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安老四和宋石昭都坐了过去。
    “安公子近来如何?”林渊寒暄了一句。
    安老四想说“最近闲得蛋疼”,但是张嘴却说:“高邮在您的管辖下井井有条,人人安居乐业,鄙人日子也好过,不知南菩萨可有什么吩咐?鄙人愿尽绵薄之力。”
    林渊脸上的挂着笑,拿捏的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疏远,也不会让人觉得太过亲近,没人会愿意去冒犯他,除非自己不想要脑袋了。
    林渊笑道:“正好有一事需让安公子去做,此事事关重大,除安公子外,想不到更好的人选。”
    这话说得十分好听,安老四听着也觉得非常舒服,他连忙保证道:“还请南菩萨道来,必不推辞。”
    林渊:“听闻安公子擅口技。”
    安老四有些自得:“无论男女老少,我都能学来,便是鸟叫,也保管连鸟都听不出来真假。”
    林渊微笑:“这我相信,所以此一事,只能交给安公子。”
    “还请安公子前往常熟,替我打探常熟军备和防守薄弱的地方,若是安公子愿意,也请带动当地百姓。”林渊,“我也会派人保护安公子的安全。”
    安老四没敢拒绝,他知道,自己要是拒绝了,下场最好就是过跟之前一样的生活,最惨就是被林渊找个由头砍头。
    为了性命和前程,安老四必须要赌一把。
    赢了,他就有了一席之地。
    输了,他自己一个人没命,却能保全父母和妻子。
    “愿为南菩萨差遣,万死不辞。”安老四跪在地上,冲林渊行了一个大礼。
    林渊等他行完礼才上去搀扶,温声说:“安公子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万望保重,你我才可早日相见。”
    安老四虽然知道这是场面话,但内心不是没有触动的。
    他在徽州时,方国珍派他到高邮来,都只是叫身边的亲卫,何曾当面说过这样的话。
    方国珍并没能完全收服他,不然他也不可能妻子一说就离开徽州。
    林渊叫下人们把安老四送出门,顺便给了他两个班的兵力,挑的还都是看起来瘦弱的兵,叫他伪装成商队,还给了不少行动资金,几车粮食,和几车金银器。
    到时候安老四还可以凭借这些东西,用钱砸开常熟官吏们的大门。
    官吏们贪习惯了,怎么可能放过一头肥羊,在利益面前,他们甚至能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
    再说了,这些地方官员几乎是一辈子在常熟,相当于常熟的土皇帝。
    只要砸开了他们的门,那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至于安老四的口技……嗯,林渊只是随便找个借口夸夸他。
    安老四回家,整个人兴奋的不行。
    南菩萨竟然给了他那么多东西,还有那么多人,虽然知道那些人也是去监视他的,可是保护他也是实在的,他活下去的平安回来的几率也会更大。
    方国珍在他走之前,也只是让人给了他一些钱而已,那些钱甚至都不够他花太久。
    这让安老四产生了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这种被重视的感觉也让他开心鼓舞,好像他在林渊面前是个有能力,有尊严,值得拉拢的人才。
    安妻看他一直不睡觉,问道:“这是怎么了?往常不见你精神这么好。”
    安老四小声对妻子说:“妙娘,我要发达了。”
    安妻无奈的叹了口气:“快睡。”
    安老四还想说点什么,跟妻子分享一下自己的激动之情,可是一转头就发现妻子已经睡着了。
    他的激动无人分享,他的心情也没人理解,又不敢去跟别人说,只能悠悠的长叹一声,翻身睡觉。
    安老四捏紧拳头。
    他要去做一番大事。
    他谋夺的,将是整个常熟。
    第58章 058
    整个冬天泰州和高邮都很忙碌, 许多百姓都觉得他们似乎和外头是两个世界,外头许多贫民食不饱腹, 衣不蔽体, 过着野人般的生活, 冬天只能靠树皮和地底的草根维生, 许多人根本撑不到来年春天。
    很多外头的百姓知道泰州和高邮能让他们填饱肚子以后, 就纷纷踏上了流浪之旅, 靠自己的双腿双脚长途跋涉,他们甚至不知道泰州和高邮的具体情况, 只是觉得有活命的希望而已。
    “乖, 吃。”面黄肌瘦的女人把树皮递给矮小的瘦弱的儿子, 她想对自己的孩子笑一笑,可是已经连笑的力气都没有了, 她跟着同乡一起出来, 想找个能安身立命的地方,他们一路流浪, 她是个寡妇, 孩子是遗腹子,公公婆婆在离开老家不到一个月就都走了,他们干了一辈子活, 陈年旧疾加上风餐露宿,很快就要了他们的命。
    女人没有办法,只能和村里的光棍在一起,才能保住自己和儿子。
    可她觉得, 自己已经熬不住了,她或许会死在这儿,然后去见自己早死的丈夫,还有公婆,但是孩子怎么办?
    她干瘦如柴的手抚摸着正在吃树皮的儿子的头,心里想着,她不能把儿子独自留在这个世上,她要走的时候,得先把儿子送走,他们一家都能在下头团圆。
    同乡的光棍走到她旁边,他们青梅竹马长大,但光棍太穷了,娶不起媳妇,等出逃以后,才知道女人是什么滋味,他对寡妇很好,不然也不会愿意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要照顾他们母子。
    “很快就能到了。”光棍虚弱的说。
    寡妇点点头,他们从几个月前就一直安慰自己很快就能到了。
    可这个“很快”实在是太遥远了,就好像永远都走不到目的地。
    寡妇伸出手,光棍握住了她的手,两人静静的坐着,看着男孩饥饿的吃着树皮,好像那是什么山珍海味。
    光棍又说:“很快。”
    寡妇挤出一个笑容来。
    太阳升起来,他们又要继续赶路了,男孩拉着母亲的手,他们行走在雪地里,深一步浅一步,他们没有被冻死,也没有被饿死,一起出来的几百人,现在只剩下十几人了。
    走了一截以后,男孩走不动了,他的鼻尖通红,再冻下去就会乌紫,然后就将面临死亡。
    光棍把男孩背起来,背后用动物毛皮遮住,这样能够保证男孩活下去的几率更大一些。
    没人说话,他们沉默,安静的走着。
    沉默会让人情绪低落,慢慢绝望。
    可他们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
    就在他们停下来吃雪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道:“城墙!我看到城墙了!老天爷啊!我看到城墙了!我们到了!”
    寡妇怔住了,她一动不动的站着,像雪地里的一块冰雕,她慌乱的去抱光棍背后背着的儿子,她掀开那层薄薄的皮毛,她伸手去摸儿子的脸,去感受儿子的鼻息。
    还活着。
    寡妇张开嘴,她只能发出类似喘气的哭声,她抱着儿子蹲下去,不停的吸气,她快喘不过气来了,光棍把他们娘俩抱住,已经有不少人发足狂奔,用自己最后的力气奔向城墙。
    活下去的念头从没像现在一样清晰过。
    光棍再次背起男孩,和寡妇互相搀扶着走向城墙。
    但是还没走到城墙下,他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惊住了,在城墙外,有一座规模不算小的外城,这里有不少人在街上行走,他们穿着厚实的衣裳,因为寒冷脸蛋微红,但是都带着笑,有不少人正摆着摊卖东西。
    还有卖熟食的铺子,他们能闻到面香,有人在卖面条。
    也有人在卖黄面馍馍。
    那是食物的香味,不是树皮,也不是草根,不是没什么肉的虫子,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能填饱肚子,让人感到幸福的食物。
    外城的地上没有积雪,他们看到人们把雪铲到木板车上,然后拉倒一边去煮成热水,很多人都去取水。
    光棍和寡妇站在同乡中间,他们害怕这些人不收他们,赶他们走,可哪怕害怕,他们也不会离开。
    “周管事!这里有逃难的过来了!”有小贩大喊道。
    坐在路边烤火的管事站起来,拿起自己的围巾围在脖子上,搓着手走出小摊的屋子。
    流民们也是普通百姓,他们怕官,听到管事两个字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如临大敌。
    周管事先数了人数,然后用本子记下来,先写日期,再写人数,然后冲旁边的人说:“给他们热水,领到屋子里去,再去买点馍馍来。”
    旁边的人领命下去,周管事冲流民们说:“跟我来。”
    流民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他们不敢说话,束手束脚的跟着周管事走。
    周管事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小屋里,里面燃着碳火,和外头的寒冷不同,里头温暖的像是春天,流民们冻得僵硬的身体得以舒展,麻木的皮肤似乎终于苏醒了。
    周管事指着屋内的长凳说:“坐。”
    这些人才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的坐下去。
    周管事:“一个个的报名字,还有你们是从哪儿过来的,一路上路过了哪些地方,哪里比较安全,哪里比较危险,越详细越好。”
    流民们纷纷报了自己的名字,周管事记在本子上,然后开始记他们的家乡,还有路过的地方。
    周管事记的时候,被派去买馍馍的人回来了,把馍馍和热水分发给流民。
    流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馍馍,他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埋头苦吃,直到把一人分到的三个馍馍吃光,喝完了一碗热水,才重新抬起头来。
    馍馍是温热的,做的很好,很软,适合下咽,他们甚至都没有咀嚼。
    周管事又开始给他们每一个量身高,看牙齿和记录他们比较明显的特征,然后一人发了一个小木牌:“这个你们收好,以后买房和做工都需要这个,如果磨损了就过来换。”
    他详细的说了要去哪儿报名做工,报名做工后会被分配房子,不过不是不收钱的,以后得从他们的工钱里扣。
    周管事问他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所有人都是一脸恍惚被带走的,管事的说了,他们先去报名,然后就能分到房子,可以休息三天再去上工,这三天会给他们提供食物和热水,上工之后也会提前预支一个月的薪水用以日常生活。
    报名登记的时候,光棍说寡妇是他妻子,男孩是他儿子。
    相处的时间久了,男孩也早就把他喊成爹了。
    他们三分到了一间小屋,一张帘子把房间和堂屋分隔开,对三口之家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单身一人的人只能跟别人一起挤宿舍。
    在高邮待了七天以后,他们这些人已经融入这里了,官老爷从不会要他们孝敬,没事也不会来找他们,邻居们都很友好,也没人看不起他们。
    寡妇现在每天都和邻居们一起浆洗衣服,在一个暖和的大房子里,里头全是热水不会冻手冻脚,也不会生冻疮,孩子则放在托儿所里,那里有专人看孩子,还会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识数,她们都很放心。
    “用这个洗。”旁边的人对寡妇说,“这个洗的干净。”
    她让寡妇去提草木灰,兑水以后能把衣物洗得很干净。
    寡妇冲对方感激的笑了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