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3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也不知道杨家哪辈祖宗传下来的老话,说什么:长房兴盛,家族才兴。
    他每次回去都会面对父母的唠叨,搞的他现在都不愿意再回去。
    烦躁的很。
    知道老爸心里烦躁,杨清从口袋里摸出来一个奶糖,剥好塞进杨爸的嘴里,“甜甜嘴,与其烦恼被催婚,还不如顺从,省的爷爷奶奶见天的催。
    找一个不错的女人,生两个儿子。其实也不错。”
    她现在就开始算计亲爸,万一自己不结婚,又没有弟弟,估计爷奶死不瞑目,她会更惨。
    穿越来已经一个月,熟悉了些,就开始帮着爷奶催婚亲爹。
    她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自己能忍受孤独,一辈子不结婚。但不能忍受爷奶的那狂炸式的催婚方式。
    死贫道不死道友。还是得催亲爹再婚才行。
    为什么要亲爹生儿子,还不是爷奶的要求,生了妹妹爷奶会失望,但她依然会宠着小妹。
    只是为了亲爹的耳根子清净,还是生儿子的好。
    在下午上班办公室摸鱼,去办公室隔壁的食堂仓库转悠了一圈,回办公室继续摸鱼。
    她的办公室在食堂后厨与食堂大小仓库的隔壁。
    后厨一墙之隔是小仓库,再一墙是大仓库,大仓库过去,才是她的办公室。
    从她的办公室与后厨靠近厂区上下班的大门。她办公室隔壁还有一道宽敞的大门,供后勤送货运货的卡车进进出出。
    这一片,是后勤,仓库,后厨的地盘。后勤的地盘很大。后面还有一块三十亩左右的荒地被圈在后勤的后面,是为以后扩建仓库准备还有一些建筑准备的。
    货车进去的大门与厂区上下班的大门中间之隔了她的一间办公室,她的办公室与食堂大小仓库后厨食堂是一排,是竖着的一排平房建筑,食堂吃饭的地方尤其大还有几间小包房。
    她的办公室三面都有窗户,一面临街,一面能看得见门卫室,一面是临后面的办公室仓库,只有与隔壁大仓库相连的一面墙才没有窗户。
    外面临街的窗户有老式的防护,用大拇指粗的钢筋做的防盗窗。
    下班铃声一响,杨清拎饭盒先回家。
    杨爸要迟半个小时左右。
    从厂里回家,走个十来分钟就行。
    不是很远。
    杨家住在前院,正房有三间靠近西厢的两间是杨清家里的,还有一家是隔壁邻居周大爷家的,他家老两口,加上两个儿子。
    虽然只有一间,可一间也有四五十平。
    目前也够他们一家四口住的。
    前院没有倒座房,只有围墙与一座院门。
    进门就与遇到婆婆卢寡妇卢金萍的婆婆马刘氏刘大丫,一眼就瞟见杨清手中的提溜的饭盒,热情的打招呼,“清丫头回来了,今儿你们厂吃的什么菜?”
    杨清木着一张严肃的脸,看都不看刘大丫一眼,擦肩而过,望也不望她,就跟没有看到似的。
    刘大丫被气得跺脚,哼唧着说,“神气什么,还不是占厂里的便宜。”
    可惜这话,也只能自个儿嘀咕,她是万万不敢大声说出来的。那杨贺在食堂上班,儿媳妇与他一个厂,万一得罪了,以后打饭的时候,让下面的人手抖几下,一瓢菜抖的只有垫底的那一点点。
    周围的厂子,胡同谁不知道,第一机械厂的食堂饭菜的味道,比国营饭店的都好吃。
    也比国营饭店的还便宜。
    外面的人进不去机械厂买,但可以托机械厂的亲戚朋友帮忙代买。
    每次家里有客人来,都是提前托亲戚朋友在机械厂买菜打包回家吃。
    分量足,味道好,比国营饭店还便宜。
    她不敢明里得罪。
    但心里也不忿,认为杨家父女俩说什么把饭菜打回家吃,就是为了占厂里的便宜。
    肯定有多拿馒头与菜。
    不过她没有证据,也不好说。只是心里窝火:
    父女俩都有工作,有工资,家里条件好,却一次也不接济自家,真是为富不仁。
    刘大丫的腹诽,杨清是听不到。走到家门口,拿钥匙开门,进老爸住的房间放好饭盒,屋檐下的煤炉子上还放着烧水壶。
    她走进自己的房间拿出来洗脸盆与一个装水的桶,把烧水壶中的热水倒入桶与洗脸盆中。
    去院子中央的水泥台接水灌进烧水壶中,放在藕煤炉子烧开。
    先洗把脸,然后开始泡脚,一边泡脚一边吃饭。
    晚上 ,她还会进空间洗洗澡。在外面洗也就是做个样子。
    但泡脚是蛮好的。
    她还特意从空间里拿出来有一世请人做的手工千层底的布拖鞋,与棉拖鞋,都是布做的,千层底上还有细棉布做了几层的底子,光脚踩在上面才舒服。她不习惯垫纳的鞋垫。
    上好的细棉布,一共铺了八层。舒服的很,脚面的脚背也高,就是胖人脚背厚也能穿。
    趿拉着拖鞋,倒水,洗饭盒。
    做完,杨爸才回来。吃过晚饭,杨爸去了隔壁徐家。
    杨清也锁好门,跟着跑了过去。
    徐家一家五口都在家里,杨爸与徐家已经谈好价格,约定明天上午去办手续。
    办好手续徐家就要回老家魔都,徐家老爷子坐在一边说道,“一晃眼,来了京都二十年,现在好了,有机会能全家一起回去。”
    徐家在魔都也有套在弄堂的大房子,比现在的西厢房三间都大。足够一家五口住的,即便两个孩子结婚以后全住在家里也足够住的下。
    老爷子隔几年就回去一次,在老房子住上几日,修缮修缮一些有问题的地方。
    “有机会全家一起回去,是个好事,徐叔,留下个地址,我们偶尔通通信,住在一起多年,别断了联系。”杨贺主动要求留下地址。
    “好,留下地址,等你们有机会去魔都,一定要上家里玩玩。徐茂他肯定也要回京都出差。是不能断了联系。”徐老爷子高兴的说道,虽然回老家很好他也高兴,可他对来了二十年的京都也有不舍。
    以前喝不惯,吃不惯的一些吃食,时间久了,也吃得惯。
    真到了要离开的时候,他还是有些不舍。
    “行,徐叔,以后的形势怎么样,谁也不能断定,但您在京都时常把玩的那些物件,回去以后最好别再把玩,你家是成分也不错,二十年没有回去常住,身边的邻居也不会太了解你们一家人。
    最好是低调再低调,别被有心人盯上。那不是好事。”
    杨父告诫的说道。
    徐老爷子若有所思的点头,“小杨,你说的对,我会注意的。”
    坐在一边的杨清没有说话,却盯着杨父看。不对劲,老杨不对劲。
    未来的记忆中,老杨不是一个能准确预判未来走势的能人。
    把今天的事情,记在心底,慢慢观察吧。
    翌日一早,杨清就离开了家门,骑着家里的老三轮自行车,回了乡下。
    美其名日,走村串户联系山货与粮食。
    杨清走了以后,杨爸起床,与徐家老爷子一起去了街道居委会开证明,再去房管所。
    不到两个小时,两人就办好一切手续回到了家里,如今的房产证明也不是后世的大本本。
    上面写着杨清的名字,还有身份信息。身份信息是为了区别同名同姓的人。
    骑了一两个小时的杨清,终于抵达老家乌湾生产大队。
    进村就遇到熟人,是村里的一位大妈,笑眯眯的调侃,“小清,又回来刮地皮的吧?”
    “大妈,看您说的,我那叫什么刮地皮,我是为公家采购,哪次占了集体与个人的便宜。”杨清也是没法子,自己每次回村,都要在各家各户刮一刮:刮余粮,刮山货,刮蔬菜。
    “哈哈哈,你个小丫头,大妈知道你是为公家办事,不是过去的地主老财刮地皮。开你玩笑,莫哭莫哭。”大妈哈哈的笑起来,每次见到杨家的大孙丫头,都忍不住逗一逗,小姑娘太有意思了。
    周围的人也跟着乐。
    杨清无语,也不计较,他们也是善意的玩笑话。摸摸鼻子赶紧溜。
    她每次回来也不是光闲着,周边的村落,都要去走一走,刮一刮。
    做样子是要做的。
    在村子里能收刮多少,她也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主要还是靠qq农场出产的。
    三轮车里,杨清只是带了自己的口粮,还有一包奶糖。
    其余的什么也不用带,老家她父女俩的房子,虽然不是青砖瓦房,但也是土坯厚砖瓦房,木梁也是才换的新木梁,结结实实的。
    她的房间里,有她穿越来已经运到家的衣柜,五斗柜,还有书桌。都带锁,自己的生活用品都锁在柜子里。
    家里有她备上的四季旧衣,旧鞋等等,都是回家换洗的。
    家里是三合院的形式正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再加一间厨房,一间茅房,一间杂物房。还有柴火棚子。
    茅房在后面的菜园的后面,离的有些远。
    “奶,我回来了。”还没有进院门,杨清就开始大喊。
    已经不参与劳动的杨奶奶,耳不聋眼不花牙不缺,听到大孙女的声音,脚步飞快的跑了出来。
    杨奶奶不算重男轻女,只要儿子们有个传承下去的儿子,其余的都是孙女,她也不嫌弃。对女孩她不嫌弃,只是希望儿子们都要有个传宗接代的儿子才行。
    老爷子呢,希望长房要人丁兴旺,有子有女以后家族才兴盛。
    说起来,二老都不是真正的那些重男轻女的人。最好是有男孙,孙女也一样疼爱。
    杨奶奶没有缠过小脚,一双大脚,跑起来很快,手里拿着旧衣服就风风火火的跑了出来。
    “清清,回来住几天?”去年家里分的家,老二老三的家在隔壁,与杨清家的院落并成一横排。
    “奶,我就住一个晚上。明儿下午回城。”推着车,进了院子,杨奶奶拉着,直接推进柴火棚子中,院落里,收拾的干净整齐。
    家里的卫生状况,杨清是花了大心思的给家里人洗脑。
    不许他们喝生水,都要烧开了喝,杨奶奶在家里搞卫生,顺便帮忙烧开水,正房的窗户地下,用结实的木头打的小矮桌,上面放着小套缸,半米高,里面是装的烧开的凉白开 。每天早上都烧半缸,喝没了再烧。
    开始都嫌麻烦,可杨清撅着小嘴找爷奶一撒娇,全家都妥协,麻烦归麻烦,可是为他们好,除了听还能咋办?
    家里有个活祖宗,不听不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