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红楼]权臣之妻 第5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浅黄将她衬得年纪更小了些, 整个人从头到脚都透着水嫩气息。
    虽说她避过了贾母一日,但总不能一直避着,作为晚辈总是要去定省的。
    黛玉洗漱完毕,用了早饭, 便往贾母的院儿里去了。
    贾母这两日心气不顺,便直接体现在了面上。
    黛玉进门的时候,贾母坐在榻上,神色恹恹,瞧着比平日都要苍老上两分。黛玉虽然瞧出了贾母的心思,但到底眼前的老太太是她的外祖母。
    她初到荣国府的时候,外祖母也曾搂着她“心肝儿心肝儿”的喊,也曾每日将她叫到身边说话,二人都会一同忆起贾敏……
    黛玉心底软了些,走上前道:“外祖母可是没有睡好?”
    贾母一把握住了她的手腕,道:“玉儿,外祖母是为你的事忧心。”
    黛玉抿了下唇:“外祖母只管每日享福就好,何必忧心那些小事。”
    “怎么是小事?玉儿,你同外祖母说,你当真便甘心嫁给那和侍郎吗?”
    “外祖母这是何意?”
    “他是今上跟前的贵人,你同你父亲,可是不好得罪了他,这才应下了这桩亲事?你若并非真心喜欢他,外祖母来为你想法子。外祖母舍不得玉儿离了荣国府。玉儿是外祖母的心头肉啊……”贾母搂着黛玉,低低哭出了声。
    黛玉却僵在了那里,一时间说不出话。
    外祖母若是不同她说这番话,她还会觉得心软,只当外祖母是瞧不见宝玉身上的恶处。
    但说了这番话……
    见黛玉半晌不出声,贾母便有些失望了。
    看来不管她做什么,黛玉同宝玉都没有缘分了。
    贾母叹了口气,道:“罢了,是外祖母想得多了,只要玉儿觉得好,外祖母便是心下欢喜的。”
    听了这话,黛玉也实在高兴不起来。
    她不是会憋着性子,委屈了自己的人,待同贾母说过几句话后,黛玉便也没了往日的贴心,早早地离开了贾母院儿里。
    待她的身影消失后,贾母才问身边的嬷嬷:“玉儿这是记恨我了?”
    嬷嬷笑道:“哪里会呢,她是您的亲外孙女呢。”
    “只怕宝玉又要伤心了……”说完,贾母又是一怔,“说来这两日怎么不见宝玉?”
    那嬷嬷摇头道:“兴许是近来二老爷对他管束严了些,正在读书呢吧。”
    贾母点了下头,想着晚饭时将宝玉叫过来陪着用,这才觉得胸中舒畅多了。
    “可惜了,可惜了……”贾母叹息一声,“错过了一个玉儿,不知上哪儿再找那么好的姑娘了。”
    嬷嬷道:“宝姑娘不也年纪合适吗?”
    贾母摇了摇头:“不好,她不好。”
    宝钗过分稳重,又不喜打扮,贾母素来喜欢模样好、打扮妍丽的姑娘,宝钗自然不为她所喜。
    见贾母露出这样的姿态,那嬷嬷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要给宝玉娶个宝玉喜欢的,老太太喜欢的,二太太也中意的。
    那可实在难!
    这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爆发了盐政提引征银案。其中贪污巨甚,令满朝震惊。
    且说这日早朝上,乾隆无比干脆地点了和珅去两淮处理此事,另又密令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协助查清。
    而下了此道命令外,乾隆又任命其为军机大臣,并调任其为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即镶黄旗驻军的正二品行政长官,受将军节制。
    此时和珅还何等年轻?
    不过十七。
    不少朝臣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越是年轻便坐上要臣的位置,那他的政治生命就更长,手中掌握的权力也只会越来越大。
    和珅谢过了乾隆,但他面上始终神色平淡。
    因为他知道,后头才是对于他来说,更重要的事。
    毕竟他一早就知道和珅的权臣之路,会得封什么官员,他半点也不意外。
    就在众人以为到此时便结束的时候,乾隆又开口了:“高玉,念。”
    传旨太监高玉立即抖了抖手中的圣旨,高升唱道:“制曰:户部右侍郎镶黄旗满洲副都统钮钴禄和珅,满洲正红旗人,经明行修,允文允武……
    “林氏幼女,出身姑苏世禄之家,幼娴内则,淑质天生……”
    原来是道赐婚的圣旨!
    待高玉念完后,和珅跪地谢恩。
    其他人又是一番感叹。
    前头升官儿,后头便得了个娇妻。
    实在人生最得意两件事,都恰巧砸在和珅的头上了。
    幸而他娶的只是个汉人女子,若又是个满洲大姓女子,且父辈皆列在朝中,那才叫人嫉妒得眼珠子都转不动了。
    而后又有另一个小太监走下来,将一物交到和珅的手中。
    那是乾隆亲笔写下的婚书。
    和珅自然又是躬身谢恩。
    而后才散了朝。
    高玉却并未跟随乾隆离开,相反,他跟着和珅一路跨出了宫门,身后还带了内务府的人。
    因着林家在京中并无宅院,这圣旨便径直捧到荣国府去了。
    和珅没有同行,他回府去了。
    身边小厮还高高捧着个盒子,不敢随意动弹。
    那盒子里放的乃是一柄玉如意,与之还有同式的另一柄,则被送往了荣国府。
    皇帝赐婚,会同赐下玉如意,一柄放在男方的聘礼之中,一柄放在女方嫁妆的头一抬中。以此示天家恩宠。
    和琳早早便等在府中了,听见兄长的脚步声近了,他“蹭”地站了起来:“谁去送聘礼?”
    和珅扫了他一眼,只见和琳满面兴奋之色,连带的两颊都微微泛着红。
    “难不成你想去?”
    “自然!”和琳点头,“我想见见……嫂嫂。”
    “见不着的。”
    和琳吁出一口气,垮下小脸:“为何?”
    和珅斜睨他一眼:“哪里轮得到你去见?”
    和琳傻兮兮地笑了起来:“兄长莫不是近来也未曾见到她?”
    和珅抬手拍了他下,也不再与他多言,算计着时间相当,便令府中众人,收拾起聘礼,在此时抬过去。
    荣国府已经许久不曾有过这样的荣光了。
    荣宁街上,挤了不少瞧热闹的百姓,他们都一致地盯着荣国府的门前。
    只是往日他们瞧的是那门前两座威风凛凛的石狮子,今日瞧的却是那打宫里头出来的传旨太监。
    荣国府中备下香案。
    除却一干小辈不能出以外,贾母、贾政、林如海等人,再又唯一携了个黛玉,在厅内接下了圣旨。
    贾母有一瞬的茫然。
    赐婚?
    赐给谁?
    待瞧见黛玉略显羸弱的身影跪在前头,她才骤然反应过来。
    哦,是和侍郎求了圣旨来,赐婚他和黛玉。
    这是何等光耀的事啊!
    那一刹,贾母都能瞥见旁人或嫉妒或羡慕的神情。她甚至忍不住想,若是贾家多生了几个嫡出的好女儿,嫁给那和侍郎多好啊。
    黛玉还是应当配给她的宝玉啊。
    传旨太监将早朝时念过的内容,便在荣国府又念了一次。
    他开口便道:“制曰……”
    众人心头一紧,知晓这是皇帝亲手写下的赐婚圣旨,可见对臣子之看重。
    荣国府内安静得落针可闻。
    众人连大气也不敢喘。
    听着那传旨太监的声音,他们便好似在一汪大海上沉浮。
    有茫然,有喜悦,有震惊,有羡慕,有忌惮与恐惧……
    不久,收起圣旨。
    那传旨太监面色冷漠,对谁都端足了姿态,唯独见了黛玉时,他示意一旁的丫鬟将黛玉扶起来,将那圣旨放在了黛玉的手中。
    笑道:“恭喜姑娘。”
    这一声惊醒了贾母,也惊醒了荣国府上下所有人。
    他们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一切都是真的。
    皇帝赐婚给了黛玉。
    那个寄住在荣国府里,不好相与的林姑娘,就这样一夕间,登上了云间,倒是叫他们再碰也碰不上了。
    高玉并未立即离去,他又笑着对黛玉道:“恭喜姑娘得皇上赐婚。”
    “多谢公公。”黛玉略有一丝茫然,但她很快就反应过来,行礼落落大方,并没有半点怯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