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4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虽然天子早已将安王、先帝二皇子的罪行公布,可总有一些那些不过是借口,皇帝就是不能容人,这才要大开杀戒的话在外流传。
    连带燕党被流放一事,年初时还宽和仁厚的皇帝,在民间,竟然有了几分暴君的名声。
    有人将此类流言报到陆明煜面前,义愤填膺,说此等愚民,合该被惩治一番。
    陆明煜看着换了一拨人的朝堂,语气淡淡,说:朕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到不拘于这一朝一夕。
    报话的人听着,哑口无言,半晌才说出一句:陛下仁厚。
    陆明煜又问:还有人有事要报吗?
    无事。
    那就下朝吧。
    离开宣政殿,按照过往习惯,陆明煜要回庆寿殿批折子了。
    不过今日又有不同。他坐在龙辇上,瞥见路间花色。始终留意天子神态的李如意适时提到:陛下,园子里的花开得正好呢。
    陆明煜漫不经心,嗯了声。
    他起先并未上心。可慢慢的,他又记起,自己的确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花看景。
    没有时间,也没有一个可以同赏的人。
    陆明煜静默片刻,倏忽开口,吩咐:去看看吧。
    于是转道去了花园。陆明煜有意让宫人们跟得远些,自己独自往前。
    他走过繁花,逐渐到了池边。
    原先只是随意走动。可停下脚步时,陆明煜蓦地意识到,这仿佛就是皇妹落水的地方。
    烈日之下,他的掌心一片冰凉。当天晚上,陆明煜做了一个梦。
    他梦到自己、徐皇后,还有陆嫣坐在池边亭中,母后怀中还有一个小小孩童。
    徐皇后抱着那小孩儿,温柔地逗弄。陆嫣则趴在桌边,笑嘻嘻地看陆明煜。
    陆明煜只当这是寻常光景,皇妹还好好活着。他正要说一句妹妹的仪态问题,就听陆嫣说:皇兄,你给我报仇啦!
    陆明煜一怔。
    陆嫣转头,看着不远处的池水。
    我才没有淘气,她说,就是陆娴推我。
    可当时徐皇后已死,淑妃势大,谁愿意得罪她,去和根本不在意二公主的皇帝说一句实话。
    皇兄,陆嫣又抬头,脸上还是笑,我没有等很久你不要难过。
    陆明煜睁眼。
    他耳边仿佛还有少女的讲话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这已经是许多年后。
    他身畔没有母后,没有妹妹,没有孩儿。
    唯有皇位,和千秋寂寞。
    第61章 逃走 两人竟然从岭南逃了!
    早前, 以晋王世子为首的六个王子满心振奋雀跃地离开自家封地。可走到半道上,就遇到刺杀。等经历千辛万难,终于来到长安, 又遇到皇宫失火,一个个都成了头号嫌犯。
    如今终于洗清嫌疑,没了牢狱之灾、性命之忧,可看着恢复康健的皇帝,几人都知道, 自己恐怕是白走一遭了。
    果然,等到处置完淑太妃、二皇子等人,皇帝转向诸王世子, 透出逐客的意思。
    陆明煜不会明说你们这会儿待在长安,实属多余。到底客客气气地招待他们一回,和世子们聊过各个封地的状况,又赏赐了许多东西。
    世子们谢过恩, 随后便打道回府。
    这是七月里的事儿。到了八月,按照先皇的习惯,这会儿天子要携大臣们去甘泉宫避暑。可朝臣们一直等到月中, 宫内都安安静静的。
    不必说, 皇帝是不打算挪窝了。原本还在观望的朝臣们各叹一口气, 用冰盆安抚一下自己因酷暑而躁动的心,继续撸起袖子干活儿。
    至于陆明煜, 他是真的没太觉得热。
    这很大程度是因为此前那一场重病。虽然大安了,可身子根基还是坏了许多。哪怕是夏天,在稍阴凉些的地方坐得长了,手脚便会一片冰冷。张院判给他好脉,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开了食疗的方子, 又叮嘱皇帝多运动。他说了,陛下的身子,需要慢慢养回来。
    经历过死生之劫,陆明煜也开始对保养上心。他认真吃着每一顿膳,每天公务再繁忙,也要抽出时间锻炼。他已经是皇帝了,哪怕没有云郎在,也不会再有教习师傅有意折腾他,要坏他筋骨。最先只能慢慢走路,到后面,能跑一些,舞剑也逐渐提上日程。
    转眼又到一年冬天,北疆传来消息。魏海带兵闪袭了契丹部落,活捉了伊施可汗。
    听到消息的时候,陆明煜站在演武场中。并非永和殿那个小院子,而是更加宽阔的去处。李如意上前,从天子手上接过一把轻剑。又有其他宫人过来,给皇帝擦汗。陆明煜笑了,心情开阔,说:好,赏!
    这个赏字,不仅是对魏海,还是对一同听到好消息的宫人们。
    耳边一片谢恩声响。毕竟是冬天,很快,又有冷风卷来。陆明煜被吹着,逐渐感受到寒意,眉尖拢起一点。随后又笑了,吩咐:回庆寿殿。
    到底是要再听听魏海那边的详报。
    这个好消息,很快传遍朝野。正好,离年节已经很近了,诸王派来送岁礼的人都在长安。他们一个个写信回封地,快马加鞭,把当初与安王联手、派人刺杀自家世子的外族贼人被擒的消息报回去,转日陆明煜就收到折子,晋王、齐王等人一起上书求他,想要皇帝将伊施可汗送到他们那边处置,以报仇雪恨。
    陆明煜看了,好笑。答应是不可能的,别说伊施可汗只有一个,如何能分给六家。就说从北疆到各王封地的距离,都很可能让事情再有变故。陆明煜不会冒这种险。
    但他也知道,王爷们上这种折子,主要目的还是夸赞皇帝英明神武,再感念一下皇帝替他们捉拿仇人。于是陆明煜蘸了朱砂,在折子上批复一番,让人连带年节赏赐一起带回去,这事儿就算翻页。
    再以后,就要过年了。
    长安又在下雪,不过这不妨碍宫门外搭起高高彩楼,热闹非凡。
    陆明煜照例走过封玺、休息的流程。李如意原本还有担心,觉得今时今日,皇帝会不会触景生情去年年节,皇帝可是和云侍郎一起待够十五天的。不过,眼看皇帝每天赏雪、画画,好像也自得其乐的样子,李如意心情逐渐安稳。
    这样的安稳一直持续到元宵那天。陆明煜再登朱雀门,与诸臣欢饮达旦。一夜喝了颇多酒,及至回宫,天子已然睡下。李如意带着宫人们替天子卸下衣冠,再悄然离去。路上,一个刚来做事不久的小太监不知哪步没走好,发出颇大动静。李如意抽了口气,随后就听到龙床帷帐中的声响。
    是天子沉浸在酒意之中,不知今夕何夕,含混问:云郎在否?
    李如意心中咯噔一下,静立不语。
    他等了良久,床上再未传来其他声响,只有皇帝绵长的呼吸。
    李如意松一口气,只觉得自己的心脏都要不好。他轻手轻脚,带着宫人们离开,自是把那小太监训斥一顿。再到第二天,仔细观察一番,觉得皇帝应该并不记得醉中的一句梦话,终于能够安心。
    他到底不知道皇帝在睡梦中究竟看到什么,陆明煜也不会事事都与身侧下人说。
    只是过去那十数天,没了缠身政务,他前所未有地感觉天地空寂,自己孑然一身。哪怕每日都尽力做些什么来充实,心中那个空洞仍然冒着寒风。
    单在宫中还好。可到了昨日夜里,他看着彩楼上朝臣的欢声笑语,看着朱雀大街上的十里欢庆,再对比自己。不知不觉,就喝了太多。到夜间,恍惚之中,回到过往。
    他不会思念燕云戈。他知道燕云戈罪有应得,自己甚至放过他太多。
    但他又会思念云郎。那个眼里只有他的、甘愿留在永和殿的一小片天地里,只想讨他欢心的云郎。
    陆明煜心中知道,燕云戈从庆寿殿离开那日,说的并没有错。他毕竟想起来了,自己冲动过后,也总有一天要升起疑心,逐渐去想此人连家族都弃之不顾,如何能真心待我。让燕云戈走,才是最正确的做法。然而、然而
    无法言说。
    好在再到开玺的时候,又有公务压来,天子的心绪被填满,不至于长久陷落。
    出自某些情绪,在燕党出长安后,陆明煜就没再关注他们的动向。
    押送的事自有人去做,他是皇帝,不必费心太多。
    再这样有意的忽略之中,除了每每想起的云郎,不知不觉,那些名字已经有数月不曾出现在朝上。
    以至于再在折子上看到郑易、郭信二字,他有片刻怔忡。
    陆明煜眼神晃了一下,捏着折子的手指一点点加重力道。
    折子上多了一个浅浅的纸印。陆明煜没在意,而是稳住心神,重新看了一遍上面的内容。
    那以后,他扔了折子,闭眼片刻。再到睁开双目时,陆明煜神色冷下,召吴楠进宫。
    他同时心烦:处置了燕党之后,朝中能用的武将是不多了。
    吴楠到庆寿殿前,还有踟蹰,不知道皇帝找自己是为了什么。等到跪在天子面前、看完那本被递到手上的折子,他冷汗涔涔,道:陛下,这!
    郑易、郭信两人竟然从岭南逃了!
    多大胆、多狂妄,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中!
    加强长安守备,天子吩咐过,一顿,若发现那两人的踪迹,就地格杀,无需再报!
    吴楠听出皇帝话音中的怒意,将自己的头深深埋了下去,印在庆寿殿中铺的毯子上,末将领命!
    吴楠之后,又有数名大臣进宫。
    一条条命令传递下去,画着郑易、郭信二人样貌的通缉令从长安飞出。不过一旬,就贴满从长安到岭南的各个城门。
    进城的队伍里,一个一脸胡子、看不出原本面容的男人看着前方,眉头一点点皱起。
    他转头问身侧同伴:他们在看什么东西?
    同伴,也就是郑易眼神晃动一下,同样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他轻声说:状况不对,再看看。
    等到了城门口,守卫要了两人的通行证件查看,又拿着通缉令,对比良久。
    郑易、郭信看清楚了,图上画的分明就是自己!
    郭信捏紧拳头,几乎克制不住怒意。不过眼看郑易还是冷静模样,他收敛下来,一言未发。
    一直到进了城,他才硬邦邦说:那狗皇帝
    郑易看他一眼,说:慎言。
    郭信深呼吸,还在生着闷气。
    郑易没理他,自己思索:好在我此前警惕,变换了我与郭信的容貌。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刚才那个守门侍卫眼拙,不代表日后遇到的人同样眼拙。可如今天寒地冻,真不想在城外露宿。
    这时候,郭信问他:阿易,你我这趟北上,真能引兵而下否?
    郑易瞥他,说:有何不能?
    郭信深呼吸,困惑道:可魏海那老东西,与咱们根本不是一条心!
    郑易说:我自有办法,你不必担心。
    郭信听着,虽然还有很多不解,但还是勉强放下心来。
    郑易说的没错。从小到大,都是他最有办法。两人能从流放之处逃出来,也全凭借了他的主意。
    至于郑易,在郭信看不到的地方,他眼里闪过一缕暗色。
    郑易知道,郭信说的并没有错。魏海早就一心向着皇帝,若真让他见了自己和郭信,恐怕两人根本来不及说一句话,就要被他捆住,送到长安。
    所以他原先也没打算去找魏海。
    郑易要去的,是更加辽远、广阔的草原。
    第62章 战事又起 朝中竟是再无将可用了。
    这个念头不知是从什么时候生出的。
    也许是在被流放的途中, 也许是在到了岭南的某一天,甚至有可能是他初听到燕党下狱的消息时。
    意识到自己想法的瞬间,郑易先想到:不阿父若是知道, 一定饶不了我。
    但往后,他看着周遭恶劣的环境,想到自己年纪尚轻,便要一生耽搁在此等地界,不甘之情日复一日地滋生, 终于到了郑易无法忍受的时候。
    他知道自己并非武夫,忧心路上出现危险,于是叫上郭信。
    郭信还是从前的性子。自己说什么, 他都相信。
    饶是如此,郑易依然朝他瞒下了自己真正的念头。
    他知道自己的主意太过大逆不道,就连郭信也不能被轻易糊弄过去。
    不过没关系。距离北疆还有很远,等到了地方, 他会再做一出戏,让郭信知道魏海如何不可靠。如果到那时候,郭信还是执迷不悟郑易不希望这样, 他已经失去一个好兄弟了, 不能再失去另一个。
    虽然不想在城外露宿, 但形势比人强。两人在这座城中购买了大量干粮,往后整整三个月, 都未再将自己暴露在任何一个朝廷官兵眼下。
    一直到过了长安,郑易才有少许放松。而在这期间,他也另外做了一些准备。
    建文二年的夏初,吴楠愁得夜夜睡不着、每天掉头发的时候,听到下面报上来的消息。
    说某处山林里, 有老猎户在打猎途中遇到一具尸体。因天热,加上时间也久,尸体已经开始腐败,至多能分辨出男女。身上的物件也零零散散,不过老猎户摸出了一道玉牌,看出是好东西,于是拿去城中卖。
    这一卖,就让人认出,玉牌来历不俗。当铺报了案,知府一审,老猎户吓得肝胆俱裂,自然什么都说出来,还带人去山上看发现尸体的地点。等仵作验完尸,确保那人死亡的时间老猎户真的从未进山,才把人放出来。
    要是碰上一个不负责任的官,案子可能就直接悬下来。偏偏那知府看着玉牌,怎么看都觉得蹊跷。再重新理一遍尸体身上、周边的其他东西,师爷先想起来了,拿起当初长安发下去的通缉令。两边一对,成了!
    不过那里只有一道尸身,庆寿殿里,吴楠小心翼翼地说,按照仵作的说法,是三月那会儿就没了的。从身上物品来看,应该是郑易。他仿佛死于与什么人的打斗,仵作说他身上都是刀伤。
    陆明煜听着,淡淡说:郭信擅使刀。
    是了,吴楠说,约莫是那两人路上闹了什么矛盾,郭信杀了郑易,又不知逃往何处。
    陆明煜没说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