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1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母妃愿意自轻自贱,请不要带上儿子!小小的皇子挺直脊梁跪在陈嫔面前,维护着自己在这时这刻自己的亲生母亲面前岌岌可危的尊严:父皇对我们兄弟姐妹一视同仁,一样的重视疼爱,绝不会践踏自己的血脉。康宁也不是什么金贵得碰不得的小殿下,他是我的弟弟!
    我自轻自贱?陈嫔觉得自己快要被孩子不懂事的顶撞气昏头了,她流着泪冷笑了一声,儿子,你被你父皇养得也太天真。你以为你母妃天生骨头软,就愿意自轻自贱吗?我告诉你,这天底下,这宫城里,人和人就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就是轻贱,生来就轻贱,这都是老天爷定好了的!
    你怎么不问问你的小太监,卓儿怎么样了呢?陈嫔在这发泄情绪的当头,甚至是含着一股恶意地盯着自己的亲生骨肉,他轻贱得连一条自己小命都留不住,这时应该已经裹着席子叫人扔进京外的荒山里了吧。
    那一日,黎衡晏是尖叫着被他收到消息匆匆赶来的父皇一步步抱走的。之后的半个月,皇帝一直把三儿子带在自己身边,亲自看护照料,尽力消除着这件事对年幼的儿子造成的可怖影响。
    皇帝带着儿子在京郊大通河的堤坝上掷石头,教他通过外邦晋上的千里镜看夜空中高挂苍穹的星星,他还乔装同黎衡晏两个人出宫去、亲自在孩子面前下场与一个大汉顶羊他甚至并没有对陈嫔作出任何的处罚,只是在那之后更少到她的甘芝宫去了。皇帝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也不过是个优柔寡断的父亲,他那时甚至已经到了憎恨陈嫔的地步,但他仍然害怕惩罚陈嫔会更加伤害到年幼的黎衡晏。
    皇帝想周全一件无可能完成的事,他独自张着一只大大的帆,想要把他所有的孩子都牢牢挡在帆的后面。
    但是那些孩子的母亲从四面八方瞧过去,却都疑心自己的心肝被剩到了皇帝那张帆的边缘,她们只想用那张帆笼罩住自己的骨肉,于是四下用力,彼此憎恨,帆布早就到处漏风了。
    无可厚非,也无法可解。
    徽帝想尽办法地减轻了这原本小小一件两小儿一场捣蛋引发的灾难对三子的摧折,但是他到底也是凡人,他预料不到,在几年后,这同一件事又在他心爱的幼子那里引发了一场海啸。
    康宁陷入了一种无法对任何人倾诉的自我厌恶中。他更瘦了,一种朦胧的忧郁开始显现在他越发惊人的美丽面容上。
    有的时候戚长风坐在殿前的竹榻上凝视他,明明是朝夕在眼前看着的一个小小的傻乎乎的孩子,也让他有了一种莫名的、甚至让他恐惧的心惊肉跳。他能感觉到有些东西在康宁身上发生了改变而他却无法确定或者说他好像被这种改变所统治了。
    他更加想要保护他,甚至想要为他的一个皱眉做尽一切事情,只要他能开心。
    人以为自己爱着纯净无瑕、柔嫩细腻的白瓷。但是当卓世的匠人烧出了令人心碎的冰裂纹,好像世人才又追捧起那惊心动魄、令人伤感的美丽来。
    他开始越来越不敢跟康宁提起他要离开的事情。
    过去他也怕康宁哭。但是现在他怕康宁会流泪。
    彼时戚长风当然还不能知道这种微妙的难以察觉的变化的缘由,他只以为自己是心疼他这个小孩。
    一切对康宁来得都太快了,而宫中没有秘密。三皇子和陈嫔的事情都隔了这么多年了,此事在当时就被徽帝严令封口了的,时至今日,这母子二人绝对不愿再提起,皇帝和赵贵妃更恨不得将这件事在宫中尘封。
    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康宁秋天刚遇祸事,埋下了一场难解心病,又是一冬天小疾缠绵不去,情绪郁郁不佳,这尘封多年的一段旧事突然就在宫里传的人口皆知,矛头几乎就是不加掩饰地直接指向了这位万千宠爱的小皇子。风霜刀剑,鲜血淋漓。
    包括自幼陪着康宁的小福子在内,一群人牵涉其中,都被暴怒的徽帝以雷霆手段重刑处置了。
    而康宁连做了十几日的噩梦,在午夜凌晨屡屡惊咳着醒来,可当白日里有人陪他时却还乖乖地笑,没有和任何人哭泣撒娇。
    一个自来养在温室里的小孩子突然独自暴露在了无边的风雪中,父母那密不透风的爱再也无法将他的眼睛遮住,将他的耳朵遮住,于是他突然就不能再怕冷了。
    爱他的人可能还想着拼凑那些碎掉了的琉璃,一厢情愿地把小皇子送回他的透明宫殿里,但是阴影从水面下露出狰狞恶相的那一刻,一切都无法停止了。
    徽帝的孩子们长大了,迟迟没有确立的储君之位和一触即发的战事早已将前朝后宫搅得风云扰动,最受宠爱的小皇子反而是在储位和权力之争中最弱势的一个,又有长久以来的嫉憎为引,于是被人毫不犹豫地优先针对下手,成了暗流迸发的时刻最先祭向这场争端的那只摔向地面为号令的玉佩。
    徽帝匆匆去接这只心爱的玉佩,却没可能对抗后面还纷纷举着旁的玉佩的手,他左右四顾,艰难周全,终于也得做出他在这场变故中的妥协。
    在这一年的腊月,新年到来之际,征南军开拔之前,徽帝立下了王朝的储君。至此,大皇子迁宫景宸宫为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年满十六、出宫建府。而杨妃位份迁升至皇贵妃,领凤令,只等开春后便会接手这些年一直在赵贵妃手中统领的宫务。
    而康宁在这时才终于得知,还有十日,戚长风就会从他身边离开,前往生死难料的疆场,此去不知归期。
    春日的风已经从远方吹来了。只是这个冬天的冷,好像过了许久都不肯离去。
    第24章 离别(倒v开始) 母妃在你身边,你就
    好像戚长风的离开是给康宁无忧无虑的童年落下了一个满含深意的句点, 自那以后,日子一下子变得很快,所有人都开始长大、忙碌、各行其事, 曾经彼此亲爱的兄弟之间也在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出了一种缓慢增长的、无声的隔阂。
    四年以前的新春时节,康宁甚至听不出燕归话中的意有所指,但今时今日的他,已经懂得不能再将二皇兄三皇兄同邀至自己宫中做客,感受得到他去贺太子侍妾新添的小侄女时太子妃冰凉的眼神, 他甚至明白二皇兄的母族正在朝中打压杨妃的派系暗流涌动之下,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康宁不能再捂住眼睛躲在永春宫永远如春日般温暖安全的深殿中了。
    他也在一点一点的长大。
    很奇怪, 戚长风离开以前,他错以为全天下都是爱着他的。在戚长风离开以后,他才意识到其实他只能决定自己的爱恨与善恶。世间万物,阳光雨露, 风雷电闪,皆不由他。
    有一段时间他开始反复地回想他与戚长风分别时的场景。从那个潮湿温凉的春日夜晚,戚长风居住的诚惇宫点亮的一殿蓬蓬烛火想起。
    在那个倒计别离的春夜, 他躺在这个最好的朋友身边, 心中只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安宁。朦胧的烛光透过纱帐把绰绰的影子投在了戚长风的眉眼上, 康宁认真地就着那微光端详他的面容,才恍觉这些年朝夕陪伴在身边的人原来已经长大成熟了这样多。
    小皇子这般盯着人看, 不知怎么的竟看出一点滑稽的感觉来,他先是发笑,也不知道是从戚长风的眼角眉梢哪里找到了乐子,笑得他团在帐中那小小的身子都在抖。
    然后一行碎星星般的眼泪就猝不及防地滑落了,摔进他侧枕着的戚长风的细布衣袖。
    对不起。高大的少年喃喃地说, 也不知道在道什么歉。他一只手臂给康宁倚靠着,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想要把小皇子面颊上的湿痕抹去。
    但是那泪水越流越多,顺着戚长风的手直坠而下,一直没进他们之间那小小的距离中,将少年的一颗心都泡得酸涩湿软。
    康宁那一晚一句话都没说。在随戚长风来诚惇宫之前,他想象着自己要好好同他告别,要叮嘱他保重自身,要他给自己保证会平安归来。
    可他只记得自己在那一晚先是傻笑,然后丢脸地一直流泪,最后就在戚长风身边沉沉地睡着了。在那个月明星稀的春夜,他没有再惊梦,过得一夜轻柔安然、甜蜜温暖。
    而等天亮时他从梦中醒来,戚长风已经没有告别地离开了。一只小小的虎牙项链正挂在小皇子脖颈上。
    几年前,在戚长风躲起来流泪的那个宫殿里,康宁曾听过这只项链的故事
    阿爹把它挂在我身上,戚长风当时握着小孩子的手,把那只兽牙从衣领中牵出来,认真而虔诚地放在唇边一吻,阿爹说它会一直保护我的。
    虎牙项链现在也需要保护小皇子了。思念分别的场景纵然会给康宁带来一些力量和勇气,但他更多的还是要靠他自己。
    过去赵贵妃统领宫务时,康宁压根意识不到宫权庶务有什么要紧,而当杨皇贵妃以一种过分的周全、过度的体贴照料着康宁的日常用度,将待客般带有表演性质的关怀加诸于他这唯一年纪不足因而还养在宫中的皇子身上时,他才一日比一日清楚地体味到,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这座宫城是他的家。
    大皇兄做了储君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在他走完了等待戚长风离去那个倒计时的春夜以后,他又走到了杨皇贵妃为他计数的那个离开他自小长大的宫城、离开父皇母妃的倒计中去。
    和二皇兄三皇兄一样,他们都成了家里的客人了。不同的是他年纪尚小,还能在这座象征非凡的皇宫住上几年,住到一个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节点为止。
    不再痴愚懵懂以后,康宁好像突然前所未有地生出了眼色,他看得出母妃的不忿忍耐,看得见父皇的无奈周全,那让他无师自通地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孩子,表演着他年幼时每天不需要费力便能拥有的天真快乐,除了久病,他好像已经完全脱离了这几年的经历带来的影响,重新爱说爱笑起来。
    徽帝在确立太子后,几乎再也不掩饰他对小儿子的疼宠偏爱了。太子按制赐了景宸宫做为东宫潜邸,小儿子却是皇帝亲画图纸,将临近清和殿的一处九重宫院改建得美轮美奂,亭台楼阁星罗棋布,画壁雕梁巧夺天工,举国的珍奇重宝流水般的送进幼子迁居之处,娇婢美仆层层拔擢,几乎连一个洒扫宫妇都要过问祖宗。
    这几乎是摆在明面上的越过储君的荣宠让皇贵妃觉出了一种使她咬牙切齿的敲打,她暂时消停了下来,不敢再明目张胆地把手伸到这位皇帝心肝肉的身边。
    康宁松了一口气。
    或许太子殿下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吧。人与动物无异,在焦灼紧张的局势之中,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脑子里的那根弦紧得太久了,人就要开始对假想的竞争者产生真实的敌意,从此怨怼结下,怖憎丛生,一切美好柔软的记忆都再也回不去。
    他仍然记得他小小的时候,坐在大皇兄的臂弯上举着胳膊要糖吃,二皇兄甩着一只荷包在旁边拿他调笑,而三皇兄就在不远处,为他修一架木头的模型水车。
    往事不可追,但那些宝石般散落在岁月深处的记忆片段却还能给小皇子源源不断的温柔力量,叫他有勇气面对随着戚长风离去而如魔盒般开启的、长大的孤独。
    作为最小的兄弟和太子一起送大公主离宫出嫁后,康宁又月行一事般地病倒了。宫中的御医早已习惯这几年小皇子愈发羸弱多病的身体,不需要皇帝呼喝号令便自发地一起斟酌探讨小殿下的调养药方,在宫中的主子们大多身康体健的情况下,这些常值禁宫的御医几乎只需要侍奉康宁一人,而这一晚,吴、孙两位当值太医更是直接宿在了棠梦轩一处已是疾医常驻的偏殿里。
    直到这座九重宫院最外的院门被人在深夜拍响了。
    太子殿下突发恶疾!
    两位太医请随奴婢速去!
    康宁几乎是立刻在本就不安稳的病中迷梦里坐起身来,他听见一声一声慌乱的惊呼,碧涛和翠海急匆匆地披上衣服赶过来,故作镇定来报,说只是有睡迷瞪的下人打翻了烛火,被那没经过事的小丫头嚷了出来,现在已经全都打发好了,夜还早,小殿下病中最怕少觉,赶紧趁着没走困再睡上一会儿。
    康宁在病中神智昏沉,竟忽略了贴身丫鬟明显的慌乱不安。下人未大惊小怪地把值守的疾医叫来请示,他也没作怀疑,很快又半昏半醒的迷瞪过去。
    迷迷糊糊又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康宁再次从梦里惊醒。赵贵妃竟亲自赶来了,她双眼通红,衣裳钗环都不似往日得体端庄,神色中还留有一种不可置信的怔忪迷茫,正坐在儿子床边语气轻柔地唤康宁的名字。
    宁宁,快起来了,把你的衣服穿好,赵贵妃两眼蕴着一种很奇怪的神色,一眼不错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好像生怕他会消失一样的:你随母妃到景宸宫去。太子殿下你的大皇兄,方才去了。
    康宁根本就没听懂。
    他身上因病产生的低热始终难退,又是在夜里几次被惊醒,此时被急匆匆地服侍着更换衣衫擦洗梳头,已感觉到神智和身体都是在勉强支应。
    直到看见自己一身孝白,他好像才从那种散漫的昏沉中脱离了一些,终于意识到了什么,开始慢慢地发起抖来。在这样的夜色里,他觉出了一种可怕的寒冷,他张口想说想问,甚至想气急败坏地喊出声来,却只感觉到无边的痛楚和荒唐同时在他脑海里炸开了,一场他真正无法接受的离别竟在他毫无准备的时刻突然噩梦般的到来了。
    没有道别,没有倒计的走数,只有晚风把院墙上悬挂着的华美宫灯轻轻吹动的声音。
    康宁仓惶地转头,想要找出一点点这时刻这场景的破绽,来证明当下这一切都只是他一场荒诞不经的噩梦而已。
    但他只看到了跟在他身后那些同样惶恐不安的脸。晦暗的月夜,碧涛等人身着素衣,手中提着一盏青白的灯,竟好似一群憧憧的鬼影,叫他心里都生出一种阴森的冷来。
    然后他就被拥进了母亲真实又温暖的怀里。
    赵贵妃哽咽地搂着自己的孩子,拥着那幼小清瘦的身体,心里是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就始终激荡沸腾着的恐惧,那让她甚至怜惜起她一直敌视厌恶的杨妃来失去亲生骨肉对任何一个爱孩子的母亲来说都是不下于灭顶的灾难。
    她在宫墙外吻着儿子的头发,也是到了此刻才终于感到一切飘飘忽忽的幻想落到了有形实处。她的孩子就被她拥在自己无坚可摧的两臂之间,且比她更加的恐惧慌张,那让赵贵妃瞬间又生出无限的保护性的力量了:
    别怕,宁宁,她牵住儿子的手,好像还是多年前在永春宫温暖宁静的殿里,扶着那个小宝贝蹒跚学步的时刻了,母妃在你身边,你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第25章 母亲 康宁实在困极了,他闭上了眼睛
    景宸宫外, 康宁远远就听到了杨妃凄厉的哭嚎。
    那是一种痛极了的人才能发出的声音,远别于杨涵一贯于伤春悲秋的时刻在徽帝和太子面前娇柔动人的啼泣,更近似某种受伤了的野兽的哀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