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对!”蓝玉烟看着刘香玉和田兰,坚定的说:“你们都想着把厂子抵给供应商了,为什么不可以抵给银行,抵给银行就可以盘活资金,买下黄金商铺,成立我们自己的销售公司和门店,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我们的羽绒服是最好的,我们像香宝儿一样创建品牌,成为行业的翘楚。”
    “那若是还是没有人买呢?”刘香玉蹙紧眉头,弱弱的问道。
    “那就宣布破产啊,若真到那时候厂子也一样给了银行,银行则会拿去拍卖,最终还是有钱还债的。所以二位完全不用担心我方法不行,最终会酿成怎样的后果,因为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一无所有,倒不如贷款搏一搏。”
    蓝玉烟两手一难,耸了耸肩,一副破罐子破摔的语气说道。
    田兰觉得有道理,想了想说:“香玉,反正最坏的结果也是什么都没有,重头开始,倒不如听玉烟的,搏一搏,万一搏出名堂了呢。”
    肖婷也跟着点头。
    刘香玉秀眉紧锁,沉思良久,终于也点了点头,“好吧,那就听玉烟的。”
    蓝玉烟当即点头,“好,那我们从永兴市开始。田兰阿姨,我们一会吃完饭就去市里,大街小巷的转转,看看有没有要出售的铺子,如果没有出售的有出租的也是可以的。”
    刘香玉是个事先犹豫,一旦决定就执行的性格,故而也不耽误,说:“好,那我去找周乡长联系银行的人。”
    不多时,秦大娘就做了一桌家常菜,众人吃完分工合作。
    朱大娘家在县城,所以吃完饭便跟着刘香玉去了乡政府,准备一会跟周乡长一起去县里办贷款的事。
    蓝玉烟则和田兰肖婷钟小满一起去了永兴市。
    临别之际,刘香玉拉着女儿的手满面愧色,语气哽咽。
    “人家的女儿放假回家都是好吃好喝的供着,我却要你放假了也不得休息,年纪小小就帮着东奔西跑。玉烟,妈对不住你!”
    “妈,你说什么呢。人总是经长大的,你也不可能护我一辈子。若是没有这些经历,我还比不过城里那些孩子呢,这下倒好,我比他们能耐多了。”
    朱大娘连连点头,“是啊,这话倒是不假,你是不知道玉烟有多能干。香玉,你就别愧疚了,还是先办完正事。寒假也就二十几天,若是这段时间办不下来,玉烟也不能放心去学校。”
    朱大娘的话句句都是事实,刘香玉就算仍然心有不安,也只好松了女儿的手,止送着车子驶离了乡村。
    “香玉,你应该感到庆幸,有玉烟这么能干的孩子为你分忧。”朱大娘拍拍她的肩膀。
    刘香玉抹去眼角的泪,微笑的对朱大娘说:“谢谢你,大娘,若不是替我照看玉烟,我也不能心无旁鹜的做自己的事,这几年辛苦你了!”
    “说这见外的话,玉烟可是我的宝贝外孙女,我不疼她谁疼她。好了,别谢来谢去了,赶紧去找周乡长办正事吧。”
    朱大娘斜她一眼,利索的拉起她往乡政府去。
    周乡长也是头疼啊。
    这羽绒服厂在陈国富手里,那是蒸蒸日上,日进斗金,到了自己辖下就每况日下,眼见着要关门大吉了。
    这脸丢的都没处搁了。
    虽然周边那些小加工厂也能带动整个永安乡的经济,但是这些小厂没有正规执照,也不依法纳税,就不能算到他的政绩上,所以有也等于没有。
    他端了杯茶,坐在院中却是左一叹气右一叹气,直到茶凉了也没有心情喝一口。
    “周乡长!”刘香玉走过去,唤道。
    周乡长见刘香玉过来,神色依旧恹恹。“刘厂长,你来了啊,这几天货卖的东西样,销出去几件啊?”
    说着又似乎觉得不抱什么希望,摇摇头说:“算了,还是不要告诉我了,这蓝家村就没见有大车过,就算卖了也没几件。”
    这话说的恁地让人丧气!
    刘香玉面色一阵讪讪,搓着手,有些紧张的说:“周乡长,我来是有个事跟你商量,可以让厂子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周乡长立即来了劲,忙将刘香玉请到办公室,还泡了两杯清茶给刘香玉和朱大娘。
    “刘厂长,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你当初赤手空拳能办下这个厂,一定能够想出度过危机的办法。来,喝口茶,润润喉,我们坐下慢慢说!”
    周乡长作了个请的动作,两眼亮晶晶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刘香玉却是没有端茶,抿了抿唇谦虚的笑了笑,说:“周乡长谬赞了,香玉哪有什么本事,只是大家伙肯搭把手,才有了现在的厂子。”
    “虽然众人拾柴火焰高,总归要个牵头人才行。刘厂长的功劳,乡里是不会忘记的。”周乡长继续给刘香玉戴高帽。
    刘香玉有些难为情,思忖一会,说:“周乡长,我也不跟你拐弯抹角,实话跟你说了吧。我们厂里几个骨干商量了下,仔细的分析了市场。作出了几个结论。”
    周乡长认真的听着,并配合的点了点头。
    刘香玉拿出纸笔,边说边写:“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厂的衣服和别人厂的衣服优缺点。咱们厂质量面料做工都是顶顶的好,也因为成本不低,卖价高。但是这世上大部分是穷人,有些连饭都吃不饱,别说买好衣服,能有块遮羞布都不错。所以,就是我们的衣服再好他们也不愿意买。”
    这还不是在说我们的衣服太贵,卖不出去吗?
    周乡长听到这里,眉头皱了起来,有一种希望即将落空的失落感。
    第254章贷款遇拒
    紧接着刘香玉似作下什么重要决定一般,坚决的说:“所以我决定,把衣服拿到大城市去卖。大城市里都是领工资的,他们虽然也不是大富大贵,但是手里总有些闲钱,又有文化,而这文化人对日子都有些讲究,比如说,像周乡长您这样的,定是也就看不上小工厂出来的劣质品。”
    “你说的是有道理,那要怎样才能卖到城里去呢,城里买东西都有供销社的。”
    朱大娘迫不及待的接道:“可是供销社里东西都不便宜啊,并且都有定数,不是想买就能买的。领工资的虽然有些钱,但是养家糊口之后也没有多余钱买好衣服。这时候,我们的衣服就有销路了。”
    刘香玉紧跟着说:“我们的质量摆在这,绝不会比供销社里卖的货差,但是价格却可以定的灵活一些。若是能把店直接开在供销社旁边,再布置的气派些。城里那些讲究的人家必然就有进店的兴趣,到店一看价格也不很高,自然就有掏钱购买的想头。”
    周乡长也不是笨人,刘香玉说的这样明白,当即张大点嘴,欣喜的说:“哦,我明白了,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得扔。你这个主意不错,我支持你!”
    “只是这主意是不错,执行起来却还是有个困难!”刘香玉说着皱起眉头,一副为难的样子。
    这都是来之前蓝玉烟跟她商量好的对策。
    周乡长相对陈乡长,更加在意功绩,也生怕被人笑话,所以只要先把好处摆出来,他一定会有兴趣。
    果不其然,周乡长拍着胸说:“什么困难,你说,只要我办得到,一定全力以赴!”
    “这城里开店,铺子和人工还有装修费用都不低,但是厂里的钱都压在货上了,一时抽不出那么多资金来,所以,我想请您与县银行搭个线,看看能不能贷些款出来。有了资金,厂子也能盘活。”
    刘香玉有此为难的看着周乡长,露出祈求的眼神。
    周乡长一听,却是笑了,“哦,这个好说,上回去县里开会,县银行的人也说了,现在国家也学了外国,放开了贷款政策,他们也有这一类的指标。正好,我们给他们点业绩!”
    “那就太谢谢周乡长了!”刘香玉万分感激。
    周乡长摆摆手,“谢啥,刘厂长啊,只要你把厂子搞好,我得谢谢你才是!”
    朱大娘呵呵笑着说:“那咱这是互帮互助啊。”
    “好,那这样,我一会就给县银行去个电话,明日一早就去找他们。”周乡长也不含糊,当即去打电话了。
    县银行那边负责贷款的人,一听说有企业要贷款,也非常的高兴。双方一拍即合,约好了明天见面详谈。
    刘香玉想不到事情这样顺利,兴高采烈的携了朱大娘回了厂里。
    第二天一大早,她梳洗妥当,带着朱大娘直奔乡政府,打算和周乡长一起去县里。
    却不想,一进大门就看到周乡长苦着脸,啥也没准备。
    “周乡长,离约定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走了吧?”刘香玉很是疑惑,却也没有多问,直奔主题的说道。
    周乡长苦着脸看她一眼,“刘厂长,对不住啊,这一趟,不用跑了!”
    “为啥!”刘香玉如遭雷击,声音都不自觉拔高了几个分贝。
    “县银行说,我们的厂子效益不行,担心把钱贷给我们,却没有能力尝还,所以他们不想贷了。”周乡长唉声叹气的说道。
    “啊!”朱大娘愤怒不已,“这肯定是缺钱的人才会贷款啊,这有钱的谁去贷款啊。把厂子盘活了,不就有效益了吗?这根本是胡扯!”
    “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他们就是说不行,我也没有办法啊。”周乡长爱莫能助,耷拉着脑袋,满脸愧疚。
    “不能由他们说了算,香玉,你跟我走,我找他们说理去!”朱大娘拉了刘香玉就往门外跑,正好早班客车还没有走,两人上了车直奔县银行。
    刘香玉心里万分忐忑,这周乡长都说不下来的事,朱大娘闹一闹就有用吗?
    显然是没有用的,但是现在周乡长帮不上忙,她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门去求了。
    县城不大,笼共就那么两条街。
    朱大娘是老县城人,一下车就熟门熟路的摸到了银行门口。
    两人到时,银行已经上班了,朱大娘拉了刘香玉就要穿过大堂往里面的办公室走。
    刘香玉急忙拉住她,“大娘,我们这样贸贸然进去太不礼貌了,还是去先打听一下具体的负责人是谁。再把他的喜好摸清楚了,买些合胃口的礼物,去家里找人比较合适。”
    朱大娘一琢磨,“也是,这大庭广众的,一旦闹开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那你在这里坐着,我去打听打听!”
    她让刘香玉在门口等着,自己则进找大堂里找人唠起嗑来。
    不过小半个钟头,她就满面喜色的出了银行,“打听清楚了,负责贷款的是一个出来工作没几年的后生,叫姜波,是县东姜家村的人,那地我熟,我们再去姜家村看看,了解了解一下他的家里情况。”
    “大娘出马非同凡响,您可真给力!”刘香玉真诚的竖起大拇指。
    朱大娘得意的扬起眉,“那是!”
    朱大娘又轻车熟路的带了刘香玉到姜家村。
    县城与永安乡虽然只有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但是这一带的地势却极为平坦,出了县城周边尽是开阔的农田。自古以来就是永兴市一带的粮油基地,且这一带水系发达,素来风调寸顺,故而当地人生活水平一直不错。
    直到近几年,其他县市发展起副业,建了工厂,农民们不再指天吃饭,成了收入可观的工人。但是老县城人却养尊处优惯了,过惯了安逸的生活,懒得背井离乡做工,所以停滞不前。
    别的地方都建起了洋房,而这里还是青砖瓦房,倒显得落后了。
    两人进村时,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牵着耕牛往地里去翻土,准备开年后的春播。
    “咦,这年都还没有过呢,怎么这么早就翻地了?”
    刘香玉也是从小做农活的,自然明白大冬天作物难以成活,所以都是在开春之后才开始下地。
    “现在年轻人都不爱种地,种地的都成了老人的事,但是姜家村人地多,这要是等到年后才开始翻土肯定翻不完的,所以趁着天气好,能翻一些是一些吧。”朱大娘熟悉这些情况,笑一笑,又说:“更何况今年是在年前立的春,更得早些下地了。”
    “这大冷天的犁地也真是不容易!”刘香玉看到老人年纪这么大了,还要犁地很是不忍。
    朱大娘倒是坦然的很,“得了,活着就不是个容易的事,快走吧,一会该中午了再进村找人问事情就不妥当了。”
    刘香玉想想自己还一头包呢,着实没有资格怜悯别人,紧忙跟着朱大娘进了村。
    姜家村是大村,加起来足有四百户人,房子又一栋挨着一栋,建的非常密要找到姜波家还真是不容易。
    就连朱大娘这个老县城人着急的抹起汗来。
    “大娘,这姜家村跟迷宫似的,房子也盖的差不多,进去之后路都不认得了,人家就是给我们说姜波家在哪,我们也找不着大门朝哪开。”
    刘香玉看着渐高的日头,皱起了眉头。
    “啊,我知道往哪找了?”朱大娘忽地眼前一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