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席间,戚铃兰的心绪也早已落到九霄云外。
    她只在行礼之后轻轻扫了一眼那熟悉的身影苍白的面孔,很快就刻意移开了目光。
    即便避开了眼神接触,她仍然能感受到自己身上有一道炙热的目光。
    戚铃兰顶着压力一手拂袖一手拎起酒壶,在玉杯中满上一杯玉露琼浆。放下酒壶时,她身上那滚烫眼神非但没有离开,似乎还多了几对目光。
    这是什么道理,她今日是画错了妆容还是穿错了衣裙,这些个皇族贵胄什么美色没见过,都盯着她做什么?
    戚书兰的席位与她紧紧相连,同样感受得到来自上位的目光。
    她已经认出了那人的身影和面目,心中砰砰砰的声音久久不能平静。原来那日马车上擦肩而过的贵人就是太子,她掀开帘子看见的竟然就是太子的侧脸!
    是不是那日他也看见她了,才以如此目光紧紧望着她?
    思及此,戚书兰面上一热,微微泛红。
    旁人打远处看着到发现不了什么,只会以为是什么时兴妆容,胭脂涂得多了些。
    “姐姐,咱们进京那日遇见的就是上面那位太子殿下……”戚书兰私下里挽住戚铃兰的左臂,激动地说。
    即便她已经压抑了语气,声音低到只有姐妹二人能听清,戚铃兰仍是听出了危险的苗头。
    她沉声提醒道:“不可随意打量贵人,这毕竟是长安城,你且小心些别总东张西望。”
    戚书兰“哦”了一声,乖巧地收回目光。
    心思却是愈发活络,难以抑制了。
    上座,陆伏生循着陆之珩的目光在席间粗粗一扫量,很快就定准目标找到了他格外关注的那道身影。
    他微微眯起眼睛审视那甚为靓丽的女子,低声问一旁伺候的侍女:“右侧第二排三位是谁家的姑娘?”
    侍女只扫一眼便认出戚铃兰的身份,如实回禀道:“回五殿下,是端信伯嫡长女戚铃兰。”
    难怪如此。
    陆伏生心下冷笑一声,暗道这病秧子身子骨差劲脑子还挺活泛。
    他那是被美色吸引了吗?
    想想也知道不可能。
    他就是馋端信伯这位朝廷新贵,馋人家手里的兵权。只是哪个将军看得上这样羸弱的皇子?即便他去和戚家姑娘献殷勤,人家也未必愿意让女儿嫁给这样一个男人。
    怕是嫁过来没多久就成了寡妇。
    宴会开始,平昭公主给自己倒了杯酒,又特意叮嘱将太子的酒换成茶,这才举杯向满座宾客示意。
    见上座几位皇子公主先饮了酒,席间众多高门贵女世家公子才敢动口。
    单是饮酒聊天恐怕辜负了今日花朝时节,很快就见平昭公主摆摆手叫侍女和太监搬来两张桌子放在正中间,一张桌上置有笔墨纸砚,另一张桌上放着一张伏羲古琴。
    平昭公主面含笑意,朗声道:“桃花入酒、春风扬兴。这大好时节,满园春色皆风情,可有人诗兴大发愿意上来显露一手?”
    年轻男女的宴会常常有这样一个环节,比拼诗词文采,又或是竞争琴意。博的是一个风雅的美名,也是京中高门圈子里的名气。
    往日竞争者无数,今日则不同。
    各家眼观八方耳通六路,早就听说了五殿下为花朝春宴预谋良久,谁会如此不长眼,去和皇子抢风头?还是最得陛下宠爱的林贵妃之子。
    众人只等陆伏生上前作诗,陆伏生却是高坐上位巍然不动。
    平昭公主的提议不能就这么落了空,一直不曾显山露水的陆决明开口打破眼前尴尬的局面——
    “听闻敬文侯世子云翊广有才名,去岁中秋作咏怀四首传遍京城,不如就请云公子先来?”
    闻言,被点到名字的云翊尚未做出反应,陆之珩眉心微微一凝,往左侧宾客席扫了一眼。
    云翊放下酒杯,倒是不曾推诿,大大方方向大皇子拱手一拜:“承蒙大殿下垂幸,云翊献丑。”
    在众人目光聚焦之下,云翊走上前去,在书桌前闭眼思索片刻,很快就重新睁开眼睛,提笔落墨。
    一篇绝句如浑然天成,词采不算华美,意兴也不算高远,是在格律恰当的基础上,作了一首再规矩不过的诗篇。
    既不丢人,也不抢眼。
    云翊落笔后推开两步转身向上座一拜,两旁侍女上前拿起他写下的绝句游示众人。
    陆伏生粗粗阅览一遍,眼底闪过笑意,扭头看了一眼陆之珩。
    太子的娘家人,也不过如此。
    ◎最新评论:
    -完-
    第7章
    ◎才艺◎
    “闻名长安的才子,只是这般水准吗……”戚书兰也看过了云翊刚作的绝句,心下大为失望,忍不住小声嘟囔。
    戚铃兰是知道云翊的,此人是太子的表兄,是先皇后亲弟之子,为人谦逊儒雅,文采斐然。今日这首绝句绝不代表他的诗赋水准。
    她深谙其中曲折,无非是自掩才华为贵人开路。
    她压着声音对戚书兰道:“今日公主与皇子皆在场,一会儿肯定是要作诗的,云公子虽有才,亦不能逾越贵人。你且想想看,他已经才名冠绝京城,偶尔流传一篇平庸之作,总好过惹来祸事。”
    戚书兰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云翊的才华不止体现于他的诗作,他的书法同样值得称道。方才作诗提笔写就,二十八字行云流水又不乏风骨。
    平昭公主看过之后面露欣然,“好诗啊,不愧是名满京城的云公子!”
    陆之珩不置可否,只配合着吩咐道:“给云公子看赏。”
    话音一落,一旁的太监端上一壶金豆子,只是小小一壶,他端的很是吃力。
    云翊没有推辞,再次向上座拱手欠身:“谢殿下赏赐。”
    戚书兰看得眼睛都直了,忙扯动戚铃兰的袖子问:“姐姐,你会作诗吗?”
    会是会的,但戚铃兰并不想逞这个风头。
    她笑着叹道:“一壶金豆子,何至于让你震惊至此?”
    “姐姐这话说得,咱们家何时见过这个!”戚书兰道。
    戚铃兰用食指点了下她的额头,“往后机会还多着,你今日就好好赏花饮酒,品食糕点吧。”
    戚书兰虽有不甘,但还是听话的没再纠结这个。
    在云翊之后,平昭公主又点了丞相家的徐公子作诗,徐公子的发挥和云翊一般无二,也是中规中矩的一篇绝句。
    等今日到场有诗词才名的公子都上去应付了一篇诗作,身居高位的陆伏生终于动了动袖子,似要起身。
    陆之珩明知故问道:“五弟也要露一手?”
    “不才,献丑。”陆伏生口中说着谦辞,神采却丝毫没有谦虚的意思。
    总算等到这一刻了,席间诸位心头都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陆伏生提起毛笔,十分做作地假装忖思片刻,随后在纸上默下早已准备好的诗篇。
    旁人都是绝句律诗,他笔下却是一篇复古气盛的歌行体诗篇,字里行间豪情万丈,足以惊艳众人。
    诗成,陆伏生扔下毛笔负手退后,脸上尽是傲然之色,“如何!”
    侍女忙上前拿起五殿下高作向众人展示,众人阅览后无不震惊钦佩、啧啧称赞。
    云翊看罢端起酒杯豪饮一口,叹道:“五殿下诗才惊世,臣等自愧不如,有负京中才子之名啊!”
    徐公子也叹道:“唉,云兄诗才尚且逊于殿下,臣这点浊墨更不及五殿下万一。”
    旁人齐齐附和:“五殿下诗才惊世,臣等自愧不如。”
    陆伏生拨弄额边垂下的发须,嘴角高高扬起,“诸位谬赞了,陆某随兴之作,不足称道。”
    上座其余三人哪个不了解陆伏生的功底?一眼就看出这诗并非他自己所作,只是顾着皇室面子,谁都没有挑明。
    平昭公主还是笑着夸赞了句:“五弟才学愈发精进了,父皇若是知道一定很欣慰。”
    为了让父皇欣慰,这么多人哄着傻子演戏,还真是不容易。
    陆之珩眼中掠过几分嘲讽,轻笑着摇了摇头。
    这一丝讥讽,被陆伏生捕捉到了。他径自回到上座,斜眼瞥向陆之珩,故意问道:“太子殿下不作一首吗?”
    席间气氛凝固了。
    众人耳不忍听,目不敢视。
    陆之珩笑意未散,默了片刻,才抬头回望陆伏生,“既然五弟盛情相邀,那孤就不吝惜笔墨了。”
    他还真要作诗?
    戚铃兰不禁往上座瞟了一眼,只见陆之珩扶汪富海的肩站起身,徐徐走向前方。
    在她印象里,陆之珩并不喜欢舞文弄墨,不过他爱好读书,才学总不会差。
    能不能压住陆伏生那篇假以人手的诗作可不好说,至少不会丢人吧。
    “姐姐,太子殿下好有才华啊!”戚书兰又激动了,一边紧盯着陆之珩的身影,一边摇晃戚铃兰的胳膊。
    戚铃兰当真无奈,“隔得这么远根本看不清写了什么,你怎么知道他又才华?”
    戚书兰满目憧憬道:“他长得便是有才华的模样……”
    这是个什么形容,谁能长得有才华?
    脸上有墨吗?
    戚铃兰心下腹诽,忽然又觉得此言不错。陆之珩面如白纸,也不失为一种天生书卷气。
    陆之珩才写下两个字,突然放下笔抬起衣袖掩着口鼻打了个喷嚏。汪富海和平昭公主俱是一惊,先后问道:“太子殿下可是着凉了?”
    “无妨。”陆之珩缓了缓,将写毁的纸张揉成团扔进一旁纸篓,重新提笔蘸墨。
    陆伏生见此眼中闪过轻蔑一笑,作不出来就算了,何必演这么一出。怕是一会儿诗才平平,又要借身子不适头疼脑热为借口开脱。
    片刻之后,陆之珩放下毛笔,诗作已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