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一百二十三章 御街行终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废太子的死讯三日后便已传遍了洛都的大街小巷,一时间盖过了前些日子与洛河浮尸相关的各种传闻。
    ……
    “废太子死了,就在我们前往廷尉寺的那晚。”
    风茗如往常一般抱着账目推门走入厢房之时,正见沈砚卿神色略显严肃地翻阅着近来商会各处搜集到的消息。
    她脑海之中神思不属地掠过了那晚的种种,终究还是将账目放在了书桌之上,微微笑道:“这事如今已经传遍了洛都,听闻是死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痢疾。即便是长秋宫蓄意加害,先生又何必……如此严肃?”
    “你想得还真是简单。”沈砚卿见她如此,也不由得轻笑一声,取过方才她放下的账目,轻轻地敲了一下她的发顶,“天机多半是死于赵王和风城合谋的掉包与囚禁,而捅出此事的人与长秋宫皆可由此坐收渔利。但就在这时候,废太子暴毙,嫌疑最大的又是长秋宫。”
    风茗恍然明白过来,却又旋即更为迷惑:“先生的猜测是,有人乘机挑起了长秋宫对废太子的疑心使得她必须动手——等等,为何是赵王?”
    沈砚卿一时不免哑然,半晌才失笑道:“风茗,多关心关心此前此后的朝局。”
    “哦……好……”风茗向着他眨了眨眼,轻轻点头,“总之,是说有着南城支持的赵王因为浮尸之事,忍不住想要动手了?”
    沈砚卿颔首笑道:“那晚赵王一方派来的大多是风城之人,故而这个‘忍不住’的日子究竟还有多久,也不好妄断。”
    “先生打算借那时的机会再对南城动手?”
    沈砚卿却是沉吟了片刻方才答道:“……算是吧。”
    风茗细细地思索了一番,再次追问道:“但先生方才又提到了‘捅出此事的人’,可是有了什么眉目?”
    “那晚我和他们连照面也不曾打过,何来眉目?”沈砚卿说到此处停顿了许久,眼见风茗似是要露出迷惑忧虑之色,这才似笑非笑地接着道,“不过依照玉衡传来的密信所言,她倒是对此有不少收获——依她所见,那一方若非秦家,便是河间王萧家了。而她更倾向于猜测是河间王或是二者合作。”
    “原来如此。”风茗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又是微笑起来,“那晚若非有她,我不知会在停尸的厢房里困上多久。”
    “长秋宫派人前去也在情理之中,唯一不知的是她的计划是否因此而有所变动,又究竟向长秋宫透露了几分实情。”沈砚卿说罢,略一斟酌,忽而又道,“不过我倒是有些好奇,你对玉衡此人印象如何?”
    玉衡那张漫不经心的清隽笑脸在风茗的脑海之中一闪而过,她略微愣神了片刻,而后如实道:“平日里总有些玩世不恭,不过与她共事的几次都意外地周到顺遂。想来她若不是身在绣衣使,会很讨人喜欢吧?”
    “……讨人喜欢?”沈砚卿似有些许讶异,“倒是在她身上难得一见的评价。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她在大事上确实颇有拿捏。”
    “但不知为何,总让人觉得不敢也不能再多亲近一分。这样的感觉有些像……”
    风茗正苦于不知如何描摹这种莫名的警惕感,却蓦然想起了那晚让她有同样直觉的另一人。
    而沈砚卿听得她的这半句话,已然微微颔首,道:“你有这样的警惕便好。”
    “此话怎讲?”风茗亦是惊讶于沈砚卿的这句话,“我听她曾称先生为‘师兄’,你们应当……并无太多背道而驰之处吧?”
    “你还是太过想当然了。”沈砚卿摇了摇头,低声道,“时过境迁……她可是个极冷静又极疯狂的人,你若是走得太近了,小心被连累误伤。”
    “先生既然这样说了,风茗断然没有去偏信他人的道理。”听得此言,风茗亦是不觉眸色微沉,思索了良久,又道,“只是先生如今仍与她互通消息……看来是有十足的把握?”
    “以她往日的身份,如今究竟想做些什么,我还是有把握的。”沈砚卿微微笑了笑,示意她不必忧心,“当然,想来她也对我的目的一清二楚——既然都是在针对昔日的罪魁祸首,她自然不会玩什么花招。但其他的,便不好说了。”
    风茗不由得笑道:“听先生说来,倒好似她才是最危险之人一般。”
    “从当年之事中以一己之力活下来的,都不会简单。”说到此处,沈砚卿将手中的账目簿随意地卷了卷,复又扬了扬唇角玩笑似的说道,“至少不是你这样诸事顺遂的小姑娘能看透的。”
    风茗抿着唇了无震慑力地剜了他一眼,出其不意地伸手抽过了他手中的账目簿:“我算是发现了,沈先生就是为了再调侃我这么几句。”说到此处,她也不觉笑了笑,又道:“先生若是当真觉得我应对不暇,不如再教几招——那晚用的拂穴之术如何?别以为我连南城那人尸体上的异状会看不明白。”
    “……真是无趣,怎么去了玉衡那儿一阵子,还学会了逞这些口舌之快了?”沈砚卿似是很有效无奈,“依我此前在秦风馆所见,即便这几日教会了你,临敌之时也多半会偏得失了准头。”
    这一次不待哭笑不得的风茗再开口反驳,他便旋即又笑道;“短剑随身带着么?待今晚打烊之后,去中庭教你一些容易上手的吧。”
    ……
    陆秋庭开启卷宗库的门时,正看见了苏敬则的身影。
    “洛阳宫有令,整理出今年三月之前洛都失踪之人相关的报案卷宗,明日朝会前便要送去。”他虽是有几分惊讶,却也还是如常开口吩咐道,“虽说并不算久远难觅之事,还是该多些人动手早些做完才是。”
    “陆寺卿。”苏敬则闻声向他看了过来,而后微笑着行礼,“既然是长秋宫的急命,下官自当尽力。”
    陆秋庭淡淡地扫过他的站立之处,隐约记得那里存放的卷宗也并不算十分久远:“这间卷宗库存着的卷宗只是些年月久些的冗杂小案,平日里倒是很少会有人前来。”
    “不论陆寺卿相信与否,下官想要查阅的案子与长秋宫的目的确有几分关联。”苏敬则倒也不隐瞒什么,从容地合上了手中翻阅过大半的一册卷宗,递给陆秋庭。
    陆秋庭接过卷宗,粗略地瞥过封面上的正楷标题:“怀秀园?为何断定这里有长秋宫想知道的事?”
    “起初不过是因为时间相近,而被害之人又与风城那边颇有些生意往来。”苏敬则解释道,“如今再回看时,倒是别有发现——凶手来自于死者合作多年的雪岭,而这之后绣衣使派遣人手北上追踪时,凶手们的踪迹却是恰巧断在了风城掌控下的高阙关外。”
    那时怀秀园的案子到底是由廷尉寺审理,故而绣衣使在高阙关碰壁之事也被当做追捕的结果记在了卷宗之上。
    “这与长秋宫的目的有关?”陆秋庭沉吟了片刻,“不论怎么看,她多半只是知道了天机之事,试图亡羊补牢一番罢了。”
    “但陆寺卿不觉得奇怪么?枕山楼对风城那晚的行动似乎一无所知,那么与赵王合谋的风城之人必然来自司州之外。这样的一群人很难长久在洛都之中蛰伏,多半需要有第三方势力为之传信。”
    “你想说的是雪岭?若说他们与高阙关的风城之人沆瀣一气挡回绣衣使,也不无可能。”
    “又或许雪岭只是知晓如何蒙混过关——毕竟风城之内的嫌隙比之洛都也并不逊色。”
    陆秋庭对他今日的直白之语颇有些意外;“你打算上报于长秋宫?”
    “只怕不行。”苏敬则微笑着摇了摇头,“虽然这猜测绝非无中生有,到底也不过只是空穴来风,难以信服——闲谈了许久,下官也该尽快去为长秋宫寻来那些卷宗了。”
    “真是随意的理由。”这番说辞陆秋庭自然不会全然相信,见苏敬则似打算如无事发生般就此离开,他略有几分冷意地笑了一声,“苏少卿不必着急,本官还有一问——赵王与风城合谋的猜测、枕山楼对风城行踪的不知,你又是从何处推断而来?”
    “陆寺卿方才似乎并不惊讶,对那晚的不速之客岂不也是早已有此看法?何况下官此前多多少少也与枕山楼有些来往。”尽管此刻可以算作是在被逼问,苏敬则仍旧不显慌乱,甚至还隐隐有几分僭越地反诘道,“若是一定要追究,与枕山楼素无交集的陆寺卿也会显得很反常吧?”
    “枕山楼中恰有……”陆秋庭不着痕迹地犹豫了片刻,随机便接了下去,“一位旧知交罢了。此事之中枕山楼与廷尉寺的处境只在伯仲之间,我自然一问便知。而阁下的行迹,不是第一次令人生疑了。”
    “旧知交啊……”苏敬则的话语之间忽而便淡去了方才隐隐的锋利之气,笑得从容温和一如寻常,“年初家师入京时应当与您会过面,想来他也绝不会对下官之事只字未提——陆寺卿,不,霜降前辈,何必偏偏要逼迫晚辈亲口承认呢?”
    陆秋庭沉默了片刻,分明在对方波澜不惊的眼中瞥见了些许执着,不禁叹道:“不是逼迫,而是为了让你明白,我们作为你口中的‘前辈’,还没有无能到需要后来者为这力所不能及之事涉险。”
    这一次换做了苏敬则默然许久,方才轻轻牵了牵唇角:“……多谢。”而后,他又微微行礼,又道:“若是无事,下官便先去整理长秋宫需要的卷宗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