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2章 纳个妾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最后徐铮把老道士陶真、张礼真和释雪花叫了过来,开了一张长长的书单,上面罗列了众多的书名,让二人外出采购,并言明其中很多书籍现在不一定付版刊印,要想购买卖到则需要找到作者,如果原版买不到,也可以和作者商量,请人代抄,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必须把书籍弄到手。
    释雪花看了下书单,说道:“先生,这其中卓吾先生的《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以及点评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以及西泰先生的《几何原本》、《祖传天主十诫》、《十诫》、《圣母赞歌》、《山海舆地全图》、《交友论》等我这里都有收藏。”
    “你倒是爱好广泛啊,卓吾先生的书你也爱看?”徐铮笑着问道。
    “是的,卓吾先生思维跳跃,不收世俗拘囿,我见之甚喜,每次研读,必有收获,实乃奇才也!”
    徐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道:“卓吾先生就思想境界而论,实乃我明朝第一人,只可惜不容于世。且弟子未得其中真谛,因而后继无人,真是可惜!”
    释雪花看着书单继续说道:“先生,此《六科准绳》一书,不用到别处寻找,金坛县城就有!”
    “哦?”
    “念西居士,金坛人也。至今城内有其亲传弟子张养默,只不过四处行医,居无定所。”(王肯堂,金坛著名医学家,《六科准绳》是代表作,外科专家,会做外科手术,对肿瘤(癌症),阑尾炎皆有涉猎,兼通数学、书法、佛、军事、绘画等。)
    徐铮不禁莞尔,说道:“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若是能请此人来黄金山,雪花你认为如何?”
    “只怕不易,先生你也知道,医者最喜欢悬壶济世,四处行医。不过如果黄金山学堂能有吸引他的地方,恐怕能否前来也未为可知呢!”释雪花说道。
    徐铮点了点头,能吸引这种专业人才的,无非就是专业知识,但是徐铮对于医学领域并没有多少研究,想来想去,还是从手术器戒入手,引入病菌感染理论,看看是否能吸引张养默了。
    “显微镜啊显微镜!”徐铮喃喃自语,释雪花和老道士陶真以及小道士张礼真听的莫名其妙,面面相觑。
    突然间徐铮一拍大腿,喊道:“有了!”把三人吓了一跳。释雪花忙问道:“先生可是想起了什么?”
    徐铮如释负重,缓缓说道:“雪花,你也准备出一趟远门!”
    释雪花疑惑的看着徐铮。徐铮接着说道:你去京城,目的是寻找传教士留下的书籍,记得想办法全部给我弄回来!其中有一本最重要的《远镜说》,作者是汤若望和李祖,务必要搞回这本书,能否请的来张养默,就全靠它了,记住没?
    释雪花点头答应,心道先生还是有所不知啊,那些洋和尚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玩意展示给我们看,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早日接纳他们。如果先生能同意他们来传教,莫说是要他们的几本书,就是要任何东西,他们也会毫不迟疑的。释雪花虽然心里想但是嘴上没说。
    徐铮为什么想请张养默来黄金山呢,主要是想培训一批战地医护人员或者战地医生。因为在古代,战场上最大的死亡率不是当时战死,而是绝大多数死于外伤感染,因此战地医护水平必须提上去,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不仅能保证士气,而且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老兵的数量。如果说新兵是战争易耗品,那么老兵就是战争的决定力量。
    按理说当时大明朝是不缺乏从医人员和名家的,但是大多数是内科、儿科、五官科甚至是妇科,还有医学理论家,唯独是外科医生和兽医数量最少,而这两样都是军队里必备的。而张养默的师傅王肯堂,最擅长外科,据徐峥后世网络消息:王肯堂曾亲自主刀,做外科手术,包括眼部毒瘤切除、断耳重新接种,以及其他的外科手术等,在这个时代来说,都属于惊世骇俗之举,要知道华佗就是因为开颅手术而被曹操杀掉的(不一定是史实。)有这样的师傅,弟子应该差不到哪里,徐铮甚至打算等张养默过来,就开设解剖学课程,微生物课程等,只要张养默敢干,徐铮绝对全力以赴支持。尽管现阶段其他人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不能理解这样做的原因,但是相信以后他们绝对会明白的。
    必须全力以赴,研制出望远镜、显微镜,就算《远镜说》弄不到手,徐铮也打算用自己掌握的可怜的光学知识,制造出这两种急需的物品。为此,徐铮特地交代老消失陶真和小道士张礼真,前往连云港东海安峰、白塔埠、驼峰、牛山平明等地,收购一种透明的无杂色纯净晶体,名为水晶,有多少要多少!尽管这个时代东海水晶尚且没有人工开采,但是上述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经常可以在地表捡到水晶,因此只要收购,应该有所收获。
    至于东海水晶,在宋代就有诗人提到过,就连吴承恩的东海水晶宫也绝非凭空想象,都是有现实来源的,当然水晶镜片是绝对比不上后世的合成树脂等材料的,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最佳选择(宝石镜片更好,只不过成本巨高,就不考虑了)。
    把事情一一交代过后,徐铮开始写信给山东济南情报站。前文说过,二杨及逃出来的几个护庄队员,被徐铮安排在济南情报站,一方面是避人耳目,一方面开拓更多的情报站。根据徐铮的明确指示,二杨已经在登州、莱州建立了安全屋和地窖。徐铮这次写信,主要是把杨庄开渠以及二人家庭的情况告诉二杨,免得他们不安心,同时要求二杨多开辟一些情报来源,最后徐铮写下了热烈亲切的节日问候,并提前祝二人春节快乐。
    老道士和小道士领命离开,释雪花留了下来,帮助徐铮收拾凌乱的桌子,一边收拾,一边说道:“先生,我们都离开了,学堂里只剩下先生和您父亲了,就两个人,能照顾得来百来个学生吗?”
    徐铮抬起头,轻轻一笑,道:“若说上课,我一个人肯定来不及。年前年后这段时间,我想主要是以大课堂的授课模式,也就是集中授课(好怀念阶梯教室啊!),另外是进行年底考试,还有春节联欢活动。你们离开之前,每个人得依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出一张考卷,我要考察下各位学员的进步如何,好顺便给你们定岗定薪!”
    “定岗定薪?”释雪花满脸疑惑。
    “唔,顾名思义就是给你们发工资啊,本学堂除了管吃管住,还付给你们工钱。”徐铮说。
    “哦,不是白干啊!”释雪花想起了以前徐铮说过的话。
    “哪能呢,我可是个善良的人,以前说的只是试探试探你的意志力!”徐铮抿着嘴笑道。
    “先生,你可??????!”释雪花无语。
    “没事别在这里瞎忙活了,赶紧去出试卷,顺便把这事告诉其他人。出发之前不要忘记找老道士领路费,路上多注意安全!”徐铮说完挥了挥手。
    释雪花离开之后,徐铮也离开了屋子,去找秀才。本来想告诉秀才,这段时间学员们上课的事情,走到秀才的住处,隔着老远就见秀才正在低着头缝补自己的长衫,笨拙的手指头总是不听使唤,看着秀才皱着眉头的样子,徐铮暗自叹气,看来得给秀才找个人了。如果秀才和自己都出门读书、做官,自己还好,家务什么的都会点,可是秀才就不行了,除了舞文弄墨,其他的一窍不通,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长这么大的!
    母亲的印象很模糊,应该是去世很久了。这么多年秀才一个人拉扯自己活下来,实属不易。让秀才纳个妾?想到这里,徐铮推开门,进了屋子。
    秀才见徐铮进来,也不搭话,只顾着跟衣服较劲。徐铮走了过去,夺过来衣服,熟练的缝补起来。
    秀才这才舒了一口气,擦了下鼻子上的汗珠,自嘲般说道:“没成想这小小的绣花针,竟然比三寸狼毫还难侍弄!”
    徐铮低着头,安慰秀才,说道:“那是,要不怎么说隔行如隔山呢!另外吧,爹你是不是可以纳个妾啊?”
    “啊!啊?”秀才差点把茶杯礽到地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