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5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瞅着她这样恨不得指天立地的发誓,自己很乖很好的样子,太子殿下心里对这个情况很是无可奈何,抽出帕子给她擦干净脸上的泪水,叮嘱道:“自己梳洗收拾一下,孤要去接见商会的人,…”
    太子妃点头如捣蒜,不等他说完立刻接口,“我会乖乖的,你快去。”
    “快去。”说着话,她就拉着他来到外间,动作迅速的给他把朝珠等物事戴好,又给他把外袍披上,催他,“你快去。”
    头一次被自家太子妃赶着去做事的太子殿下…不放心的看了她一眼,太子妃立马在脸上写出来俩字“我乖”。
    等到他终于抬脚离开,太子妃轻轻的做到软椅上,拍拍自己小心脏,使劲的安慰自己“不怕,不怕。”
    她会很好,孩子们也会很好,他们一家人都会很好。
    她一定不会让他和当年的皇上一样,被逼着做出那般挖心挖肝的“抉择”。
    洗了脸,净了面,想到老御医说她经常用的这些护肤膏脂都可以继续使用,她就放心的抹了脸,仔细的把整个寝殿检查一遍,闻了闻,嗅了嗅,除了那只就用了一次的小眉笔以外,没有发现什么需要更改的地方。
    当然,桌椅的角角需要包上棉花,易碎的青花瓷或者琉璃摆件需要拿出去,…面色平静,心劲儿十足的太子妃,耐心仔细的指挥着宫人倒腾他们的寝殿。
    “春兰姑姑?”
    因为要有小小主子,干劲儿十足的春兰姑姑正领着人,按照老御医的嘱咐检查整个后殿和后花园,听到小宫女唤她,就停了手上的动作,看向她,“草儿,有事快说。”
    草儿小宫女笑嘻嘻的给她行个礼,恭敬的递给他一只崭新的眉笔,等她一脸疑惑的接了过去,口齿伶俐的解释道:“太子妃在检查寝殿,发现了它,吩咐草儿送给春兰姑姑。”
    春兰姑姑闻言大乐,果然太子殿下一来,太子妃就转变了态度。自从老御医诊脉后,太子妃就是一脸恍惚,好像无法接受的样子,让她们都不敢明目张胆的露出心里的欢喜之情,现在雨过天晴,当是可以好好的庆祝一番。
    把小眉笔仔细的收进怀里,正要继续做刚刚的事儿,一抬眼就发现草儿小姑娘满眼羡慕的看着她,春兰姑姑轻轻笑了笑。太子妃对她们这些老人好,不过是因为他们伺候太子殿下十多年的衷心耿耿。
    想当年才八岁的小太子妃守着重伤的太子殿下,对于心怀不轨的人下手的利索劲儿,如今想来还是胆寒。
    太子殿下的心很大,走路遇到一只蚂蚁也会移开脚;太子妃的心很小,只装了一个太子殿下。
    被自家太子妃满满的装进心里的太子殿下,出了毓庆宫后,抬头仰望天空中红红的大太阳,心里悲喜参半。冬天的太阳,不管怎么努力的发光发热,也只能温暖到人身上的一层皮肤,到不了人的心里。
    “主人,太子妃这次怀孕应该会很顺利,生产也会顺利。”嘟嘟宝宝忍不住开口。
    “我知道,嘟嘟,我--很不能接受。四个孩子,…”
    四胞胎,他简直不敢想象怀孕后期会有的危险性。
    “可是主人,就算只有一个孩子,根据嘟嘟的计算,你还是会担心,甚至在太子妃生完一胎后就不想要第二胎。四个孩子一起投胎,是最合适的方式。”
    胤礽沉默。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和嘟嘟说的那么做,他甚至都不知道,如果将来太子妃发生孕吐等各种不舒服的时候,他该怎么办,他什么也帮不到她。前世今生第一次,他因为自己的个人私事产生了这般压抑的无力感。
    小海龟难得的聪明可爱,应该只是觉得孩子投胎到他这里比较合适,至于小仓央嘉措,只是一个巧合。
    心苦似黄莲煎熬苦胆,把心打烂了还揉把盐。
    等到他在保和殿稍作休整,准备妥当来到太和殿偏殿的时候,他又变成了那个风度翩翩,温和有礼的大清国储君。
    因为低价含碘盐的实行,扬州盐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又因为这两年朝廷对于各个商业的严加管理,现在大清国的商业虽然还是一路蓬勃发展,却是有条理了很多。哪怕是一些满清王公家入股的作坊商队,基本上也都是规规矩矩的。
    隶属户部的商部在建设之初很是不被人看在眼里,一直到陈延敬大人就任商部侍郎,才把商部发挥出它应有的功效,不管是纳税查税、质量控制、价格掌控等等都是绩效明显,还给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爱国商人。
    平时捐钱捐物修路铺桥,前年山东水灾、去年京畿大旱,还有今年一入冬就开始的江苏大寒,也没出现哄抬物价、囤货居奇等“奸商”行为。
    尤其是在去年,在全国正式发行的小额纸币的事件中,今儿被他接见的这些人,更是大胆的表现出来商人阶层对于国家的担当,积极的配合朝廷的新货币政策,在大清国,整个东方国家,乃至全世界推广使用纸币。
    第一家银行开办起来的时候,他们是第一批把纸币放心存入的商人,在把纸币和黄金挂钩这一过程=中=功劳很大,对于正在筹建的东方货币联盟,也将起到很大作用。
    距离定下的时间还有两分钟,陈大人正在和佛伦大人叽叽咕咕的聊的热乎,见到他领着人踱步过来,立刻上前行礼。
    “两位大人免礼。”
    “奴才|微臣谢太子殿下。”
    身穿秋香色衮服,腰缠龙文金圆版的嵌宝石、东珠的秋香色丝织带,头戴三层宝顶嵌东珠的卷檐式黑狐毛吉服冠,脚蹬黄漳绒穿米珠靴,太子殿下身姿挺拔的站在偏殿门口,举目遥望青天,当真是岩岩若孤松之独立,皎皎如玉树之临风。
    陈大人和佛伦大人瞅着太子殿下这般耀眼夺目的小背影,苦哈哈的对视一眼。自从三个多月前太子殿下打马进城,自家的女儿就嚷着要进毓庆宫。虽然知道她们都是说一说,还不敢怎么吵闹,作为老父亲却还是心酸难言。
    自家孩子都生了的儿子儿媳妇都能因为太子殿下吵架,一个说男人纳妾天经地义,一个高喊太子殿下都没纳半个妾。自家女儿将来,还不知道能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儿,哎。
    自从太子殿下满了十六岁,家有适龄女儿的大臣都和皇上试探过,奈何皇上给了他们一个非常坚决的回复,太子殿下此生不二色。也有不死心的大臣公然上折子,说什么太子殿下乃国之储君,身系天下,如何能只有一个太子妃等等,都被皇上严词驳了回来。
    有那些不甘心的满清王公仗着老脸把皇上逼急了,直接就被回了一句,“你们去和太子直接提出来,他若同意,朕也非常欢喜。”
    他们哪里敢?以前太子殿下生气的时候,还会眯着眼睛看看你,给你个提示。现在,一脸的平静,就连那双迷离醉人的小桃花眼都是平静无波,深不可测,吓得你心肝儿乱颤,你还不知道他到底啥意思,满意不满意。
    这些小姑娘,都只看一张脸吆。老老实实的嫁个顾家体贴、平安喜乐的少年郎,多好?就算不能琴瑟和谐,鸾凤和鸣,也能过一个平平安安的,柴米油盐的温馨家常日子。
    心里有事儿的太子殿下,感受到了身后几位大人深深的怨念,也没有回头。只是静静的等着。很快,礼部官员就领着五十名红顶商人从午门来到太和殿的广场。
    因为是第一次进宫,大家伙儿都是谨守礼仪、肃手端立,目不斜视,连呼吸都放的很轻。等到礼仪官唱喝,“太子殿下到”的时候,众人赶紧用这些天现学的跪拜礼仪行礼。
    叫起安坐后,太子殿下看着下面这些人,干脆就按照礼部给草拟的稿子用白话说了一遍。他记得,好像有几位商人出身贫寒,学问不高,估计听不大懂那些文绉绉的书面话。
    “都无须紧张,孤早上起来发现今儿天气好,就特意把会面安排在广场上,晒晒太阳喝喝午茶。茶饮点心随意取用,有什么意见想法也都畅所欲言。”
    众人心里都是抓心挠肝的着急,可是都不敢说话。虽然他们都是一方风云人物,走在京城的地面上也是底气儿足足的,丝毫不发怵,可是他们实在是激动。
    十多年来一家人都是天天听着他的天才故事,跟着他的一个个想法发家致富。这些年又天天看着太子殿下的小电影,看着他从一个小少年长到一个小青年,如今第一次见面,亲耳听到他犹若雏凤轻鸣、金玉相碰的小嗓子,能不激动吗?
    胤礽安静的端起来自己的茶盏轻啜等候,陈大人一看这个情形却是着急起来,猛地咳嗦两声。太子殿下时间宝贵,本来是安排恭亲王接见他们,是他们死皮赖脸的要求,自己才上的折子,现在太子殿下百忙之中拔出时间见他们,反倒是一个个都焉了。
    一个陈大人同乡的叔伯辈听到他的咳嗦声,想到他昨儿的嘱咐,大着胆子站了起来,赤红站着脸,闭着眼睛吼出来一嗓子,“回太子殿下,草民可以看看您吗?”
    他家小孙女、小孙儿都千叮嘱万嘱咐要好好看看太子殿下,可是礼仪官说了不可以随意乱看。
    轻轻的放下手里的茶盏,太子殿下缓缓开口,声音虽然不高,却保证让他听得清晰,“王掌柜,请睁开眼睛。”顿了顿,他发现大家伙儿一瞬间的强烈激动,直接开口,“大家伙儿都放松,尽管看就是。”
    山西商人王掌柜听到太子殿下喊出他王掌柜的称呼,激动的差点儿落泪。陈大人看到老世叔这个丢人的模样,深深地替他惭愧。场下的其他人闻言却都是安耐不住,刷刷的抬起头来。
    朗朗若日照乾坤,温文如水静流深。
    就和小电影里面长的一样,就和家里儿孙念得锦绣诗词一样,巍峨若玉山之光彩,肃肃如松下之清风;轩轩如朝霞举,濯濯如春柳月。美姿容、有风仪,面如冠玉、目--目若桃花。
    哎吆娘吆,这双桃花眼,真的让人不敢直视。得亏家里的小姑娘没亲眼看见。
    五十人中唯一的一位女子,就是那位因为自家夫婿读书读傻了,撑不起来家,然后她自己凭着过人的脑袋瓜子趁着大变革的机遇,领着一家人从中等商家开始,到现在作为唯一的一位女商人被太子殿下接见的林掌柜,亲眼瞧见太子殿下这个模样,满心感慨,幸好自己已经年近五十。
    陈大人,陈大人瞧见这个情况,满心悲愤,合计着你们要见太子殿下,就是为了“见一见”。真,真够单纯可爱。
    作者有话要说: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虽然很多人都在用。 可是,它还是所有夸美男子里面,蠢作者最喜欢的一句话。不光是夸人美,而是那一瞬间,自己的心灵因为这个美受到的震撼。爱美之心,人人皆有吆。嘿嘿嘿,美男子人人爱。
    在下,脑袋一飞,四胞胎。
    历史上大清不光有女诗人,还有女商人。很多都很厉害,感佩。
    第193章 商者爱国
    还好, 众人并没有一直沉默下去,这些商场上尤其擅长察言观色的老狐狸们,通过一句“王掌柜,请睁开眼睛”发现,太子殿下确实是平易近人, 亲切有礼后,就试探着问出来他们预选准备的问题。
    就听一个和佛伦大人差不多富态的商人站了起来,用一口标准的官话问道:“太子殿下, 草民斗胆问一个家事。”
    “张掌柜, 请讲。”
    张掌柜终于体会到被太子殿下“点名”的激动之情,努力镇定自己沸腾的心绪,鞠躬行礼接着说道:“谢太子殿下。”
    “草民家三代单传, 草民的小孙孙只喜欢工事, 不喜欢经商之事,草民不忍心逼他。可是老百姓都说富不过三代, 草民非常担忧,他自己也是非常苦恼。他最是尊重太子殿下,临行前说若是方便, 让草民代为问您, 他该如何做才是好?”
    这个事儿大家都担心,富不过三代, 好像是华夏富商头上的紧箍咒一样,永远的打不破。
    太子殿下迎着众人火热的视线,面色不改, 语气还是轻缓平静,“如果是让孤来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当然,对于天下做父母的人来讲,是永远操不完的心。”
    想到他自己将会有四个小宝贝让他永远都操不完心,他的语气里就带上了几分感慨,“分开来讲,富不过三代,和儿孙喜欢什么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我们的林掌柜。”
    张掌柜一愣,反应过来后眼睛一亮,看向林掌柜的目光灼热无比。林掌柜家里好像有个孙女儿,据说颇有她当年风采,现已得她真传。
    突然被点名的林掌柜···,虽然她很高兴太子殿下知道她,还直接说了出来,可是面对张掌柜那好像要立马提亲的样子,却是让她哭笑不得。陈大人和佛伦大人都是低头,不让自己的笑意露出来,太子殿下这个太极打得好。
    为了她的大孙女儿将来不重复她的人生,林掌柜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回太子殿下,民妇只想让家里的女儿、孙女儿将来可以安安逸逸的过一生。不再吃民妇吃过的苦。毕竟,女子行商,付出的辛苦,实在是,···”
    林掌柜说到最后已然说不下去,神色黯然、隐忍。或许是今儿的日子特殊,今儿的阳光太好,宫里的奶=子茶太香。
    或许是因为太子殿下多年以来对女子的尊重,只娶了一个太子妃的相守,立意让太皇太后独立葬在东陵的坚定,以及他和陈大人都没有同意由她夫婿代替她今儿进宫的鼓励···如此种种,都让一向好强的她觉得,太子殿下应该是可以理解天下女子的心酸苦涩。
    张掌柜见到她这番表现,反而眼睛越发亮了,在心里琢磨着,出去后就和她提亲。
    虽然他作为男子,但他对于林掌柜能做到如今的成就,却很是佩服;作为商业对手,对于她的家事,当然也打听的一清二楚,知道她那无能的夫婿花着她赚来的钱养外室等等破事儿,也知道她立意学习太皇太后,百年后陪儿孙安葬。
    如今听到她对家里的姑娘们一心维护,全然不像外面传说的无情无心只爱钱,当下就觉得她养出来的小姑娘应该是和她一样有情有义,有本事。既然如此,那和他家重情重义的呆孙儿那就是天作之合。
    他可以保证,把太子殿下当做祖师爷爱戴的孙儿,一定也是平生不二色,至少没有花媳妇赚的钱养外室的丑事儿。
    胤礽把场下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暗自点头,手里握着他们所有资料的他,当然知道张掌柜的孙儿,在工事上小有天赋,人品却是贵重,是个好孩子。如果能和林掌柜的孙女儿成一对儿,或许是一桩美事。
    “林掌柜,孤看了你的经历。多年前,孤的太子妃曾和太皇太后聊过大清国的女诗人,女文人如何发展的事儿;孤也曾经和太皇太后聊过女子学院女学生的问题。”
    “她老人家说,她这辈子很满足、很骄傲。女子做事,可以为父母夫婿子女,也当可以只为自己。如果史官在今天记上一笔,后人都会说,林掌柜就是古往今来,第一位凭借自己的本事来到太和殿的女掌柜,一位爱国的红顶商人。后世所有从商的女子,都会以你为荣。”
    林掌柜哆嗦着嘴唇,眼泪不受自己控制,呼啦一下冒了出来。
    为了自己?她林掌柜只是林掌柜,不是他们老刘家的养家牛马,也不是为了子女能抬头做人的孤苦母亲,她只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尊荣,甚至是可以和男子一样青史留名,而努力奋斗的林掌柜。
    太子殿下口出狂言一时爽,他身后的陈大人等人,以及场下的其他掌柜们都是一脸牙疼。太子殿下哟,咱能有点儿男同胞之义吗?
    您对太皇太后孝顺咱就不说了,毕竟太=祖皇帝和辰妃娘娘的二三事儿咱们都知道,可您只娶一个太子妃,您还把太子妃宠上了天,让她管着《藤萝日报》,负责女子诗社等等,现在又鼓动林掌柜“造反”,···
    奈何太子殿下没有听到他们的心声,他觉得今儿机会难得,还多说了几句。
    “孤知道,开办女子学院以来,世人都认为,从女子学院出来的女学生可以做一个更好的贤妻良母,觉得女子如果出门做事还是不体面的行为。甚至认为,孤的玩具处招收女子,太子妃的《藤萝日报》招收女子,只是特殊的例外。”
    “可是,当年孤和皇阿玛决议开设女子学院的目的,有两个,做一个更好的贤内助,更好的相夫教子、管家理事只是其一。其二,就是当前大清国急切的需要,各方面天赋过人的顶尖天才。天赋不分男女,有过人才能的女子,也当可以和男子一样尽情发挥所长,为国、为民、为家、为自己做事儿。”
    各位走南闯北见过人间世情的掌柜们听到这里,都不得不叹息一声。如果他们家有一个林掌柜这样才能过人的闺女,绝对让她立女户招婿;如果他们家有一个女娃娃能进玩具处,他们一定是摆三天流水席大宴亲朋。
    天赋这个东西,实在是他娘的操蛋儿,它不分男女,不可琢磨,不可买卖,让你拿它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如果家里有哪个姑娘在某方面天赋过人,谁他娘的还顾忌那些虚头八脑的男女之别?
    至于陈大人这些饱学之士,当然更是深有感触。天赋,天赋,当年就是因为这个不分男女投胎的“天赋”,让他们决议顶住各种后续问题,各方压力,把女子学院继续开办下去。
    多少没有天赋的人苦求一生,都不如天赋过人之辈的灵光一闪。这些年来他们天天跟在太子殿下屁股后头,不落下他每一次讲学讲说,原因何在?无私的启迪你的智慧,耐心的引导着你开悟,让你僵化或者干涸的脑袋可以有机会“灵光一闪”。太子殿下的恩德堪比授业恩师,恩同再造。
    林掌柜缓了缓自己激荡的心情,擦擦眼角的泪水,蹲身一拜,“民妇心里激动,有所失态,给太子殿下请罪。”
    “无妨。林掌柜才德过人,拳拳爱女之心更是让人感动。”
    “民妇有幸活在大清国,有机会以一界女子之身,行商之人,坐在太和殿聆听太子殿下的教诲,实在是承天之幸。民妇回去后,自当谨遵太子殿下教诲,努力为大清国、皇上、太子殿下献出微薄之力。”
    她那个在走商方面天赋过人的大孙女儿,如果真的有这个志向,要走她的路子,期许有一天可以和她一样来到太和殿的广场上,站在太子殿下的面前,她有什么理由阻止?
    张掌柜听到她这句话,直觉这亲事算是成了一半儿,如果林掌柜的大孙女儿要做事,还有比他家呆孙儿更好的人选吗?绝对给她充分的自由和支持,绝对敬着她,捧着她。
    可是现在大家伙儿也都反应过来了,如果林掌柜的大孙女儿要走林掌柜这条路,那就是一个未来的林掌柜,坐在太和殿被太子殿下接见的“林掌柜”,家里没有天赋过人的姑娘,娶个天赋过人的孙媳妇不也一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