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们自以为是的学识在对方面前就像是小儿玩闹。
    冯钰看着宋石昭在那笑,不知道为什么,他整个人都是僵硬的,他觉得那笑是嘲笑,嘲笑他们痴傻。
    就像老虎看着一群小猫争斗,连管一管的想法都没有。
    家里人曾说他是男人身子女人心眼,自幼想的就比别人多,所以看到宋石昭的笑容后,他全身沸腾的血液就像遇到冰一样重新凉了下来。
    冯钰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了“自以为是”四个大字。
    小厮看到这四个字就吓住了,但什么也不敢说,不敢问。
    冯钰最后一笔断了,一幅字毁了,他放下笔,转头问小厮:“若是猛虎下山,一般会怎么做?”
    小厮不明所以,但还是说:“一山不容二虎,老虎去了哪儿都要争抢地盘。”
    冯钰:“……你说的对。”
    南菩萨如今就是下山的猛虎,他们这些读书人就是不自量力要跟他争抢地盘的人,只不过南菩萨现在还在用温和的办法,等他久久见不到成效,嫌麻烦了,就算真的举起屠刀,只要虽然找个理由借口,难道还能有谁真的反他?
    城外驻扎的军队可不是用来看着玩的。
    夜里,冯钰走出家门,走向宋府。
    他不会像另外两个被封官的一样以为被封官是自己本事大,运气好。
    他和那两个人就是三个南菩萨准备的草把子,下面的人想上去,就必须踩着他们的头,他们要是不愿意被踩,就只能跟往日的友人反目。
    为了利益,人能变成兽。
    表面端得再好的仪表,最后撕开了,下头都是狰狞的面目。
    冯钰对门房说:“还望您通报则个。”
    门房笑呵呵地说:“大人,您来得不巧,我家大人已睡下了,明日再来。”
    冯钰低着头,哪怕对着宋石昭家的门房都不敢表现的倨傲一些,语气温和地说:“有要事与宋大人商量,既然大人休息,下官便先等着。”
    他在宋石昭家门口吹了一夜冷风。
    第二天宋石昭“听信”出来看他时,才发现他被门房请进了角房里,已经发热发的人事不省了,嘴里还说着胡话。
    宋石昭凑近了听,发现他嘴里喊着。
    “大人……我要辞官……我要辞官……”
    宋石昭对下人说:“给冯大人请个好大夫。”
    那么多读书人里,只有这一个看清楚了,宋石昭看了看那张烧得涨红得脸,觉得若是叫他死了,确实有些可惜,说不定还是个有用之才。
    当夜,冯钰就恢复了白身。
    不过说的比较好听,是冯钰觉得自己德不配位,非要辞官,不辞就哭,哭完还闹。
    外头是这么传的。
    说林渊很喜欢冯钰,否则也不会第一次见面就封了他一个官,毕竟南菩萨亲自封的官没有几个,还各个都是手握重权的,所以林渊相当礼贤下士,对冯钰也爱重有加。
    但冯钰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才华,是白占了位子,既然干不好事,就对不起南菩萨的爱护,非要辞官,林渊挽留了无数次,冯钰都拒绝了。
    最后两人还在一起抱头痛哭——这是百姓们自己加的。
    冯家——
    “你说他这是怎么了!家里好不容易出一个官!哪怕没有实权,但哪个当官的一上去就有实权了?”冯钰的父亲和叔父们聚在一起,聚都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躺在床上喝粥的冯钰。
    “你知不知道这个官外头多少人看着?多少人想要?平江的读书人这么多,难不成以后还能再有你的位子?”
    “若不是你病了,现下你就该滚去跪着了!”
    “你不替自己想,总要为你的堂兄弟们想想?”
    ……
    冯父意气风发了几天,结果儿子出去一晚,官就没了,他原本高昂的头再次低下来。
    家里为了读书,已经没什么钱了,拜师要束脩,好的老师可不便宜,还得去和同窗走动,笔墨纸砚,各式书籍都是要钱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一天能当官,携带整个家族。
    冯钰安静的听着,听了一会儿才说:“平江的读书人有多少?”
    长辈们一愣。
    冯钰又说:“您们还记得,之前的好几条政令,读书人间的反对之声有多大吗?”
    读书人都有个臭毛病,书看多了就生了傲气,觉得自己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能够对着上面的人指指点点。
    “这个官我辞了,还能保一家平安。”冯钰双目空洞无神,“我若不辞,冯家就完了,家里没有我,还有堂兄弟们,只要他们跟着南菩萨,总有出头的一天,少说多做,南菩萨喜欢办实事的人,哪怕没有官职,只要做得好,入了南菩萨的眼,何愁没有前途?”
    冯钰深吸了几口气,他的心口一抽一抽的疼。
    难道他是自己想放弃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吗?
    冯钰:“你们现在怪我,要不了多久,你们就能看到章家和袁家的下场了。”
    章家和袁家就是另外两个被封官的人家。
    冯钰这话说了没几天,街上就有了无数流言。
    百姓们其实对编故事并不擅长。
    这些流言都是有人操控的,说章家和袁家仗势欺人,只因家里有了官,就双眼长在额头上,鱼肉百姓,羞辱往日的同窗。
    流言愈演愈烈,加上没人阻止,百姓们就觉得这是真的。
    又过了几日,章家和袁家先后办了丧事。
    说是自家当官的孩子染了病,没撑过去。
    冯家这才明白了冯钰的意思。
    冯钰是自己辞官,有个好名声,家里的人以后再想出仕也简单。
    但章家和袁家,哪怕壮士割腕,让自家的孩子死了,以后也没有出头的日子了。
    读书人们谈起这件事都觉得痛快。
    他们自认不比章袁两家的儿子差,看着这两个死了,都出了一口气。
    人奇怪的很,远的羡慕,近的嫉妒。
    曾经的好友一日出头,他们就嫉妒的挠心挠肺,若是一开始不认识这个人,反而不会有什么感觉。
    冯钰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为昔日友人的死流了几滴虚伪的泪,然后开始讨论让谁去接替这些位子更好,等他们自己商量好了人,就再去找宋主管,让他替他们引荐。
    冯钰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眼泪顺着眼眶落下来。
    他觉得可悲。
    若是他没有辞官,今日他也是这个下场。
    他会死,冯家也就完了。
    哪怕父母会保他,叔父们也会为了堂兄弟们的前途,逼他去死。
    章家和袁家败了,一蹶不振,或许等上几年之后,将不会再有人记得,他们家有两个曾经当过官的少年郎。
    第90章 090
    袁家和章家的儿子其实也没犯什么大错, 年轻人一朝得意,最多就是跟昔日同窗出去喝喝酒吹吹牛, 再找几个红颜知己, 但家里人就不同了, 家里出了官——虽然没有实权, 但却是在林渊面前挂过号的。
    他们也许管得住自己, 但管不住家里所有人, 百姓们流传的罪名,也有那么一两项是真的。
    等事发了, 看着事态压不住了, 那些做下事的人, 反而端着大旗,逼死了家里当官的孩子, 他们以为这两个死了, 他们就没事了。
    “都砍了。”林渊没什么表情,好像他决定的不是生死, 而只是谈论今天的天气如何。
    他已经生不起来气了。
    没人求情, 所有人都知道,这两家除了父母兄弟这些直系亲眷意外,其他的是非死不可了。
    他们死了, 才能保全那两个被封官的年轻人的名声。
    林渊又说:“厚待他们的父母,赏些锦缎金子过去。”
    毕竟是林渊亲自封的官,还是头一批,名声不能太差, 只能由林渊出手去兜着。
    不过最近求到宋石昭头上的人更多了,即便死了两个,还有一个被革了职,但对那些半生失意的读书人而言,能当官还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这个诱惑足以让他们忘记死亡的威胁。
    林渊也越发明白这些读书人了。
    他在现代的时候小时候看电视,电视里的中央十一台会放戏曲,他们这些孤儿没有掌握遥控器的权利,只能跟着大人一起看,久而久之,竟然也能看懂了。
    他清楚的记得有一台戏,里头就写了读书人,不过那里头的读书人很牛,家里没当官的,穷的一家人都在山脚下,男的打猎,女的织布,打完猎就读书,然后皇帝知道了,就亲自去请他们出山,那家人百辞不掉,只能跟着皇帝出去了,出去的时候还皱着眉,一副被逼良为娼的样子。
    现在想起来,写这出戏的应该是个读书人,还是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得志的也脑补不出这个。
    然而事实上皇帝勤政,忙得脚后跟踢后脑勺,怎么可能去管山里头有没有有才之人,他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只需要张张嘴,就有无数人冲到他面前去。
    如果皇帝不勤政,那就更不可能了,后宫那么好玩,干什么去玩那些一把胡子的糟老头子?
    不过这也从侧面表达了读书人们的态度。
    他们需要人慧眼识英雄,并且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英雄,但又不愿意表达的太直白,那不好看。
    就像一个衣衫半褪的美人,她要够美够风流,又不能落于下流。
    所以他们找宋石昭要官,要的很也很内敛,宋石昭近来就收到了不少读书人的手书,有些是诗词,有些则是对政事的评价看法——这一类宋石昭是不会看的,还轮不到他们来指手画脚,名字全记下,这辈子也别想上去。
    不过宋石昭这下是复起了,之前看他倒霉来踩一脚的人,大多数都又龟缩了,道歉是不可能的,道歉不就证明他们之前确实是针对宋石昭了吗?还不如装哑巴,反正宋石昭也不可能明着对付他们,只要把家里的小辈看好,别出什么岔子,也就出不了什么事。
    不过很快就有人把要官引荐这事接过去了,找宋石昭要官的人少了,宋石昭也松快多了。
    这个自己冒出头的人是郑清风,出了名的不管闲事。
    郑清风毕竟年轻时是平江出了名的风流才子,招牌就比宋石昭这个外来的大,再加上平江大户都是沾亲带故的,读书人也更愿意走他的路子。
    “我看他也是坐不住了。”宋石昭对林渊说,“兵行险着,运气好被您瞧见,运气不好就是越权。”
    林渊喝了口茶,叫人上了些点心,君臣坐在厅堂里闲聊,他笑道:“给你分担了不少,你还不高兴?”
    宋石昭现在找到了跟林渊相处的新办法,就是直白——有什么说什么,君臣相疑不是好事,尤其是他现在这个位子,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他倒不怕死,但他还没见到天下归一,舍不得死。
    宋石昭说:“这个人倒是可用,不过他这一手也太难看了,以后少不了骂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