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但无人抱怨,因为大家都知道今日是什么日子。
    再过些时候,皇帝陛下就会驾临这座皇家寺院,在住持灵藏大师主持的佛会中进行祈福。
    最里头的年轻僧人睡得跟同伴有些距离,中间还隔了一条棉被,丛净摇摇头,心说这师弟活得真是太讲究,如此怎有向佛之心。
    还未等他拍上对方身体,对方已经坐了起来。
    丛净一乐:“今日你倒不睡懒觉了?也罢,算你知道轻重,赶紧起来准备吧!”
    丛云点点头,默默穿衣,也不说话。
    丛净没生气,因为丛云这几天风寒刚好,嗓子却哑了,若不是今日人人不得懈怠,师兄弟们定会要他多休息。
    幸而丛云只需要在旁边侍奉法事,不必开口说话,今日捱一捱也就过去了。
    更重要的是,丛云生来一副好相貌,不说话的时候往灵藏大师身边一站,活脱脱侍奉菩萨的玉面童子。
    僧人们都穿好衣服陆续离开。
    丛云眼瞅着四下没人了,从袖中摸出润肤的香膏,往脸上涂抹均匀。
    没法子,天气太干了。
    第180章
    正月十七。
    天光微熹。
    虞庆则整冠拂衣,待家人将马牵来,便一跃而上,掉头朝宫门方向。
    夫人赵氏亲自送出来。
    “郎君一切小心,平安归来。”
    虞庆则朝夫人颔首,夹紧马腹,疾驰而去。
    年前,朝廷与突厥的战争刚刚停歇,他从前方回来述职,正好遇上元宵佳节的佛会,就被临时叫去当差,伴驾左右。
    今日,像虞庆则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但也并非很多。
    能随皇帝至佛会的,自然都是重臣亲信。
    几乎朝廷里平日时常能在议政殿参与决策的重臣都到了。
    这一切显示,隋帝极为重视这次祈福。
    毕竟昨日刚刚出过那样的事情,不管是为了向上天忏悔,还是安抚民心,佛会都需要向大隋臣民展现泱泱大国的磅礴气象。
    众臣齐聚,待吉时一到,便随御驾自朱雀门出发,浩浩荡荡,前往位于靖善坊的大兴善寺。
    道路两旁的积雪已经被人连夜清扫,屋顶还积了厚厚一层,不过已经无碍出行。
    白冰残渍在阳光下逐渐消融,仿佛预兆坏事即将远去,一切将有新的开始。
    内侍何衷抬头瞧一眼天光。
    他没敢多看,很快又将视线移下,目视前方,脚踏方步跟着御辇前行,内心却不自觉暗暗吐出一口气。
    何衷感觉心情似乎也松缓许多。
    自打昨日天狗食日起,他心里就绷着一根弦。
    非但是他,整座大兴宫上下,没有人敢大喘气。
    开年之后,皇帝的脸几乎没有放晴过的时候。
    皇后在宫中养病,连面都极少露了。
    上元之夜,秦王府还出了那样的变故。
    皇帝心情低落,作为近身内官,何衷自然也高兴不起来。
    哪怕到了他这个位置,连朝廷重臣也要交好于他,然而在天子面前,何衷依旧是那个如履薄冰,尽忠职守的内官。
    佛会已经定下,假若今日大雪,也得照常进行,但现在雪霁初晴,无疑令人生出无限希望。
    希望今日顺利,别再下雪,别再弄出什么天狗食日了!何衷在心里暗暗祈祷。
    与他一样作如此想的人,比比皆是。
    御街今日戒严清空,两旁商铺门户紧闭,御驾一行所到之处,除了马蹄踢踏与脚步声之外,竟无人说话喧嚣。
    唯独晴空之上偶有飞鸟路过,清啼动听,响彻云霄。
    何衷好久没有这样放松过了。
    被鸟鸣声引动,他忍不住走了一会儿神,目光从随驾众臣上扫过。
    前面开道的是武将,后面跟着的是文官。
    连虞庆则这样的栋梁之臣也在列,又让人安心了不少。
    但何衷又想起了一个人。
    凤霄。
    他不在队伍里。
    因为他刚刚牵涉了秦王府的案子,昨日又从刑部大牢逃出,至今不知去向。
    以凤二府主的武功,有他在,定更能让人安心些。
    想到凤霄,何衷就忆起昨日皇帝黑如锅底的脸色。
    其实他也不大相信秦王府的案子是凤霄做的,凤二府主这是图啥呢?以陛下对他的看重,他若想高官厚禄,只稍一句话便是,何必绕一大圈,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证据确凿,太子、晋王等人同时指证,此事若不给个交代,天子也下不了台。
    何衷身份特殊,常在皇帝身边出没,他口风紧,话不多,帝后深为信赖,所以也知道许多常人甚至朝廷重臣也无法得知的秘密。
    譬如,他就知晓左月使曾在帝后面前进言,将这一切与乐平公主联系起来,直指公主与此事有关。
    当时何衷在关上殿门前听了一耳朵,当时便吓一大跳,不敢再靠近,恨不得自己方才聋了瞎了,连左月使来过都假作不知。
    他很快发现,此次之后,帝后的确对乐平公主有所疏远,赏赐也不再像从前那样频繁。
    秦王府变故一出,何衷很快就想到公主身上。
    但乐平公主当晚并不在秦王府里,她没有赴宴,甚至事发前几日,也都没有去过秦王府。
    公主的嫌疑排除了,凤二府主却反倒成了凶案嫌犯。
    何衷嘴上不说,私下也曾翻来覆去自个儿琢磨,可惜越琢磨,就发现真相周围迷雾重重,拨扫不开。
    若凶手不是乐平公主,也不是凤二府主,那会是谁?
    总不成是崔尊使,贼喊捉贼吧?
    他忽然想起,崔不去今日并不在队伍之中,也不知去了哪里。
    话说回来,怎么年后就处处不顺呢,是不是该换个年号了?
    香火气息越来越近,很快打断何衷的走神。
    那是寺庙里独有的檀香味,何衷仰起头,巍峨山门出现在面前。
    他清清嗓子,悠长喊了一声:“停——”
    御驾及时停住。
    何衷忙躬身掀开流苏帘子,让皇帝得以从御辇中出来。
    这是帝王自己要求的,他要亲自走过山门,无须他人服侍,以示虔诚之心。
    众臣下马步行,跟在隋帝之后。
    住持灵藏大师亲自迎出来,在皇帝还是随国公时,灵藏大师就已经是天子故交了,满寺僧人难免因帝驾来临而战战兢兢,唯独灵藏大师安之若素,一如平时,更让天子多了几分敬重。
    二人交谈几句,灵藏大师带路,将皇帝引向大雄宝殿,众臣则止步于天王殿前等候。
    “陛下神思迷乱,心绪不宁,拜佛恐怕难显诚心。”
    这话也唯有灵藏大师敢说。
    皇帝并未生气,反倒叹口气:“朕知道,就是定不下心,离宫前还特地用了安神定气丸的。”
    灵藏大师低低喧了一声佛号:“解铃还需系铃人,佛在心中,拜佛只为心安,若陛下心障不除,拜亦是无用。”
    皇帝沉默片刻:“朕心障太多,须在佛前解惑。”
    灵藏大师面容慈悲,未再多言,伸手一引,示意天子跟他走。
    何衷竖起耳朵听二人对话,并非为了窥伺帝王心迹,而是为了随时能反应过来,跟在皇帝左右,不离方寸。
    灵藏与皇帝在前,他与跟随大师的僧人在后。
    何衷这才注意到,灵藏大师身边的年轻僧人面容英俊,身姿挺拔出众,而且对方佛性十分坚定,眼观鼻鼻观心,连眼角都没给过何衷。
    直到一行人在大雄宝殿外面上香,灵藏大师让他们也上香以示虔诚,何衷捏着三根香火,不小心踢到脚下凸出的石板,眼看就要往前摔个狗啃泥时,一只手忽然从旁边伸出来,稳稳扶住他,连带那三根从何衷手里震落下去的香,也像变术法似的中途被捞起来,又被塞进何衷手里头。
    一切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何衷瞪大眼睛,心还砰砰直跳,差点以为自己出现幻觉。
    他摔伤事小,御前失仪事大,尤其是在这种时刻,若不是旁边的年轻僧人,方才他就差点人头不保了。
    何衷惊魂未定,趁着皇帝进殿内上香的间隙,忙小声向对方道谢。
    年轻僧人摆摆手,指指自己嘴巴,不搭理他了。
    原来是个哑巴。
    何衷恍然,心道这年头能在灵藏大师身边当和尚也不容易啊,非但容貌出众,身手还得利索,可惜不能说话,以后也不可能成为开坛讲经的大和尚了。
    他默默看了对方一眼,将香端端正正插入香炉,赶紧小步跟上皇帝。
    佛乐飘荡在大兴善寺上空。
    大雄宝殿内的诵经声仿佛化为有形实质的金色结界,将寺庙内外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即使知道这不过是心理安慰,但何衷的心情仍旧渐渐平静下来。
    他望向盘膝坐在中央的皇帝背影,觉得对方应该与自己有同样的安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