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哪个吴府?”
    “兵部尚书吴绩。”
    那不就是戚明松将来的同僚?
    又或者说,是戚明松将来上司。
    赵氏一想到此处便觉头疼,想她在云海时至多和县令夫人打过照面,如今迁入长安她最担心的就是人情往来之事。
    怕就怕应对时分寸把握不当,丢了整个端信伯府的面子。
    赵氏捋了捋衣服上并不存在的褶痕,对管家道:“那还不快请人进来!”
    “诶!”
    管家应了声便要去迎客,还没出门外就被喊了回来。
    “慢着——那老妈子怎么称呼?”
    管家一怔,“似乎是姓周。”
    赵氏了然,摆摆手道:“快去吧。”
    管家出去迎客,婢女忙着沏茶,不过多久周嬷嬷随下人指引来到正堂,给赵氏行礼问安。
    “奴婢见过端信伯夫人。”
    周嬷嬷前脚刚进门,话音还没落下,戚铃兰后脚就来了,看见这情形还愣了一下。
    戚铃兰原本是想跟赵氏说一声,想在西院房里打个书柜,不料来的不是时候,家里居然有客人。
    可她仅仅愣了那么一瞬,很快就恢复了沉着冷静。
    既然碰上了,人家也瞧见她来了,她断然没有扭头离开的道理。于是她大大方方走上堂前,朝着赵氏微微颔首。
    周嬷嬷也愣了一下,随后转念一想就认出了戚铃兰的身份,脸上笑意更深了:“这位想必是戚姑娘吧!早就听闻戚将军有三女,三女各有风采。今日一见,戚姑娘果然是钟灵毓秀、仙姿佚貌!”
    这样的溢美之词戚铃兰听过太多太多,只腼腆一笑微微低头,扮作小姑娘害羞的样子。
    “嬷嬷好眼力,这便是我们家伯爷的长女铃兰。”
    赵氏笑着接过话来,开门见山地问:“对了,还不知嬷嬷为何事前来?”
    “不瞒夫人,奴婢今日登门叨扰以是为我家大人贺戚将军升迁之喜,二来是我家夫人备下些许薄礼命奴婢送来。”
    赵氏忙道:“贵府太客气了,理应是我们前去拜见,我家将军初入兵部还盼着吴大人提携指点啊……”
    戚铃兰的目光从堂上转向院外,实则是听不下去了。
    吴绩虽然是兵部尚书,职位在父亲之上,但京中家世尊卑以爵位为先,吴绩和父亲同是伯爵,赵氏刚才的言行太卑微、小气了。
    周嬷嬷见赵氏这副姿态心里也犯嘀咕,从前她也见过不少武将家眷,有大方直爽的,也不乏仗着军功目中无人,还真没见过端信伯夫人这般……谨小慎微?
    想来端信伯其人也为人谨慎。
    周嬷嬷暂且按下心绪,将礼物交到端信伯府管家手中,再开口时语气中似有几分踌躇。
    “夫人,其实奴婢今日前来还有第三件事……”
    赵氏说道:“嬷嬷但说无妨。”
    “这第三件事,关乎戚姑娘。”周嬷嬷说着停顿了须臾,见戚铃兰看向她才继续说下去:“我家二姑娘与平昭公主一同筹办花朝春宴,皆是京中世家小姐都会赴宴,奴婢今日来便是为我家小姐送来请帖,盼着戚姑娘应邀。”
    换了平时戚铃兰肯定不能擅自接话,长辈在时还轮不到她。可她已经见识过赵氏的言行了,唯恐这小娘再把端信伯府的面子踩得更低一些。
    她欣然应下:“既是吴姑娘与公主相邀,铃兰必当如期赴约,望周嬷嬷替我答谢吴姑娘盛情。”
    周嬷嬷眼角褶子堆在一起眼中笑意不见底,一面又去看赵氏的意思。
    赵氏倒是不怪戚铃兰擅作主张,眼下她只关心另一件事,“周嬷嬷,吴姑娘是请咱们铃兰一人,还是请咱们戚家三位姑娘啊?”
    周嬷嬷怔了一下,随即回道:“若是二姑娘和三姑娘愿意一同赴宴,我家姑娘自是欢迎的,不过听说三小姐年纪尚小,怕是离不开长辈吧?”
    “确实如此,不过我们二姑娘书兰同铃兰年纪相仿,若是吴姑娘与公主不嫌弃,就让她跟着铃兰一起去吧。”
    赵氏开了口,周嬷嬷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这事就定了下来。等管家送周嬷嬷离开以后,赵氏才像是歇了口气,整个人放松了下来。
    “让我瞧瞧吴府这是送了什么好东西来。”
    吴府备礼物是做过功课的,从戚明松和赵氏到三个姑娘人人有份,给戚明松的是一把传世名剑,赵氏虽看不出这剑里有什么名堂,但也能猜到是把绝世好剑。
    送给赵氏的是一对翡翠镯子,那翡翠成色上佳通透无瑕,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
    送给香兰的是一枚金镶玉平安扣,称得上小巧精致。戚铃兰和戚书兰则是各得一副首饰头面,正是书兰在路上念叨的那家宝华阁所制。
    赵氏笑的合不拢嘴,拉着身边嬷嬷的手说:“这吴家果然出手阔绰,这面还没见上呢,竟然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往后将军回了京城,与吴大人同署为官,打交道的日子还多着呢!”
    “二夫人说的是。”嬷嬷随声附和。
    戚铃兰眉心微蹙,踌躇半晌终是没忍住开了口道:“小娘,今日这礼咱们本不该收下。”
    赵氏愣了一下,笑容还挂在脸上未曾消散,“这话怎么说?”
    戚铃兰沉声道:“无功不受禄,人家平白送这么贵重的礼物上门,难道真的只是贺喜未曾谋面的同僚升迁?”
    赵氏敛去些许笑容,清清嗓子反问她:“那依你说,咱们家有什么值得吴府惦记?”
    今上有十位皇子,除去尚且年幼、早早夭折、母族势弱的,也就只有皇长子陆决明、皇太子陆之珩、皇五子陆伏生三人值得一提。
    前世争得最狠的就是陆之珩与陆伏生。
    陆伏生生母乃是皇帝最宠爱的贵妃林氏,从一出生就占尽了恩宠,在朝中有不少支持者。
    这吴绩就是其中之一。
    ◎最新评论:
    【后妈不是小妾没扶正么,也能称伯夫人?】
    【是我看岔了吗?端信侯夫妻伉俪情深,女主妈在女主五岁的时候死的,小妾没扶正。女主爸救了二夫人,二夫人一直跟着女主爸身边后面不忍心便纳了她,但女主和妹妹只相差一岁】
    -完-
    第5章
    ◎春雨◎
    所以吴府下了血本来向戚府示好,其中少不了林贵妃和五皇子的意思。赵氏收下这份厚礼,就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将戚家推上五皇子的贼船。
    这番话她不能和赵氏明说,要是说了肯定被质疑从哪学来这些东西。
    戚铃兰斟酌了一下言语,才道:“我虽然不知道吴府存了什么心思,但这道理总不会错。小娘昨日还说父亲时常念叨俭以养德,此事让父亲处置,恐怕也会做此想。”
    赵氏愁道:“咱们刚才又不知道是这么贵重的礼物,现在人都走了,若是让人退回去岂不显得咱们不给面子?”
    “吴府送礼又不是圣上赏赐,哪有不许退回的说法?小娘这是太过谨慎了。”戚铃兰不以为意。
    如果吴府示好真是林贵妃和五皇子的意思,那今日送礼顶多算是试探,退回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等下个月初父亲回京,这样的事情还多着呢。
    赵氏仍愁眉不展,右手拂在还没捂热的翡翠镯子上,“要我说咱们还是先留着,等将军回来了再做打算。”
    戚铃兰心道和她讲道理是讲不通了,面上神情忽然严肃起来,“小娘,这里可是长安城,天子脚下!咱们戚家才进京城就收下兵部尚书如此贵重的礼物,你可知此事一旦传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赵氏听着她凌厉的语气果然被唬住了,和嬷嬷相视一眼交换了眼神,犹豫道:“那……那让人送回去?”
    “刘叔跟着父亲十几年是见过世面的,让他去送。”
    “诶。”
    赵氏叹了口气,终究是听了戚铃兰的劝说,把吴府送来的东西放回箱子里,让人送了回去。
    待戚铃兰离开之后,一直在一旁没说话的嬷嬷叹了口气。
    赵氏刚捧起茶盏抿一口龙井,听到这声叹息又停住了,右手食指与拇指轻轻摁了下眉心,问道:“你又怎么了?”
    “二夫人您怎么说也是长辈,方才真不该让一个小丫头牵着走。”
    提起这事赵氏心理便闷得慌,音调登时提高了许多:“那我能如何?她是嫡女我是庶母,我还敢教训她吗?”
    她还觉得见鬼了,这小丫头片子也是第一回 进京城,又久在闺阁之中没什么见识,怎么说起话来一套一套?
    嬷嬷听着赵氏像是抱怨的语气,眉眼之中若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更多还是无可奈何。
    真不知道将军是怎么想的,戚家里外都是二夫人操持着,已然和女主人无异,将军偏不肯给她一个继妻的名分。想来二夫人难做,心里也是不好受的。
    …
    午后京中下起淅淅沥沥的下雨,雨水落在屋檐上噼啪作响,随后沿着斜面滑下去,投入青石大地的怀抱。春风一拂,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似乎还夹着桃花的清香。
    站在回廊下看雨景确实唯美,但这样的天气最是烦人,道路湿滑不便行走,积水会浸污裙摆,只好在屋里寻些事做。
    明禧殿中,林贵妃摘去护甲拿起剪刀给花瓶中的桃花修剪枝叶,一边剪着一边同大宫女韶言闲话。
    “端信伯家眷已经到京城了吧?”
    韶言欠身回道:“是,吴夫人已经按娘娘的指示给端信伯府送礼了,还不知伯府那位二夫人作何反应。”
    林贵妃听着韶言回话,手上的动作不曾停下,利落地剪掉碍事的横枝。放下剪刀微微向后退了两步,觉着桃花顺眼了许多,她才牵动嘴角轻笑了一下,目光轻蔑:“一个战俘出身的女人能有什么心眼儿,怕是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贵重的东西。”
    韶言附和道;“娘娘说的是。”
    林贵妃挥了一下手,门口的小太监进来清扫了桌上的残枝弃叶。韶言上前扶贵妃坐上胡椅,转身沏了一壶六安瓜片。
    林贵妃扯过毯子盖在膝上,左臂靠在扶手上,轻轻按揉太阳穴,“再过两日就是花朝春宴了,先前让人作的诗,伏生背下来没有?”
    韶言奉上沏好的茶,退了半步颔首道:“奴婢今早问过小叶子,他说五殿下昨夜诵读了一宿,已经能背出大半了。”
    “那就好,届时宴上诗会是个表现的时机,得让陛下知道咱们伏生是有才学的,不比那病秧子差。”林贵妃端起茶碗抿了一口便放下了。
    韶言笑道:“娘娘放心,京中那些世家子弟有几个是有学问的,即便是真才子,也该知道不合时宜的文采不如无。”
    “希望如此。”林贵妃叹了口气,随后话锋一转,目光中忽闪过寒意,“东宫那病秧子最近忙什么呢?”
    “太子殿下自几日前被陛下训斥之后便一蹶不振,听说前儿个夜里还忽然昏厥了,梁太医去施了针才稍好些。”
    林贵妃轻嗤一声,没再追问下去。
    陆之珩也就是投胎投的准,占了个嫡子的名分,若非如此就他这身子骨哪里能坐上太子之位。
    不过陛下正值壮年,往后的事情谁都说不准,保不齐就有那白发人送黑发人……即便他此刻占着储君之位,终究是不足为惧的。
    东宫书房内,陆之珩平白打了个喷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