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303 传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安排在颖昌城的情报人员传来消息,十二道金牌已经在路上,钦差大臣也到了左近,具体行止却不清楚。
    张南猛然醒觉,据史料记载,似乎岳飞曾率兵直打到开封府下……
    在金兀术出城逃逸,阔别十余年的东京城也即将一鼓而下的当口,他才接到金牌诏令。
    那这一次,情况是否有变呢?
    张南并不清楚。
    因为,有些事情其实已经大为不同了。
    陆文龙没有阻住宋军太多时间,岳家军也不象原本轨迹上的那样损伤惨重。
    也就是说,宋营兵马,并不需要太长时间的修养,就可以再次动兵,很可能会赶在金牌召令到达之前,就打下开封城。
    这种情况的出现,即使以张南的淡定,也不由得悄悄的多了几分揣测和期望。
    总的来说,打下开封就好。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靖康耻”尤如压在所有大宋军民身上一座巨山,打下开封多多少少也算是搬开了一些,算是报了一些仇恨。
    汉族气数和金国气数,此消彼涨,结局也将改变。
    ……
    七月二十,大雨初晴。
    还在“生病”之中的岳飞,一反听闻消息当初的颓唐,也不知是不是想出了办法拖延住了传旨钦差,竟然加速编练大军,全军出动,直扑尉迟县。
    大军前行,通过峡谷,背山傍水,连营五里。
    探马如蚁一般撒了出去,前方杀声连绵,已然处于试探接触之中。
    前方三十余里就是朱仙镇,金兀术就在那里。
    只要胜得这一仗,金兵主力已残,就可直接拿下东京,稍加修养,直捣黄龙,打到漠北也不是奢望。
    到了这时候,十年以来,数次百伐的战略目标,基本上也就实现了。
    午后升帐,聚将擂鼓。
    岳飞站在高台之上,目光平静如渊,一点也看不出他心里的急躁,只是看着北面,有兴奋,有期望,有忐忑不安。
    四野军阵林立。
    这一次的战前动员,张南终于不算是个看客,而是站到了前排。
    他是选锋营统制,多数时间做为前锋攻坚之用。
    他也清楚自己的任务,听到岳飞沉厚的声音发令之时,并没有什么意外。
    “朱仙镇就在前面,很可能就是最后一场恶战,诸位,行百里半九十,此时正是关键时刻,此战没有退路,只能胜不能败。”
    “杨再兴,你率本部人马,急行三十里,正面攻营,不计损伤。”
    “是。”
    张南凛然接令。
    岳飞面上带着淡淡笑容,继续下令:“岳云,你归于中军阵前,紧跟杨将军身后,看好机会,自行决定是否进攻,何时进攻……”
    “梁兴……”
    一条条军令发布下去,众将莫不凛然,一一听命。
    即算是有些将领心里转着七拐八弯的念头,在决战之前,全都收了心思,不敢多想。
    他们知道,这个时候的岳飞是最危险的,最不容人忤逆。
    等到三通鼓响,众将各领军令,正要散开之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声,一个尖锐的嗓音传了进来:“皇上有旨,撤兵回朝。”
    众将转头望去,就见一员骑兵身着内侍衣服,趾高气扬的骑在马上,手中高举金牌,嘴里大声高喝。
    一时之间,四处兵将只是看着,时不时的响起大片喧嚣声,竟不敢拦。
    “来了。”
    岳飞心里一个咯噔。
    目光变得极为复杂,也十分无奈。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心里隐隐不安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后一丝侥幸也终于没有。
    这一骑刚刚跑到跟前,后方远处又有一骑奔驰如雷,骑士大声高喝,“皇上有旨,撤兵回朝。”
    紧接着,就是第三骑……第十骑,第十二骑。
    连下十二道金牌,选在同一日,在进军决战当口,召集众将动员的时候发动。
    这……
    张南微微摇头。
    在朝廷面前,所谓铁桶一块的岳家军,其实跟个漏勺差不多。
    传旨钦差不但可以直闯军营,而且,还能算准军队的动作,选好时机发动。
    这里面没有几位大将配合,说到哪里去,张南都是不肯相信的。
    是防着岳飞抗旨啊。
    事实上,这一次的传旨钦差十分阴险。
    从金牌亮出,到开始传旨,双方直面,全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已经容不得岳飞隐瞒遮掩。
    也容不得他有一丝拒绝接旨的可能。
    十二道金牌并不是传给岳飞的,而是传给十万大军,所有将士的。
    皇命大如天,沉甸甸的压下来,谁能抗得住?
    至少,岳飞抗不住。
    他不愿,也不敢。
    十二道金牌悉数到齐,紧跟身后的两人出场,气度大有不同。
    一个身着朝服,头戴高冠的老者,神态威严,策骑缓缓而来。
    他的身旁,落后半步的是一个面白无须的高瘦中年,这人脸上似乎一直挂着笑容,有一种目空一切的感觉。
    老者的身份自不必说,就是鄂州道安抚使宋回,这次前来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监督记录传旨过程,兼顾安顿十万大军。
    而那脸色惨白的笑面中年,都不用观察其他,只看他身上的袍服,就能知道这位是宫中大太监。
    想必就是宋高宗的亲信得用内宦,司礼监王承宗。
    传旨官是文臣高官和内侍总管,可想而知,赵构对于此次的和谈到底下了多大的决心。
    而且,张南还发现了一些猫腻。
    他发现,那位王承宗总管下马之时的姿态,与宋回完全两样。
    落地无声,连草叶都没有压弯半点,感觉轻飘飘的。
    如果只是这样,也只能说明这位大太监轻功很好,跑得很快。但配合他身上那雄浑如山,偏又柔媚百转的妖娆气质,就令人大为惊异了。
    “轻重随心,天人化生,竟然是一个极其难得的大高手。”
    张南心里嘀咕着,左右瞄了一眼,依他评估,如果排除自己在外,在场众人,除了岳飞和终南神剑叶问天,所有将领单打独斗,没人是这位大太监三合之敌。
    再然后,就是紧跟这两位钦差身后,默默无声传旨待命的十二金牌太监。
    在张南眼里,这些人虽然气质偏向阴柔,但气机流转磅礴,竟然全都不弱,估摸着,应该也堪堪到了三阶。
    其实力,比起在场诸将,都差不到哪去。
    “这是防备着岳飞一意孤行……预备方案也准备好了吗?”
    如此阵容,再以圣旨相压,那是不听令也不行了。
    果然,无论在哪个时代,江湖总是比不过朝堂的。
    至少,在“集众”这个方面,就是如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