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1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俩人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宋书文却以为赵老师理解自己的意思,带着点期许道:那,爹,您帮我打听打听?
    放心,孩子,我一定让他们登门道歉!
    赵老师气愤坐在椅子上气愤地挥了挥手,接着又使劲儿拍了拍扶手。
    道歉?
    宋书文眨眨眼反应过来两人讲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件事,忙道:爹,我不是那意思。
    赵老师瞅了瞅他,两只手握住椅子扶手紧了紧,疑道:那你是什么意思?
    看他这个动作,宋书文都想给他点个赞。
    这些细枝末节的动作在剧本里当然没有,完全是赵老师自己加上去的,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动作,才将一个关心儿子的父亲角色表现得鲜活生动。为什么说像赵老师这样的人是老戏骨,就是因为他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和表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根本不用琢磨,信手拈来就是一段令人拍案的好戏。
    宋书文接着无奈道:孩儿是想打听那个女捕快的情况
    赵老师哦了一声,接着猛地反应过来,瞪大眼睛问:你说什么?
    我,我想打听下那个女捕快孩儿对他有些想法
    宋书文说完这话忙将双手搭在赵老师的双肩上,特狗腿地捏起了肩膀,脸上带着讨好的表情。
    表演到这里,这场戏算是告一段落,吴晓东导演也喊了一声过,坐在监视器后面却有点意犹未尽。
    刚才这一场戏赵老师演得十分自然,宋书文前期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什么问题。但吴晓东导演在监视器后面看得清楚,宋书文在意识到被压制住之后没崩,很巧妙地用站位的改变避免了压制,而且最后抢着捏肩膀的这个细节,更是显出了一点生动。
    吴晓东挺喜欢这个演员。
    准确来说,他喜欢肯动脑子的演员。
    赵老师下戏之后也挺开心,拉着宋书文就要去他的房间吃饭。
    说来有趣,宋书文见识过很多明星要助理指定帮自己买某种奶茶,或者带着锅进组的。但赵老师在这一点上比任何宋书文见识过的明星都讲究
    人家不仅带锅进组,甚至连调料都要自己随身携带。
    俩人窝在赵老师的房间里下了一锅面,每人抱着个碗,就着赵老师的秘制小咸菜吃得呼噜呼噜的。
    眼见着宋书文碗里的面已经风卷残云地下去了一半,赵老师才貌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我听你说之前拍了部电影,还演了主角?
    宋书文吃着面,含糊不清地应了一声。但在赵老师提到电影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都是楚江,码头,还有黎宇青。
    赵老师放下了筷子,问道:你觉得在电影里当主角和电视剧里当配角,有什么区别?
    区别吗
    宋书文顿了顿,指着面碗说道:我就拿这碗面打个比方。
    嗯?
    在电影里当主角就像吃找老师您自己做的面,而在电视剧里演一个配角,就像是吃方便面。其实我不大挑食,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赵老师慢悠悠地把碗也放下,明白了宋书文的意思。
    演主角就像正儿八经地做一碗面条,和面,切刀,调味,打卤,下锅。从头到尾,一丝不苟,碰到讲究的还得给面条配上点小咸菜,甚至摆个盘啥的。
    而演个配角就像煮一碗泡面,撕开之后将调料往里一扔,加好了热水那个东西一压或者用叉子在面碗上一插,等个几分钟就能立刻开吃。
    但无论是自己正儿八经地煮一碗面还是泡面,弄好了味道都不错,只是下的心思和工夫不同。
    反正在宋书文看来,自己只是在演戏,只是在当一个演员。
    毫无疑问,这样的答案让赵老师颇为满意。
    于是他朝着宋书文抛出了橄榄枝。
    你在电影里当过主角,在电视剧里演过配角,那有没有想过在电影里也演一回配角?
    赵老师看着宋书文发愣的样子笑得很开心:其实老吴还在另一个电影剧组里挂着选角导演的名头,他那边还需要个配角,你要不要考虑下?
    第13章 诗意不死(1)
    飞凰那边的经纪人光跟我说要在这部电影里演一个配角,但没说跟我搭戏的人是你。哥,你说咱俩这是不是缘分。
    黎宇青坐在宋书文旁边,手上翻着剧本,嘴上也没停下来,跟连珠炮一样哒哒地说个没完。
    宋书文刚在上一部戏里杀青,整个人还没太从戏里出来,正蔫蔫地瘫在沙发上养神,被他碎碎念得一个头两个大,不由得伸手在他脑袋上拍了一下,把他留长了不少的头发拍得发型凌乱,小声训道:给我闭嘴。
    他本来想问问黎宇青这段时间怎么样了,可黎宇青却已经闭上了嘴,低头继续看着剧本。
    是的,吴晓东兼职选角导演的这部电影,正导演是白锦辉,而他则因为之前在里蒙特尔见过黎宇青的缘故,邀请黎宇青来这边演一个配角。
    而许久不见的两人,就这么又凑在了一起。
    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娱乐是个圈,在这个圈子里待的时间久了,总能再次遇到对方。
    《江城码头》过后,宋书文和黎宇青只见多了一些特殊的感觉,但奈何这种感觉还没能酝酿成一种情愫,便被双方的经纪人彻底挑破并且径直丢在了阳光下,让两个人一度非常尴尬。
    甚至在黎宇青在里蒙特尔给宋书文打了电话,唱了一首歌之后,他们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互相联系过对方。
    宋书文在赵老师的推荐下加入这部电影的剧组,很快就得知和自己搭戏的演员是黎宇青,他一度觉得两人再次见面一定非常尴尬,甚至没什么话能跟对方说。
    但就在宋书文见到黎宇青的前一天,他做了个梦,梦到一条灵气十足的青色鲤鱼翻了个身,然后忽然揭开了身上的伪装,露出了鱼身下的本体哈士奇。
    他当时就被这个噩梦给吓醒了,而更没想到的是,当自己再见到黎宇青时,昨夜的噩梦竟然成真了。
    一段时间不见,黎宇青除了在飞凰的资源下开始走红,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而唯一不变的是,他见到宋书文的时候,还是会哥,哥的叫个不停。
    等黎宇青安静下来之后,宋书文也摊开了剧本。
    他一直很珍稀拍电影的机会,不仅因为电影的表演要比电视剧更加精雕细琢,更重要的是这部戏里有黎宇青。
    好像在宋书文的潜意识里一直有一个小小的念头,只要看见黎宇青过得还好,自己就可以放下心来。
    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白锦辉,他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文艺片导演,无论是剧本编写还是拍摄的手法,都极具实验性白锦辉要比周源山更加文艺,写出来的剧本更薄,拍摄的内容也更出人意料。
    举个典型的例子来说,白锦辉的这部电影叫做《诗意不死》,而为了展现现代社会诗意是否已死的争论,他直接将国内的诗人都邀请到一起开会,然后直接将电影的前半部分拍成了记录片的形式,要求原汁原味地将这群诗人的嘴仗记录下来。
    而宋书文和黎宇青的戏份则集中在电影的后半段,演两个偶然见面的昔日同窗。大部分的剧情内容都是坐在一起聊天,和影片前半段的诗人们相比,给到的镜头数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宋书文很想问问白锦辉他拍这样的电影能有人看吗,有哪家公司愿意给这样的项目投资。
    可白锦辉却愣是攒起了一个剧组,想要将这部极为特殊的电影拍摄出来。
    宋书文向后靠在椅子上,偏头看了看身边的黎宇青,刚想闭上眼睛,却听见拍摄场地外边传来了一阵喧哗声,似乎有不少人过来了。
    青哀、旭东、原筱、周唐(注1)他们一个个优哉游哉地走进拍摄场地,也就是白锦辉视线包下的一家酒店,这些人普遍年纪不小,应该都是早年非常有名的现代诗诗人。
    宋书文站起来按照礼节跟他们打招呼,黎宇青也颠颠地跟在后面,等这些人都离开了,黎宇青才小声地问道:哥,这些人你都认识吗?
    一个都不认识。宋书文也压低了声音:这年头谁还读诗啊。
    这话一出,黎宇青心里顿时有了点底气。
    既然在他哥都不认识,那自己也不认识就很正常了。
    而在这一帮现代诗人之间,也有个看上去特别不合群的,别的诗人们见到对方都在互相招呼、恭维,偏偏这人周边空空荡荡的,愣是没人愿意凑过去跟他聊天。不过这老哥看上去也对自己的处境没什么不满的,双手插在一看就挺贵的西服兜里特悠哉地向里面走去。
    宋书文挺好奇这人是谁,好在对方身上带着铭牌,笔名叫百里华。
    他随手掏出手机在网上搜了一下这人的笔名,蹦出来的百科资料显示这人除了是个地产大亨,还是个出过诗集的梨花派诗人,看上去就逼格特高的那种。
    但等到宋书文往下滑动手机,看到这人的代表作之后,却是彻底呆住了
    《一个人来到英吉利》,作者:百里华(注2)
    毫无疑问
    我做的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宋书文呆了半晌,然后翻过剧本的封皮,上面是白锦辉给电影起的名字《诗意不死》。
    他现在觉得这名字或许应该改成《诗意已死》。
    宋书文和黎宇青不明白这帮诗人的脑回路,但白锦辉却将他们的脾气摸得很清楚。
    他没有很正式地架着机器拍摄,而是用偏户外综艺的方式去记录。一边拍这些诗人们白天是怎么出去玩的,另一边则拍这些人晚上怎么凑在一起聊天。最后再将所有诗人都凑在一起开个大会,不定义主题,就让他们天空海阔地闲聊。试图以此来制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而这帮作家负责凑在一起诗意,宋书文和黎宇青就负责凑在一起俗,俗到宋书文每天结束前必跟黎宇青说的一句话就是:
    你吃夜宵么?
    不了吧。黎宇青回道。
    我多拿了点夜宵,要不进来一起吃?
    呃黎宇青纠结了下,他这阵子吃夜宵自觉体重小有上升,本来计划在正式上镜前戒掉夜宵,争取减下来一点。但宋书文邀请他又不想拒绝,于是站在门口也不舍得走。
    宋书文看了他一眼,他对付黎宇青可太有办法了。
    只见宋书文的手一勾,他的房门便轻轻地关了起来。但他的动作轻,房门并没有完全关严,还留了一条缝。
    于是黎宇青就看着那条缝愣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轻轻推开了门。
    房间的桌上摆着两份蒸饺,两份小咸菜,两双筷子,还有两瓶饮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宋书文已经开始习惯准备双份的东西。
    而黎宇青刚坐在桌边,宋书文就抽出筷子轻轻敲了敲他的头,道:你这阵子都快瘦脱相了,每顿饭吃的少得跟猫食似的。而且你那张脸有点肉也很好看,不至于非要把自己的体重控制成这个样子。
    说着,宋书文忍不住笑了:为了劝你多吃饭,我还得陪着你天天吃宵夜。
    黎宇青呐呐地应了一声,解开蒸饺的袋子,却发现桌子上压着一本诗集,好奇道:你怎么还看上诗集了?
    宋书文瞄了一眼黎宇青说的诗集,乐了:百里华的诗集,写的反正挺一言难尽的。我关键是看下面的诗词赏析,我觉得负责写赏析的哥们儿比百里华有才多了。
    他们就这么一边闲聊一边吃着,而兴许是在房间里热了的缘故,黎宇青吃到一半时顺手解开了外套,随手扔到一边,里面是件淡青色的贴身t恤,隐约勾勒出他常年练舞练成的线条。
    等到吃完后,黎宇青靠在椅背上懒懒地吐出口气,然后站起身主动收拾桌子。
    从宋书文的角度看过去,可以发现黎宇青的腰很细,像是从两条修长精瘦,但肌肉线条分明的手臂顺下来一样。
    但看着看着,宋书文却皱了皱眉毛。
    他总记得,黎宇青在拍《江城码头》的时候没这么瘦来着。
    看啥呢,我这有啥问题?黎宇青被他盯得发毛,下意识问了一句。
    我额,没事,就看你头发好像留长了。宋书文本来想问问他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但话还没出口就很清楚,恐怕黎宇青只会和之前自己问到这个问题时一样,要么沉默,要么岔开话题。
    经纪人说我头发留长点好做造型,后来又拉着我去接了头发。其实我也不太习惯这么长。黎宇青挠挠乱糟糟的头发,在宋书文的面前笑得有些腼腆。
    你这长度正好能扎起来,比头发散着强。宋书文拆开酒店的一次性木梳,又解开自己之前用来封住面包袋买的皮筋,冲黎宇青招了招手,道:过来。
    黎宇青乖乖走过去,坐下,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以及身后那个高大的身影。
    宋书文之前拍过古装戏,而剧组里有限的几名化妆师一忙起来根本没时间照顾他这种小配角,所以时间长了,他自己就学会了简单的梳头和整理发型的技巧。
    这会儿他一手轻轻按着黎宇青的头,一手用酒店配发的一次性木梳帮黎宇青整理着头发。黎宇青的头发乌黑且茂盛,在他的手指下像是一片葱郁的草地。
    行了!
    宋书文一直手还捏着梳子,另一只手顿了顿,最终还是搭在了黎宇青的肩膀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