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官员咽了口唾沫:“是是是, 大人说得对!”
    林渊看着这个官员,年约六旬,要是放在太平年间, 也到了该告老还乡,荣归故里的年纪了,不过官员退休和现代不同,没有固定的退休时间, 不过大多数官员,家里孩子争气的,都会提前告劳,毕竟老人不下去,新人就上不来,没有帝王会愿意让一家人全是高官,若是小官,那倒无妨,多几个打杂的罢了。
    但也有一些,知道子孙上不了自己的位子,七老八十了,只要皇帝不提,他们也就假装不知道自己的年纪,继续干活。
    “还是做铜钱。”林渊对官员说,“正面刻“天佑华夏”,背面刻……过几日再说……”
    他还得想想,做铜钱得有年号,他现在称帝?
    跟他的计划不符,林渊只能对官员说:“先用着至正钱。”
    官员不知道林渊怎么想的,但也不可能开口询问,连忙说:“大人说得对!”
    林渊被这六十老汉弄笑了,笑问他:“你是哪里人?”
    官员连忙说:“下官平江本地人,姓孙,孙致林!”
    这人嗓门大,说话就跟吼一样,脸涨得通红,竟然显得年轻了几岁。
    “原先是干什么的?”林渊又问。
    孙致林眼睛鼓得很大——他天生眼睛小,看着像眯眼看人,为了不叫林渊觉得他不尊重,便使劲鼓大了眼睛,眨都不敢眨:“下官原先是管庄子的!”
    庄子是公家的,每年庄上挣得钱和粮食,都得交到库房里头去,这个差事说好不好,说坏不坏。
    好的地方在于,这个肯定是有油水的,虽然不会太多,但是也绝不会少。
    坏的地方在于,干这个是接触不到权力中心的,哪怕是下面一个小吏,都比他的话语权重。
    平江下去了一批人,所以他就被提上来了。
    林渊问他:“如今家里怎么样?”
    孙致林笑得春光灿烂:“好着呢,比以前好多了!都是大人您带来的好处,平江百姓都看着眼里!再没有比您更英明神武的了。”
    被人捧并不是件难事,林渊也习惯了,跟孙致林又说了两句,便叫人下去了。
    铸新钱还是急不得。
    现在把铜钱弄出来,流动还是一个大问题。
    钱得流通才有意义,不然就是死钱。
    急不得,还是急不得。
    林渊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心里想着自己这一路走来所干的事。
    有些事还是太急了。
    不该那么急。
    他是认真的在反省。
    他想一鼓作气把该改的都改了,但是却没想过世道这么乱,人们心不稳的,好事有时候都会变成坏事,要是再有有心人……
    林渊终于发现,其实宋石昭有一点没说错,就是百姓们太累了。
    百姓们需要休养生息,林渊变得太快,百姓们跟不上来。
    林渊觉得有些无力,靠在椅子上,手边的茶已经冷了,但没有他开口,下人们不敢进来换茶,他就喝完了这杯冷茶,觉得喉咙和胃都是冷的。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无力感了。
    他错了吗?
    林渊觉得他的想法没错,该改的应该要改。
    但他不该那么快,手段不该那么直白酷烈。
    林渊吩咐下人:“请宋主管来。”
    下人应声,不到半个时辰,人就已经到了。
    林渊亲自把宋石昭请进来。
    “先生。”林渊站在宋石昭面前,说道,“我细想后,发现还是先生有理。”
    宋石昭现在无比清楚自己的位子,不敢在林渊面前拿乔,连忙说:“下官也细想过,下官有错,大人的方向是对的,是下官无知。”
    两人对视一眼,林渊叹了口气:“如今的平江,还不是我的平江。”
    这块地是他的,但百姓还没有归心,对高邮来说,南菩萨就是救命良药,是他们手里唯一的生机,所以他们才能迅速跟上林渊的步伐,与其说是跟上,其实是他们什么都没有想,林渊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所以行动力强的让林渊觉得那是常态。
    但其实不是。
    平江就是个反例。
    平江的百姓过着安静平和的生活,又富裕,哪怕是最普通的人户,也是不愁吃穿的,小户人家都有世仆,稍微有钱一点的,家里还有藏书——这个时代不是人人都能有藏书,一般来说,书籍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的传下去,才能称得上是家学渊源。
    藏书,也得有几十本才能叫藏书。
    虽说已经有活字印刷了,但书籍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东西,不是人人可读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文盲。
    太平年间,书籍就是财富,谁家的藏书越多,谁家就越清贵,社会地位越高。
    当年林老爹求娶老姑娘杨氏,看重的也是杨父手里的藏书,杨家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都不愿意卖书,宁愿守着那些书饿死。
    可惜林老爹的主意落空,杨氏出嫁以后,杨父靠着林老爹的聘礼缓了口气,就从家族里过继了个男娃,藏书和家产,自然也是要传给这男娃的。
    读书人多了,就会不驯,他们觉得自己懂一万个道理,他们只是时运不济,不然一个两个都能直冲云霄。
    反而是不读书的人听话,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上面的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林渊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古人一直会限制百姓读书——除了笔墨纸砚昂贵的原因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统治。
    林渊对宋石昭说:“有一事要麻烦先生。”
    宋石昭:“下官必办得妥帖。”
    林渊:“开文会,那些读书人……总得治治他们。”
    免得他们来碍手碍脚,眼高手低,大道理说得头头是道,张嘴就是圣人言说孔孟道理,在林渊眼里,他们还不如种地的农人有用,农人好歹能带来粮食,这些人会什么?
    不事生产,只会死读书,就是当官——林渊都害怕他们出去危害一方。
    宋石昭笑道:“那就交给下官了。”
    于是宋石昭挑了二十多家递了帖子,邀他们家的儿子孙子参加文会,文会是雅事,就是一群人坐在屋子里聊天喝酒,做几首诗,或是写几幅字,如果荡漾一点,还能招妓,写好的诗叫妓女唱出来,传出去也是文人逸事。
    林渊有时候都不明白,最看不起妓女的就是这群人,把妓女捧得最高的也是这群人。
    十成十的印证了古代版“真香”。
    被宋石昭递了请帖的都去了,一个个都还挺兴奋。
    毕竟宋石昭虽然之前被冷落了,可最近又被南菩萨带在身边,别说比以前差,明显是比以前更好了。
    抱上这样一条腿,难道还是坏事?
    再说了,南菩萨也还没开科举,想晋身也没机会,但只要有宋石昭引荐,凭他们的本事,当个官还不是手到擒来?
    宋石昭先是挨家逐户的跟他们闲聊,每一个的名字他都叫的上来,连对方的爹是谁,家里有没有出名的人都知道,各家的藏书也都清楚,被这群读书人夸得飘飘然。
    然后宋石昭又说:“如今南菩萨初至平江,有许多事情要做,奈何人手不够,施展不开啊。”
    这群读书人就开始跟着一起叹气,说:“这可如何是好啊!”
    “是啊,毕竟读书人少,懂道理的就更少了,百姓懂什么?愚民而已。”
    ……
    宋石昭又夸他们,说他们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就怕他们不愿意相帮,毕竟士人清高,贸然请他们去做官,害怕他们觉得是羞辱。
    这群读书人又说:“宋主管哪里的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等虽是读书人,却也知道轻重缓急,怎能那般不知道理?”
    于是宋石昭就高兴了,当下就定了几个人跟他一起去见南菩萨。
    没等另外十几个读书人说话,就拉着那几个人走了。
    林渊也给他们封了官——没实权,样子货。
    这几个读书人回到家,才恍惚的发现,自己这就是官了?
    他们几个一出现,别的读书人就又恨又妒,读书人最厉害的是笔和嘴,他们联合起来,准备把那几人弄下去,至于到时候谁再上去,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不过这样一来,这些人开始变成了林渊的应声虫。
    毕竟他们也发现了,当官不难,只要让南菩萨看到他们,他们就能一鸣惊人。
    第89章 089
    “少爷, 新进的笔。”小厮把笔在桌面摆开,一脸堆笑, “吴掌柜知道您当了官, 便把今年最好的都送来了。”
    大大小小材质不同的笔墨纸砚在桌上排开, 便是家里最富裕的时候也不曾有这样的经历, 冯钰放下手里的书, 走过去仔细鉴赏。
    冯钰是读书人里被封官的三人中的一个, 他年纪不大,二十五六, 面白无须——留须是爱好, 也有人没这个爱好, 他的手里拿着笔,不停的用指腹摩擦笔杆, 他以前可想不到自己能有今天。
    他们冯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家族, 别的大家族动辄几百人,就是没什么钱和权力, 一家子人在那, 别人总要给些面子,像他们就难了,子嗣不丰, 冯钰是他父母唯一的儿子,上头有七个姐姐,父母虽然也有兄弟姐妹,但生的也不多。
    外头的人都笑称冯大家生了七仙女。
    他七个姐姐都嫁给了读书人家, 想尽办法从夫家弄来书给他看,就希望他有朝一日读出个名堂,光宗耀祖,也能让她们在夫家的摇杆挺直。
    但冯钰从没跟友人说过,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当官,就没那么清高了。
    人们会说他功利心重,这样一个功利心重的人能当好一个官吗?朝廷的科考也形同虚设,普通学子再有文采,都没有出头的日子。
    久而久之,好像当官反倒成了一件丢脸的事了,读书怎么能是为了当官呢?这个理由不体面!所以他们一群不得志的读书人聚在一起,都觉得如果为了当官读书,那就太庸俗了,这样的官也成不了什么好官。
    直到现在,冯钰还有些恍惚,他还记得那天,自己去参加文会。
    虽然冯家在平江不是大家族,但经过几十年的经营还是有些口碑的,原本要请的是他的叔父,但叔父生了病——病的太巧了,他走时没有细想,还在为叔父这个恰到好处的病雀跃。
    现在再想想,那应该是自己父亲动的手脚。
    他信心满满的前往诗会,冯钰觉得以自己的本事,压得那些往日好友抬不起头太简单了。
    甚至于他也不把宋石昭放在眼里,在他们这些年轻才子的眼里,宋石昭只是个管商户的,商户自古就是贱籍,哪怕元朝尊卑不分抬高商户的地位,在他们眼里,商户都是低级的。
    但真等见了真人,冯钰才发现自己有多狭隘。
    一叶障目这个词似乎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