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6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于是,刚刚平复心情,准备安心品尝宫里的茶饮点心的林掌柜,就发现周围的掌柜们,看着她的眼神,就好像她是一座闪闪发光的金矿一样。
    陈大人和佛伦大人对视一眼,内心俱是无比复杂。太子殿下,您威武。您来这一下,弄得他们也都想娶个林掌柜这样能干的儿媳妇。
    太子殿下因为林掌柜眼里燃起的斗志,很是欣慰,接着回答刚刚的问题,“关于如何传承家业,避免富不过三代,孤这里也没有绝对的道理。只有一点外行人的想头,孤抛砖引玉,大家尽情说说各自的想法。”
    “恭听太子殿下教诲。”五十多个人齐声答道。太子殿下真不愧是金童殿下,金玉之言,醍醐灌顶。
    胤礽微微摇头,“教诲不敢当。《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两千年前的周朝人白圭,也就是被太史公司马迁先生赞其为天下商家的祖师,类同墨家的鲁班先生,儒家的孔子先生的白圭先生,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
    众人纷纷点头,白圭先生的名字不如孔子先生、鲁班先生妇孺皆知、广受赞誉,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过,但是他们这些商家却都是知道。
    “白圭先生的经营之道,无须孤多讲,孤要说的是白圭先生的另外一面。他曾经很骄傲的说过一句话,“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他把经商之道和谋士之策、用兵之法、治国之法类比,以行商为荣,以行商为乐。”
    “为人踏实仁厚,做事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善于应变,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就好像我们的山西商家一样,他们就自得其乐的认为,商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和士农工同等重要的事业,都是本业,都是要敬着。”
    佛伦大人听到这里竖起来肥肥的小耳朵,他家小儿子就在恭亲王的商队里,多听听回去告诉他。陈延敬大人听到这里,却是心头突突跳,他真怕太子殿下突然来个转折,“但是”啥的。
    晋商里面的问题很明显,他们太爱土地。“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说的就是山西亢氏,享用奢靡,埒于王侯。虽然因为朝廷这些年打击盐商和典当行,使他们的家业有所收缩,但是他们还有船行、粮行以及大量的土地在手。
    就听太子殿下接着说道:“老百姓说做一行,爱一行。敬业,是各个行业的行事根本,包括儒家在内,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态度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管理中的人和事的问题。”
    “我们还是以晋商为例,财东和掌柜分开行事,避免人浮于事,选人任事的时候更是突破家族、宗族、本村的固有限制,尤其是他们自发研究出来的“人身顶股制”,孤认为非常好,非常的讲究,···”
    如果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晋商的生活写照,那么作为一个晋商,常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他们的团结意识、敬业精神。勤奋、刻苦、谨慎、诚信且不说,他们能在当前的士农工商,商为末的环境下摒弃旧俗,褒商扬贾,殊为难得。
    对他的性情颇为了解的陈大人一听他还是继续夸晋商,心里就开始发苦。夸的跟一朵花儿一样,查实的时候就一巴掌拍死。号称最为耿直无私的太子殿下,最擅长的就是春秋笔法,向来都是只说几句筛选性的信息,不下任何定论,全凭听者的姿势水平自己悟。
    陈大人越琢磨越觉得心苦,好想哭。他就不该一时心软只把亢氏“小惩大诫”留下来。本来不靠海不靠河,环境恶劣的山西人能把商业做出来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再被太子殿下查证后来个大换血,他简直无法想象。
    回去后第一时间就把恃富骄横、悭各贪婪,还屡教不改的亢氏给制裁了!
    不管陈大人怎么在心里发狠,场下的掌柜们听到,太子殿下三言两语就把晋商经营家业的道道给扒了出来,虽然他后面有补充,这些道道明年就会进新式学院做教材,他们还是一个个眼冒绿光,能够比其他商家先知道,独占先机,就是大福分。
    身为晋商商会首领之一的王掌柜呆若木鸡,心里呜呜呜的泪流成河。太子殿下,您还说自己是个外行,您把我们吃饭的家伙都给秃噜出来了吆,就算是未来全天下人都知道,您也不能这样啊,您这是在资助我们晋商的“冤家对头”。
    您至少,至少把这个草民手里的这个点心的方子送给草民。
    被王掌柜认为“不大厚道”的太子殿下,发现他们都不说话,自觉他的时间所剩不多,就直接发话,“孤认为,虽然大家伙儿来自天南地北,甚至是竞争对手,却都是大清国人,都是同行商家,方便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交流沟通。”
    “对于一家商行而言,管理方面的人才和拿出股本的财东,同样重要,孤的建议就是适当的给予厚待。···”
    等到太子殿下站起身来,在阵阵恭送声中离开太和殿,被留下的众人齐刷刷的看向陈大人。一个说我家正好做饮食点心这一方面,一个说家里老娘喜欢这口。陈大人干脆拜托宫人帮他们每个人打包一份。
    等到他和诸位看他笑话看够了的同僚们告别,领着这一伙儿让他“特别丢人”的大商家回到商部,只能感叹一声,还好茶饮需要杯子装,还好他们的脸皮没那么厚。
    如愿见到心心念念的太子殿下,听到了太子殿下的点拨教诲,耳朵满足、眼睛满足、心满意足、浑身兴奋激动的众人都对着陈大人嘿嘿乐呵。陈大人···陈大人对于他们的赖皮行为不予追究,也是直接发话,“敬业什么且不说,这些你们回去自己悟。”
    “本官要说的是,太子殿下的最后那句交代,适当厚待管理方面的人才,都明白了吗?”朝廷要开发江南的旅游业,让人口流动起来,就需要让大部分人都富起来,处于中间部分,占人口数目最多的各行各业的大小“管理者”的富裕情况就是关键。
    自觉此行收获最多的林掌柜和张掌柜首先表态,“陈大人放心,回去后就把小掌柜们的月钱给适当调调。”
    既然金童下凡的太子殿下把晋商的行商精髓点了出来,让他们先其他商家先一步知道,他们哪有不学着的道理?
    其他的掌柜们也是深有同感,纷纷点头同意。花点儿月钱,提前学了这招,很值。再说了,小掌柜们的月钱涨了,干活更有劲儿,到头来还是他们自己受益。
    王掌柜看到这些竞争对手一脸占大便宜的样子,一脸菜色,使劲儿忍,一直到陈大人和他们交代完,和他一起离开衙门,回到陈宅的书房,小厮送上茶点退下后,身材清瘦的王掌柜再也忍不住,中气十足的冲他喊了出来,“你说,人身顶股制的事儿,是不是你和太子殿下透露的?”
    他们才刚刚把这个道道研究出来没几年,晋商里面知道的也就商会里面的几个,还有这个在朝做官的世交侄儿。
    一路上都在琢磨着怎么处理亢家之事的陈大人很是无奈,“老叔,我倒希望是我说的。”
    王掌柜纳闷,“除了你小子,还有谁?”
    “太子殿下自己啊老叔。透露这点小道道,让这些大商家主动同意给店里大小活计提月钱,很划算。”
    端起茶碗猛得喝了一口茶,瞅着老叔犹自觉得吃了大亏的模样,陈大人轻轻舒了口气,慢慢的解释给他听。
    “明年一开春,朝廷的几个银行就要找专人打理,太子殿下已经把具体的章程都准备好了,里面的内容比我们的那点儿道道详细厉害多了,···”发现老叔俩眼睛瞬间瞪圆了,陈大人赶紧补充,“晚饭后侄儿就和您细说。”
    瞬间感觉他们晋商又占了大便宜的王掌柜,端起他的茶碗一饮而尽,乐呵的不行,“老叔也知道,把经商之道公告天下,大量的培养才德兼备的大清商人是大功德。老叔就是看不下去那些人一副占便宜的嘴脸。”
    陈大人看着自家老叔这幅大占便宜的嘴脸,无言。就听厚脸皮的王掌柜眯着小眼睛美滋滋的继续说道:“我在太和殿的时候,还想着,让你和太子殿下求一求,把宫里的点心方子要几份过来。没想到太子殿下对我们山西这么大方,直接送了一个大先机。”
    没等陈大人接话,他又兀自哈哈哈大笑着,把自己从宫里打包出来的点头,自怀里摸出来。
    “子端侄儿,宫里的点心确实是好,可惜奶=子茶无法带出来。”
    对于老叔喜好美食的小爱好没招儿的陈大人,实话实说,“老叔,奶=子茶你就不要想了,你们喝的也不是最好的奶=子茶。这几道点心虽然也不是顶好,却是风味独特,你吃一吃,琢磨琢磨,大致的配方应该就可以研究出来。”
    王掌柜对他的“消极态度”瞪眼,“我知道自己可以琢磨出来,可这和金童太子殿下亲自给的,能一样吗?还有,你小子喝过最好的奶=子茶,你咋不想着老叔?”陈大人气的瞪眼,“那是太子妃殿下亲自安排人调配出来的奶=子茶。”您还要不要侄儿继续戴着头上的顶戴花翎了?
    自知理亏的王掌柜摸摸鼻子,小尴尬的说道:“这不是没办法吗?我们的煤矿铁矿不能一直挖,需要给子孙后代留个本钱。如今朝廷可以从其他国家挖来先用着,对于国内的煤铁需求不高,这是大好事儿。”
    “商会里的几个老家伙都琢磨着,借这个机会,把煤铁方面的开采收缩收缩,把酒楼客栈这一块弄起来。你没看今儿的五十个人都打包了?都在琢磨这个。”
    陈大人也知道,随着旅游业和商业的发展,大清国内的人口流动会越来越频繁,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民生方面的生意,将来肯定都是大头,不过他还是要把当前最着急的事儿给处理了先。
    “侄儿明白,有机会就和太子殿下撞木钟,你也和商会的老叔们说说,都甭着急,稳扎稳打、诚信勤劳才是我们的根本。现在侄儿这里有个急事,需要您赶紧回去准备起来。亢家,留不住了。”
    听了前半句正欲点头的王掌柜,听到最后却很是纳闷,“去年你不是刚刚把他们都教训了一顿?”
    “他们前一段时间在扬州又闹了一场,仗着自家的财势要强行占了人家的生意兴隆的小店铺,被人告了官。侄儿给他们擦屁股,自己掏钱两倍补偿那户店家的损失,把事儿平了,他们还觉得侄儿胆小怕事,一个个态度都特别嚣张。”
    王掌柜直接呆愣了。人家一个小店铺,经营起来容易吗?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是要作死?
    就听陈大人接着说道:“侄儿琢磨,有人给太子殿下上折子了。难道您还真以为我们晋商就是太子殿下口中的一朵花儿?念在先人的交情上,给他们留个余地是最多了。”
    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都是以富可敌国的富贵闻名于天下。占据南方一半生意,却为富不仁的亢家,本身已经够招人眼了,偏偏他们连个表面文章也不做,明目张胆的招祸惹事,看不过去的人太多了。
    王掌柜呆坐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亢家祖先以前对我们两家有大恩,但是我们这些年也回了很多,不欠了,不能因为他们的这些破事让太子殿下失望。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不把整个山西大大小小的商家都给牵连进去就行。”
    “侄儿明白。”
    “年龄大了,没有以前的好记性。晚上你把太子殿下交给你的道道儿都给写下来,我明儿就赶回山西把事态稳住,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
    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个事的太子殿下···
    收到折子,但考虑到他的陈爱卿已经圆满处理好,又想到他几次下江南,亢家对他的热情招待,打算再给亢家一个改正机会的康熙皇帝···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小天使们给我灌溉了营养液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一汪汪明月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_^
    第194章 畅春园
    第二天, 大清国的三家民间报纸,都对太子殿下在太和殿接见商家的事儿大肆报导。
    《大清商报》主要是宣扬朝廷对商家的重视,商人地位的提高;《藤萝日报》宣扬林掌柜作为一名商家女子,被太子殿下接见的励志感人故事。至于阿嘞尼大人负责的《大清娱乐报》,则是用花团锦簇的文字图片,报导了一身吉服的太子殿下在太和殿的天人之姿、仙人之仪。
    康熙皇帝捧着三份报纸无言。因为这个不着调的《大清娱乐报》, 今儿卖的最好。
    太子殿下本人全然没有心思关注这些, 除了处理各种政务的时间外, 他满脑袋想的都是太子妃的肚子里有四个小娃娃的事儿。
    如何让她更轻松的熬过怀孕后期的艰难,顺利坚持到生产之日, 最好是顺产, 满月产。如果不足月生产, 孩子要怎么照顾?如何保证让他们健健康康的活下来?
    “嘟嘟, 你把距离这个时代最近的,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的孕产资料、助产资料、尤其是各种辅助仪器发给我。”
    嘟嘟宝贝自打被造出来,第一次拒绝他,“主人,根据嘟嘟的计算, 只能给你各种辅助仪器的资料。”
    如果主人知道在那二百年里, 很多女性生产后会得抑郁症, 甚至个别新妈妈因为熬不过抑郁症的折磨,又因为无良丈夫的刺激,抱着孩子跳楼的都有。他肯定受不住。
    胤礽对着按照程序办事的嘟嘟没有办法, 只能自己有空就抱着目前现有的医学典籍自己琢磨。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不管是天人之姿、仙人之仪的太子殿下;还是被林掌柜的生平激励、立下大志的少女们,又或者是被这个事儿刺激的浑身热血沸腾的大小商人们,都是各有各自的欢喜悲愁。
    不提王掌柜带着更先进的商业模式,风雨兼程、紧赶慢赶回到山西引起的激动兴奋,也不提各大商家回去后给大小活计们涨月钱,甚至合计着怎么操作“人身顶股制”引起的惊喜感恩,更不提陈大人对亢家出手打压分解引起怎样的商界动荡。
    康熙二十九年的春节,迈着慢腾腾的脚步如期到来。
    一年到头最为开心愉悦,让所有的大清人都乐得合不拢嘴的春节哟,不管是带金佩紫的朱门大户,还是粗布灰衣的村野之民,小日子越来越红火的大清国人,男女老少俱是放下手头的苦辣酸咸、满心满眼的放松舒坦,杀猪宰羊包饺子,剪窗花贴对联,甜甜蜜蜜、欢欢喜喜过大年。
    胤礽在这段时间里,不光是跟进玩具处目前的各个研究,还把最简单的一款,用来检查胎儿发育情况的b超机的构造图,以及他觉得可以研制出来的,目前没有的各项医用设备图,都送到了玩具处,比如不足月宝宝使用的保温箱。
    本来还想趁着春节期间有空,带着太子妃好好玩玩四九城,逛庙会溜冰戏的打算,无奈因为她的孕事取消后,就想着多陪陪她,和她一起感受小宝宝的成长过程。
    “今儿还休息?”还没有任何怀孕反应的太子妃早上照常醒来后,发现他比她早醒,睁着尚且还没彻底醒来迷迷瞪瞪的双眼,眼巴巴的问道。
    无知无觉的太子殿下,放下手里的儿童图画版《三国演义》,轻轻的吻着她还透着刚睡醒懒懒红晕的额头、眼睛、脸颊,声音温柔,“今儿再陪你一天。”
    太子妃的小脸蛋儿变得更红,小鼻子皱了皱,微微笑着伸手捏捏他的小鼻子。她本来是盼啊盼,盼着他什么时候可以多陪陪她,哪知道盼了几个月终于盼来了,昨儿一天的陪伴就让她暴躁的想给他一拳头。
    终究是舍不得他的一番心意。两个人快速的穿衣梳洗完毕,用过早膳,给太皇太后、皇太后请安,穿着一身绛色大棉衣、棉裤、棉鞋子···,全副武装的两个人,好像两个红彤彤的小胖球,领着浩浩荡荡的两队人马,避开了热闹喧嚣的海子,一起来到了畅春园。
    太阳躲在洁白的云层里,天空湛蓝如洗,小北风翩然而至,畅春园--号称淮北第一水园的“千湖之园”的冬天,在这个滴水成冰的冬天里,当然是万里冰封。舒缓和煦的阳光洒在被雪花覆盖的冰面上,茫茫一片的银色晃花人眼。
    三年前南巡回来后,太子殿下在教小弟弟们读《卧冰求鲤》小故事的时候,获得了灵感,把冰钓事业提前弄了出来,此举可把爱钓鱼成瘾的国人乐呵坏了。哪怕是雨雪交加的天气也阻挡不了他们的火热之心。正可谓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就见广袤无垠、一眼望不到边的畅春园冰面上,已经稀稀疏疏的做了好些个爱钓鱼的人,不光有石溪道人、黄百家、王治之等人,还有好些个大使馆的外籍人士,打算定居大清国的苏格兰小胖子兄妹俩也在。
    因为提前打了招呼,大家伙儿都是默默的起身鞠躬行礼,然后各自继续各自的冰钓。
    夏天的时候经常在畅春园游个来回的太子殿下,对这片水域当然是非常熟悉,和太子妃一起套上抓冰靴后,想着这两天气温持续下降,就在空旷的冰面上找了一片冰层深有气泡、水相对浅、水低下有枯枝的地方,把上面这层雪打扫干净,按照自家太子妃的要求,亲自动手支起来一个坐北朝南的黑色小帐篷。
    放好了隔冰垫子、躺椅、毛毯、小火炉、茶点等物什,细心的把她安顿好,拿起一个鎏金小凿子,开始凿冰洞。
    厚厚的冰层深达八十公分,根据推测出来的方位,手速极快的太子殿下,很快就在帐篷前方凿出来一圈儿小小圆圆的冰窟窿。把冰渣和雪渣移开后,他望着饵盆里还在不停蠕动的红虫,小眉头微微皱起,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来,干脆用内力引导着虫子挂在金色的鱼钩上。
    被他安置在软软暖暖的躺椅上的太子妃殿下,手里捧着一杯淡淡的龙井奶=子茶,一边小口轻抿,一边静静的看着他专心致志、温和平静的面容。
    一溜儿八个好像是拿着大圆规画出来的,大小一致、间隔一样的小圆洞,以及那一圈圈光滑若镜的洞壁,太子妃舒展着眉眼,笑的甜蜜动人。
    待发现他用内力做鱼饵的时候,她再也忍不住,眼睛微微张大,无声的喷笑出来。出门之前,因为怕他犯疙瘩,特意给他准备了五幅不同厚度材质的手套供他使用,结果,···。
    等他把鱼饵都挂好,开始摆弄钓竿和浮漂的时候,阿茹娜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喝完了手里这杯淡淡的龙井奶=子茶,就试探性的起身。奈何她这边刚刚有动作,他就转头朝他看了过来。
    “你做你的,我自己倒,倒甜奶。”
    太子妃的眼睛余光一直瞄着他,发现他的动作后立马开口和他解释。太子殿下听到她的要求,果然没有过去帮她,只是停了手上的动作,静静的看着她倒好了甜奶,又慢吞吞的躺回躺椅上。
    等到他把八个钓竿都弄好,甩进冰洞里面放好线和实木坠儿,打开所有的小开关,走进小帐篷,低头看向她的时候目光轻的好像雪白冰面下的水波。太子妃立马乖巧的保证,“你放心钓鱼,我保证照顾好自己。”太子殿下忍不住微笑,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
    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来,好奇的对他们看过来。阿茹娜脸蛋儿微红,胤礽放心的做到一边的小凳子上,安静的等着,卡着时间每隔三分钟挨个的提竿逗弄一次,诱惑正在窝冬犯懒,食欲不佳的小鱼儿上钩。
    冬钓吞食动作轻,鱼漂点头就提竿。面色一片平静的太子殿下,眼睛微合,眼里好似只有那八个冰窟窿和那八个小浮漂,时刻准备着提竿遛鱼。
    太子妃怕发出动静打扰到他,连举杯喝甜奶的动作也是无声无息。
    忙了一个春节,同样过来钓鱼放松的陈延敬大人,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垂钓之乐在于钓,在于山水之间,一边收拾钓具带着空空的水桶准备回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