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侍女依照惯例拿起纸张在席间游走,这一回满座宾客是真心实意地流露出惊艳之色。
    戚铃兰也看到了陆之珩刚作的诗,是她未曾预料到的水准。
    如果说陆伏生刚才那篇通篇彰显豪迈,那陆之珩这一篇则是清新幽渺、意蕴无穷。
    陆伏生默写的那篇豪迈之诗更像烈酒,酣畅之后大呼一声“好酒!”便作罢,陆之珩这篇更像一杯好茶,浅尝一口,回味无穷。
    云翊叹道:“从不知太子殿下有如此诗才,今日一读才知自己才华浅薄。若是殿下早有此诗流传京中,臣岂敢以文人自称。”
    徐公子也道:“殿下此篇诗作看似是写初春景象,花开草长、满园桃香……细品之后却有一股惆怅之意,令人叹息。前有诗‘我言秋日胜春朝’一改悲秋习气,今有殿下《叹花朝》反盎然春意而行。好诗,好诗。”
    陆伏生何曾想到陆之珩一出手直接将他的风头尽数夺去,顿时气血上头,阴阳怪气道:“我怎么不知道殿下还有这诗词造诣?殿下为花朝春宴预备良久啊。”
    “学问才华确实不是一日能习成,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便是这个道理。”陆之珩从容接招,笑盈盈对上陆伏生愤怒的目光,又举杯道:“孤与五弟共勉。”
    共你娘的头。
    陆伏生脸色极差,丝毫没有端酒回应的意思。陆之珩也不和他计较,独自饮下一口热茶。
    舞文弄墨比拼诗才的环节是过去了,但平昭公主没忘记前边还有一张古琴。
    今日世家公子与高门贵女同在,不能只顾前者而忘了后者。
    平昭公主一提出弹奏助兴,吴悠宁作为春宴另一位主办者,欣然请命上前。
    不过她擅长的并非七弦琴,而是玉笛。
    她早有准备,自带玉笛一支,倾情吹奏一曲,余音绕梁不绝。又是几位以才女著称的姑娘先后展示才艺,都博得了满座赞誉。
    左右前后陆续得了赏赐,戚铃兰自岿然不动。
    戚书兰有些着急了,小声道:“姐姐是会弹琴的,怎么不弹一曲,借此机会让大家认识认识?”
    还在闺阁中时,戚铃兰确实擅长音律,琴筝古瑟都精通。
    只是嫁入东宫以后,弹琴自乐的机会越来越少,粗略算来她已经有四五年不曾碰过丝弦了。
    再看自己白皙修长的双手,戚铃兰心下有些惆怅。
    就在此时,平昭公主的目光落在了她身上,唤道:“本宫听说今日春宴端信伯之女也来了,戚姑娘出入京城,何不借音律与众人相识?”
    戚书兰急忙拉扯姐姐的袖子:“姐姐,公主点你了!”
    戚铃兰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向上位盈盈一拜,礼数周全叫人挑不出错来。
    “即使如此,臣女便献丑弹奏一曲。臣女琴艺不精,还望诸位贵人海涵。”
    她挽起袖口上前去,跪坐在丝绸面料的软垫上,琴桌的高度不高不低正正好。
    抚摸琴弦,深吸一口气,曾经的琴艺与乐感翻涌回到记忆中,一起手便吸引了满座目光。
    古琴声音沉闷,音量也不如古筝那么响朗,唯有满座寂静才能真正听清每一声琴音,只有全神贯注才能体会琴音中饱含的情绪。
    戚铃兰已然陷入自己的情绪之中,忘却了周围的人和事。如此全情贯注弹奏出的音律,自然而然有一种牵动人心的魔力。
    无论是右侧的贵女们,还是左侧的公子少爷,都已经被这琴音带入情绪之中。
    惆怅惋惜、韵味绵长。
    不知怎的,许多人心头忽然产生一个想法。如果此时有人和着琴音朗诵太子殿下方才所作诗篇,应当是十分融洽、极其契合。
    陆之珩凝望着她,怔怔出神。
    似乎是十几年前,久远到他已经快要忘记,在前世的端信伯府门外,他曾听过这样的琴音。
    那时他也像今日一样,深深地陷在了她的情绪里。
    他问下人,弹琴者何许人也?
    下人答曰:端信伯嫡女戚铃兰。
    陆之珩并不了解戚铃兰在家中的事情,后来成婚多年,戚铃兰也从来没有提起娘家的事情。
    可他记得那段琴声,似是诉说着与他相通的情绪。
    不尽相同,却十分相似。
    只是后来她成了太子妃,辗转于权谋之间,再也没碰过琴。
    ◎最新评论: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砸下了一颗手榴弹】
    【哈哈哈哈哈哈,大家哄傻子】
    【皇子还需要做假诗争面子吗?即使他做得乱七八糟,只要他想,照样会被捧为第一,做假诗就太不自信了。自古以来,也没有哪一位皇子是凭借诗做得好当皇帝的】
    -完-
    第8章
    ◎相遇◎
    一曲尽,意未绝。
    戚铃兰双手停在琴弦上,回味了良久、良久。满座宾客同样深陷其中,品味了良久、良久。
    直到平昭公主轻咳一声,将众人从无尽忧愁中抽离出来,“此曲天上有,人间几回闻……今日听了戚姑娘的琴音,本宫才知诗中意境。”
    戚铃兰这才起身,向平昭公主欠身福礼,“公主殿下谬赞了,臣女愧不敢当。”
    陆伏生嗑了一颗瓜子,啐掉瓜子壳,扭头瞥向陆之珩:“太子殿下以为如何?”
    陆之珩心有万千思绪,想化作一句……想她了。可眼前的她,又不全然是她。
    他默了良久,只道:“看赏。”
    太监捧着赏赐送戚铃兰回到席间,戚书兰看着那满壶金豆子眼睛都直了。
    可她又忍不住望向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究竟觉得如何?
    她怕太子殿下对姐姐的琴音不屑,又怕他太过喜爱……姐姐处处都好,容貌皎皎,才艺精妙,若是入了殿下的眼,殿下哪里还看得见她?
    戚铃兰谢了赏赐回到席间坐下,扭头却发现戚书兰兴致不高。等别家姑娘上前去弹琴表现,她才扭头问道:“你不是一直盼着这金豆子,怎么拿到手了又不高兴了?”
    戚书兰掩饰去复杂的神情,勉强笑笑说:“只是陷在姐姐的琴音里,有些惆怅而已。”
    戚铃兰笑了,拉着她的手说:“倒是我的不是了,好好的花朝节不该弹这伤心的曲子。”
    …
    自戚铃兰弹奏一曲古琴曲之后,后来其他姑娘的琴音都显得黯然失色,渐渐地也没有人愿意上去自讨没趣了。
    平昭公主自然而然转了话题,宣布宴会暂告一段落,请各位尽兴游园漫步赏花。
    陆伏生自从被陆之珩压制一头之后便有股郁郁之气久久不散,听了这话终于如释重负,带着下人离开别苑打道回府了。
    陆决明看着五弟扬长而去的背影,深深叹了口气,对陆之珩道:“五弟年纪还小,这任性脾气一时半会怕也改不过来,殿下千万别同他计较。”
    “当然。”陆之珩淡淡应道。
    另一边吴悠宁拉着戚家两位姑娘去桃园南边的湖边看锦鲤,一边走一边夸赞戚铃兰的琴艺,夸得她面红羞涩,蛮不好意思的。
    路上其他贵女见了戚铃兰也要上前打声招呼,一打招呼又免不了吹嘘她的琴音。戚铃兰虽然早已习惯被阿谀奉承,但此时还没有太子妃的身份制成,实在不宜如此接受众星捧月。
    树大招风,总有人会心生嫉恨,从而惦记上戚家。
    她寻了个借口去方便,叫戚书兰先和吴悠宁一起游园,便带着乔茱往无人清静的地方走去。
    “姑娘今日真是惊艳四座出尽风头,叫旁人牢牢记住了咱们端信伯府啊!”乔茱欣喜道。
    戚铃兰叹了口气道:“出风头可不是什么好事,叫她们再吹嘘下去,我就该飘然忘我了。”
    主仆二人绕过林间石子路,穿过假山到东林别院的另一边,这一片有一处阁楼,应当是平昭公主平日休息的地方。此刻众人都聚集在桃林和湖边,这一处显得格外幽静。
    戚铃兰在假山旁的亭子里坐了一会儿,春风卷来几片花瓣落在她乌黑的发髻间,乔茱伸手摘去花瓣,忽然眼睛一转有了想法。
    “姑娘且等我一会儿。”
    戚铃兰不解,“怎么了?”
    紧接着她就看见乔茱去前边桃树上摘了一朵开得正好的桃花回来,轻轻簪戴在她的发髻上。
    乔茱笑道:“姑娘面若桃花,簪上这初春盛开的桃花最是相宜。”
    话音才落,便有一只彩蝶扑闪着翅膀循着花香而来,盘旋片刻后停在了戚铃兰的发间。
    乔茱笑意更甚:“瞧奴婢说什么来着?连蝴蝶都为姑娘的颜色所倾倒了!”
    “就你油嘴滑舌,快给我摘下来,一会儿把蜜蜂也招来了。”戚铃兰笑骂道。
    “好吧。”乔茱扁着嘴又将桃花取下来,随手仍在一旁。
    二人正准备起身,戚铃兰忽然听见不远处传来急促密集的咳嗽声。
    “姑娘,这……该不会是太子殿下吧?”
    都知道太子自幼多病,今日他又恰好来赴宴了,所以一听到咳嗽声,常人第一反应想到的都是他,乔茱也不例外。
    戚铃兰心里是纠结地,随口道:“谁知道呢,也轮不着咱们过问。”
    那咳嗽声没有停止,周围似乎也没有旁人的声音。如果是太子殿下旧疾犯了,为何伺候的人一点也不着急?
    乔茱犹豫了一番还是忍不住说:“姑娘,咱们要不要过去看一眼?若真是太子殿下周围没有人服侍,咱们该去叫人才是。万一殿下在宫外出了什么事情,此事非同小可啊……”
    倒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戚铃兰还是被她说动了,循着声音的源头走过去,寻觅了一圈,才在假山的另一角,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整个人几乎是强撑着靠坐在假山旁,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接连咳嗽的模样像是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陆之珩咳得急了,从袖中摸出一张洁白的帕子捂住嘴,又咳了一阵,那雪白的帕子上多了一抹殷红。
    戚铃兰眉头拧在一起,即便她不想和太子在扯上关系,此时也不能坐视不理。
    她这一身盛装怕是走不快,只能对乔茱说:“你跑快些,立即去回禀平昭公主!”
    “是。”乔茱应了声,撒腿就跑。
    陆之珩听到声音,虚喘了两口气,艰难地回头看了她一眼。
    还真是不巧,初次私下见面就是如此狼狈模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