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崔不去往常都病恹恹的,每逢入冬更会大病一场,但最近他的精力却一直很好,甚至都没病倒过。
    不知内情的人看来,只当他身体养得还不错。
    长孙菩提知道其实不然。
    而且恰好相反,崔不去现在的状态极不正常,更有点像回光返照。
    只是这句话太不吉利了,连长孙都说不出口。
    所有人都知道,崔不去的身体一直不好,任凭哪个大夫来看,都会说他年寿不永,少则三五月,多则三五年,若有刻薄点的,说不定还会让他们及早准备后事。
    崔不去几乎是个逆天而行的人,从长孙认识他开始,他就一直这样,拖着病体残躯,却始终没有倒下。
    久而久之,大家也仿佛产生一种错觉:崔不去是不会倒的,更不会英年早逝。
    但,错觉终究只是错觉,行将朽木的躯体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好起来,崔不去这样殚精竭虑,也只会让烛火消耗得更快。
    此刻他仿佛一切安好,实则早已强弩之末,油尽灯枯。
    长孙菩提能熟记任何一本佛经典籍,但他不擅长劝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更非他的风格。
    所以他只能对崔不去道:“不要勉强,无论如何,至少有我们。”
    “不必担心,我还能撑住。”崔不去仿佛知道他在想什么,拍拍他的肩膀。
    至少,能撑过明天这一场。崔不去想道。
    ……
    入夜,雪从细细碎碎,到纷纷扬扬。
    公主府内,同样一片安眠,恬然入梦。
    原定今夜在此地举行的夜宴,同样因昨夜变故而取消。
    宫内现在氛围异常紧张,明日又有佛会,现在满京城的公卿贵族,都像闻见风吹草动的鼹鼠,个个门户紧闭,低调安生。
    元宵三日,竟是从所未有的冷清。
    但乐平公主还未睡。
    非但未睡,她衣冠整齐,连发钗亦未卸下,端坐榻上,正望着推门进来的人。
    眼神,微微流露出哀色。
    “欢娘,你还不肯放过我吗?”
    第179章
    来者一袭绛红长裙,落落大方,唇边微扬,未语先笑。
    正是公主府内人人熟悉的宇文娥英,人称宇文县主。
    但乐平公主见到女儿,非但没有半分熟稔,反倒流露出十足古怪。
    既非像见到陌生人的反应,也不想是对着自己朝夕相处的女儿。
    她的脸上,三分惶恐,三分歉疚,更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悲伤。
    可她越是这样,来者的笑意就越浓。
    这笑意里头,也并非全然的笑,而是蕴含着几分怒气。
    “母亲看见我,就这么不高兴吗?”
    “没,我没……”乐平公主期期艾艾道。
    为了表现更自然些,她忙道:“欢娘,你我母子失散十多年,好不容易团圆,你能不能不要掺和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
    说到此处,她动了感情,双目蒙上泪光,握住少女的手,恳切道:“我一定会去求你祖父祖母,为你请封的!你是公主之女,按理不能有正式封号,但你祖父祖母都疼我,你想要县主封号,我也能为你求来的,身份比你姐姐还高,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少女轻轻柔柔问:“那我能当公主吗?”
    乐平公主愣住。
    少女微微一笑:“公主之女,就算越级封赏,也不可能当公主,除非是皇帝之女。阿娘,我生来就是公主,为何要去委屈求全,当个劳什子县主?还得是求来的。”
    乐平公主脸色发白,再说不出半句话。
    “阿娘,您知道吗?”
    “在我懂事之前,我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个母亲。阿兄说,我当时奄奄一息,命数将近,被几名宫人放在挖好的坑里,几抔土已经撒下去,再晚片刻,我就不在人世了。可我命硬,非是活了下来,不仅如此,还长大成人,今日站在您面前,与您说话。”
    “阿兄收养我的时候,我还很小,成日哭闹,他家道中落,雇不起乳母,也不知如何养育我,只好寻了一头刚产崽的母狼,让我喝狼乳长大。那时,姐姐在做什么?她贵为嫡公主,又是我父亲唯一的女儿,一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吧?”
    少女蹲下身,仰望乐平公主,她没有笑的时候,反倒自然而然纯真流露,分外无瑕,就像一个向父母渴求答案的孩童。
    乐平公主终于流下泪来,嘴唇微颤。
    “对不起,当时……”
    当时她的公公,也就是武帝宇文邕,怀疑她爹杨坚要造反,正心有防备,她虽贵为太子妃,在宫内也是战战兢兢,不敢行差踏错,听闻自己诞下的双生女儿夭折了一个,她也曾哭过一场,但的确并未多想,也没怀疑过女儿可能还有一线生机,或最终流落在外。
    这么多年来,乐平公主膝下只有一名亲生女儿,那就是宇文娥英,所以她待这个女儿如珠似宝,恨不能将世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英娘,却没想到,她还有一个女儿流落在外。
    当宇文宜欢寻上门时,乐平公主还不敢置信,但对方长了一张与宇文娥英一模一样的脸,几乎连滴血认亲都不用,这就是最明显的证据了。
    更何况,宇文宜欢的声音神态,一颦一笑,无不与宇文娥英相似。
    二人站在一起,若是不言不笑,连乐平公主都未能分辨出谁是谁。
    宇文宜欢找到母亲之后,提及这些年受的苦,表示自己不愿暴露身份,以免惹来外祖父的怀疑。
    乐平公主知道自己父母的确多疑,若他们知道宇文宜欢这些年一直在外头,说不定会平生许多风波,便将女儿的要求答应下来,想着寻个合适的时机,先对独孤皇后坦白,务求皇后喜欢上宇文宜欢。
    宇文娥英是个单纯的孩子,刚得知自己有孪生姐姐时,她也欢喜得很,还主动表示要帮忙保守秘密,于是在公主母女的配合下,宇文宜欢与宇文娥英姐妹俩,开始轮流出现公主府,轮流扮演宇文县主的身份,直到千灯宴那天,宇文宜欢过于精明的表现,令崔不去生出疑心。
    崔不去是一个但凡有疑问,就一定会寻根究底的人,他一直记得宇文县主那天的异常,后来竟循着蛛丝马迹,将宇文宜欢的身世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乐平公主渐渐发现,自己这位失散已久的大女儿,并不像宇文娥英那样天真温柔,她有着极强的进取心,还鼓励公主参股琳琅阁,每年坐收红利。
    公主府虽然有朝廷俸禄,也有几处御赐的庄子,但改朝换代时,原本属于皇家内库的东西被收归新的朝廷所有,她从太后变成公主,看似依旧尊贵,但名下财产也失去许多。作为皇帝的嫡长公主,隔三差五举办宴会是必须的,乐平公主偶尔也会有周转不开的时候,宇文宜欢的建议和运作为公主府提供了不少金钱,乐平公主也逐渐习惯让她掌握府中财库。
    宇文宜欢见她郁郁寡欢,甚至还为她找来面首,乐平公主是个女人,也有七情六欲,她的身份注定很难再嫁,那么找个面首也未尝不可,帝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平公主对大女儿的依赖也更深了。
    而崔不去绝不会想到,萧履对公主府的渗透,竟从如此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宇文宜欢从不在乐平公主面前说帝后的坏话,但她会不经意从细节表露出来,让乐平公主知道,自己的身份早已今非昔比。
    公主固然也是天之骄女,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她清楚,自己母亲始终对帝后有怨,这份怨气始于当年乐平公主嫁入宇文皇族,成为太子妃开始,直到家破人亡,宇文一族被自己的父亲几乎斩杀殆尽,终于在心中酝酿出来,隐忍多年,越来越深。
    这份怨气被宇文宜欢敏锐地捕捉住,然后一点点滋养,令它日益壮大。
    对云海十三楼来说,乐平公主的身份再合适不过。
    她是女性,又是隋帝长女,不会引起皇帝的猜疑和警觉。
    可她又曾是宇文家的人,甚至为宇文氏生儿育女,一生都与宇文氏有割不断的牵衅。
    她可以充当桥梁,亦可以作为掩护。
    进可攻,退可守。
    不知不觉,乐平公主成为宇文宜欢手中的一枚棋子,由得她与萧履,揉圆搓扁。
    等到乐平公主心生不妥,想要回头是岸时,却发现身后路已经被截断。
    为时晚矣。
    “欢娘,回头吧!”
    乐平公主握着她的手泣道:“我是真的害怕,我坚持不下去了,自打母后生病,我每回入宫探望,都胆战心惊,生怕露馅!欢娘,我不想当什么太后了,我们一家三口平平安安在一起不好吗?”
    “太迟了。”宇文宜欢摇首,“阿娘,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切准备妥当,明日就是佛会了,阿兄自会安排好一切,我不需要您做什么,您只要安安分分待在公主府内,等好消息就成。”
    乐平公主颤声道:“宇文氏大势已去,不可能重登皇位的!”
    宇文宜欢笑了笑:“您多虑了,宇文氏已经被祖父斩草除根,又哪来的儿郎出面?三叔登基之后,我会被晋为公主,嫁给阿兄,而阿兄,则会以驸马的身份临朝参政,以后的事情,就不劳您费心了,我保证,您之前享有的荣华富贵,以后不会更少,只会更多。”
    一听见她口中的“三叔”,乐平公主就面无血色,手足冰凉,知道此事已经是彻底无法挽回了。
    “那……英娘呢?你何时让她回来?她可是你嫡亲的妹妹啊!”
    “事成之后,英娘自然会回来的。”宇文宜欢柔声道,只是说出来的话,却让乐平公主的心彻底沉到寒潭之下。
    “你,要以英娘为质,来威胁我?”乐平公主哑声问。
    “阿娘,您又来了。您总是这样,疼爱妹妹,多过于我,难道是因为我自小不在您身边,或者我更能干一些,就理所当然成为您偏心的理由吗?”宇文宜欢嘴角微翘,眼中笑意却变得冰冷。“她是我的妹妹,我又怎会伤害她?但正逢关键时刻,让她远离纷争,有什么不好?”
    她耐心耗尽,说完这番话之后,便不再多言,直接伸手在乐平公主身上点了几下。
    公主闭眼软倒在榻上。
    宇文宜欢为她盖好被子。
    “睡吧,明日睡醒,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宇文宜欢轻声道。
    她抬起手,似想为对方再点上两处穴道,以免乐平公主半途醒来,平生波澜。
    但乐平公主不谙武功,年纪也已经有一些了,再多两指下去,恐怕对身体有损。
    宇文宜欢几番抬手又放下,面露挣扎,似深恨自己的迟疑,最终转身决然而去。
    这一夜的雪,未曾停过。
    不知有多少人,在各自床上辗转反侧,度过不眠之夜。
    而开皇四年的正月十七,终将伴随着东方露白到来。
    ……
    “起床了,快起床了!”
    “利索些,今日是大日子!”
    “赶紧更衣洗漱,陛下辰时就要到了!”
    僧人丛净起得最早,挨个去拍同伴,大通铺上的僧人们陆续揉着眼睛起身。
    外面天还未亮,这比他们平时做早课的时辰还要早一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