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第57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要知道著名的《体坛周报》在88年创刊,第一年都每期只发五千份!
    哪怕是到九二年,每期发行量还不超过二十万。
    这个开局数字已经很惊人了。
    可荆小强跟女老板都支持保证量,样报送到文工系统那边看了也是赞不绝口,除了底版那运动内衣广告是不是太那个了点。
    事实证明,他算少了!!
    算一算就明白,九十年代初,全国还没经历高校数量大爆炸,后来几千高校的总量铺开到了很多地级市,其中大部分是专科院校。
    这年头大概五六百所高校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大专还没从中专升级起来。
    也主要散布在省会为主的地区。
    这就造成滚社的发展如野火过境,很容易在同一座城市蔓延。
    任何高校可能都有那么极少数喜爱摇滚的爱好者。
    哪怕不知道滚社,通过老乡联系,同城流窜,都能迅速加入进来。
    所以一年多下来,经过两轮鹏圳摇滚夏令营,几乎每座高校都有滚社分舵,没有的都在抢着被发展!
    这就意味着五六百个报纸分发点,每个点平均才分到两百份?!
    其实有些省级重点大学直接就拦截了上千份报纸。
    好些滚社可怜巴巴的也就分到一二十份意思下。
    自己看都不够,还谈什么卖?
    这时候滚社特殊的结构又发挥了效应。
    任何基层滚社有不爽的地方,发现不公正的地方都能给荆小强这边打电话直接投诉。
    哪怕留的是唱片公司热线电话,也能迅速发现问题。
    动用滚社卖报纸的本意是为了让音乐报能扩展到更多地方,更多人手中。
    只往重点高校、省会倾斜是不是不太好?
    所以反应到荆小强这边来的时候,他也不太会:“那就印二十万份好了,既然有人看,那多印点卖呗,越多越赚钱吧?”
    没错,真的有人看。
    创刊号头版头条,就是荆小强带着滚社在鹏圳街头演唱的彩照,中国高校摇滚音乐社鹏圳夏令营圆满结束……
    文章还有点八股文的味道,热烈庆祝,为了建设祖国之类的用语很多。
    但恰恰是这种文章,奠定了音乐报的高度,不是那种娱乐小报。
    非常清晰的介绍了这个夏令营的宗旨,每年都会延续下去,全国各大高校源源不断的参与。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每天二三十处表演场地,总计超过六百场公益演出,现场观众超过一百万!
    赠送乐器吉他、广播收音机超过一千件。
    本来里面强调是荆小强捐款的,被他审稿时候要求抹掉了。
    这是何等的壮举。
    单靠荆小强一个人,天南海北的慰问演出,能达到这个规模吗?
    滚社不可能到处去军营慰问,但这个对鹏圳打工人群的慰问,已经足够诠释温暖了。
    文章最后也强调,滚社建立起来的目的,就是在高校青年中树立正确的文艺价值观,也必须要把这种社会责任感当成滚社的创作核心。
    所以这里引用了一句《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名言: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
    它们的每一篇羽毛都闪耀着
    自由的光辉”
    “感谢音乐,给予我们自由的灵魂。”
    然后仅仅就这一篇带点社评社论的格调。
    其他全都是国际国内音乐新闻、音乐小常识、歌曲推介、作曲作词技巧入门。
    在荆小强的建议下,也有一个版面是一些音乐明星的八卦,总要有点吸引人的花边嘛。
    他自己都贡献了条关于健身的采访问答,传递一点保养嗓子和练声练气的健身细节。
    其实报社那边是太多太多的内容放不完!
    光是优秀词谱选登,都只能被压缩到两个版上。
    最后跟运动内衣共存的那个半版,就是这一周的热门歌曲榜单。
    荆小强再三强调他和曹菲的专辑不能全放进去。
    甚至连规则都强调为,同一歌手只能同时有一首歌在榜单里,为的是给更多人展现的机会。
    同样,这个榜单也具有投票功能,读者可以把这版剪下来,勾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前三名,并添加榜单上没有的一首歌,寄回报社。
    成为下期榜单的参考之一。
    互动就有了。
    整个音乐报的发行,在国内迅速掀起一阵音乐浪潮!
    除了春晚,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在全国引发这样对音乐的议论!
    青歌会都没做到。
    因为青歌会的歌曲说到底,还是偏专业性,哪怕通俗歌手唱的也不是一般人都能达到的高度。
    音乐报传递的全都是最基础音乐,有识谱的能力就能跟着那些推介曲谱演唱,有买过专辑磁带,就能跟着歌单找寻倾听。
    更主要是在传达一种全新的理念态度。
    人人都有歌唱的能力。
    有些歌用技巧唱,有些歌用感情就行了。
    音乐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高深东西。
    所有人都能唱。
    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摇滚乐队这些经常听到的词儿,终于在音乐报上能像百渡百科那样看到非常清晰的定义介绍。
    几乎全国上下都有点恍然大悟!
    原来这才是音乐?
    二十年前还在说是靡靡之音的浪漫小调,现在可以成为舒缓情绪,美化心灵的悠扬旋律。
    那些热血亢奋的鲜明节奏,可以带来这么强烈的共鸣和刺激?
    其实就在五六年前,大家甚至要拉上窗帘悄悄放音乐跳个舞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音乐报却给出了百花齐放一般的盛大场面。
    放声歌唱吧,静心倾听吧,音乐一定会带给你完全不一样的享受。
    有关方面其实都有点吃惊的在看待这场音乐变革!
    曲老和李团都反复审核过报纸的每个字眼,都觉得没有任何问题,但又比他们想象的要大胆许多。
    荆小强把握政策尺度的能力也太强了!
    其实不过是因为刚刚走过严管的时代,大家都有点战战兢兢。
    荆小强却很清楚从这以后很大程度上就真的是改革开放,不会再走回头路了。
    只是从头到尾,音乐报里都从未提到过“音乐学院”,连歌舞团、文工团都说得极少。
    通俗流行歌曲嘛,音乐学院从来都瞧不上眼的东西。
    自然就没有了联系。
    周晴云都打电话来问:“我们沪音不是有了美通一体化新专业吗,怎么都没有提一下?”
    荆小强比老教授都鸡贼:“先看看风向呀,院领导不抵触,愿意领先全国开先河,下一期就提到这个专业,不舒服甚至很反感,我们就不去惹,悄悄的进村,打枪滴不要!”
    周晴云哈哈哈:“好!我观察下,但这份报纸真的很好很好,我很喜欢,这两天新生在报名了,后天你带上那个小曹一起来参加开学典礼,也见见你的学生。”
    荆小强殷勤:“我晚上来接您去看《当我们年少》,看看我唱得怎么样。”
    周教授心满意足:“我还准备自己去呢,好。”
    在试水之作《祖国》之后,出口转内展的《狮王争霸》之后。
    荆小强终于推出了第三部歌舞剧《当我们年少》。
    这也恰恰叠加在了八月底。
    进一步夯实了二十岁的音乐歌舞天才,在国内业界的地位。
    让须藤纱希都叹为观止了。
    第561章、努力、努力,再努力
    周教授看见车上只有荆小强,还有点意外:“我以为那个小曹会跟你一起呢。”
    感觉好像荆小强就应该偏爱新欢似的。
    荆小强难得囧一下:“她……跟成小姐一起去剧场,您听听她的嗓音。”
    说着把磁带推进机头里,hk已经有cd机头,也有汽车音响改装生意,荆小强这会儿才觉得自己还是应该给车上整套好点的音响,好歹自己也是年入过千万美元的音乐家了。
    但模拟磁带也掩盖不住曹菲的嗓音优美。
    这一世没有荆小强这样助力,曹菲还会不会变成那个天后?
    不一定。
    荆小强暴击平京滚圈,从胡同歌厅演唱、校园同台摇滚、卡丹餐厅喧宾夺主这三连击下来。
    平京滚圈已经彻底被击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