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若不是这几年朝廷一直潜移默化地宣传南疆也是大梁国土、南疆人也是梁人同胞的概念,又时有南夷人在边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消息传播,百姓们是很难理解皇帝为什么非要大动干戈地收回那穷地方,又要跟有南疆隔在中间、与大梁八竿子打不着的南夷打一仗的。
    故而戚长风此言一出,因为这场变故对他多少有些迁怒的赵贵妃都愣了,你这孩子说什么呢?本来还有些怪戚长风把儿子带出去的赵贵妃下意识反驳他,什么叫躲在京城够久了,要回到南疆?难道陛下养你几年,如今还会把你赶回去不成?京城难道要放不下你了,你还要跑到哪儿去?
    戚长风深深看了一眼床上苍白昏睡着的小孩子,神色依然没有任何的动摇:今日这一场刺杀,小殿下这一场病,还有他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了,某种一直隐藏着的、尖锐刻骨的仇恨在他眉宇间一点点浮现了出来,还有京郊林中那些无辜丧命的普通人家,都与奚南王脱不了干系。他的狗命在他脖子上寄了这么长时间,我不想再继续这样等下去,让更多的人因此受难了我知道陛下原也准备在明年春天时开战。小子愿请为军前一小卒,只盼能亲手将这大逆之人斩于马下。
    皇帝沉吟着没有说话,只审视般地紧盯着面前他宠爱了三年的这个边疆少年。
    可赵贵妃是个做母亲的人。此刻便是一个不熟识的少年人站在眼前,她也不会忍心看他去生死由天的战场上拼命。何况殿下跪着的这个是整天跟她儿子玩在一起的英俊小郎君,他丧父丧母地跟着她不靠谱的弟弟来了京城,皇帝虽然多有恩宠,到底跟亲妈比不得,这三年里她算是代了半个母职一样照料他,心里未尝不多对他心疼几分,真论起情分来,别说宫里别的那些个皇子公主,恐怕就连她亲大哥所出的赵家侄儿侄女还差上几分呢。
    现下她亲儿子遭了大难病倒在床榻上,戚长风又在这时候跳出来说要去南疆的战场上打仗,她听得那股伤心劲儿都不由去了几分,一股怒火顺着后脊梁猛地就窜了起来:
    戚长风,你发梦呢!你以为仗是这么好打的!跟着武师傅操练几年就能取奚南王的首级了?贵妃一对美目圆瞪,那一刻竟跟戚长风记忆里他亲生母亲的形象微妙重叠了,陛下这几年早就为战事做足了准备,哪里会缺你这样一个还没成年的孩子!你是不是以为自己长足了个子就行了?你这个年纪,你去征兵人家都不会招你!
    戚长风在那一刻眼眶微微湿润了。
    他没有说话,也说不出话来。他伏下身,把额头贴在皇子寝殿的地面铺设的厚毯上,只无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愿和坚持。
    在那一瞬间,他脑海中飞驰过了许多场景,一时是他阿爹阿娘笑着的面容,一时是发生刺杀的树林中那平凡人家冰凉的尸体,一时是家乡白河的阿凤姐把新生的小女儿放在他用身体挡住的竹筐里、抄着刀出门杀南夷人的背影,一时是春日里赵贵妃倚在塌上慵懒地指挥嬷嬷为他和康宁量体裁衣。
    而最后的最后,那折磨他一路的画面又在他眼前闪现了康宁一口血呕出,面色惨败地从树杈上跌了下去。
    戚长风闭上了眼睛。他听见了皇帝沉声地询问:
    长风,就像贵妃说的,京城如今也是你的家。你若留下,朕也会好好的养你一辈子。你可真的想好了?
    我想好了。
    第22章 阴霾 你没有死啊,我在做梦吗
    徽帝骨子里确实有帝王那种开疆扩土的欲望,只是他会为了一场实力差距原本就悬殊的战事做足几年的战争准备,尽量把征战对民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愿意秘密把心爱的小舅子千里迢迢派去南疆,救回戚家夫妇的孩子,而不是张扬地派去一队使节,一边宣扬南夷与奚南王的不义、一边用些华丽无用的名头昭示对烈士遗孤的重视和荣宠这样和异姓王撕破脸的做法,估计戚长风的小命没等到皇帝的人就会断送了。
    他是一个总体来说还比较有人情味的皇帝,虽然确实有将南疆出身的戚长风培养成一员征南大将的打算,但他并没准备在明年春天开战时就把戚长风放出去的。开玩笑,他精心培养了这小子三年的时间,在他身上用的心思快赶上他用在二儿子三儿子身上的了,难道是为了在甫一开战就把他送去做炮灰的吗?
    便是脑后天生长了反骨的赵云侠,当年也是被皇帝在京城拘到了十八岁才终于舍得放出去的。
    在皇帝和诸位主将这几年反复的推算设想中,朝廷与奚南王的战事想是两年之内便可以结束。但是对于更加辽远偏僻、神秘复杂的南夷,这一场民族之间跨山跨海的战争绝不是三五年内可以有结果的,在那个时候,才是皇帝所计划的熟悉边疆风貌的戚长风能派上用场的正确时机。
    这些年里,徽帝一直也在策反和培养能够熟悉边疆风俗地貌、同时愿意为朝廷效忠的人,只是有几乎已经跟朝廷明着撕破脸的奚南王和极度排外的南夷小国从中作梗,效果并不理想。梁朝人在那里潜伏本来不易,便是南疆本地被策反的武林人士,也经常会在和异姓王沆瀣一气的南疆众门派的排查之下快速暴露。
    在这种情况下,当年皇帝收养戚长风时隐约埋下的念头,如今竟变得至关重要了起来。只是就像皇帝自己说的那样,戚长风仍然可以自己决定,若他愿意在京城安定平淡地过一生,皇帝也会好好地养他一辈子的。
    而戚长风却比皇帝原计划更早地提出了要随军南下。如果说燕归的暴烈是流于言表之外,那么戚长风的血性就燃烧在他脊梁骨髓之中。京中的生活再安然美好,在他做完他想做的事之前,这里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镜花水月,是他不配也不能沉溺进去的梦幻泡影。
    戚长风在皇帝的清河殿前跪了半日,直至康宁从昏迷中醒来,徽帝才终于松口答应了让他在前锋将军温丹麾下做一名亲卫兵。
    距离戚长风离开京城只剩下一个冬天,但他很快就顾不上这件事了。
    醒来的小皇子吃不下任何东西,连喝一口清可见底的白粥都会很快连咳带呕地吐出去。康宁看着眼都哭肿了的赵贵妃,勉强自己把端上来甜汤羹一勺勺强吞下去,但是他忍了又忍,还是哇地一声将刚喝下去的汤羹吐了一被子,到了后面他甚至就是在干呕,整个人陷入了无法停止的痉挛中,吐得连呛带喘,赵贵妃哭着用帕子给他擦嘴擦脸,却擦出了巾上缕缕血丝。
    请来看诊的太医俱都对此束手无策,连王老太医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说要缓一缓,等小殿下自己愿意吃下东西才行。
    只是这样虚弱的小东西,汤喝不下药喂不进,他还能活几天呢?
    到了这一日夜里,宫里有头有脸的人物甚至都纷纷前来探望了。虽然哪个也不会在面上表现出来,但他们的意思就是不看好这位勉强活到十岁的小皇子这次还能大命不死挺过去了。小殿下虽不是药石无医,眼下却药石不进,难道这样一个虚弱多病的小孩子还能凭着仙气儿活下去不成?
    赵贵妃根本不许这些人进她儿子的寝殿里,在永春宫的前殿就把人都给拦住了,她甚至都不愿过去虚情假意地看这些人的殷勤担忧,只留了浣青在前殿陪着众人支应。贵妃的泪这时已经流不出来了,她就待在康宁床边,待了一整夜,端详着床上孩子那不甚安稳的睡颜,心里飘飘忽忽的都是康宁从小到大围在她身边的样子。
    绝不会有事的,做母亲的心里生出一股无来由的笃定,康宁小时候,前前后后请过来的那些疾医都是怎么说的?可我一个字都不信。我的儿子,我难道还不知道吗?后来怎么着,他还不是好好地长到这么大了。
    皇帝牵着儿子的小手,已经没有力气去回应贵妃的话。他在那刻不知怎么的竟生出一个奇妙的念头来是不是康宁原本该是天上一个无忧无虑的小仙童,凡尘配不上这样一个孩子,所以他和贵妃才怎么也留不住他呢?
    殿内的惊呼声打断了皇帝已经飘得太渺远的思绪。
    消失了一晚上的戚长风竟然在子夜时刻牵着一匹马走进了这华贵广深的殿里。那画面过于离奇,众人都惊住了,甚至一时都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帝妃倒是认得这匹有点脏兮兮的小马。这匹有点弱有点傻、原本要被京郊侍马场丢掉的小马是儿子的心肝宝贝,康宁给它起名叫玉宝,是被小皇子像养怀里的小猫小狗那样宠爱着养大的。
    前日戚长风二人出事后,宫中一直是乱糟糟的,众人围着小皇子忙前忙后,又哪有人想得起回去事发之地找这匹小马。
    戚长风这两日也被太多的事冲的大脑一片空白。在康宁醒来前,他全副心思都放在对奚南王和南夷人的仇恨之上,多年的血仇终于要着手解决了,他又开始像刚失去父母那段时间那样频繁地想起自己亲人和敌人的面容。
    而小皇子清醒后,戚长风的全部注意力又回到康宁身上,为他的痛苦症候焦躁着急,直到太医也给出无能为力、要小皇子自己能咽下食物才行的回复,他才想起当时被他们留在原地的玉宝,希望能找回这匹小马,让康宁的心情好一些。
    放在平日,这样牵马进殿的荒唐事自然绝无可能发生。可是此时的皇帝和贵妃也束手无策了,只能看着那沾满尘灰的小马一步步走到皇子的塌边,屈起前腿跪了下来。玉宝又惊又饿了两天两夜,直到此刻看见主人,才委屈地低下头来,在康宁身上轻轻地拱。
    它的动作又轻又温柔,康宁却一下子就醒过来了。
    玉宝,小皇子的声音虚弱而沙哑,他无力地抱住拱在自己身边的马头,抚摸着马儿的鼻子,你没有死啊。我在做梦吗?
    玉宝一直在原地等你。戚长风走了过来,我回去找时,它还在我们当初抛下它的那片林子里藏着。他应当是一直没吃没喝,躲在一片灌木后面,听到我喊他的声音才从里面跑出来了。
    幸亏戚长风回去找了,这匹傻乎乎又反应很慢的小马,在外面根本就活不下去的。吃惯了精心调配的豆子草料,外面生长的树根野草他是一口不吃的。
    玉宝,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支撑着康宁,他爬起来跪到塌上,张开两只手臂搂住了他心爱的小马,前天的事把你吓坏了,是不是?小皇子把脸埋在马儿温暖的毛上,轻声地呢喃,你也吃不下饭了吗?不要怕。不要怕。你现在已经安全了。你回到我的身边了。
    也许是一匹需要主人去爱的小马给了小皇子振作的力量,或者前半夜沉沉的一觉还是让他多少缓过来了一些,在天亮之前,他终于喝下了半盅熬得极软糯的粥食,没有再皆数吐出来。
    吃得下东西,喝得进汤药,宫里的疾医和御厨就都好施展了。一时之间,御膳房在宫中六府简直风头无两,哪个厨子进上的吃食能让那位金贵的小殿下多用几口,几乎立刻就会得到徽帝隆重到夸张的赏赐。
    如此精心调养了半旬,康宁终于一点点缓了过来,能起身扶着碧涛在寝殿里走一走了。
    只是身体虽然在慢慢恢复,他的精神却始终不大好。那一日发生的事给小殿下过去十年纯净懵懂的世界蒙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丝阴霾,他直面的那无辜女孩的死亡、那一场惊险刺激的追杀,甚至暗卫们当时对戚长风的性命漠然到冷酷的舍弃,让他几乎是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蒙昧痴愚,和他自以为平静安稳的生活背面是什么样子的。
    他第一次生出了一个问题,而那问题几乎要把他整个人都击溃压垮了
    那个住在树林里、爱笑的妞妞,她是因为他才死的吗?是因为他惯去那片练马,那些黑衣人要在树林的房子里潜伏刺杀,所以才把那些无辜的人都杀死了吗?
    那么,只因为他心情不愉,戚长风带他出宫散心一事,究竟害死了多少性命呢?
    而这些真的是第一次发生吗?为了维系他天真无知的快乐,为了堆砌他任性娇蛮的幸福,在澄净日光下,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又曾滋生过多少黑暗阴霾呢?
    第23章 琉璃 春日的风已经从远方吹来了
    所有人都知道戚长风很快就要离京了,除了康宁。
    但即便如此,这个冬天对于康宁来说也已经足够难过。
    有时候像梁徽帝那样的人,总以为他真的可以把心爱的柔弱的孩子养在纯白的云端,给他建上一座透明的琉璃房子,一切风雷电闪、灰泥尘埃都会由他这样无所不能的父亲挡在外面。康宁目之所及,永远都只会有明月星辰、朝阳晚霞。世间男女老少彼此相爱,小孩子都会在有星星的夜晚回到母亲身边。
    但人呼吸空气,饮食五谷,概莫能外地活在这真实的人世间,便永远无法脱离滚滚红尘的浊气与人类驳杂的欲望,更绝无可能永远无知无忧、不受裹挟。再厚重的城墙也总有风霜透入,而越是严密保护、不肯叫他吹到一点风雪的孩子,越是难以捱过寒冬。
    如果说在京郊的林中发生的那场祸事是飘进小皇子琉璃宫殿中的第一丝阴霾,那么接下来,缕缕暗影都开始从小孩子曾以为澄净无波的水面下浮现出来。
    在冬日漫长的养病生活中,康宁在有心人的引导下,终于得知了好些年前的一件事。那时他还极小呢,而三皇兄的年纪也不大,还是个赤诚勇敢、又禁不住幼弟撒娇的小小兄长。
    黎衡晏在一个夏天的午后,从众人都以为小皇子在那睡熟了的皇帝的寝宫把弟弟偷了出去,其实他们跑出去的距离根本不远,不过是遥遥望见了靠近前六殿的内宫门,呼吸了片刻殿墙外的空气,半盏茶的功夫就被一群人大惊小怪地找回去了。
    皇帝骂了三皇子一通,却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不轻不重地罚三儿子抄了两卷书。
    自那以后,康宁便一直同他三哥关系最密。他却早忘了在幼年那次出逃后,他有半个月的时间没再见到过他三皇兄,而他三皇兄身边伺候的小太监,经那一遭也再未于宫中出现。
    直至这个格外寒冷的冬日,他才终于知道了,在他们被抓回来的那个下午,在康宁回到赵贵妃身边歪缠要点心的同一时间,三皇子正跪在陈嫔面前,被他自己的母亲红着眼睛抽了满背的血棱子。
    你怎么敢这样莽撞?你以为那是你同胞的弟弟吗!你以为你跟他一样贵重吗!陈嫔又心疼又恨铁不成钢,手下得重且急,把三皇子柔嫩的后背鞭出了一道一道青紫骇人的肿痕。
    母妃为何要如此!父皇也并没有生我的气!黎衡晏含着泪问他的母亲。
    那是因为这位金贵的小殿下没有出什么事!陈嫔几乎控制不住地把一些她长久以来的嫉恨不平发泄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你以为你是什么牌面上的人物?你母妃我又是什么牌面上的人物?你以为我是你大皇兄那宠冠后宫的母妃吗?你以为太湖陈家是贵妃背后的赵家吗?咱们两个加起来都不够在你父皇那里赔四殿下一个人的!你懂不懂啊!你懂不懂啊!
    在那一刻,来自生母的感情上的伤害几乎超过了黎衡晏受到的身体伤害,他憎恨又伤心地梗着脖子吼了回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