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倒是听说是因为你们卢家不喜卢大姑娘,才苛待她的。”陈太太意味深长地道。
    “那能,大郎媳妇去的早,就留下这点骨血,我疼都来不及呢。”卢太太可不能让外人觉得她凉薄,急急辩白。
    六六信了个十成十,拉着卢萱道:“卢姐姐,以后有你祖母照顾你,不用担心你妹妹欺负你了。”
    卢萱怯怯看了卢太太一眼,从小被欺负着长大,卢萱胆小的很,不敢开口说话。
    陈太太叹了一下,送佛送到西,道:“你看,我家小丫头跟你家姑娘投缘,以后让她们多走动走动?”这样,卢家也不能明面苛待她了,只是到底怎么样,就要看她自己的了。
    卢太太欣然同意,能和邻居搞好关系当然不错。
    卢老爷和卢太太带着卢萱走后,陈太太了了一桩事,回头被陈翰林气得倒仰。
    陈翰林抚着胡须对陈太太道:“子诚不错,你们以后可以和卢家太太走动走动。”
    跟陈翰林成亲不久,陈太太就知道陈翰林有读书人的毛病,迂腐,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他还添了个识人不清的毛病。陈太太噼里啪啦把卢家的事给陈翰林一说,差点把陈翰林给气个好歹,“子诚误我,子诚误我。明日我要参他个治家不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太太先还看陈翰林的笑话,让你以为可以说几句圣人言的人都是君子,听说他要参卢老爷,拦了话头,“你一个翰林,怎么干御史的事?”
    陈翰林转圈的脚顿住了,气呼呼地坐回椅子,“我怎么参不得了?再不及,我跟御史说说总可以吧。”
    “说什么?说你怎么知道人家后宅的事?说是因为你孙女和卢家孙女打架知道的?”陈太太怼了陈翰林个没脸。
    “说不定人家以为你公报私仇,给孙女出气。”
    “妇人之见,妇人之见。”陈翰林气得说话都哆嗦。
    “好了,好了。您翰林老爷也听听我这个妇人之见吧,就算你出自公心参人卢家,就凭卢家那德性,肯定会怨上卢家大姑娘,明面上不会怎么样,可背地呢?说不定一包药让卢姑娘缠绵病榻,一病呜呼了,你这不就害了一条命。”
    “他敢,他敢?”
    “都不用卢家主子出手,顺便找个丫头替罪就成,卢家毛都伤不到一根。”
    陈翰林垂头丧气,挥挥手,“以后别跟卢家打交道。”
    陈太太斜睨了陈翰林一眼,“就你独人一个,人人都不打交道。”
    陈翰林说不过,背着手往书房去了。倾俄,陈翰林转了回来道:“得让六六学学规矩,好好的女孩儿怎么学打架。”
    “谁小时没打过架?”陈太太不以为意。
    “女孩子打架成何体统!”陈翰林敲着桌子道
    “咦,你是说男孩子打架就可以了?”
    “你,胡搅蛮缠。”
    陈翰林头痛,再次背着手踱着步出了门。
    三日后,卢家乔迁宴,陈翰林犟着不去,陈太太由着他,带着两个儿媳和六六及瀚哥儿去了卢家,不过陈太太等并没多待,瞧着卢萱被丫头婆子拥着有着一个大小姐的样就家去了。
    方伯买好大院子,陈太太让青嫂叫来牙婆子挑人。门房挑了一个机灵的十六七岁的小子,让他跟着方伯学着,跟潇哥儿瀚哥儿各挑了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子。只是六六的丫鬟不好挑,伶俐又力气大实在不好找。牙婆子来来回回好几次,方给六六挑了个七岁的丫头。力气大的丫头给牙婆留了话,让她有合适的人再带来。
    不过几日,姜牙婆带着人上了门。人倒是力气大,十四岁的年纪赶得上一个成年人的力气,只是长得五大三粗且面目黝黑,粗看还以为是一个男人。要不是姜牙婆再三说她是个姑娘,陈太太得让人带她去验身。不说薛氏,连郭氏也是不满意,姑娘身边放这么个粗糙的人,一出去,还以为她家姑娘也是这个样的。六六倒是瞧着她个子喜欢,让她把她举起来。三丫扎着手看着牙婆不敢动,怕她粗手粗脚弄伤了白白嫩嫩的娃娃。姜牙婆倒是看出点门堂,使着眼色笑道:“快去,小姐瞧得上你呢,才使唤你。”
    三丫在衣服上擦了擦手,方从腋下举起六六,六六张着双手在空中舞来舞去,嘴里咯咯地笑个不停。
    唬得郭氏直说:“快下来,小心跌着了。”
    三丫听话地放下六六,六六鼓着脸还想玩,让郭氏一把拉在身边,说什么也不同意买三丫,要不六六岂不是更顽皮了。
    三丫以为小姐高了兴,必会买下她,谁知郭氏不同意。三丫急忙跪着咚咚地磕头,一会额头磕得起了红,姜牙婆瞧见两位奶奶板了脸,心里咯噔一下,忽地想起三丫此举犯了忌讳,颇有逼迫之意,忙叫住三丫,方要说道,被陈太太拦住。
    陈太太对三丫道:”就算你把头磕破了,我们还是不要你,你怎么办?“
    三丫愣住
    陈太太接着问:“你要赖上我们家吗?”
    三丫慌忙摇头,道:“我娘说过,再穷也不要当赖子。有手有脚总可以养活自己。”
    郭氏插了一句,既然你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要卖身为奴?”
    姜牙婆叹息一声,准备上前,被郭氏眼神盯住不敢动,以为三丫要哭诉一番,却见三丫老实地回答:“哥哥们要娶嫂嫂,家里没钱,要不就得卖田,我舍不得,哥哥们也舍不得。而且跟我订了亲的那家要退亲,还得赔人家聘礼。”
    薛氏瞧她一滴眼泪都没掉,问:“你被人家退亲不难过?”
    “不难过。”三丫摇头,“那家的儿子身体弱干不了农活,娶我就是让我干活的,可他瞧不上我,想找个娇滴滴的姑娘。我娘说了,娇滴滴的姑娘干不了农活,他也干不了农活,他以后都没饭吃了,他该难过。”
    一个乡下妇人有如此见识,教得女儿也错不了,陈太太已有些满意,“你卖了身,跟家里要断了关系。”
    “我可以把月钱给回我家里吗?”
    陈太太肃着一张脸道:“如果你家里人要,是不是你把主家的东西也能弄出去卖了?”
    “不敢,不敢。”三丫的头和双手一同摇动,“我娘说了,除了主家给的,能要。别的不能拿,要不会被打死的。”
    陈太太满意点了点头,对姜婆子道:“说说她的来历。”
    姜牙婆笑得合不拢嘴,本以来是三丫难得卖出去,没想到她运道好,才来就找到主家了。
    姜牙婆把三丫的情况一一道来,原来三丫姓朱,家住沧州下的平远村,距京城要三天的路程。除了父母,有四个兄长,一个弟弟,三丫上面本有二个姐姐,没养活。除了最小的长得像娘,其余全随了爹,长的人高马壮。三丫从小力气大跟着哥哥们一起下地干活,几个人力气大,干的多也吃的多。而家里只有十亩地,加上农闲做短工也不过刚刚够吃。几年前为着老大娶亲卖了一亩地,现下几个兄弟长大了娶媳妇要钱。好不容易给三丫说门亲拿了聘礼给老二说了门媳妇,结果跟三丫订亲的人返悔,要退亲拿回聘礼,家里一下子拿不出钱来,要不就得卖地。再卖地,家里就没活路了,何况老大前年添了个孙。卖女儿,家里父母兄弟不舍得,三丫在家不白吃,下地干活和男人差不多干活,可不卖三丫就得卖地,没法子,托人找到姜牙婆让找个好主家。
    第13章 朱红
    陈太太花了十两银子买下三丫,又给姜牙婆二两赏钱,吩咐三丫送送姜牙婆。一路上,三丫啰啰嗦嗦让姜牙婆千万记得把银子托人带回她家,姜牙婆再三应承并且再三叮嘱她要勤快,听主家的话。
    三丫洗涮过后,换上从成衣铺子买来的新衣服,被带到郭氏面前。郭氏再不满意三丫,想着女儿喜欢,摆出一副笑脸让她跟着金钗好好学规矩,出门要护着六小姐,最后赏她一个银簪子。
    金钗找出一根一滴油银簪子,簪尾雕了云纹。三丫摇头道:“我还没干活呢,不能收。”三丫记得村里地主家的丫鬟也只是够吃饱,没有月钱,到了陈家,不仅有白米饭,每月还有五百文月钱,省下来带回家顶得上家里一月的开销,这额外银簪子有一两重呢,再不能要了。
    郭氏笑道:“原是你该得的。”摆手让金钗带她去见六六。
    金钗先带她去自己房中讲了一些规矩,最后把银簪插她头上,仔细看了一番方道:“你新来的,奶奶按例赏的,插在头上给六小姐瞧瞧。”
    三丫生怕银簪子掉了,走路都同手同脚,金钗回头瞧见了,笑道:“这不算什么,以后你侍候的好了,金得也能有。”说完撂了一下袖子,露出一个虾须金丝镯。
    三丫张大嘴,这金镯起码值十几两银子呢。看来她是进了福窝了,三丫嘿嘿笑了几声,以后她也会有金镯子戴。
    进了六六的屋里,刚好六六午睡醒来,银钗在侍候六六净面,金钗让三丫在旁边学着,自己捧了一茶盅,六六就着金钗的手漱了口。银钗拿了妆匣子给六六梳头,六六人小,头发刚及颈,两边垂发,用细绸缎带緾起,低端各系了小金铃铛。
    六六才收拾好,瀚哥儿闯了进来,上晌,瀚哥儿听说六六挑了一个黑塔似的丫鬟,早想过来瞧瞧,却被薛氏拘着背书,睡了午觉,方出得门。出得门,瀚哥儿往六六屋中奔来,一踏进屋,瀚哥儿抬头瞧见六六身边站着一个身材魁梧如男子的人,瀚哥儿眼睛大睁,嘴大张,话还未说,六六急急道:“不准说我丫头像男子!”
    瀚哥儿的嘴收了回来,瘪了瘪,拉过六六低声道:“你怎么让她做你丫鬟?你瞅瞅家里的贴身丫鬟或像金钗姐姐这样,或是像玲珑那样。下次去薛家姨母家,你带着她,表姐要笑话你的。”
    六六鼓了鼓脸,道:“我才不喜欢她们家呢,那里的人都不好。”
    瀚哥儿急躁,声音忍不住高声:“我们在说你丫鬟的事,怎么你扯到姨母家?”
    六六无辜道:“明明是你先说起的。”
    再三说下去,不知又要扯到哪儿去了,瀚哥儿换了方式问:“你说你为什么挑这个丫鬟?”
    “你不知吧?她力气可大了。”说到这,六□□处看了一下,拉着瀚哥儿到边上,低声道:“像上次的事,如果三丫在,肯定能把卢家坏丫头抓起来扔一边,根本不用我们动手。”
    瀚哥儿吃惊地看着六六,“你还想打架?等爹和二伯回来,要送我们去薛家族学学规矩呢。”
    “这怎么是打架呢?祖母说了,以后这样的事,就该丫鬟出手。”
    瀚哥儿瞬时明了,原来六六是找了一个打手或是护卫,把招人笑话的事放到一边。
    瀚哥儿围着三丫转了几转,板着脸吩咐三丫,“大家说你力气大,去把屋里的榻举起来。”
    屋里正对着门是一张小榻,实木做的,有个五十斤左右,三丫上前双手轻轻松松地把榻举了起来,还在屋里转了一圈方放下。
    六六高兴对瀚哥儿道:“五哥,你瞧,她的力气好大。”
    瀚哥儿心下惋惜,要是个男子多好,让他挎着大刀在他身边多威风。偏是个女子,只得便宜了六六。
    瀚哥儿摆出哥哥的架势道:“嗯,不错,你以后要好好照看好六小姐,要不我饶不了你。”随后吩咐花絮赏她两个银祼子,这次,三丫没推辞,按着金钗所教,谢过瀚哥儿。
    金钗提醒六六给三丫赐名,六六皱着一双小眉毛想着,瀚哥儿在旁边道:“想不出来,我替你想一个。”
    六六横了他一眼,“我的丫鬟,我取名,嗯,想好了,叫三三。”
    瀚哥儿强忍着笑道:“取得好,以后你再得了丫鬟,直接叫四四,五五……”
    六六挺着小胸脯,“那是,简单又好记,再多得丫鬟也可,接下来是六六……”六六住了嘴,就要撵瀚哥儿走,让他笑话。
    瀚哥儿拨着门不动,嘴里不停告饶,“好妹妹,五哥再不敢了,五哥帮你想一个好名。”
    六六哼哼好几声,才放过瀚哥儿,抬着小下巴看他想名儿。
    “她不是姓朱么?朱即是红,不如叫朱红。”
    “朱红,朱红。”六六念了几遍,觉不错,遂名三丫为朱红。
    自此,朱红成了陈家的奴婢,六六出门就跟在六六身边。
    朱红来陈家有十日,陈家众人皆对她满意,抛开她长相,朱红是一个很勤快的人,陈家的下人刚刚够用,只有薛氏院里有两个粗使婆子,其余皆是一个粗使婆子打扫院子,提水等,早上有时忙不过。朱红来了倒解决这一问题,她力气大,一次可以提四个大水壶,尽够陈太太院子和郭氏院子用,再跑一次送水到薛氏院中。慢慢竟成了习惯,大家用水全是朱红去提来。陈太太觉得占了六六的人,颇有些不自在,让郭氏看了出来,劝道:“娘这里下人是最少的,本应该多买几个下人侍候,只是娘不许。朱红本身力气,提水对她不过如提菜蓝子一般,累不着。”
    陈太太有些后悔前段时间没有添上几个婆子,嘴里就带出来,“还是该添几个婆子,不能老让六六的贴身丫鬟做这事。”
    郭氏抿了唇笑,陈太太不大待见薛氏,可是好多事也学着薛家,若是之前陈太太万万不会说如此话来。世家大族,的确没有贴身丫鬟做粗活的理。郭氏也满心希望陈家能像薛家那样成为书香世家,但陈家底子太薄了,即便现下有钱置得起大宅子,却没有钱应付因大宅而相应的多了出来的花销,只说下人,姑娘身边四个丫鬟是少不了的,哥儿身边起码得两个小厮,再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支出,每年必有一定的银钱够开支,如今陈家的钱远远不足够应付,要不二郎也不会趁这三年生意好,四处奔波。
    “正因是孩子的贴身丫头,她多干点多替孩子孝敬娘呢。”
    家里的情形,陈太太一清二楚,再三想了想,目前的确不适再添婆子,丫头倒可以添一二个,默认了朱红给大家提水倒水。
    次日,门房送陈翰林出门,眼角无意一扫,瞧着墙角边蹲着两个男人,着粗布衣裳,一副乡巴佬样子,估摸是哪家下人的亲戚。门房没当会事,回头往门内走,脚还没踩进门里,两个男人急步走来拦着门房,门房见来人魁梧,慌了神,又想着他现下可是翰林家的门房,可不是像之前能随意由着人欺负,遂大声道;“干啥?你们要干啥?”
    年长之人揖礼道:“小哥,莫慌,我等不是歹人,向小哥打听个人。“
    门房瞪瞪眼,昴着下巴道:“有这么着打听事的?”
    两个男人讪讪地后退几步,门房方道:“说罢,找谁呢?”
    仍是年长的男人道:“三丫,朱三丫,在翰林老爷家做事。”
    原来是找朱红的,门房上下把两人打量了一番,心道果真是一家子,朱红长得和他们真像。门房想道朱红的样子,乐道:“你们出了胡同口,绕到后面去,有个角门,你叫门,自然有人叫朱红出来见你们。”
    两人再三道谢,方离去往后角门去。
    此时,天儿还早,六六还未起床,朱红在厨下帮忙,看门的婆子叫她有人找。朱红还好奇谁找了来,她在京城只认识一个姜牙婆,这么早不可能是她。朱红走出角门一瞧,见是爹爹和大哥找来,两人一脸的风尘仆仆,急道:“家里出了事?”
    朱安魁忙道:“没事,家里没事,只是担心你,来看看。”
    朱红放下心,拎了两张凳子出来让他们先坐,她去找金钗告假,顺便提了热水过去。金钗听了,猜朱红的父母怕是担心朱红,特来看看,进屋跟郭氏禀了一声,允了她的假,“你去跟周婆子说一声,按规矩来。”
    朱红听得稀里糊涂,回到厨下把话一学,周婆子笑道:“陈家例来如此,听说你家里来人了,我刚才已多准备了些馒头粥。等你送水回来,刚好可以吃了。”
    朱红有些吃惊,原来陈家下人家里来人,陈家会招待吃顿饭。头次在陈家吃饭,朱红见是吃的白米,长这么大,她第一次吃白米,北方米贵,乡下人几乎不吃米。朱红怕主家嫌她吃的多本打算就少吃,又见是白米,捏着吃了一碗,结果当天下午,朱红肚子饿的呱呱叫,六六睁大眼睛四处寻何处在叫,还是银钗笑着指了指朱红说她肚子在叫,她们才知朱红食量大,平常一个丫头不过一个馒头,一碗粥足矣,她得吃五个馒头,二碗粥才饱。六六发话,让她吃饱才有力气做事,朱红才放开肚皮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