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4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过他倒是真的被彻底的转移了注意力,没有刚刚的生气模样了。“胤礽啊,这些女孩子不会耽误你去玩具处倒腾那些器械研究,更不敢聚在一起围着你吵闹的。你要知道,男女结亲,阴阳调和方为世间正理。”
    “眼睛不用对着皇阿玛睁的这么大,皇阿玛最近不想看见你这个模样。”跟小兔子一样红通通的大眼睛里面蓄满了晶莹清澈的泪水,要哭不哭的,就这么眼巴巴的望着他,饶是知道这是那两个药丸子的作用,康熙皇帝此刻的心里也觉得是承受不来。
    不知道待会儿他那赫舍里家的老岳父和老岳母老两口,看到了太子这副样子会不会受不住的痛哭出来。太子的这双眼睛,真的是越长越像仁孝了。
    胤礽有点儿莫名其妙的眨了一下眼睛,想起来阿茹娜格格对他的叮嘱,就没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可他还是忍不住,想要借此机会问一问:“皇阿玛,儿臣将来能不能,不娶妻纳妾?”
    “不能!胤礽,传宗接代,成家立业,乃是这世间每一个好男儿不能推卸的责任。”
    怪不得老人们都说这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都是要在他们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是真正的长大成人。
    他这个可怜的傻儿子吆,上辈子也没个长辈关心,教导这些事儿,于是他也就一门心思的只想着能好好的活下去,然后有点个人时间就都顾着折腾那些器械了。
    活的岁数比他还大,可还是个小孩子心性,应该都没怎么享受过什么夫妻之乐,或者画眉之趣。真是让他觉得太子好像是白活了上辈子。
    “放心,你现在年龄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到时候,皇阿玛会安排人好好的教导你,再多给你指一些性子开朗活波机灵的女孩儿。皇阿玛和你保证,你会很喜欢的。”
    康熙皇帝想到仁孝皇后怀着保成太子的时候,就和他念叨着将来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儿孙满堂的画面,就难免的又开始伤感起来。
    他看到太子听了他的话后那震惊的小模样儿,安慰的摸了摸太子的光脑门,低低的说道:“胤礽,不要被上辈子孤单困苦的生活影响了。现在这些事儿都有皇阿玛给你安排。你就安安心心的,健健康康的长大就好。”
    “好了,到出发的时间了,胤礽跟着皇阿玛一起出去。不要担心,也不要害怕,跟着礼仪官的唱诵来做。”
    “儿臣明白,皇阿玛放心。”
    胤礽被康熙皇帝带领着,率领目前在京城的三品以上满汉文武大臣们,跟着礼仪官的唱诵行礼迈步,慢慢的来到了巩华城,也就是停放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梓宫的地方。
    领着大臣们行了三跪九叩的拜祭大礼以后,又在礼仪官的引导下,作为大清朝唯一的嫡亲孝子,守在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两个梓宫中间,接待一波又一波上前来哭灵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以及他们的家眷命妇们。尤其是两位皇后娘娘的娘家亲人。
    果然和康熙皇帝预想的那样,当承国公噶布喇大人和他的老福晋,也就是小太子的郭洛玛法和郭洛玛麽看到小太子的模样后,眼泪就哗啦的一下子,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满头白发,微微弓着腰的承恩公老福晋,带着儿媳妇,强忍着伤痛给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哭过三声,磕完头行完大礼,在被胤礽搀扶着站起来的时候,终究是没能控制住自己,抱着小太子痛哭流涕。
    哭她那年轻早逝的二闺女;哭她这小外孙太子殿下,一生下来就没见过亲娘一面,孤零零的一个人呆在那个要人命的宫里头孤独的长大。
    他们千娇百宠,如珠如宝养大的二格格,她才刚刚二十岁,就撒手走了。留下他们这做父母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你说你怎么就能那么的狠心那?你就算不管他们这老两口,怎么也不顾念着自己十月怀胎拼命生下的孩子?
    让他们的小外孙每年过生辰的时候,都过自己亲娘的忌日。你这个做亲娘的在天上看着,怎么就能忍得下心肠那?
    心里翻涌着百种心肠,万种悲痛的老福晋,可是什么都不能说出口,只能借着这个机会,抱着她嫡亲的小外孙好好的痛哭一场。
    皇上一个朝廷需要的理由,就把二闺女拼命生下的孩子册封了太子,成为满宫的靶子。皇上的一个震怒,都不给理由就把孩子软禁在毓庆宫。这才将将八岁的孩子,就已经性命垂危了两次。而她作为孩子的外祖母,却连照顾一下孩子的机会都没有。
    现在他们全家还要对着皇家感恩戴德,磕头谢恩,不能有任何的不满露出来。二闺女,你当年在皇上承诺要立孩子做太子,放心的闭上眼的时候,可曾想过现在会发生的一切?
    胤礽被自己的郭洛玛麽抱着不好动弹,只能是轻轻拍着郭洛玛麽的后背,安慰失去女儿的老人家。
    其实他很少见到郭洛玛麽,好像是因为仁孝皇后的去世,老人家受不住打击,大病了一场,好了以后就很少进宫了。
    眼见着婆婆的哭势止不住了,小太子的两位舅母赶紧的上前劝慰。婆婆的身体这几年刚刚养的好了一些,可不能再因为这一场丧事引得又病了。再说了,这么哭下去,皇家人看在眼里该有意见了。
    “额娘,请节哀。娘娘在天上看着您和太子殿下这么痛哭,肯定也是非常难安的。”
    “是啊,额娘,您看,大姐姐她还等着给娘娘行礼那。”
    小太子的大姨母,也就是仁孝皇后的姐姐,嫁的是当朝的钮钴禄家。这次主要是作为孝昭皇后的三弟妹来磕头行礼的。她刚刚走过来,眼见自己的亲额娘抱着太子殿下不撒手,哭的那么凄惨,眼睛瞬间就红了。
    可是她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她的婆家,钮钴禄家的皇后娘娘,可还没有留下个一儿半女的给她们抱着痛哭。
    因此赫舍里福晋也只是走近前来,先给太子殿下行了个蹲礼,又轻轻的喊了一声“额娘”。就站在一旁,不错眼珠子的盯着小太子瞧,满脸的慈爱心疼。
    她看到太子殿下那双和自己亲妹妹相似的大眼睛里,满是泪水,双眼都红通通的,却硬是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心口不禁是酸痛不已,当即也忍不住的流下泪来。
    以钮钴禄家现在的尴尬身份,不管赫舍里福晋心里怎么挂念惦记这个太子外甥,她能见到自己亲妹妹拼着性命留下的这个孩子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
    只是听着一些坊间传言,说太子殿下大病了一场,差一点点就病危不治,皇上都把太子殿下软禁起来,眼看着是要换太子了,谁知道太子又和那年得的天花一样,再次命大的熬了过来。
    赫舍里福晋只觉得,这是老天爷怜悯,这是他那个短命福薄的亲妹妹在天有灵,保佑着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才会两次劫难都转危为安。
    这个世上,没娘的孩子,就是在平民百姓家,也是活的万分艰难,更何况是在那个要人命的皇宫里头?太子殿下可不是要靠着天大的福气,才能死里求生的挣扎着长这么大吗?
    好在,老福晋在小太子和儿媳妇们的劝说下,终于是停止了痛哭。她伸手摩挲着小太子的一双眼睛,张了张嘴,满腹的心疼心酸心痛,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在两位儿媳妇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退着离开了。
    小太子在心里叹了一口气。白发人送黑发人,真的是人间最悲戚的事情之一。
    紧接着就是孝昭皇后的父亲遏必隆大人的继妻,爱新觉罗宗室的多罗格格也就是颖亲王萨哈廉的长女带着孝昭皇后的亲额娘舒舒觉罗氏侧福晋,以及几个儿媳妇包括胤礽的大姨母,上前来拜祭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
    就像赫舍里福晋想的那样,她的嫡婆婆和亲婆婆两个人就是想和她的亲额娘那样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也没有这个机会。
    自己家的闺女年纪轻轻的就那么去了,也没留下个一儿半女的。现在还要借着赫舍里家的闺女生的儿子,才算是有个孝子给守灵送葬。
    小太子等她们按照规矩哭过之后,又行完了大礼,上前迈出一步,搀扶起爱新觉罗家的多罗格格,又搀扶起孝昭皇后年迈的老母亲舒舒觉罗氏侧福晋,也就是她大姨母的亲婆婆。
    舒舒觉罗氏侧福晋在被小太子托扶着站起来的时候,眼眶忍不住的红了,眼里忍不住流下了泪水。老人家抬起头感激的看着披麻戴孝的小太子,嘴角蠕动着,却也只是艰难的挤出一句,“臣妇谢太子殿下。”就慢慢的被亲儿媳妇赫舍里福晋搀扶着退下了。
    胤礽见此情景,此刻的心情却是真的有点儿复杂。不知道对于皇阿玛不停的扩充后宫该说什么好。可能一开始的时候,皇阿玛广纳妃嫔大多是政治原因。可是现在又是为了那般?
    三年一次大选,那么多的女孩儿被留在了后宫里头,悄无声息的活着,又悄无声息的死去。
    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因为各种原因去世的时候,却是连个像模像样的葬礼仪式都没有。
    第75章 电
    接待了两位皇后娘娘的家人后, 其余的关系亲近的皇亲国戚们就基本上随着礼节来就好了。宗室的老福晋们在行过大礼以后,还会安慰着小太子这个“伤心悲痛”的嫡亲孝子几句。
    哭灵仪式在礼仪官的指挥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魏忠小管事捡着小太子去更衣的时间,掏出来那两枚药丸子仔细的给他抹了抹眼睛。
    中午的时候, 康熙皇帝专门抽时间,亲自陪着小太子用了御膳房特地给胤礽制作的,没有一点儿荤腥油水的“孝子晚膳”。
    “胤礽,这几天只能比平时多吃一点点。不能一下吃太多撑到了肠胃。”尽管他今天也是伤心不已,可也没把儿子给忘记了。
    自己吃好了,停了筷子,还在看着太子用膳。就怕太子这刚刚开始吃素吃不饱, 一下子吃多撑到了。
    当然这样天天一日两餐,白菜豆腐,最多加点蛋羹的吃一个月下来, 太子脸上刚刚养出来的那点肉肯定是留不住了,只希望不会瘦的像以前那样吓人就好。
    “谢皇阿玛关心。”胤礽简单的回了一句, 又拿起筷子, 继续不停的奋斗他面前的蛋羹和白菜豆腐。
    他也没办法, 精神力比别人高那么多,身体素质现在也比一般人好一些,每天当然就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着才行。
    这也是在平时的每餐膳食中, 胤礽大多喜欢吃一些大荤大肉的饭菜的原因。现在用这些没有油水的孝期素食,怎么吃都不觉得饱腹,当然更是显得他饭量大。
    等到太子也吃好住了筷子, 又喝光了王太医开的食疗大补汤,父子二人才一起慢慢的逛着,走向两位皇后的灵堂。
    此时的康熙皇帝才问出来他今天一直在惦记的事儿,“今儿你郭洛玛麽抱着你大哭了?”
    “恩,哭了一会儿。”能哭出来比憋在心里要好。
    康熙皇帝有点叹气:“当年,承恩公老福晋最疼爱的就是你皇母,你那嫡亲的舅舅都比不上。朕和太皇太后也明白,这些年尽管老福晋心里惦记着你,也没怎么进宫,是心里对皇家还存着疙瘩。”
    “皇阿玛宽宏仁慈。” 这个时代,讲究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子对皇家“有疙瘩”,乃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儿。端看皇家人心里怎么想的,心胸是不是大的能够容得下。
    “你乌库玛麽说承恩公老福晋心里有疙瘩乃是人之常情。”康熙皇帝感慨道。
    “这世间,估计也就是做母亲的,才会把儿女都看的比自己的性命还重,更何况是这些所谓的规矩礼法,荣华富贵?”
    “其实在朕的心里,有个人能怨朕也好,朕这心里头的愧疚也能少一点儿。”
    小太子沉默,对于娘家人而言,当然是自己家的女儿活着更重要。可是对于皇家,或者这大清的任何一个婆家而言,当然是子嗣传承更为重要。“皇阿玛,儿臣觉得郭洛玛麽心里的疙瘩,并不是皇母难产的时候,您所做的决定。”
    “哦,怎么说?”康熙皇帝有点惊讶。
    “儿臣对人的情绪有点儿敏感。今儿个郭洛玛麽抱着儿臣痛哭的时候,儿臣觉得郭洛玛麽对儿臣的疼爱关切,就和郭罗玛法的一样。对儿臣的身份没有一点儿介怀。”如果郭洛玛麽怨恨皇阿玛当初没有选择保住皇母的话,估计也会牵怒到他这个让仁孝皇后难产的“罪魁祸首”身上。
    康熙皇帝愣住了片刻,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你觉得你郭洛玛麽是什么原因?” 如果能把老岳母心里对皇家的疙瘩去了,估计仁孝在天上看着也会很欣慰些。
    胤礽有点儿不知道怎么开口,皱着小眉头,“皇阿玛,儿臣随意说说,您保证不会生气。”
    康熙皇帝对于太子为难的样子嗤之以鼻,“你还会知道皇阿玛会生气?今儿你只管大胆的说。不管你说什么,看在你皇母的面子上,皇阿玛都不生气。”
    “那儿臣就直说了。” 于是胤礽就把后世的各种相关的研究资料,挑拣着几点关键的地方,再结合自己重生到这里后的一些情况,慢慢的讲了出来。
    当然小太子还是尽量的组织了一下语言,争取不要刺激到今天已经非常伤心低沉的皇阿玛。
    “儿臣觉得,郭洛玛麽主要是介怀,在皇母生前没有得到您的特殊关爱。这个无关名分地位。”
    “就比如说,在皇母进宫之前,您就有了那么多女子在身边伺候,好像还挺宠爱。”比如三阿哥的母妃荣妃娘娘。历史记载中,当年她做为第一个伺候皇阿玛的女子,在这个宫里真的是荣宠一身,尊贵非凡。
    “继续说。你皇母的重要日子,皇阿玛保证不打你。”
    ···
    “还有就是,”胤礽有点儿难为情,还有点儿愧疚。“皇阿玛,儿臣估计,这里面有儿臣的一些原因。”
    看康熙皇帝没想透这里面的道道,小太子就直白的说了出来。“您当年册立保成太子为太子的时候,估计没想过宫里的人在对着保成太子讨好,谄媚的同时,也会觉得他这个太子的存在很是碍眼,甚至是挡了道。”
    “外面的人都知道,大清的太子殿下四岁的时候就感染了天花,差点儿病危。去年的时候,又结结实实的大病了那一场,差点儿没扛过去。”
    不知道真实情况的郭洛玛麽,肯定是一边心疼自己的嫡亲小外孙,一边抱怨皇家不光没有照顾好自己亲闺女拼命留下的血脉,让他遭受了两场生死劫难,还曾经被皇上“软禁”在毓庆宫。
    康熙皇帝不知道说什么好,内心觉得自己实在是憋屈。
    不说皇家,这大清的哪个大户人家的规矩不是如此,尊重正室嫡妻,适当宠宠妾室?  更何况他爱新觉罗家的儿子,就应该能吃得苦中苦,两岁就当太子怎么就受不住了?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对方是他满怀愧疚的仁孝皇后的亲娘,太子的郭洛玛麽,他的老岳母。自己作为一个宽容大度的皇帝女婿,只能憋屈点儿认了。
    再想到这里还有太子这个臭小子的一份原因,康熙皇帝就忍不住生气的瞪了太子一眼。
    去年那时候确实是有一阵子,宫外面的一些流言传的是有鼻子有眼,沸沸扬扬的。
    他那老岳母不一定在家里怎么担忧害怕,自己这个“无情的皇上”要把太子给“软禁”了,甚至是要废除了等等。
    胤礽摸摸鼻子,那件事儿在现在看来,确实是他有点儿理亏莽撞。“儿臣找个时间和郭洛玛麽解释一下,让她老人家安心。”
    在康熙皇帝那“算你小子还有良心”的眼神中,父子俩到了灵堂。小太子让宫人们都退下,然后看着仁孝皇后和孝昭皇后的梓宫,和康熙皇帝建议道:“皇阿玛,等大哥和弟弟们长大了,能不能,不要给他们安排什么教导宫女,也不要都先给指一个侧福晋?”
    “等他们的嫡福晋过门三年后,看看他们都是个什么情况,过得好不好再做安排。如何?儿臣知道我们满人以前是多妻制多妾制,可是现在既然要改成一妻多妾制,就索性改的彻底点儿。”
    嫡福晋进门的时候,侧福晋跪迎。这真的是一个让后人每每读之,都觉得很是无法理解的奇葩规矩。
    “行。皇阿玛就答应你,还有吗?接着说。”康熙皇帝作为一个男人,当然知道一个男人对于他们的第一个女人的难忘欢喜之处。既然太子有心让他的兄弟们以后夫妻关系更和顺亲近,他也就随着他好了,一点儿小事而已。
    不过臭小子敢换着花样儿说他这个皇阿玛贪花好色,不尊重嫡妻正室,真是胆子肥了。
    除了太子,是因为没有亲额娘给操心这些事儿,他作为皇阿玛,更是不放心其他妃嫔给太子安排的女孩子,才会想着将来亲自给太子指人罢了。
    至于其他的这些儿子纳不纳侍妾格格,自有他们的额娘操心,哪轮得到他这个皇上去管那些鸡毛蒜皮的破事儿?
    敏感的意识到自家皇阿玛已经眼冒凶光,一副“你就尽情的说吧,皇阿玛都答应你。但是皇阿玛都记在了小账本上,咱们父子秋后算账”的模样,胤礽不免的有点儿发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