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48章 悬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当萧仁走进了城市,才发现城市里的人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样。站在山顶时俯瞰着整个城市的流光溢彩与万家灯火,却鲜有人知道在如此美丽的夜景下,其中究竟掩盖着多少肮脏与龌龊,隐藏着多少祸心和野心。
    社会不会变,变得永远是人心。想起爷爷萧玉富曾告诉他:“你的这个仁,不是小人和奸人的人,是仁慈的仁,仁义的仁。”前者是对敌人,后者是对自己身边人。
    此后敌对之人心里多了一个奸诈小人,亲近之人萧仁心里一直有个萧仁
    改变人心?萧仁还有自知之明,那就只能让我所接触到的人,不敢再轻易生恶。
    我要成为他们头顶的一把利剑,落下即制裁。
    一旁有人问萧仁,那我们叫什么
    “怒目金刚伏魔手持倒悬利剑,悬剑。”清晨,一声鸡鸣如同闹钟一般,叫醒了村庄里村民,也打破了这座处于苏皖交界处村庄的宁静。
    村子后面有一片水库,并且靠近古黄河,所以村子里很多农户都种有几亩莲藕地。时值夏天刚好是挖藕的季节。村中陆续亮起了灯光,开始准备一天的劳作。
    一位老人也随着这声鸡鸣起身。叫醒了还在睡梦中的孙子:“起床,跑步。”然后利索的穿好衣服,拿着洗漱用品便走出卧室。在老人出去后,那青年也从床上爬了起来,惺忪的耷拉着眼皮一副没有睡醒的模样,摸着衣服就往身上套。等穿好衣服走出门,老人已经洗漱完毕了。青年也不敢再耽误时间,迅速洗漱结束后就跟着爷爷出了自家大门。
    清晨跑步这个习惯,除非是雪雨天气道路情况不好以外,其他日子老人从未中断过。村子里接近有600户左右,围绕村子一周差不多有三公里,老人已经坚持了几十年了,虽处花甲之年但身体还很硬朗,几乎就没有出现过感冒发烧。因为农村地区的初高中多为寄宿学校,那青年也仅仅是周末和学校放假期间才跟着爷爷一起跑步,不过整个小学期间却未缺席过。刚开始青年也抱怨过、反抗过,但在被爷爷抽了几皮带以后就老实了。因为爷爷的督促,青年的身体也是壮实的很。
    绕村跑了一圈后的爷孙俩脚步放缓,老人一边走一边做着扩胸运动。路上已经有不少村民扛着农具往藕田走,路上遇见也都客气的和老爷子打招呼:“玉富佬,跑完了呀。”对于老人每天早起跑步的坚持,村民们早就习惯了。老爷子的坚持,让他们也很佩服,毕竟不是谁都能坚持几十年。老人笑着回应了一声:“今年藕价怎么样,能余点吗?”“还算不错,比往年能强点”。村民寒暄的说了句:“等藕挖完给你佬送点尝尝。”老人笑着点点头道了声谢,村民也没再多话,说了句我先去地里忙,回见。便转身离开了。老人带着跟在自己身后的孙子,便开始往自家走去。老人叫萧玉富,在抗日时期参过军,曾任某运输连连长,不过却也没有立下什么大功,兢兢业业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国解放后参加到支援一汽的建设中,随后又投身到支援二汽的行列,随后被提拔为二汽运输科科长,退休后便回到老家生活。老人一共四个孩子,大儿子萧波,在本地做着不大不小的生意,不过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好像父子俩关系并不是很好。二儿子萧涛,也曾是个军人,在当时因为一些情况被老人从部队叫回了家,却发生意外身亡。女儿萧萍和小儿子萧勇成家后便留在湖北工作。逢年过节时,子女会回到老家来陪两位老人过节。那青年是老人小儿子萧勇所生。因为是长孙,所以被寄予厚望。那青年叫萧仁,关于这个名字,萧仁自己也很纳闷,萧仁?小人?问过爷爷为什么给他起这个名字。不过并没有得到回答。
    爷孙俩回到家时,萧仁的奶奶已经做好了早饭,很简单的清粥小菜。吃饭时谁都没有说话,因为老爷子有个规矩:食不言寝不语。萧仁小时候因为这个规矩没少挨敲。老太太时不时的会帮萧仁夹一些他爱吃的小菜放到碗中。老爷子吃饭很快,好像碗里那稀饭冒着的是冷气一样,也不知道是因为军人作风,还是老爷子的喉咙天生就异于常人。放下碗筷后,老爷子慈祥的看着萧仁道:“你明天就开学了,等会去你三大家说一下就不用去帮忙了,该收拾的收拾一下,别明天走的时候慌慌张张的。”萧仁听罢赶忙将碗里的稀饭一口吞下,低着头呼出几口热气,缓了一缓后才开口回话:“知道了,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然后又想起一件事便抬起头看着爷爷:“那个,那我和三大说完,我去找一下白起和他聊会,中午就在他家对付一下,晚点再回来。”老爷子没有拒绝,嗯了一声算是答应了。老太太也叮嘱萧仁:“看看白起家缺不缺什么,要是缺什么,你回来说一声再给他们送过去。”萧仁点头答应,然后和爷爷奶奶说了一声便出门去三大家了。萧仁这位三大叫萧印远,老爷子和萧印远的父亲是亲兄弟。老爷子退休回到家乡后,平日里萧印远对老爷子颇为照顾。收割麦子和水稻时,会送来满满一大袋子的米面。挖莲藕时也会送来很多。平时该出力时,萧印远也没少帮忙。虽然老爷子夫妇俩都有退休工资并不缺少这些,但是萧印远依旧会送。萧印远的其他几位兄弟也会帮忙,只是和萧印远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所以萧仁也和三大一家的关系最为熟络。两家离得不远,萧仁走到三大家门口,他们也已经吃完早饭,三大娘正在洗碗。萧仁和三大娘打了招呼,三大娘也开口问道:“小仁要开学了吧?”“嗯,明天就走,还得收拾收拾,我过来和你们说一下,今天就不帮忙了。”三大娘听了也并不在意:“没事,你一个暑假都来帮忙,马上都快忙完了。”萧仁听后笑了笑说:“那就行,我还得找三大要工资呢。”话音刚落,三大和堂哥从里屋走了出来,佯怒道:“给你个屁工资,天天活没干多少,光带着你哥胡跑了。”三大抽了口烟缓缓吐出说道:“还有事没事,没事赶紧滚蛋,看见你我就头疼。”听到这句话堂哥哈哈大笑。三大转身对着堂哥后脑勺来了一巴掌:“咋滴,说的不是你是吧,笑的跟吃了蜜蜂屎一样。”说完也不再搭理萧仁,独自走到一旁准备农具去了。表哥叫萧明,高中毕业后就没再上学,一来是因为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二来是他也不是读书的那个料,天天不是逃学就是打架。干脆高中毕业就直接在家务农了。倒是萧明的妹妹萧颖,也就是萧仁的堂姐。在去年考上了南京的一所大学。萧明看着自己父亲离开,贱笑着走到萧仁面前,一把搂住萧仁的脖子就往里屋走:“可以啊大学生。”萧仁努努嘴:“屁的大学生,蒙对了一道题刚好过分数线。而且还是二本有什么好嘚瑟的。”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萧仁本打算第一志愿填写的是体育院校,但是爷爷不同意,后来才改成师范大学,想着以后毕业了,是不是还可以去当个老师什么的。萧明正色道:“可以了,我连三本都没考上呢,不过你怎么想着报考本地的大学啊。”对于这个问题,萧仁想也没想的回了一句离家近啊。萧明想想也是,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周末随时可以回来。萧明好像想到了什么,脸上的表情又恢复到刚才的贱笑:“大学美女多啊,哼哼。”这个哼的尾音拉的老长,其中意思不难理会。萧仁哈哈一笑也不说话,手成爪状然后作握拳状再摊开,如此反复了几次。兄弟俩都笑出了声,只是笑的并不正经,自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随后又和萧明闲聊了一会,便准备自身告辞。萧明也说了句放假就赶紧回来和他聊聊大学的事情,让他也过过大学生的瘾。萧仁自然是满口答应,然后向三大和三大娘说了一声,三大头也没回的说了一句滚蛋,倒是三大娘嘱咐了不少事情。等三大娘说完,萧仁道了谢,便离开去找白起。白起和萧仁同龄,不过白起大三个月。因为家庭原因,白起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此后就跟着村里的施工队帮别人盖房子,施工队清闲的时候,便帮着别人干农活,有的村民家里田地不少,所以会雇一些劳力。每天早上白起会去给村里的屠户帮忙,负责把宰割以后的猪、羊扛到小车上,方便拉倒集市上卖,开始的时候屠户要给工钱,但是白起不要钱,希望如果有卖剩下的肉,偶尔能给自己割上那么一小块。不过屠户也并没有亏待他,可能是因为身世可怜,也可能是因为白起干活卖力,每一次都会提前给白起割一块,因为这样才让白起家每天都有肉吃。
    白起的爷爷在抗战时期就去世了,关于白起的父亲,萧仁听村里的大人们说过,当年有个孩子在水库边上摸田螺时,因为水库边缘长满了青苔,小孩子不慎滑入了水库。一位放羊的老头看见后大声的呼救,白起的父亲听到后赶紧跑了过去,二话不说脱了衣服就跳进去救人,同时也让放羊的老头赶紧回村里喊人,白起的父亲再也没能游上岸。等村里人赶到后,白起的父亲与落水孩子的尸体已经漂在了水面上了。落水孩子的胳膊紧紧的搂着白起父亲的脖子。经此变故后,白起的母亲就痴呆了,天天坐在家门口也不搭理人,眼神呆滞并且嘴里一直在嘀咕,谁也听不清她在说些什么。当时的白起只有三四岁,此后白起就由他奶奶照顾,虽然落水者的家人和其他村民偶尔会送去一些生活用品,但是都是普通的农民,又能帮的了多少呢?就这样,白起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ps:苏鲁皖部分地区,会喊比自己父亲年纪大的叫大大,女性称呼大娘。比父亲年纪小的叫叔叔,女性称呼为婶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