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47章 临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言两语]
    “你来做什么”
    “我来找你”
    “找我做什么”
    “带你回家”
    “我没有家”
    “所以我来了”[三言两语]
    “何谓解忧”
    “杜康,珍馐,无甚愁”
    “可否具体”
    “书信,往来,诉衷肠”
    “可否再具体”
    “见字如面,带你走”[那些故事]
    《清微之风》
    “人人都说他们天生一对,我也觉得般配极了”
    “清风霁月,才子佳人”
    “那我呢,我是谁”――沈微之
    -
    世闻,青衫郡主江霁月,钟灵毓秀,倾国倾城,及笄之年一舞惊天下,闻名于四国;
    世闻,梁王世子顾清风,温文尔雅,惊才艳艳,束发之年一赋惊世人,皆言不世之才;
    殊不知,沈家幺女微之,自请戍边,一去经年,桃李年华死守淮安城,终未归.
    -
    南浔一年,
    梁王府有书信寄往江家,曰:“愿出一家之言,共结两姓之好”
    江父见之,大悦,修书一封
    -
    南浔二年,
    梁王世子一病不起,婚期搁置
    翌年三月,梁王妃病故,世子称为其守孝三年,婚期再拖
    -
    南浔六年,
    江顾两家,共结两姓之好
    有聘礼十抬,红妆十里,浔阳百姓皆称羡
    时年七月十三,大吉,宜嫁娶
    梁王府张灯结彩,门庭若市
    有婚书两封,红纸黑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夜,有新郎酩酊大醉,夺门而出,彻夜未归
    -
    同年十月,
    边关告急,沈家独守淮安,半月无援,拒退
    满门忠烈,无人还
    -
    南浔九年
    世子坐帐中军,耗时三年,终灭敌
    然淮安遇刺,身死
    其妻听闻,大悲,随之去
    浔阳百姓自发为其守灵,扶枢十里
    -
    世闻,顾家夫妻伉俪情深,至死不渝
    殊不知,清风微之黄泉相遇,终成眷属[三言两语]
    沈微之/《清微之风》
    “顾清风么,很高兴认识你哦”
    “先生是个老古板,喜欢用戒尺打人,你可不许哭鼻子”
    “清风啊,你,你也会丢下我吗”
    “我明白了,你终究不会在原地等我”
    “清风啊,其实一直一直都是个很温柔的人呐,只是我们恰巧错过了”
    “……”-
    周意菀嫁给李豫之后的几年里,她试图逃走过
    她假借着出门看衣,从小院后门偷偷溜走
    她寻着去寺庙礼佛的由头,半路失踪
    她找尽了借口想要逃离
    但始终无济于事,反而让守着她的人越来越多
    她始终不肯作罢,一直在寻找着机会
    白驹过隙,秋色已暮
    院里的最后一朵花儿终于枯败
    那日是他生辰,众宾齐聚,气氛欢腾
    一派安乐祥和
    她在烟熏火燎的厨房忙了半天,才做出一碟桂花糕,带着极烈的陈酿去找他
    李豫酒量不好,她是知道的
    于是她劝着酒,将那个欣喜若狂的人灌得烂醉
    很拙劣的手法,但是有人是愿意信的
    -
    她终于逃了出去啊,
    她看着街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头顶星光璀璨,月色如洗
    这是久违的自由
    她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
    但是那个人通红的眼眶在她面前浮现
    语无伦次的话语在她脑中一遍遍回响
    “菀菀啊,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我的么”
    -
    她站在灯火通明的巷口
    似乎还是可以感觉到李府欢乐的气氛
    良久,她才转身离去
    “我去寻我的心上人,也愿你今后得遇良人,从此妻妾成群,子孙满堂”
    翌日她找到柳韫的时候,他正在院中作画
    画的是金秋桂子
    看到她时很惊喜,
    他们商议着准备离开的时候
    李豫却带着人找来
    周意菀只得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她同柳韫告别,她说“我会回来的”
    柳韫也告诉她
    “阿菀,我会等你的”
    “我就在这里”
    -
    周意菀被带回到自己的院子里
    她看着眼前人脸上一如既往的温和笑意,只觉得碍眼极了,出声呛他
    “你连这都不生气吗,真是个伪君子!他柳韫就是比你好千万倍”
    李豫脸上的笑容一僵,依旧是笑着开口“没关系的,我不生气,菀菀你回来就好,我让人给你做的簪子送来了,我这就去拿给你看”
    说着急切地向院门外跑去,好似身后有洪水猛兽追赶,周意菀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怒气升腾,冲他喊到
    “李豫,你怎么就不能放过我!”
    那人脚步一顿,回过头时脸上没有了一丝一毫的笑意:
    “应该是你怎么就不能放过我”
    他伸手锤向门框,指尖隐隐有血丝渗出
    “自惊鸿一瞥,看山是你眉川,看水是你眼波”
    “枉我前半生苦苦修来的君子风骨,知性守礼,皆化泡影。”
    “周意菀,你为何不能爱我”
    “……”
    -
    自那次之后,周意菀不再试图逃走了,
    她只是沉默安静,一言不发
    真正做到了“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只是一天比一天消瘦
    李豫看着她,像是看着星星逐渐黯淡,娇花慢慢枯萎
    像是看着他的姑娘一步步走向迟暮
    于是他寻遍京城的新鲜玩意儿
    试图同幽王一样千金换美人笑颜
    她会笑,也会温声细语地道谢
    但是眼里仍然没有半分神采
    后来,李豫认输了
    他看着他的妻子,笑得依旧温和
    “菀菀,你别这样,我放你走便是了”
    “但若他…”
    “算了,没什么,你走吧”-
    周意菀寻到柳韫的时候,
    他家的庭院很是热闹
    院中宾客云集,门上贴着大红的“喜”字
    她看着这一片刺目的红
    心中思绪翻涌
    “我是喜欢柳韫的啊”
    周意菀常跟自己这么说
    但是,为什么看到这一幕的时候
    她反倒是释然了
    -
    她反反复复的想,忽然就想到了李豫
    他一直都是一个温善的人啊
    永远都是笑着的模样
    -
    不,也是有例外的
    那是什么时候呢
    那年他被派去查看瘟疫
    回来的时候才发现不慎染上了
    于是他封锁了他的院子不让任何人前去探望
    直到大夫摇着头走出来
    让他们见他最后一面
    她本是不愿意去的,后来犹犹豫豫着还是去了
    她去的时候是隔天的早晨-
    春日晨光熹微,她站在门口,注视着雕花木门上镂空的纹路,长吁一口气,伸手推开了李豫的房门,刹那间金辉洒满室,好像空气中苦涩的药味也能散去几分。
    病榻上的李豫略略偏头看见了她,她站在日光中,美丽的像一场虚幻的梦,他颓然的笑笑,似乎想抬手,将伸未伸终是放下。
    他只好凝视着周意菀,目光专注而温柔,断断续续的说着话,声音嘶哑,偶尔会笑
    “是菀菀啊,我又看见你了呢,真好”
    “菀菀还是愿意来到我的梦中的”
    “我太久没见你了,真怕忘了你的样子”
    “我让人画的丹青昨日送来了,那些画师学艺不精,我的菀菀那么好看,他们未能描出你半点风骨”
    “那日你做的桂花糕我尝了,其实一点也不好吃,有一股子的霉味儿,但我还是觉得全天下的美食都是抵不上它的”
    “……”
    周意菀沉默安静地,听他絮絮叨叨地说,他的话很多,甚至有些杂乱无章,语无伦次,但字字句句,都是她,都关于她。
    她听着听着,忽然就觉得很难过,启唇唤了声“阿豫”
    李豫愣住了,怔怔的开口试探:
    “是…是菀菀么”
    “是我”
    霎时间满室寂静,他闭了闭眼,眼中有些酸涩
    那个时候,她几乎要心软了
    后来他竟活了下来
    -
    周意菀在柳韫的院门口踌躇了很久
    最后还是选择进去观礼
    她看着柳韫和新娘拜天地
    她看着新人向着长辈敬茶
    她盯着柳韫的脸,却只能看见他模糊不清的面孔
    柳韫后来看见了她,趁没人的时候把她拉到一边低声询问
    “阿菀你来做什么”
    “你不是说,要等我的”
    柳韫有些诧异,哑然一笑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你怎么还记着。那你现在,还爱我吗”
    “爱的,是爱的”
    她忙不迭地开口,像是在回答,又像是在强调着什么
    柳韫笑了,叹息着摇摇头
    “阿菀,你确定吗”
    她急切地回答
    “我是爱你的,你看,我不要他,我来找你了,你看啊”
    “阿菀,你该长大了”
    “阿菀,我于你,是什么呢。是惊鸿一瞥,一见钟情的年少情郎,是少不更事时说着要共度余生的人。”
    “在这几年里,我是等过你的,但我不可能等你一辈子,我还有家人,有父母,更何况,我遇到了她”
    周意菀说不出话了,微微抿了抿唇
    “你能来,我很高兴。你信守承诺,但这不叫爱。”
    “爱是陪伴是相守,是柴米油盐,是和合适的人度过余生”
    “阿菀,我可以请你喝这一杯喜酒吗”
    周意菀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但是又不出话来
    “阿菀,你还好么”
    周意菀挣脱开他的手来,跑出门外
    -
    周意菀在街头漫无目的游荡了很久
    看着小商贩同路人讨价还价
    看着孩童们追逐嬉闹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喜
    直到日暮西沉
    她才发现自己无处可去
    抬头是漆黑一片的天,不见半分光亮
    远处是万家灯火通明,
    她忽然有些害怕,浑身发冷
    在路边寻了个台阶坐下
    忽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头
    她抬眼撞进一双温润眼瞳
    夜色浓稠,她却看到了最灿烂的春光[三言两语]/分享,非原创
    “你七岁时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和你看烟火”
    “那八岁呢”
    “和你看烟火”
    “啊,看来九十十一岁的新年愿望都有了呢”
    “对呀对呀”
    “现在愿望实现了”
    “是啊,所以我二十七岁的新年,要换一个愿望了”
    “是什么”
    “做你的新娘”[三言两语]
    “你喜不喜欢她呀”
    “不喜欢”
    “那我呢”
    “喜欢呀”
    “诶,那我该说什么呢?”
    “说我也喜欢你啊”[那些故事]
    《为卿书》
    南浔十四年十月,第一封
    吾妻沈念亲启:
    原谅我在新婚之夜的离开
    卫家世代守着边关,我不能例外
    此次北狄犯境,来势汹汹
    你不必为我担心,我们卫家有精兵良将
    且你父兄会协助我们的
    几年前我在庭中种了你爱的梨花树
    你闲时要多多照料
    有什么不会的可以问问母亲
    安好,勿念
    卫清-
    南浔十五年三月,第四封
    吾妻沈念亲启:
    想来梨花已开过了,你定然很喜欢
    我昨日巡视军营的时候撞见新兵打架
    有个少年十七八岁,同你一般大的年纪
    瘦瘦弱弱的,身手还不错
    这孩子以后有出息
    这算是趣闻吧
    安好,勿念
    卫清
    -
    南浔十五年五月,第五封
    吾妻沈念亲启:
    前月陛下有旨,令我们退军,放弃淮安城
    我不明白,为何要这样
    明明即将胜利不是吗
    如果我们退了,那这一城百姓
    岂不为人鱼肉,任人宰割
    所以我和父亲决定留下
    你父兄已带部分兵马回京
    你千万要劝他们冷静
    我们粮草尚且充足,足以支撑一月
    安好,勿念
    卫清-
    南浔十五年七月,第六封
    念念,我是卫清
    我是那个从小同你打架,陪你惹是生非的卫清
    我有很多身份,卫家独子,大将军…
    但我最喜欢的,是沈念的夫君卫清
    我在写“安好勿念”的时候
    其实是很想念你的,
    塞外的风光很好,其实我也是想带你来看看的
    如果,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
    但我想这样的机会不会有了,
    身为卫家人,守卫边关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父亲教我习武起,我便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
    这是我的荣耀,也希望会是你的
    没有关系的,所有人都知道我在新婚之夜便离开了,你我并无任何接触,
    你会很轻易再嫁,
    若是找到了好人家,记得来我坟前上柱香
    穿得好看些,一定要来呀
    若是有了孩子也要跟我讲,
    最好是女儿,我也喜欢女儿
    这样你就可以给她穿上最漂亮的裙子
    满足一下你从小到大的心愿了
    要实在不幸是个臭小子
    你便教他武艺好了,反正你也擅长,
    识文断字你就别教了,耽误人家孩子前程,
    你来的时候就别带那个谁了,
    夺妻之仇,不共戴天,
    我怕我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好吧,其实我还是很介意的,
    一想到我看着长大的姑娘就要嫁给别人,
    就恨不得提起我的刀同他打上一场,
    杀的他片甲不留
    但你千万别犯傻,为我守寡什么的,
    一想到你那么一个人
    变成哭哭啼啼,痴痴缠缠的深闺怨妇,
    更令我寒毛倒竖,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为我哭一哭的,在我的灵堂上,
    我唯一一次见到你哭,还是你母亲去世的那天
    我是想过要守着你一辈子的,现在我不能了,
    姑娘家的,干嘛那么逞强,事事都要争第一,
    偶尔示示弱多好,小姑娘就是要让人宠到天上去的,
    你还是温柔点好
    我跟父亲商议过了,把卫家的家业留给你,
    也写信给了母亲,让她为你置办嫁妆。
    唯一的请求,就是希望你替我照顾好母亲,尽为人子女的责任
    你一定要原谅我,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原谅我擅自,替你的人生做决定,
    念念,我这一生所愿
    天下太平,家国安宁,
    也愿你一生顺遂,一世无忧,
    很遗憾没能好好的跟你说再见,
    那就在这里说吧,
    再见了,我心爱的姑娘
    卫清,下辈子再来见你-
    后史书记载:卫清,字念卿,(南棠二十八年——南浔十五年),浔阳(今辽东杭城)人。南朝时期名将、军事家,南宣帝在位时官至大将军,封长安侯。
    卫清的首次出征是独闯西戎,揭开安淮之战反败为胜的序幕,曾百战百胜,收复河西、河东地区,同北狄开战时,一意孤行,不尊皇令,满门抄斩。
    卫清善于用兵,对将士爱护有加,但为人刚愎自用,不听劝告。
    南浔十五年,卫清战死,衣冠冢立于西郊,谥号为“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