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69章 壮哉吾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感谢160829144119003的推荐票,谢谢!
    己巳之变终于告一段落,但是余波却远远没有结束。
    明面上看明廷赢得了战争,赶跑了外族入侵,收复失地,但是实际上拥有百万军队的庞然大物,竟然被只有几万人的异族打到京师,这似乎很能说明一些问题。
    有识之士自然能看的到。
    胜利让人奋起,看到了希望;损兵失地让人反刍,开始总结得失。
    徐光启就是其中的一员。
    徐光启上书之前,特地找来了徐铮,因为徐光启知道,自己这个学生虽然不是学富五车,但是胸中见识确实才高八斗。
    徐铮完完整整的把奏折阅读了一遍,发现徐光启简直就是个改革激进分子。
    在奏折里,徐光启针对明朝的军备、军事体系以及军制提出了改进意见,尤其是大力抨击了屯田制和卫所制,提倡编练新军,并全面实行募兵制度。
    徐铮看完以后,说真心话不想同意徐光启的上书。
    改革只能小步走,尝试着过河,步子大了,可是很容易扯着蛋的。
    徐光启的步子很明显有点太大了。
    徐铮琢磨半天,最后才说到,“老师,目前朝廷最大的问题是财政,改革军备、军制,募兵都是需要庞大财力才可以支撑的起来!”
    “怀正,你善于生财之道,在这方面为师是短板,你大可以畅所欲言!”徐光启很明显也同意徐峥的说法。
    “我觉得想要生财,还是要大力振兴贸易,不仅是陆上贸易,还有江上贸易、河上贸易、湖上贸易、海上贸易等,这绝对是暴利,也是来钱最快的。”徐铮决定把徐光启的思路往贸易上引导。
    其实徐铮的意思就是大力发展商业。
    “你的意思就是兴商吧?”徐光启终于领悟了徐峥的说法。
    “对,老师,商业兴则工业兴,工业兴则农业兴,兴一业则百业兴”徐铮的思路渐渐开阔。
    脑海里如同闪电般掠过后世的一句歌词: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再观望。
    “竟有这么神奇?士农工商由来已久,从未听说商业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
    徐铮再次说到:“士农工商一说最早见于管子,然而当初管子提出时并没有进行排位,只是纯粹的表述而已。久而久之,后人误解士人第一,农二工三,商为末。”
    “理由不过与商者互通有无,纯粹是依赖工农。或者认为众人皆商,而地没有任何产出,工人没有任何制造,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物资匮乏,但这些都步入了误区,没有真理理解和认识商业的巨大作用。”
    徐铮缓了口气,继续解释,“商者,才能够真正改变世界!”
    徐光启的谈兴也被徐铮引了起来,“你说说看呢,我还是有很多方面想不明白!”
    “老师,我不是否定农业为本,只是想叙述下商业的巨大作用。要知道我们的生存或者生活,无非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质量和品质。当我们自己的产出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时,这时候商业就出现了,换个简单的词就是‘交换’,通过交换,我们可以互通有无,更好的满足自己。”
    “确实如此!”徐光启表示同意。
    “先民从渔猎生活到农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其中不断有新的农作物、新式工具的使用,这一切都离不开商业的巨大驱使作用。”
    徐光启思考了半天,终于绕过来这个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
    徐铮见徐光启理解了自己的说法,接着款款而谈,“老师是研究过西方国家的,也知道西方佛郎机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全世界四处抢占地盘,兴办农场和交易,这是为何?无非是商业的巨大利润驱动而已,他们通过低价倾销产品,高价倒卖,个人从中赚取高额利润,而国家从中赚取大笔的商税。”
    “可以说,正是商业促使他们不惜发动战争,也正是商业促使他们殖民全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和科学技术不断结合,从促结合了他们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西方人才有了先进的自鸣钟、大炮、火铳,帆船、望远镜等等!”
    “不是你这么解释,还真的很难看得出商业竟然有这么重要!”看来徐光启已经接受了徐铮的论点,
    “那么怀正你觉得我们朝廷目前最紧要的是要怎么做,只是兴办商业吗?”
    “不仅如此,一个朝廷要想大力振兴一个行业,首先就要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扫除一切障碍,拓宽道路,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其次朝廷应该把此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来发展,绝不可以因事而止,因人而废!”
    徐光启点点头。
    徐铮的提议已经开始渐渐触及封建王朝的本质:君王替代,阁臣更替都将导致人亡政息。张居正就是活生活的例子,徐光启又岂能不知,但这是一个死结。
    徐光启想到这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今日才知道变法不容易!不是没有好的方法、主张,而是缺乏人去坚持!”
    “怀正,我辈读书人所谓何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惟有薪火传承,才能实现天下大同!为师老了,希望你能始终为万民,为大明,为天地保持初心,那样老师就算长眠九泉,亦能瞑目了!”
    徐铮顿时鼻子一酸,“老师,春秋正盛,别说这些丧气话,咱们师徒三人,一定会振兴大明,重塑中华的!”
    “好!我这就修改奏章,希望圣上能挟战胜之势,一举荡平朝中,天下阻挡商业发展桎梏,开海兴商,富黎民盈府库,富国强兵!”徐光启心中的思路也已清晰定型。
    “弟子预祝老师马到成功!”徐铮冲着徐光启恭恭敬敬的施礼。
    拜的既是老师,也是徐光启一番为民为国的热血情怀和理念。
    “成功是必然的,但是还得靠你们,你和初阳以及所有胸怀大志,振兴大明的年轻人,才是我的千里马,才是大明的良驹!”徐光启的眼神里,充满了昂扬斗志。
    “心有恒志,事必可期!”徐铮心里默念到,壮哉吾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