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95章 开工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采萱诧异道:“杨家奶奶,您这是怎么了?”
    孙婆子顾不上回答沈采萱的问话,忙将站在门外的娘儿仨拖了进来。
    紧接着,她扒在自家大门口探头探脑,确认门外无人,便“哐当”一声,紧紧关上了大门。
    沈采萱颇为无语,老奶奶您在搞什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您在家里干了什么亏心事儿呢!
    不等沈采萱问清楚情况,孙婆子就拽着她往厨房跑,留在原地的苏氏和沈采薇面面相觑,只得跟上。
    到了杨家厨房,沈采萱等人惊讶的发现,大晚上的,杨家人不睡觉,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全都聚在厨房里,而这厨房已经改造成了一个小小的豆腐坊。
    沈采萱粗略的扫了一眼四周,震惊了:“你们这就干起了来?”
    沈采萱昨个儿将豆制品的方子传授给杨家婆媳,这才过了一天时间,杨家人就准备完毕开工了,这也太高效了吧!
    孙婆子笑道:“那是自然,赚钱要趁早嘛!”
    话说,昨儿个中午,沈采萱等人前脚离开,孙婆子后脚就冲向了她家的田地,将正在地里忙活的家中男丁都叫了回来。
    孙婆子的老伴儿杨久隆很有抱负,年少时曾在外闯荡过一番。
    尽管后来碰了壁,不得不回乡务农,但他的见识远胜寻常人,立刻就意识到那七张豆制品方子之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有了这七张方子,去县城开一家豆腐坊,绝对生意兴隆。
    不出意外的话,这家豆腐坊经营一年,抵得上他们一家人种一辈子地。
    倘若持续经营几年,他们家就可以彻底搬出望山村,在县城扎根,成为城里人了!
    既然如此,还犹豫什么?赶紧的,干起来啊!
    于是乎,杨久隆直接撂下种了一半的地,指挥着家人,做起了豆腐坊的筹备工作。
    仅仅过了一天,杨家人就依照方子,成功做出了豆腐皮和豆腐丝。
    尽管剩下的几样都还没做出来,可手握“秘方”的杨久隆信心十足,深信很快就能够成功做出,年过半百的他干劲十足。
    “什么?你们昨晚就睡了两个时辰?”沈采萱看着白发苍苍的杨久隆和孙婆子,真心实意的劝道,“杨家爷爷,杨家奶奶,赚钱固然重要,但身体也很重要,不,身体更重要!真的,你们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千万要保重身体啊!”
    范氏也劝道:“方子既然给了你们,就是你们的了,又跑不掉。照着方子慢慢来就好,真没必要这么急吼吼的赶工。”
    杨久隆先是郑重谢过沈采萱和范氏,然后坦诚的道出了心中所想。
    在他看来,这七张方子都是顶顶好的秘方,外行人绝对想不出来,应当是内行人灵光一闪的产物。
    可问题是,方子好就好在新奇,本身并不特别复杂。
    比方说豆腐皮,无非就是把豆浆倒进大锅里持续加热,每隔一段时间,就用竹签捞出浮在豆浆表面的那层皮,设法烘干即可。
    这做法难么?一点都不难!
    县城豆腐坊里的内行人之所以至今没能做出豆腐皮来,不是那些人做不出,而是那些人暂时没想到。
    但凡那些人稍稍开动脑筋,就可以很轻易的做出豆腐皮来。
    想明白了这一点,杨久隆就开始担心了。
    倘若不等他们家豆腐坊开张,别家豆腐坊的内行人就灵光一闪,也想出了这些方子可怎么办?
    真到那时候,他们家豆腐坊可就做不成独门生意了,想赚大钱可就难了。
    故而,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将豆腐坊办起来,抢占先机,确保赚钱大业万无一失。
    听了杨久隆的话,沈采萱真的吃了一惊。
    她万万没想到,杨久隆一副老农样子,看着老实巴交的,居然这么有想法。
    “杨家爷爷,您多虑了。”沈采萱笑道,“首先,灵光哪那么容易闪的?县城那么多豆腐坊,那么多内行人,这么多年下来,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想到,除了豆浆和豆腐,豆子还能做出其他的豆制品来。由此可见,这个灵光一闪有多么不容易。
    “再者,就算某个内行人机缘巧合之下,灵光一闪,他(她)一次也只能想出一张方子,绝不可能一下子想出七张方子来。
    “所以说,在你们家豆腐坊开张之前,您大可不必担心会被别人抢占先机。您呀,就放宽心,慢慢来吧。”
    此言一出,杨家人无一例外,全都松了一口气。
    “爷,我好困啊!今儿个能不能就到这儿呀?”
    说话的是杨久隆的小孙子杨兴来。
    杨家没有驴,磨豆子全靠人工,从昨天开始,杨兴来就和父兄承担起了磨豆子的重任,得要轮流推磨。
    推啊推,推啊推,有那么一瞬间,杨兴来疑心自个儿是不是变成了一头小毛驴,而且是那种快要累死的小毛驴。
    杨兴来可想回房躺着,好好睡上一觉了。
    可是作为一家之主的爷爷发话了,他们家能不能够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就看豆腐坊能不能成功办起来了。
    为了确保豆腐坊能够顺利开张,全家人都必须拼命干活,谁都不许偷懒!
    故而,杨兴来只得咬牙坚持着。
    现如今,沈采萱说可以“放宽心,慢慢来”,杨兴来当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立刻提出要休息。
    面对小孙子的诉求,杨久隆神色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答应。
    沉吟良久,杨久隆朝三个孙子挥挥手:“行了行了,你们回屋睡吧。”
    杨庆来和他的两个兄长闻言,如蒙大赦,嗖的一声全跑了。
    “这么好的方子在手,就应当赶紧想办法用它们赚钱,哪怕苦点累点,也是值得的。可这些孩子,稍微吃点苦就受不了了。”杨久隆摇头叹息,“唉,现在的孩子啊,越来越不行了。我小时候,身边的小伙伴可能吃苦呢,要是有钱可赚,大伙儿就是累个半死,都心甘情愿。”
    沈采萱有些好奇:“杨家爷爷,你们家……很缺钱么?”为何你张口闭口都是努力赚钱,对赚钱如此执着?
    “钱倒是不缺,只是……怎么说呢?我想要借这个机会,重振家业。”
    说到这儿,杨久隆顿了顿,又道:“杨家祖上是住在县城里的,也曾大富大贵过,后来……唉,不提也罢。”
    虽然杨久隆语焉不详,可沈采萱还是懂了。
    杨家原本是城里人,后来家道中落,被迫搬到了望山村。
    尽管时隔多年,但杨久隆时刻不忘重振家业。
    这不,一有机会,他就发动全家一起努力,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虽说杨久隆有些急功近利,但沈采萱觉得他很有做生意的潜质。
    咦,或许……这是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
    思及至此,沈采萱心念一动,沉吟片刻,忽然道:“杨家爷爷,您很想做独门生意是么?”
    “那是自然,独门生意赚钱嘛。”杨久隆道,“我现在最大的念想,就是希望县城里就只有咱家豆腐坊卖豆腐皮、豆腐干啥的,别家豆腐坊都卖不了,让咱家的独门生意长长久久的做下去。”
    沈采萱泼冷水:“恐怕长久……不了呢。”
    旁边的孙婆子闻言,吓了一跳,急急问道:“怎么就长久不了呢?不是说这些方子别家豆腐坊很难想出来么?”
    “凭空想的话,当然很难想出来。可要是对照着实物,就不难想出来了。”沈采萱道,“一旦你们家开始对外出售豆制品,外行人倒还罢了,内行人极有可能将豆制品买回去仔细钻研,进而破解方子,仿制出差不多的来。到那时候,你们家的独门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呢。”
    此言一出,杨久隆神色大变。
    杨久隆的长子杨尚全全程旁听,一直没说话,眼见自家老爹愁眉不展,忙劝慰道:“爹,做不了独门生意就做不了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别家豆腐坊也做出了豆腐皮啥的,咱家豆腐坊不再是全县头一份儿,可生意也不会太差的,多多少少还是能够赚到些钱的。赚来的那些钱,或许不能让咱们顿顿大鱼大肉,却足够咱们过日子了。依我看,这就够啦。”
    杨久隆看着胸无大志的长子,直摇头:“你不懂,你不懂。”
    孙婆子与杨久隆同床共枕几十年,很懂得他的心思。
    杨久隆不甘心过平淡安稳的生活,心心念念着要重振家业。
    以前是没有机会,现在沈采萱提供了契机,杨久隆自然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
    此时的杨久隆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豆腐坊上,无比希望能够凭借着豆腐坊的独门生意,财源广进,最终令杨家重拾昔日的辉煌。
    现如今,骤然得知独门生意做不长,杨久隆自然沮丧无比。
    孙婆子深知自家已经欠了沈采萱太大的人情,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再麻烦沈采萱了。
    可她到底不忍看老伴儿失望,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厚着脸皮,向沈采萱讨教:“四娘,你聪明伶俐,主意最多。你帮忙想想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能让咱家豆腐坊的生意一直红火下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