,但是在经费上面就没有拨款多少了,魏季尘好说歹说只得到30万两银子,不够的由东三省和定辽军军费出,好在魏季尘也不靠这些钱,否则还真的要跳起脚骂娘了。
    除了投入陆军中的10功勋值外,还有18万,魏季尘当然是投入海军之中了。
    不过由于海军人才的短缺,魏季尘不可能购买船坞以及战舰之类的,在近期他还是以购买潜艇为主,因为潜艇人员要得十分少,一艘战舰,产不多要四、五百的海军官兵,但是一艘潜艇,只要二十来人。
    所以,魏季尘暂时决定以每个月花费两万功勋值购买一艘潜艇的速度,组建潜艇支队。
    每个月购买一艘,则每个月只要20多名艇员就行,这20多名海员可以从航运公司抽调,由于魏季尘发了一笔小财,因此他的航运公司已经扩建成为有15艘轮船的大公司了,每月从里面挑选20名忠心的人,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魏季尘的最终目标,那就是整个大西洋成为狼群的出没狩猎的乐园,让大西洋成为中国的池塘。
    第二百七十六章 挑拨离间之日俄
    日本,京都,皇宫。
    睦仁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俄国怂恿朝鲜王逃入俄使馆,并且解散亲-日内阁之事。
    随着此事的发生,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为俄国排挤,再加上先前的三国干涉还辽被俄国压制,因此,现在日本上下真的是对俄国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了。
    日本在甲午之战所取得的利益,除了赔款之外,几乎都被俄国人给攥夺了,要不是日本人刚经历过战争,估计马上就会抄刀子和俄国人拼上了。
    睦仁坐在主位,日首相伊藤博文,日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陆军大臣大山岩,陆军元老山县有朋,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以及东京防御总督桂太郎都在列。
    桂太郎作为战俘便交换回国之后,原本是应该受到处罚的,但是桂太郎先是一回国就在家中上演一场因为羞愧而自杀的戏码,不过当然是自杀未遂,被人救了。
    随后,当日本内务人员看到桂太郎浑身上下被折磨而留下的伤痕,以及那狰狞的自裁伤疤,就连睦仁也动容了,认为桂太郎是一个忠贞无畏之人。
    日本刚刚战胜中国,民族自信心正在增强,就算他们想破脑袋,也不会认为桂太郎会成为中国人的内应,顶多一开始是对他战败要问责而已,不过被山县有朋视为得意弟子以及接班人的桂太郎关系众多。
    随着这一系列事情发生之后,桂太郎虽然没有官复原职,但是也慢慢开始重新得到睦仁的信任了,终于在今年得到桦山纪资任台湾总督而空下来的东京防御总督职位了。
    睦仁冷着脸坐在上面不说话,还是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首先开口。
    “陛下,诸君,朝鲜高宗逃往俄使馆之后,已经下令诛杀金弘集等人,其余亲近帝国的朝鲜人也四散奔逃。”陆奥宗光有些疲倦的说道,近来为了朝鲜之事,他是夜不能寐啊。
    金弘集是日本人扶植上台的,朝鲜王此举无异于直接驱逐了日本在朝鲜的势力,奈何此时日本迫于俄国的压力,已经从朝鲜撤兵了。
    大山岩气愤难平的说道:“陛下,我们不能再步步退让了,用不了多久,俄国人将会把帝国在朝鲜的势力连根拔起,帝国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就要化为乌有啊,陛下。”
    睦仁并未做声,但是从他不停闪动的眸子当中,伊藤博文还是看出了不妙。
    “陛下,如今我国国力尚不足与俄国对抗,仍需卧薪尝胆,十年扩军计划完成后,当可与俄国人誓死一战,所以如今只有同俄国协调在朝鲜的势力范围,才能将帝国在朝鲜的损失减至最小。”伊藤博文小心翼翼的说道。
    大山岩面色不虞的说道:“伊藤君,你太过保守了,我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的,俄国人更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难道我们还要等到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之后,再与俄国人开战吗?伊藤君,想想日清战争吧,在战前,伊藤君同样是觉得帝国没有做好准备,但是结果如何?我们轻而易举的取得了朝鲜,台湾,辽东。”
    “但是。”大山岩一脸愤恨的说道:“多少帝国勇士的鲜血换来的土地,却被俄国人不费一枪一弹的夺取而去,难道这不是对我国最大的羞辱,那些死在战争之中的帝国勇士能够瞑目吗?”
    中日甲午战争之前,伊藤博文并不是十分的支持与中国开战,当时还是川上操六和陆奥宗光欺负伊藤博文在军事上是外行,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先派一个旅的士兵前去朝鲜探查一下情况。
    平日一个旅也就是二千来人左右,伊藤博文想都没有想,轻而易举的同意了,不过川上操六和陆奥宗光这回来了个加强工兵、炮兵的混成旅,足足有七千多人,因此一到朝鲜就和聂士成的三千士卒干了起来。
    事后虽然伊藤知道了,但是陆军已经打了胜仗,伊藤火也发不出来了。
    山县有朋附和道:“大山岩君说得不错,如今不是我们要找俄国人的麻烦,而是俄国人一步步在紧逼,俄国人因为远东舰队失事而动员了整个滨海州的兵力,目的不言而喻,肯定是为来对付我国,只是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而没有借口而已。”
    “说不定,俄国舰队是自己凿沉的,然后嫁祸到我们头上来。”山县有朋不无恶意的冷笑着说道。
    睦仁听到陆军两位大臣都是如此说了,便问起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来。
    “欧美国家对此事都有何看法?”睦仁看向陆奥宗光,缓缓问道。
    “陛下,英国人同样支持我国制衡俄国人。”陆奥宗光笑着说道,想了想,继续道:“美国人呢是没有任何意见,法国人忠于法俄同盟,德国人应该巴不得我们和俄国人打起来,这样就能够牵制住俄国布置在欧洲的兵力。”
    “如此说来,只有英国支持我们了,如果能够取得美国的支持,则我们就多了一份胜算。”睦仁意有所指的说道。
    陆奥宗光连忙回道:“陛下,我会说服美国人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中国人的态度如何呢?”睦仁又问道。
    中国此时是典型的弱国,只有在日俄之间夹缝求生,睦仁之所以这么问,却是怕日俄开战之后,中国一方站到俄国那方,这样俄国人后勤运输就方便许多了。
    “中国与俄国人因为铁路之事闹得很僵,几欲开战,但是前不久,李鸿章动身前往莫斯科,祝贺俄皇加冕大典。”陆奥宗光有些担忧的说道。
    大山岩却不以为意的浅笑道:“若日俄开战,中国人定不敢惹祸上身,最有可能是隔岸观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