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捣练图》乃是唐朝一位名叫张萱的画师所画的仕女图,是后世流传的十大唐宫仕女图之一,画中展现的是宫中女子捣练缝衣的场景。
    《捣练图》上一共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明面上是展示捣练、缝制、熨烫三道工序,实际上却是在表现女子们的闺怨。
    那画上的十二名女子姿态各异,衣饰和妆容更是各不相同,每一个细节都值得反复赏玩!
    现在,《捣练图》里的十二位女子慢慢走到所有人视野之中。
    这批模特体态比一般女子丰腴,脸型也圆润如满月,可是她们充满自信,那衣裳瞧着有多鲜妍大胆,她们的神态与姿势便有多从容美丽!
    在座的女眷有一部分人已经步入中年,她们的体态也渐渐丰腴起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世上大部分人都得经历这个阶段。
    她们也时常暗中烦忧自己的体型问题。
    到她们这岁数大多儿女双全了,倒不必考虑什么拴不拴得住丈夫的心,只是她们每日揽镜自照,总觉得自己正在老去、容颜渐衰,再不复年轻时的美貌。
    这事着实叫人伤心,比丈夫头越来越秃都让她们难受,只能安慰自己“要是我生在唐朝,说不准还是个美人”!
    随着十二个唐宫仕女一一来到眼前,不少人心里都有种奇妙的感觉:这样鲜艳的花色,穿到身上竟很不错。
    朝廷重文轻武,对衣饰上的偏好也以清淡素雅为主,她们这些当家主母更是事事要以稳重为先,太鲜艳的颜色不碰,太新鲜的款式不碰,每日换来换去都是那几样。
    别说丈夫看腻了,连她们自己也渐渐少了用心打扮的兴趣。
    “这家店把《捣练图》复原得还真不错。”有人感慨道。
    “是啊,都说唐人以丰腴为美,以前我还不信,如今亲眼见了才发现果然如此。”旁边的人应和道。
    说话间几乎所有人都无意识地看了几眼节目单上的店铺名字,准备回头叫这家店的裁缝上门定制几套成衣。
    能把画上的衣服做得这么好,这家店的裁缝应该很不错!
    《捣练图》的十二位模特展示完毕,不少人都已经停下闲聊,隐隐期待起接下来要出场的新模特来。
    既然叫时装秀,那推出的服饰自然得是应季服饰,徐昭明狐朋狗友多,这次盛景意狠狠拉了一批赞助商,顺便把自家铺子也暗中塞进去。
    接下来几个铺子会按照不同的主题展示自己店里的最新设计,有些展示的是衣裳有些展示的是首饰,根据商品不同,妆容与灯光都会有不同侧重。
    这年头虽没有电灯,但人力便宜,完全可以手动控制灯光达到想要的效果。
    想要做到后世那种花里胡哨、璀璨夺目的效果,那肯定是没办法的,但稍微控制一下灯光,引导众人把焦点集中在展示重点上还是不难的!
    这点小心思,到场的女眷们都没发现,即便发现了她们也不会在意。
    她们的目光已经完全被台上的模特吸引住了。
    过去她们对这些官伎的印象很不好,觉得她们肯定会靠献媚勾引自己的丈夫儿子,可现在看着她们在台上迤逦地朝自己走来,她们只觉得这些小姑娘真美,而且美得各有千秋。
    据说东晋时南康长公主的丈夫桓温纳了新妾,她为人凶悍善妒,提刀要去杀了那姑娘,结果见到人以后发现那姑娘长得着实可人,当场就把刀扔了,抱着对方感慨道:“真是我见犹怜,何况我家那老东西。”从此便对那姑娘格外怜爱。
    今天到场的众女眷虽不至于生出南康长公主那样的想法,可美是不分性别的!
    想想看,一水的美人站在自己眼前,认认真真地向她们展示各种她们平日里最爱挑挑拣拣的衣裳首饰,仿佛自己的认可对她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谁能觉得她们不好?
    换个角度想想,要是这些姑娘经常来给她们做这个时装秀,岂不是没机会去自家丈夫儿子面前露脸了?
    了不得,这事儿了不得!
    她们每天辛辛苦苦打理内宅,大事小事一把抓,往上要孝敬公婆,往下要照看儿女,好不容易把这些事都做好了,偶尔还要面对丈夫的嫌弃——
    她们为什么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娱乐生活——哪怕一个月只有那么一两回?
    众女眷嘴里没说什么,心里却都有了主意。
    她们含笑欣赏完整场时装秀,在手上的单子上勾选了几家心仪的商品或店铺。
    哪怕她们自己不戴这些外面卖的玩意,拿来给后辈穿着玩戴着玩或者送礼都是挺不错的。
    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想要畅清园这边继续把这活动办下去,她们肯定得用行动支持一下。
    这些东西本来就是要用的,买了又不会亏!
    每张节目单最后还有个《时尚》杂志订购选项,底下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是否订购杂志不影响平时预定宴会场地,只影响日后参与园方活动的资格。
    相比前面勾选的东西,订购《时尚》杂志的钱不算太多,而且每个月都能拿到一本书,算下来不亏。
    即使这书有点贵,但还是那句话,她们是缺钱的人吗?
    订!
    必须订!
    ……
    端午之后,韩端总算有了点空闲,他正要找本闲书放松放松,教坊那边的人却突然找了过来。
    韩端客客气气地让人坐下,询问对方过来是有什么事。
    教坊的人面色有些为难,他说道:“不知府君有没有听说端午那天畅清园开业的事?”
    韩端是金陵城一把手,当然知晓那天晚上的热闹,不过那是女眷之间的交游,他身边没个女人在,所以不好仔细打听。
    韩端问道:“有所耳闻,怎么了?”
    教坊的人说道:“畅清园那边的人来和我们交涉,说是她们已经发展到接近五百个女客,往后每个月十五都会组织数百人的活动,要来我们这边备个案。”
    韩端讶道:“她们女眷聚会,去教坊备案做什么?”
    教坊的人擦了擦额头的汗,小心说道:“她们说往后每个月都需要请几十到一百个官伎到场,所以先来知会教坊一声。”
    开业当天多请些官伎去助兴他们还可以理解,可往后每个月要这么多官伎作陪他们就想不透了,就是韩端这位府君大人要设宴,也没一口气请这么多官伎过去的吧?
    教坊的人过来汇报之前,已经仔细询问过端午那晚去畅清园的官伎是怎么一回事,他给韩端介绍了一下畅清园那边是什么情况。
    这次他被派来见韩端,就是想问问韩端畅清园这边的活动要不要定成官方活动?
    虽然这活动面向的是女客,但是这种规模的活动,他们官方要是不冠名一下,总感觉不太得劲。
    如果不属于官方活动,年底他们写年度考核报告的时候岂不是不能把这事写进去吹一波?最好还是把它算成官方活动!
    面对下属官员满含希冀的目光,韩端沉默了一下,说道:“那就把它算进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捣练图》参考《最美中国画100幅》
    第66章
    教坊的人跑这一趟,当然有寇承平从中活动的原因来。
    寇承平和教坊那边喝了回小酒,狂吹一通畅清园的发展前景,对方便答应去问问韩端的意思,这种事从前没有先例,还是得韩端这个一把手点头才行。
    得了教坊那边的准信,寇承平又与徐昭明结伴去寻盛景意告知这个消息。
    盛景意最近在聚众读书,她给身边的丫鬟们制定了进修计划,考核成绩高的丫鬟可以赢得跟她出去浪的机会。
    当然,这是次要的,主要还是读书机会难得,小丫鬟们都很珍惜,哪怕盛景意不督促,她们也学得很起劲。
    换了别的主家,谁乐意掏钱给自家丫鬟读书练字?
    也就她们运气好,才碰上了盛景意这么好脾气的姑娘!
    盛景意狠狠地过了把“为人师”的瘾,小小地弥补了一下自己曾经有过的大学梦。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不过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慢慢来就是了。
    徐昭明两人寻过来时,听见的便是小院内传出的朗朗读书声。
    徐昭明迈步就要往里走,寇承平却拉住了他,说道:“现在和从前不同了,你别冒冒失失往里跑。”
    以前盛景意与他们往来得很随意,他也觉得盛景意既然出身秦淮河畔,自然不必守那么多礼数,可如今盛景意可是谢家女儿,人家哥哥还在这,他们可不能在和以前那样随便。
    徐昭明没觉得现在有什么不一样,不过寇承平比他懂人情世故,寇承平既然开了口,他也停了下来,叫人先入内通传。
    盛景意很快迎了出来,邀他们到园子里的凉亭内说话,口里说道:“教坊那边有准信了?”
    寇承平与徐昭明对视一眼,没问“你怎么知道的”,只点头说:“对,韩世兄那边应下了。”他顿了顿,好奇地问盛景意,“韩世兄晓不晓得你现在是谢家女儿?”
    盛景意道:“知不知道有什么关系,我与韩府君不过数面之缘,又没什么交集。”
    徐昭明道:“你兄长与韩世兄相熟,韩世兄应当是知道的。”
    盛景意很清楚许多事不过是做做表面功夫,私底下大伙恐怕都心知肚明,是以她也不怎么担忧此事。
    只要大部分人不把她这个“千金楼小当家”和谢家六娘联系起来,她就不会带累谢家。
    至于包括韩端在内的这些知情人,知道了应该也只会憋着,毕竟她也没想着祸害他们或他们的家里人,宣扬此事对他们没什么好处。
    他们这种出身的人绝不会拼着和谢家交恶的风险去干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三人闲聊几句,寇承平又转了话题,问道:“你让我把牙行那边适龄的女孩儿都签下来,我已经叫人去留意,这批女孩儿有差不多两百人,畅清园用得着这么多人吗?而且那可都是刚在牙行记了名,没好好教过的,年纪又不大,畅清园那边用不上吧?”
    现在畅清园的丫鬟都是他们几家人调拨过去的,按着盛景意的要求,挑的全是能识文断字的人。
    要培养出这样的丫鬟可不容易,连他们家里也没多少符合条件的,在外头更是压根雇不着。
    要是随便雇几个丫鬟顶上去,那他们端午那天岂不是等同于虚假宣传?
    盛景意道:“我与唐先生她们商量过了,她们平日里审稿选稿也不忙,可以轮流给这些丫鬟上课,先从《千字文》开始学起,学得快的一年应当能把三千个常用字认完。”她见徐昭明和寇承平面露茫然,补充说道,“这期间她们的月钱和吃用都由我负责,不会动公中的钱,就是得占用畅清园两个院子安置她们和给她们上课。当然,我也不会白白给她们花钱,她们的契书上得写明一年期满后自愿续签三年。”
    这些刚到牙行的小丫鬟大多十岁左右,学个一年,干个三年,刚好到快及笄的年纪,不耽误她们回家嫁人。
    徐昭明明白了盛景意的意思,这是自己按需培养丫鬟。他说道:“既然畅清园是我们一起搞的,哪有你自己单独掏钱的道理,当然是从公中出。”
    寇承平说道:“这些小丫鬟倒是有福气,许多人想请唐先生她们到府上任教可得给不少束脩,等闲人家还请不着!”
    盛景意夸道:“还是多亏了寇公子把诸位先生请了来。”
    要不是看在寇承平家中长辈的面子,这些人她和徐昭明一个都拉不来。
    定国公的面子?
    定国公的面子不管用,他是武将出身,虽然给自己拼来了爵位,可许多读书人照样不鸟他。
    如今大部分读书人向来都坚定不移地奉行“能不打仗就不打仗,能用钱解决就用钱解决”“要面子是不可能要面子的,我们只想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坚决不给武将北伐的机会,好保有目前的安定平和。
    按照主和派的想法,只要不打仗,他们就能安安稳稳地苟着;要是打起仗来,他们还能往哪跑?往岭南去吗?他们可没有东坡先生的豁达,被贬去岭南还说什么“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们只想苟在繁荣富饶的江南!
    三个人商量好畅清园的事,又凑一起敲定国子监文会的各项细节,务必要保证能抢光邱文敬的风头。
    盛景意也是昨儿回了趟千金楼,才从柳三娘那得知她家二娘少年时遇到那个说“我虽然要成亲了,但我爱的是你”的渣男,居然就是邱文敬的二叔!
    得知这个邱文敬居然是渣男的侄子,盛景意在心里感慨了一番遗传的强大,竟连渣都能代代相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