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无论是打仗还是灾年,估计只有棺材铺的生意最好。
    看着棺材铺外头排着长长的队,杨婵感叹。
    “这里人太多,不如我们去另外一家?”赵远山道。
    “也好。”本来杨婵不需要来,只是她要给她自己的父母订寿棺,自然不能不来,连带着杨平也一块过来了。
    杨婵很矛盾,她不想告诉小孩太多复杂的东西,但是身为嫡子,不能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祭拜。
    “姐姐?”杨平见到棺材铺,心里其实已经明白,但是他还是问了一句。
    他理解姐姐瞒着他的心,本以为姐姐会一直瞒下去。
    摸摸杨平的头,杨婵浅笑道:“爹娘去了很远的地方,我们现在找不到他们,不过姐姐想到一个办法,往后平哥儿可以到一个地方说话,将自己最近的事告诉爹娘,他们都能听到。”
    杨平点头,“那我能听到爹娘的话吗?”再也听不到了,他知道,死了就是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的意思,就和白姨娘生的弟弟一样。
    爹爹和娘亲也一样,再也不会醒来,爹爹再也不会教铭哥儿读书识字,再也不会严厉呵斥铭哥儿顽皮,娘亲再也不会慈爱的抱着他讲故事,再也不会做好吃的糕点给铭哥儿。
    杨平低下头,泪珠在眼眶中打转,却忍住没掉下来,他是杨铭,不是杨平,等日后,他会叫杨铭。
    “爹爹和娘亲……”杨婵看着懂事的杨平,心下酸涩,抱起他,“只要平哥儿想他们,他们就会去梦里找你。”
    没过成人礼都算夭折,不可以入祖坟,所以像赵远山的大弟大妹堂弟堂妹都不得入祖坟,到底兄弟姐妹一场,赵远山买了薄棺,打算葬到新的坟地去,逢年过节,也好烧点纸钱过去。
    至于他的爹娘还有叔伯们,买的都是还算过得去的棺木,一副二两银子,绝对不算差了。
    杨婵看了赵远山一眼,还真老实,也不知道给自己爹娘买好些的。
    不过她到底没说什么,死不带去,人都已经没了,再好的棺木都是白搭,再者给自己父母好,给叔伯不好,估计也会被人说道。
    轮到杨婵买时,她同样买的二两银子一副的棺木,银子没让赵远山出,订下两副,杨婵突然想起她的大弟弟。
    脑中似响起一阵惊雷,因为她穿过来后没和他见过面,也没怎么听人提起,包括原身的前世记忆,抄家后他也一直没出现,故而有些忽略了这个弟弟,此时买棺材之际才想起。
    也不知道他如何,知道家里抄家,应该不会傻到跑回去吧?
    随即,脑中一个身影一闪而过,杨婵觉得自己似乎错过什么,到底没什么印象,只希望他能没事。
    买了棺材,手上只剩下二十三两银子,杨婵想着要不要拿出自己的银子,就听赵远山道:“先用着,若是不够,我奶奶和娘还留下一些首饰。”
    杨婵垂眸不语,那是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去想的办法,如今绝对没到那地步。
    既然到了镇上,干脆带些东西回去,像是点心还有干菜。
    路过菜场之际,杨婵见到有人在卖小鸡仔和小白菜,心下一动,青菜真的很久没见到,看了着实眼馋,还有小鸡仔,他们现在住在乡下,后边院子大,不养可惜了。
    问过价钱,比之前贵了一两文,赵远山点头,灾年刚过,这些确实会贵一点。
    既然价钱没问题,杨婵便买了一斤小白菜,家中不远的地也种了青菜,过上不久就能吃上,没必要花太多钱买蔬菜,鸡就不同了,养大能生鸡蛋不说,还能吃肉,她一口气买了六只鸡仔,五只母的,一只公鸡。
    她还看到了有卖猪和卖牛的,猪她暂时不想养,倒是牛,要是能养一头,家里干活还是到镇上来一趟都方便很多。
    “那牛老了,等明年咱们攒了钱,正好能买刚长大的壮牛。”赵远山家中曾有头牛,只是这次水患,也被冲走了。
    想想手里的银子,确实要省着些花,杨婵便没说什么。
    回到家,见小草正拿布头练手,杨婵过去看了眼,针脚还算平整,“先别缝了,和杨平一块吃点桂花糕,我这就烧饭。”
    人其实没有什么学不会,只能说有没有心,杨婵如今点火烧饭那是样样熟练,炒的菜也越来越好吃,也可能是吃习惯了。
    饭是早上就已经煮好,几分钟功夫,炒了三个菜,一个青菜,一个梅菜豆腐,一个豆芽,在乡下来说绝对丰盛。
    饭后,正在整理前院的赵远山听到敲门声,打开一瞧,是红着眼的赵小花。
    “大姐,怎么了?”赵远山忙让开身子让她进门。
    “远山,这次你可一定要帮忙。”赵小花面色嘴唇皆是苍白,眼底闪过绝望之色。
    ☆、第22章 人心
    “石头和妞儿,叫瓦给砸了,你可要帮帮大姐。”赵小花六神无主,只知道反复念叨这几句。
    赶出来的杨婵听到这话,忙推了赵远山一下,匆匆交代小草和杨平在家呆着,跟赵小花一起朝刘家村赶。
    出门走了几步,杨婵脚步一顿,“你们等我会。”
    这时候赵小花心急如焚,见杨婵还不跟着一块走,顿时心生不满,“杨姑娘就别去了,让远山跟着我一块去就行。”竟是弟妹都不叫,改成杨姑娘。
    杨婵皱眉,她只是想着村里大夫不好,万一去镇上,肯定要花费不少钱,想回去拿些银子。
    到底是因为孩子心急,杨婵不和她计较,“你先跟大姐过去,我一会就来。”转身回家拿了碎银子,想了想,又将六百两的银票带在身上。
    “石头和妞儿一向听话,怎么会被东西给砸了?”路上,赵远山问道。
    “这不是刚飘了点雨,我就去把菜种上,想着路滑,就没带两个孩子,谁能想到他们会跑出去找我,村里到处在造房子,路过的时候,被屋顶掉下来的瓦给砸了,早知道我就该带上他们一起去种菜的。”赵小花声音有些哑,想到两个孩子满脸是血的样子,身子就一阵发虚。
    孩子爹走了,她如今就剩下这两个命根子,可不能出事。
    “会没事的。”赵远山也不知该如何劝慰大姐,心里同样着急,他剩下的亲人不多,希望都能平平安安。
    杨婵拿了钱赶到刘家村时,那边已经在套牛车,果然如她所料,村里的郎中根本没办法,只能到镇上的医馆试试。
    “没事吧。”杨婵喘着气问道。
    “不太好。”赵远山抿了下唇,满脸凝重,刘家村的郎中医术不错,如今他都摇了头,怕是难了。
    “不会的,镇上大夫不行,咱们就去县里,那里的大夫一定比镇上要好。”杨婵安慰赵远山。
    古代医疗落后,两个孩子有是被砸了头,流了那么多血,怕是不好治。
    听到杨婵的话不止赵远山,还有一旁的赵小花,她的双眼一亮,不断点头道:“对对对,咱们应该去县里,那里的大夫好。”
    同村的郎中劝住她,两个孩子怕是撑不到县城,还不如现在镇上看看。
    这下,赵小花又没了希望,比之前还要绝望。
    杨婵看着难受,有心安慰,却发现说什么都没用。
    救人如救火,村里几个壮实的汉子都帮忙推着牛车,快速赶往镇上,杨婵小心看了下两个孩子,本来就消瘦的小脸,这会连半点血色都没,脸上沾着些许血渍,头上缠着白布,有些地方已经被血渗透,气若游丝,看着就不好。
    杨婵侧头问郎中,“我这有一瓶人参丸,不知道有没有用?”都说人参吊命,人参丸不知道可不可以。
    “快给我瞧瞧。”老郎中算是看着两个孩子长大,自然希望他们能健健康康长大,听到杨婵有人参丸,立马让她拿出来。
    半响,老郎中给两个孩子一人喂了一粒,道:“这是上好人参做的,勉强能用,不过若是镇上有人参,最好还是用参片。”
    赵小花目光又重新亮起来,看着杨婵,哭道:“谢谢弟妹,谢谢弟妹。”
    杨婵只点头,得!又改弟妹了。
    平常要半个小时的路程,如今只花了十分钟就到了,几人喘着气,送到镇上最大的医馆。
    “大夫,赶紧看看这两个孩子。”有了人参丸,两个孩子气色稍微好一些,但是老郎中告诉他们,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见到医馆的大夫,几人七嘴八舌的说了经过,然后让开位置让他看病。
    “你们给两个孩子用了人参?”老大夫看了许久,先给两个孩子扎了银针,瞧着呼吸平稳许多。
    “是,有问题?”赵小花小心的问道,眼神扫了杨婵一眼,像是大夫只要说有问题,就是杨婵的错。
    这下别说杨婵,就是赵远山都皱眉,大姐这是怎么了,杨婵的人参丸自己都不舍得吃,这回为了救两个孩子给拿出来,她竟然还觉得错了。
    “没,多亏了这人参,不然两个孩子怕是撑不到我来救他们。”老大夫摸了摸胡须,让人将两个孩子抬起来放到床上。
    “孩子的包扎挺好,不用拆了重新包,就是不知颅内如何,我先开两副药,让他们喝了,若是明日天亮前能醒,那便没事,若是不能醒,老夫也无能为力。”老大夫又给孩子施了几针,而后开了药方,让人去煎药。
    听到老大夫的话,众人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两个这么点大的孩子,瞧着让人揪心。
    现在家家户户都忙得很,赵远山谢过帮忙的人,让他们先回去,心里记下这些人的名字,等回去再还人情。
    约莫四五个小时后,石头最先睁开眼,赵小花激动的上前,却不敢碰他,说了没几句,妞儿也睁开了眼。
    “恩,两个孩子既然醒了,证明问题不大,我再给把把脉。”老大夫给把了脉,又看了两个孩子的眼珠,而后问了几个问题,“我给开药方,喝上一月便好。”
    赵小花听了,千恩万谢,等到了付钱之际,才想起自己根本没带银子,其实就算全部带上,也不够付医药费。
    这老大夫人不错,并没有收别的费用,只收了药钱,只是两个孩子气血大损,里头添加了几味补药,就算不添加着几味药,其中治病的一味也不算便宜。
    “需要多少银子?”赵远山走近问道。
    “要五两银子一副。”赵小花脸色雪白,她知道弟弟家修了房子又办了丧事,也不富裕,但是她还是抱着希望看着赵远山。
    赵远山想起家里仅剩的二十两银子,只够抓四副药,一人才能吃两天,那如何能行。
    “我这还有些银子,先用我的吧。”杨婵听到他们的对话,道。
    “那怎么行,这是你娘留给你弟弟读书娶妻用的。”赵远山摇头,“先买四副药,余下我来想法子。”
    “远山。”听到杨婵有钱,赵小花双眸一亮,转而听到赵远山拒绝,心下一沉,焦急叫道。
    “大姐,这是杨姑娘的娘亲留给他们姐弟的银子。”赵远山目光幽深,吓得赵小花往后一退。
    她知道,别说杨婵还没嫁入赵家,就是嫁进了赵家,不将银子借她也是有理。
    “钱财乃身外之物,哪有人来的重要。”杨婵冲赵远山摇头,又冲赵小花道:“这钱算是我借你,可是要还的。”赵小花的为人她算是看出来了,自私,自我为中心,还爱拿大,最后还得加一个,记仇不记恩,典型的小人。
    “当然,当然,本来就是借的。”赵小花点头,她原本就没想白拿,其实她也有优点,就是识时务。
    往后要靠远山的事多着呢,自然不能得罪杨婵,再说这会还需要杨婵的帮忙。
    一个月就是三十副药,两个孩子六十副,就是三百两银子,都可以买四十亩良田,绝对是一大笔银子。
    杨婵故作为难的取出银票,将那张五百两的给老大夫,找回一张二百两银票。
    赵远山在边上张了张嘴,到底没说话。
    受伤的是他两个外甥,他不能为了面子而阻挡救命药,其实他方才说的想办法,也只是将家里的首饰给卖了,实在不行就是卖地。
    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这会见到石头他们没事,赵远山和杨婵就起身打算回去。
    “你们赶紧回去吧,小草和平哥儿估计都饿坏了。”现在孩子没事,赵小花又恢复原来爽利模样。
    回去的路上,赵远山道:“我……”
    “不必说了,救他们不过是爱屋及乌,要不是因为是你外甥,我才不会救,要真觉着欠我,往后对我和平哥儿好些。”杨婵扫了他一眼,道。
    “自然。”随即摇头,“就算没这事,我也会对你们好的。”
    杨婵笑笑,她相信赵远山的人品,会这么说,不过是加深一下筹码,钱都已经付出去了,话自然也要说的漂亮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