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75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文庚轻咳一声:“那么还是运过去吧。杜长老、颜城主,你二人交接一下,将粮食运去何家渡,装船出发。”
    四千石就是四十万斤,数量很大。光一个千渡城也不可能随手拿出来,还要从青云地界内筹出,最好是蜈河边上的城池,如此运送最便捷。
    颜庆只管千渡城,所以这次筹粮要由杜时素来统一调配,而后由颜庆从何家渡运出去。
    杜时素应了一声,面无异色。青云地界连年丰收,仓禀八成满,拿不出四千石岂非是个笑话?
    颜庆却面现不愉:“何家渡已到高峰期,供应往来商队和平民都吃力,怎么再加这四千石粮食?”
    四十万斤粮食,那得启用多少艘船去运载?还是大船!
    蜈河可不总是这么温驯,夏天下过几场大雨,水位就会增高,风急浪陡不好走船了。所以有经验的商户和平民都赶在这个时候渡河,否则再过个把月,蜈河可能就走不了了。
    水运是最省力的方式。
    文庚想了想:“蜈河沿岸的三个渡口也都用起来,不止是何家渡;大船小船一起上罢,趁着最近风平浪静。”
    颜庆只是抱怨一句,明知不能太过,否则要惹人怀疑。他也不再吭声,只在心头反复盘算。
    船只从何家渡出发,抵达宣国平泽关附近,卸货再返回,这么一来一去至少要七八天时间。
    会不会妨碍他原有的计划呢?
    刘怜玉轻咳一声:“童渊人的第二件打算呢?”
    “这一件就……”文庚似觉难以启齿,顿了一下才慢吞吞道,“新任摄政王颜霜打算接手我宗的山长之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回众位长老的反应可就热烈多了,或冷笑,或怒骂,或无语。
    就连一向最木讷的谢冶光都忍不住道:“凭什么?”
    “新摄政王认为,我宗山长之位一直都是颜氏族内传承。如今山长已经……”文庚将那几个字咽了下去,继续道,“因此由他担任是最合适不过。他最快会在夏季过来交接。”
    说到这里,他正色道:“依我个人之见,山长推选为青云宗内务,不容童渊人插手。诸位长老以为如何?”
    “赞同!”
    “回绝!”
    在这件事上,七位长老取得了高度一致。
    “这些麻烦,仅凭长老会理不清楚。”颜庆总结,“我们需要确认摄政王的死讯,同时准备推选新山长。”
    刘怜玉看他一眼:“颜城主,莫要着急。”
    “不急?”颜庆呵呵一笑,“外头战火连天,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却在这里虚度时光,左右拿不出个有效对策来。再这样下去,青云宗危矣!”
    这帮人在山上悠哉久了,不知道山下有多残酷是吧?“这几个月来,陆续有南下的宣国难民绕过边境,试图潜入千渡城,并且人数是越来越多,都避战乱而来,赶都赶不尽!”
    “童渊人往南边增派援军,据我接到的消息,几天前接连打出两场大胜仗。”他拍着桌子冷笑,“那里的局势越乱,对我们的压力也就越大。”
    “无论他们怎样混乱,青云宗都不能插手!”文庚沉声道,“但有一点颜城主说得没错,推选山长势在必行。”
    谢冶光看了颜庆一眼,不吱声。
    他很清楚颜庆的野心和渴望,对其并无好感,但眼前的形势对青云宗不妙。
    群龙无首,就做不出重大决定。新山长的推选,的确是迫在眉睫。
    文庚揉了揉额头,并不掩饰自己已经为此烦心多日:“颜烈颜山长恐怕已不幸仙逝,未留遗嘱,然时局纷扰,青云宗不可一日无长。我在此倡议……”
    众人都屏息以待。
    这才是今日的重头戏。
    文庚吁一口气道:“我们开始推选代山长罢。老规矩,每人只投一票,多者胜出。”
    严格来说,他们还未最终确认颜烈的死讯,因此只能选出“代”山长。不过在座都明白,只要消息确凿,这个“代”字就可以拿掉了。
    因此,今日的议程其实就是推选山长。
    文庚紧接着又道:“我无才无德,年事又高,就不参与竞逐。目前杜长老、颜城主都有意竞逐,可还有人自荐入选?”
    在场众人都不吱声,显然早都知道。文庚代理青云宗事务十余年,事无巨细,至今两鬓斑白,也的确不易。他早就表示了交权退二线的想法,
    见旁人都无异议,文庚颌首:“那么,就开始吧。”
    推选方式也非常简单,每人一张小纸片,写上自己支持的人名上交,最后唱票计数。
    得票高者胜。
    每人写完后,都要在纸片上加盖攒金印,以示未有涂改和变动。
    长老会一共七人,个个笔走龙蛇,一蹴而就,可见老早就做好了决定——除了徐陵光。
    文庚眼角余光望见,知行峰峰长徐陵光握着笔杆子,显出三分犹豫。
    是了,方才颜庆私下里找他聊过。
    文庚和在场所有人一样清楚,颜庆对山长之位野心勃勃,本身又善于经营,但人缘比起杜时素还是差了一筹。
    以文庚的眼光来看,两位候选人中还是杜时素获胜的可能更大。
    他知道,千渡城主与谢冶光、杜时素都有不睦,私下里不止一次表示,长老会低效又冗余,致青云宗不求上进、偏安一隅。
    第1263章 留大船
    这说法当然不招其他长老待见,再说颜庆本人恃才傲物,年轻弟子们崇仰,长老们却有微词。但他实在有钱,三位峰长跟他的关系都很不错。
    今时今日,这位千渡城主可有必胜之法么?
    就在他思忖时,其他长老已经写好人名,把纸片叠成方块,交到桌面上。
    文庚也是依样画葫芦,而后退开三尺,交代姚晋:
    “计票吧。”
    他也是投票者,要避嫌。
    姚晋依言打开纸片,一一过目。
    纸片一共就七张,几息功夫就看完了。而后众人就望见姚晋挑起眉头,显出了一点古怪的神情。
    发生什么事了?
    好在他没卖关子,很快清了清嗓音,扬声宣布:“杜长老,三票。”说罢将三张写有杜时素名字的纸片摆出来供长老们观看。
    杜时素闭了闭眼,心沉了下去。
    长老一共七位,票一共七张。他只拿到三张,剩下的都归颜庆了吧?
    输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颜庆脸上却笑开了花。他都可以猜出给杜时素投票的是谁,除了杜自己,大概还有谢冶光,以及文庚、刘怜玉其中一人。
    但也就是这么几个人了,还是他颜庆得票更高!
    在长老们翘首以盼中,姚晋又接着道:“颜城主,三票。”
    也是三票?大伙儿都是一呆,见姚晋亮出纸片儿,写有颜庆名字的果然有三张。
    颜庆脸色一滞。
    他居然也是三张?
    杜时素忍不住笑了。
    既是三比三,那他就跟颜庆打了个平手,至少没有输。
    眼见姚晋收手要往回走,刘怜玉赶紧喝住他:“慢着,还有最后一张票呢?”
    他只唱了六张票的结果,投票的长老却有七人。
    姚晋亮出最后一张纸片:“空白。”
    这张纸片上清清白白,点墨未沾。
    按理说,没写人名就等同于弃权了。
    哪个长老会舍弃自己的投票权?众人都是一怔,颜庆和文庚的目光却齐刷刷投向了徐陵光,只见后者摸了摸鼻子,苦笑一声。
    他和杜时素、颜庆的关系都不错,都不好偏帮,干脆就弃权了。
    这么隆重地投过一轮票,居然还是没结果。大伙儿脸上都不好看,可是规则如此,徐陵光也没有犯规,谁都不能苛责于他。
    文庚也觉气氛有些尴尬,当下轻咳一声:“既然票决不出,莫若以此次危机中杜长老与颜城主的表现来定夺,各位以为如何?”
    刘怜玉第一个道:“好。”
    眼下没有更好的法子,大家也只能赞成。文庚接着又道:“宗中事务,还是由我暂代。好了,大家着紧去办手上大事。”
    ¥¥¥¥¥
    颜庆回到千渡城,天已经黑了。
    他先找来河舶司的主官,刘提举:“山上要求,我们这几天运载四千石粮草前往宣国平泽关。”
    “啊?”还要给童渊人运粮吗?好在这算术题不难做,刘提举掐指一数:“以每船载两千斤算,也得两百条大船!”
    “大船尽量都留着。”刘提举是他心腹,颜庆可以放心交代,“多用小船代替,至少留八十艘大船!”
    船只有大有小,哪里是统一规格的。
    “这个……”刘提举有些为难,“我们总共就不到一百艘大船,平时还要载货。”
    本的最新章节将会优先更新在app上,请访问下载继续无广告免费阅读。
    最近的蜈河太繁忙,小船一律都用来载客,大船运货,这样效率才高一些。
    “不行就从其他渡口调运,渡口船来船往不计其数,谁能统计每日走了多少大船、多少小船?”
    颜庆沉着脸道,“你得保证,十天后渡口至少有八十条大船可用!”
    “呃,好。”刘提举知道这事儿不成也得成,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既然青云山都答应童渊人的援粮要求,颜庆也只得再下发命令,一是吩咐开粮取仓,用小船尽快先运部分粮食去往平泽关;二来要找专人与禄事堂对接,配合对方调粮、运粮的流程。
    这么一通忙活下来,等颜庆回到自己府邸,也过了饭点儿了。
    一家之主当然饿不着,管家要给他传饭,颜庆却摆了摆手:“不忙,你先把老二给我叫过来!”
    两刻钟后,颜庆的二儿子颜凌就匆匆赶来,站到了颜家的饭厅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