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锁东宫(双重生) 第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虽然这从前有点太前了一点。
    他固然可以重新遇见戚铃兰,重新对待这段姻缘……又或者从一开始就断了这孽缘,两人都清净了。
    但重回太初十七年,这意味着他要重新经历一次夺嫡之争,前世十年心血付之东流。
    种种纠结涌上心头,陆之珩头疼不已,食指与拇指一起缓缓按揉眉心,半晌才有所舒缓。
    不远处的南蕙将他的神情举动都看在眼里,脚步轻缓地走近前,轻声道:“殿下可是头疼犯了?容奴婢上前为您按一按吧。”
    “不必。”陆之珩语气果决不带丝毫犹豫,显得格外冷漠。
    南蕙愣了一瞬,一时间没从这反常的态度中回过神来。殿下为人和善性子温良,很少有这把冷漠的语气,不知今日是不是有什么烦心事……
    她默不作声退回外间,只是担忧的目光时而落在陆之珩身上。
    书房中默默了良久,忽而听到一声低沉的嗓音,陆之珩的吩咐从里间传来,却是叫南蕙更加惶恐不安。
    “明日我要出宫,去敬文侯府,汪富海一人随行即可。”
    “殿下,奴婢可是做错了什么……”
    听着南蕙怯生生的话音,陆之珩冷漠的神情忽然又松动了,眉眼间重新流露平日一贯的春风和煦,笑着安抚道:“你自幼进东宫服侍,本不必如此惶惶不安。我叫汪富海随行,是念着你一个弱女子陪着我熬到深夜,白日得了空便好好休息罢。”
    南蕙闻言心中安定了许多,面颊上浮出不易察觉的红晕,殿下关怀备至,原是她想多了。
    这一夜东宫书房的烛火彻夜长明,直至清晨春风拂过雕栏檐牙,陆之珩挺直身板穿着太子冠服离开东宫,向德政殿行去。
    …
    正午时分,几架马车通过长安城西的盘查,缓缓驶入城中。
    风尘仆仆十数日,戚氏一家总算是到了京城长安。
    “姐姐快醒醒,我们到京城了!”
    戚书兰雀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戚铃兰结束了闭目养神,睁开眼眸转神望向窗外。虽隔着轻纱绣帘,繁华景象已然令人心生激动——这是对戚书兰而言。
    前世十数年光阴,戚铃兰早已看厌了这座城。
    她轻轻点了下书兰的额头,笑着叹道:“这才刚进城门你就激动成这样,一会儿过了宣武大街,随处都是公侯伯府,你可怎么办啊?”
    戚书兰闻言更是激动,拉着姐姐的手絮絮叨叨地说着:“才刚进城就如此繁华,那公侯府邸该是何等富丽?姐姐,咱们家会不会也有五进院落、有花园有竹林、还有鱼池……对了,从前我听杨家姐姐说她家在京城的别苑还有个大戏台,想听什么戏都是叫人到家里来唱,我们家也会有吗?”
    戚铃兰看着书兰满面憧憬的样子,不知该不该同她说实话。王公贵族在京中根基深厚,家底也殷实,所以城中有豪宅还置别院,城外有别庄与良田千亩。
    戚家才到京城,既无亲族提携,也无其他门路,这府邸是圣上赏赐的,至多是合乎礼制,华丽不到哪去。
    她到底不忍心打破书兰的幻想,假装不知情的模样道:“或许会有吧,马上到家就见着了。”
    戚书兰轻轻掀起纱帘一角,从缝隙中看清街边的一间店铺,忽然欣喜的地回过头扯戚铃兰的衣袖:“姐姐,那是不是宝华阁?杨姐姐说京中贵人的簪环首饰多出自这一家,我也想去瞧瞧!”
    宝华阁,确实深受京中贵人偏爱。
    无非是每一副首饰都独一无二精心雕琢,将价格抬得极高,凭着手段引得京城贵女争相定制,好似手中没有一副宝华阁的首饰都算不得名门世家。
    似乎她初嫁东宫时,陆之珩还让人拿来图样问她喜不喜欢。花式确实精致,就是工期太长,等首饰到手里也该失去兴致了。
    “过两日家里安顿好了再来也不迟,到时候我陪你一起。”
    从城门到端信伯府,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若是寻常马速,两刻钟也就到了。眼下马车行进缓慢,大抵是要多花一刻钟。
    过了宣武大街,马车转进东侧街道,行驶了没几步,忽然听见前边马儿的嘶声,随即靠边停了下来。
    戚书兰见状挺起腰杆往窗外探望,“怎么停了?可是出什么事了?”
    戚铃兰道:“应该是遇着贵人了,所以靠边让对方先过。”
    这又是长安城一大特点了,遍地王公亲贵,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出门处处是麻烦事。以父亲如今的官职爵位,见了谁都得罪不起。
    如她所言,另一架马车从盖顶到车帘无不彰显车主身份尊贵,从相对的方向驶来。
    “贵人?会是邻居家的夫人小姐吗?”
    戚书兰掀开帘子,却看见了一个男子的侧脸,剑眉星目、面如冠玉,虽清冷了些,但也显得气质尊贵不凡。
    她慌忙放下纱帘,按捺下越跳越快的心率,小声嘟囔道:“怎么是个男子,他没看到我吧……”
    戚铃兰无奈抬起手帮她整理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刘海,“放心吧,京中贵人大多稳重自矜,可不会像你这样四处探看。”
    “姐姐你笑话我!”戚书兰嗔道。
    贵人走远了,戚家的马车重新启程,姐妹二人的笑闹声也化入春风拂去。
    不远处的东宫马车上,陆之珩翻书的动作忽然停了下来,扭头望了一眼窗外。
    “方才遇到的是谁家的马车?”
    汪富海听见太子忽然发问,忙回禀道:“殿下,刚才是端信伯家的马车。”
    端信伯……是戚明松。
    陆之珩眉心一凝,紧接着问道:“端信伯不是还在边关,下月才能回京?”
    汪富海道:“确实如此,不过奴才听说端信伯给家中去了信,让妻女先入京安顿了,方才马车上的应该就是其家眷。”
    也就是说,戚铃兰就在车上。
    陆之珩心乱了,目光落在手里书卷上,却是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他按捺不住心底的躁动想见她,想问她究竟是怎么想的,可眼前人非彼时人,方才与他擦肩的戚铃兰还是年方二八的闺阁女子,她什么都不知道。
    她不记得前世夫妻十余年,也不记得曾经恩恩怨怨。
    上天何其残忍,让他一个人承受这种纠结。
    “殿下,马上到上元茶馆了,咱们是走前门还是侧门?”
    汪富海的话音打断了陆之珩种种思绪。
    他稍稍舒展眉头,吩咐了一声:“侧门。”
    作者有话说:
    好多读者都问到赵氏入府时间和铃兰书兰只差一岁的问题,在作话补充回复一下
    就是女主的母亲还在的时候,戚明松打仗救了赵氏,赵氏追到家里来,纳了妾,有了妹妹。具体详情后面才会写到。
    ◎最新评论:
    【啊啊啊啊啊好看】
    【你害死她爹,设计陷害她,她为了救你自己也死了,然后狗皇帝:上天好残忍,为什么让我一个人承受。这狗皇帝莫不是病灶在脑子里】
    【这个婢女和太子什么关系】
    【实际上,他老婆不但记得还不打算要他了!漂亮!】
    -完-
    第4章
    ◎客人◎
    宣武大街以东,一座三进院的宅邸换了新牌匾,赫然是御笔亲赐的端信伯府四个字。
    马车在府邸门口停下,赵氏和戚氏三个姑娘下了马车,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家丁婢女簇拥下走进大门。
    府邸没有戚书兰想象中那么奢华,进了中门就能看见两侧廊房,以及正前方的正厅。再往里走,过了穿堂就是后宅的地盘。
    穿过后堂,府中还有个小花园,原先这座府邸的主人种了一片竹林,林间建了一座六角凉亭,夏日里在此乘凉饮茶应该会很舒适。
    “也没有多大嘛……”
    不出戚铃兰所料,戚书兰参观完新府邸之后明显有些失望。
    戚铃兰轻轻拂了下她的肩膀,说道:“这里毕竟是长安城,无论是王侯还是官员的府邸都有固定规制。高门贵族若是家有余财,通常会在别处置办别苑。”
    “那别苑就能没有规制约束随意置办了吗?”
    “理论上是如此,但毕竟树大招风,寻常官员可不敢大肆招摇。”
    赵氏走在两人前面,听着这些对话心里莫名一阵焦虑。戚铃兰这心性和眼界,比书兰不知成熟了多少。
    两人同是戚明松的女儿,年岁只差了一岁多而已,在云海时请的也是同一个师父,怎么就差了这么多?
    “书兰,过来。”她板着脸回头换了一声。
    书兰愣了下,依言上前去。
    “娘,怎么了?”
    赵氏看着她的眼神中满是恨铁不成钢。
    “你父亲在家时常常念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怎么你是一点没往心里去?”
    “我不过说说而已……”戚书兰喃喃。
    这时戚香兰忽然拉住赵氏的手,用稚嫩的声音喊道:“娘,姐姐说杨家有五进院,她也想要!”
    赵氏短暂地低头看了一眼小女儿目光很快又回到香兰身上,“咱们府里不过就五口人,算上伺候的奴才也不过十余人,要那么大的院子做什么?你这些话要是传出去,非得让旁人抓住把柄说咱们戚氏喜奢贪婪不可……”
    戚书兰听着说教愈发委屈,又不能反驳长辈,只能恶狠狠瞪那小姑娘一眼。香兰丝毫没有受到震慑,反倒对她做了个鬼脸。
    戚铃兰跟这母女三人稍稍错开几步的距离,身旁只有一个乔茱。其实是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只要父亲不在府里,她便显得格格不入。
    这中尴尬的情形没有持续多久,赵氏一向是会处事的,见戚铃兰落了单,她便停下步子等人跟上来,温声问道:“铃兰,方才东院和西院都看过了,不妨跟小娘说说你想住哪一间?”
    戚铃兰笑着说:“让妹妹先选吧,东西院规格布局差不多,我住哪间都是一样的。”
    “那怎么行,你是嫡女又是长女,本该是你先选的。”赵氏拉住她的手说。
    戚铃兰有些无奈,她实在不想在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上纠结。
    “那就……西院吧。”
    图个吉利。
    …
    转天晌午,赵氏还没安置好家中里外事务,就听管家着急禀报,吴府的老妈子带着请帖和见面礼来端信伯府拜见了。
    赵氏眼皮一跳,顿时紧张了起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