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1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俄国人现在在远东势力并不强,要面临来自中日两国的压力,未免力有不逮,而且俄国的滨海州虽然与阿穆尔州接壤,但是交通十分不利,海滨州就像是一块飞地一样,西伯利亚大铁路只是修到贝加尔湖地区,种种不利条件,使得俄国人只能虚张声势,而不敢真刀实枪的挺身而上。
    所以,俄国人马上调整了前段日子的威逼,企图使用其他更为隐蔽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喀西尼今日来德国使馆拜访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就是因为这事。
    德国人一直想在远东找到一个立足点,原本十分垂涎胶州湾,但是被俄国人抢先一步,弄得德国人十分郁闷,却又没有办法。
    因为在欧洲方面,德皇还想拉拢沙俄一起牵制法国,既然没有了胶州湾,德国人就开始考虑起中国的其他地方来,譬如厦门附近的金门。
    德国人不比俄国人,德皇向清政府索取了好几次,都被拒绝,德皇的怨念是无穷的,自认为德国如今好歹也是世界一强国了吧,却在国际上一直得不到相应的地位,所以,他已经存了用武力从中国夺取一个港口的打算。
    “亲爱的绅柯先生,请代我向贵国皇帝问好。”喀西尼先是寒暄了几句。
    德国公使绅柯对俄国人这次前来拜访的目的并不是很清楚,前段日子,喀西尼怕德国人影响俄国在中国北方的利益,一直怂恿德国向南发展。
    “多谢了,不知喀西尼先生前来拜访,是为了何事?”绅柯懒得和这个喀西尼扯动扯西,直入主题问道。
    喀西尼先是叹了一口气,接着有些沮丧的说道:“绅柯先生,我觉得,德俄两国在中国问题上面,必须要开诚布公的谈一回,英国人一直在一边注视着我们的动静,自从我远东舰队在渤海失事之后,他们便开始打起了胶州湾的主意了。”
    喀西尼先是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那就是世界霸主英国。
    “英国人这么贪得无厌,他们在远东的势力已经足够庞大了,难道还想要获得更多?”绅柯嘴上不满的说道,同时在心中想开来,喀西尼此时提到英国人和胶州湾,到底是抱着何种目的呢。
    俄国在胶州湾取得了停泊权力,但是因为损失了三艘巡洋舰,其远东舰队的实力大减,既要在朝鲜海域和日本人争夺,又想在中国与英国一较长短,所以才来拉拢我们德国?
    总理衙门只同意俄国人在胶州湾,有三年时间在冬季的时候能够停泊,但是俄国人却自己放出风声,弄得各国信以为真,还真以为他们在胶州湾取得了无限期的停泊时间。
    所以,绅柯才会那么想。
    喀西尼提高声音附和道:“是啊,英国人在全球利益已经够多了,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各国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那喀西尼先生的意思是?”绅柯精神一振,身子微微往前一倾,急迫的出声问道,他心中,隐隐有些期待。
    喀西尼却端起咖啡来,喝了一口,这才在绅柯期盼的眼神中,不慌不忙的说道:“胶州湾离我们俄国太远,不易于我国的控制,我国正在较北地带寻觅海港,并不愿意永久的占领胶州,而当我国放弃这个海港时,则愿意把它交与德国,以免落入英国人之手。”
    俄国人私自把中国的领土送给他国,怎么看都是比较好笑。
    但是绅柯不觉得好笑,只觉得兴奋,良久这才镇定下来,一脸喜意的问道:“那不知俄国何时愿意放弃胶州湾?”
    喀西尼眨眨眼睛,好奇的问道:“难道我国现在在胶州湾还有舰队吗?”
    两人对视一眼,都发出得逞的笑声来。
    竖日,是俄历新年,总理衙门总署大臣恭亲王以及翁同龢等人按照往常惯例,前往俄使馆祝贺。
    喀西尼像是换了一个人,化身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一脸热情的迎接了恭亲王等人,似乎前段日子俄国与中国的冲突,根本就未曾发生过一样。
    “我国皇帝陛下将于今年六月举行加冕礼典礼,盖时各国都会派专使前往庆贺。”一阵寒暄之后,喀西尼谈起了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
    总理衙门的几位一时弄不懂他的意思。
    恭亲王只好顺着喀西尼的话,笑着说道:“我国已经特命使臣王之春前往贵国恭贺了,王之春曾出使过贵国,吊唁贵国故皇不幸去世,所以,他任此职位恰好。”
    喀西尼轻轻摇了摇头,笑着回道:“亲王殿下,恕我直言,王之春作为加冕贺使职位不够,如果能够以王室王公或大学士前往,则恰好。”
    喀西尼见恭亲王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连忙说道:“我实无他意,只是为了表示对中国朝廷的尊重,同时向世界各国宣告中俄之间的友谊,让那些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国家闭上嘴巴,我国在远东方面,实需要联合贵国一起对付日本国。”
    喀西尼这番话说得极为动听,说得恭亲王脸上表情马上由阴转晴。
    恭亲王心中其实十分担心与俄国人交恶,此时听喀西尼似乎有意修复两国关系,大喜过望之下,马上笑着回道:“贵使请放心,我国一定会加派贺使等级。”
    喀西尼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来。
    俄国人有意示好的消息传开之后,众官员心中都是松了一口气,前段时间他们神经可是蹦得紧紧的,生怕刚遭受到日本侵略的东北又遭到俄国人侵略。
    此次,驻华公使喀西尼的有意示好,不由让朝中一些人安下心来,看样子,俄国人为了拉拢中国一道对付日本,已经打消了借地修路之事啊。
    京师重地,冰碴胡同路北贤良寺内,李鸿章此时栖身于此,得知朝廷有意加派大学士级别以上的特使,前往祝贺俄皇加冕典礼后,他不免心中起了心思。
    李鸿章自甲午战败马关议和以来,即颇受朝野人士的种种批评,声望一落千丈,现在只是以大学士居京备位而已,没有多大的实权。
    比起以前的北洋大臣,手握十万军队,叱咤风云来,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李鸿章虽然在国内威望大幅下跌,但是在列强各国眼中,他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洋人把他视作大清国的宰相,可以不知道光绪的名字,但是不会不知道李鸿章的名字。
    出使俄国!
    李鸿章想到这里,心中忽然有了一个更为宏伟的计划,正好挽回自己在国内大跌的名声、威望,进而东山再起。
    那就是趁着这次出使俄国的机会,巡访欧美诸国,这样一来,他在国际上的威望必将大增,而中国也会因为他出访,而被塑造成一个开明的国际形象,他在国内,自然也会再次得到重用。
    李鸿章当即为自己想出的这个计划拍手叫好,即刻便找来了自己儿子李经方、李经述,以及幕僚伍廷芳等人商议此事。
    “中堂你是说,祝贺完俄皇的加冕典礼之后,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巡访?”伍廷芳倒抽了一口气,如果此事能够促成,将是中国外交的一大盛事啊。
    其他几位幕僚也是一脸佩服的看向他,心中都叹李鸿章当真是官场不倒翁。
    “不错,老夫也是刚想到这个,所以找你们大家来商议商议,看看此事能否成行。”李鸿章有些自得的捋着胡子说道。
    李经方没有想多久,马上便笑着回道:“父亲大人,只要你成为了贺俄使者,此事就容易成了,如今我中国正向列强各国寻求支援,朝廷只会赞成,万无不同意之理,而要成为贺俄使者,就更容易了,一来父亲大人是大学士衔位,够资格,二来朝中大臣要说有谁最了解洋人了,那就只有父亲大人您了。”
    李鸿章不是没有想到这些,但是他需要首先需要手下的幕僚支持他的行动,轻轻看了一眼伍廷芳。
    伍廷芳明白李鸿章的意思,当即笑着附和道:“中堂,既然你有此意,我就联系朝中一些官员上奏,开始为中堂你重新出山做准备。”
    李鸿章满意的点了点头。
    伍廷芳当晚便联络了不少官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