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6章 回家考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铮很忙。
    只可惜徐光启并没有给徐铮放假,既要编制预决算,又要读书写八股。
    徐铮恨不得把自己切成两半,这样就可让时间翻倍。
    “终于写好了!”徐铮抬起头,冲着房顶长啸一声,把手中的笔一扔,冲到屋子外面,张大嘴,猛吸着室外的新鲜空气。
    “干什么呢,有这会功夫,还不赶紧去背篇文章!”徐光启手里拎着棍子,从屋子后面转了出来。
    徐铮垮着脸,“老师,你可是文化人,当世之大儒,咋么动不动拎根棍子到处转悠,太掉价了!来来,弟子帮你拿棍子!”
    “别打马虎眼!快去背书去。”徐光启示威般挥了挥棍子。
    徐铮老老实实进屋。
    “另外‘掉价’又是什么新名词?为师又不是贩夫走卒,价格怎么还会掉下来的?”
    “咳咳咳,就是大失身份的意思。”
    “一天到晚满嘴的新名词!”
    “快背书!”
    “真是命苦不能怨师傅!”徐铮嘀咕了一句,打开了书本。
    徐光启拿着徐铮的计划书,开始研究起来。
    刚赶到河北景州(今景县)的毕自严,叫停了马车。
    “老王,今晚再这里歇息下,你带老夫的名帖去趟衙门,讨份邸报来,老爷我要看看有没有宁远的消息。”
    “好的,老爷,今晚是住官驿还是客栈?”
    “住官驿吧,顺便让他们帮我们喂喂马。”
    “宁远兵变,户部急发饷银,辽东巡抚毕大人,总兵官朱梅等人被乱兵缉拿拷饷,生死未知,袁督师火速赶往辽东平乱。”毕自严一边读着邸报,一边老泪横流。
    “八弟,你可要好好的!王家祯,老夫跟你没完!”
    宁远城。
    和中原地区的很多城镇相比,宁远城要小了很多。
    最早的宁远城在宣德五年建成,内城周长五里,外郭九里,内外城各有城门四座,城墙高三丈二尺,底宽三丈,上宽两丈四。
    天启三年,宁远城毁于地震,后在袁崇焕的坚持下,由总兵祖大寿、参将高见、贺谦率领四万多人,历经一年复建。
    按例共驻军五千五百人,后期人数有所增加,嘉靖45年,马军三千五百八十人、步卒两千六三十五人,屯田军两百二十五人,盐军六十五人,炒铁军四十五人。
    “将士们,不要打,不要打!我郭广用性命担保,给你们一个承诺,保证将以最快的速度把军饷发到你们手里!别再打打巡抚大人了!求求你们了!”郭广站在毕自肃身前,拦着了大部分的乱兵。
    几个川兵见郭广拦在身前,偷偷的扔掉手里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破鞋子。
    毕自肃的脸早已又紫又红,整张脸肿的跟馒头一样,皮肤如同鼓足了气的气球,一戳就破,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嘴角不停的滴着血丝和涎液。
    手被绑在身后,整个人躺在地上,半天身体抽搐一下。
    “毕大人,你受苦了!”
    郭广看着狼狈不堪的毕自肃,心疼的差点哭出声。
    “郭副使,我们都知道你是个好人!这事跟你没关系,你让开些,我们今天一定要讨个说法!毕自肃,你跟朱梅两个人合伙贪污我们的军饷,我们整天饿着肚子,你们却酒肉管饱!今天就是把你们打死,皇上也不会怪我们!”一个乱兵嚷嚷道。
    “打死这个贪官!”
    “还我们银子来!”
    乱成一锅粥。
    “快给银子,给了银子就能平息兵变!”总兵朱梅红着眼睛吼道。
    “可我没有银子啊!”
    “快借,以总督衙门的名义借!”朱梅气急败坏地叫道。
    “将士们,不要再闹了,请听我说一句,大伙儿静一静!”郭广不知道是过于紧张还是什么缘故,发出的嗓音竟然有些像太监。
    大兵们渐渐的平息下来。
    郭广说道:“,各位,稍安勿躁!我刚才与总兵官商量过了,我现在就去借银子,大家发军饷,还请大家相信我,不要再为难毕大了,毕大人真的是好官呐!”郭广说完,直接在地上给乱兵们磕了几个个头。
    “郭大人,你去吧,我们听你的!”
    “听你的!”
    “何副将(何可纲),保护好大人!”郭广临离开的时候,交代了何可纲一声,何可纲点点头,也学着郭广的样子,站在毕自肃的身前。
    “劳资刚才用鞋底子抽了总督嘴巴子!哈哈,这辈子都有吹牛的资本了!要怪就这鸟官不给我们发银子的,还整天忠孝节义的!”一个名叫伍应元的川兵得意的跟身边几个兵卖弄。
    “先人板板的,硬是要得!”另一个川兵说道。
    “别看这些当官的平时高高在上,现在怎么样,还不是老老实实的蹲在那!怕个鸟!”
    “等会拿了银子,赶紧逃命吧!这么大事,多多少少肯定要砍掉几个脑壳的!”
    “省的!想要我老伍的脑袋,门都没有!兄弟们,待会形势不对就早点扯呼,别傻乎乎的丢了小命!”
    “省的了!”
    “李掌柜,你是做生意的,家里肯定有不少银子!我这次是代表总督衙门跟你出借,你不至于怕朝廷赖账吧?”
    “郭大人,我是生意人,银子是要用来周转的,倘若总督衙门拖上一年半载,岂不是要了我的老命!”
    “李掌柜放心,这银子不出一月,总督衙门必定还清你!”
    “既然是借银子,那么利钱怎么算?”
    “你!你自己说吧!”郭广被气的头扭到一边,呼哧呼哧的直喘粗气。
    “郭大人勿怪,既然都是熟人,那我也就不用客气了,两千两的利钱!”
    郭广不置可信的转过身,“你!”
    “郭大人,这是没办法,我的银子可是每天都在周转的,可是银子生银子的,总不能白白借给总督衙门吧,你说是不是!”
    “罢了,罢了!老夫认账!拿字据来!”
    京师。
    徐铮收到了一封来自黄金山的信。
    拆开后一看,竟然是举人老爹写来的。
    读了一遍,才知道是让自己尽快回乡参加院试,时间就在八月底。
    跟徐光启说过了以后,顺便安排了钱庄的事情,然后带着张礼真,启程回金坛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