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96章 分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要想让自家豆腐坊的生意一直红火下去,就必须设法在县城里众多的豆腐坊里脱颖而出。”沈采萱细细解释道,“在别家豆腐坊没有研制出其他豆制品之前,客人别无选择,只能够选择你家豆腐坊——这就是所谓的独门生意,想不红火都难。
    “但独门生意很难长久,相信不久,别家豆腐坊就会研制出其他豆制品,进而来和你家豆腐坊抢生意了,届时客人就有了很多选择,不一定非在你家豆腐坊卖东西不可。
    “你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留住客人,让客人继续选择你家豆腐坊。那么怎么才能留住客人呢?法子有很多。比方说,可以拼价钱——豆腐皮,人家卖四文钱一斤,你家卖十文钱三斤。”
    听到这儿,孙婆子直点头:“有道理,有道理。只要咱家卖的比别家便宜些,不愁客人不上门。嗯,拼价钱,这是个好法子。”
    沈采萱郑重道:“不,在我看来,这个法子有利有弊,除非做好万全准备,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孙婆子一怔:“咦,这是为什么?”
    “你家能够降价,别家也能够降价,降着降着,一个控制不住,就降到了成本价以下,这就成了赔本赚吆喝。
    “你家在县城根基尚浅,家财有限,可做不起赔本生意;而别家在县城经营多年,不说财力多么多么雄厚,可赔本生意的话,多半还是做上一段时间的。
    “一个赔不起,一个赔得起,一起做赔本生意,自然是赔得起的那个能够支撑到最后,赔不起的那个……就关门大吉啦。”
    孙婆子吓了一跳:“哎哟,关门大吉,那可不行!算了算了,拼价钱啥的,这法子还是算了吧。四娘,你那儿还有其他法子吗?”
    沈采萱点点头:“在我看来,最好的法子就是做出口碑,得到客人的广泛认可。县城里那么多家豆腐坊,客人想买豆制品了,第一个想到你家。”
    杨久隆眼前一亮,急忙追问道:“那么怎样才能做出口碑呢?”
    “首先,质量得要过硬,原料要精挑细选,制作过程要讲究,绝不能以次充好。”沈采萱道,“其次,设法与名声在外的酒楼合作。”
    “第一个我能做到,”杨久隆沉吟道,“可是与酒楼合作,而且得是名声在外的酒楼……这个,我恐怕办不到啊。”
    沈采萱支招道:“杨家婶子的娘家大哥不是在鼎丰楼的分号当伙计么?可以请他从中牵线搭桥,将豆制品介绍给鼎丰楼。
    “鼎丰楼那可是全县首屈一指的大酒楼,总号分号加一起有七八家,遍布整个温阳。一旦鼎丰楼用豆制品做菜,豆制品就可以迅速在温阳推广出去。
    “到那时候,肯定会有很多人打听豆制品的来历,只要鼎丰楼的伙计告诉他们,鼎丰楼的豆制品是从你家豆腐坊买来的,你家豆腐坊必定声名远扬。
    “有了这样的名声,何愁客人不上门?就算往后别家豆腐坊仿制出了豆制品,能够卖出和你家差不多的东西,大部分客人还是会选择你家豆腐坊的。毕竟,你家豆腐坊可是得到鼎丰楼认可的呀。”
    孙婆子越往下听,眼睛越亮,听到最后,忍不住抚掌大笑:“哎哟,这个法子好!”
    杨久隆也捋着胡须微笑。
    杨尚全忽然插话道:“我大舅子虽然在鼎丰楼干了很多年,可他干来干去还是个伙计,连个管事都没混上……”
    说到这儿,杨尚全忽然觉得背心一凉,狐疑的回头一看,就见一切如常,他媳妇儿依旧低眉顺眼的静立一旁。
    哦,错觉,一定是错觉!
    杨尚全不疑有他,继续说道:“就他那样的,能有本事把豆制品介绍给鼎丰楼么?依我看,这事儿悬!”
    “这样呀……”沈采萱微微一笑,“那么,让我来试试吧。”
    “你?”杨尚全没懂沈采萱话里的意思。
    “明天咱们一家人就要离开望山村了,原本是想直接去府城的,却因故要在县城逗留几天。也就是说,咱们明天会去县城,到时候,你们可以带上做好的豆腐皮和豆腐丝,随着咱们一同去县城。”沈采萱正色道,“到了县城,我带你们去鼎丰楼,由我来将豆制品介绍给鼎丰楼。相信我,我一定可以说服鼎丰楼,让他们家用豆制品做菜,而且是招牌菜。”
    这话要是别人说的,杨尚全多半要质疑,可这话出自沈采萱之口,莫名的,他相信沈采萱一定能够说到做到。
    岂止是杨尚全,杨家其他人也深信不疑。
    这个时候,杨久隆突然匆匆出了屋子,片刻之后,又匆匆跑了回来。
    回来的时候,他手里捏着一张纸。
    “四娘,昨儿个咱家从你这儿得了这七张方子,虽然你说了,这是回报,让咱们不要有负担,安心接受就好,可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安。于是,我就连夜找人借了笔墨纸砚,写了这么张文书。”
    说着,杨久隆就将手上的那张纸递给沈采萱。
    沈采萱接过一看,只见这上面歪歪扭扭写了好几行狗爬字,反复辨认了好久,她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张契约。
    简而言之,杨家豆腐坊由杨家和沈世华一家合开,杨家负责出本钱、开店铺,沈世华一家负责出主意,所获利润五五分成。
    杨久隆语气郑重:“原本我觉得五五分成就好,可现在才发现,这不合适。
    “关于店铺如何经营,四娘你所说句句都在理。听你一席话,在做生意方面,我能够长进很多,真照你说的去做,咱家豆腐坊绝对生意兴隆。
    “四娘,你对咱家豆腐坊贡献太大了,五五怎么行?得要二八分成,我家二你家八。”
    沈采萱扯了这么多,图什么?
    还不就是觉得杨久隆颇有经商头脑,想将他发展成自己的合作伙伴呗。
    故而,杨久隆合伙开豆腐坊的提议,正合沈采萱的心意。
    不过,沈采萱看重的是杨久隆这个人,而不是小小豆腐坊的收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