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4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燕云戈的嘴唇微微颤抖。
    他眼眶无比酸涩,泪水串串滑落。
    看他这样,陆明煜轻轻歪过头,叫他:云郎?
    燕云戈看他。
    天子问:你在想什么?
    燕云戈嘴巴动了动。他的确是痛极的样子,虽然早就知道自己做错,可直到现在,燕云戈终于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失去了什么。
    他无比悔恨、难过,低声说:陛下,你的身子,如今好全了否?
    陆明煜一怔。
    燕云戈说:我知道,你从前病了半月。
    以陆明煜稍微好些,就要恢复早朝的做事风格,如果不是真的下不了床了,他不会这么做。
    燕云戈说:我犯了另一样死罪。那时候,我进了一次皇宫。
    他看到陆明煜苍白、脆弱的样子。像是一枝被折落的花,几近枯萎。
    到现在,天子的状况已然好了很多。但燕云戈仍然怕,怕这只是昙花一梦,怕自己哪怕回头了,依然来不及弥补过错。
    好在陆明煜笑笑,说:我的确大安了。
    燕云戈看他。
    陆明煜抿起唇。他半蹲在燕云戈面前,双手捧住对方的面颊,很温柔,很缱绻地与他讲话,说:我早猜到那日不是做梦。那天早晨醒来,我手腕上有一小片血。你不曾留意,对否?
    燕云戈瞳仁一颤,他的确没想到自己还留下这样的破绽。
    陆明煜低声说:你当我为何还愿意见你?你被燕正源打成那样,却还愿意与我一边,来想着来见我。云郎,我信你的确爱重我。既然如此,你回来,朕既往不咎。
    天子拿出了最大的诚意,承诺:朕从前说过的那些话,全部作数。没有旁人,只有你我。
    燕云戈听着,眼中闪过许多挣扎。
    孩儿走之前,吃了很多苦。陆明煜说,我那会儿不知道他在,竟然日日喝山楂汤。再来一次,你我一定不能让他再受这样的折磨。
    燕云戈几乎要失去言语的能力了。
    陆明煜向他描绘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美梦。他靠在燕云戈耳边,与他说:你知道吗?我算了时日,他应该是在一月底来的。那时候,是云郎你到永和殿后初次侍寝。在四月的时候,他已经会动了
    陛下。燕云戈终于开口。
    陆明煜还在说:我当时只觉得惊怕,可现在想想,他分明在与我招呼。云郎,我真不是一个好阿父。如果再有下一次,希望可以弥补。
    燕云戈又叫一声:陛下。
    陆明煜终于不再说话了。他往后,注视燕云戈。
    他看清了燕云戈的神色。
    没有欢喜雀跃,唯有苦闷忧愁。
    他说:我如何不想回去呢?
    陆明煜静静的,不说话。
    燕云戈说:若再给我一次机会
    陆明煜嗓音抬高:朕现在便是给你机会!
    燕云戈低低地、充满苦意地笑了,说:这如何能作数。
    陆明煜听到这里,神色骤然沉下。
    他起身,冷漠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男人。
    燕云戈继续道:陛下,我毕竟是记得从前事、知晓自己不是云郎的。待你诛了燕党,让我睡在你枕边,你难道真的能安心吗?永和殿之事,毕竟已经过去了。一顿,除非再让我服一次药,让我再忘一次。可哪怕当真如此,陛下莫是不知道,一切都是假的?
    陆明煜冷笑,说:燕云戈!朕知晓,你从来、从来都以燕家为重!方才所言,俱是
    燕云戈说:真的。
    陆明煜愈怒:你竟敢打断朕的话?
    燕云戈一顿,竟然微微笑了。
    他的确有了死志,于是说话、做事都坦然许多。如今竟然抬头,对上陆明煜的眼睛。
    这是不敬。是云郎可以做、燕云戈不能做的事。可燕云戈还是做了。
    他看着陆明煜,说:我自幼长在塞北,无论阿父还是诸位叔伯,是郑易还是郭信,他们都曾从突厥铁骑中救我。
    他有战神之名,但这名头不是生来就有。在真正号令燕家军前,燕云戈经历许多生死之战,在最危险的地方磨炼出最坚韧的意志。
    我不能弃他们不顾。燕云戈说,可我方才说的话,也都是真的。
    十岁之前,我未见过长安风光,更不知道江南富庶。我只知百姓苦,知道他们亲人被突厥掳去的伤痛忧愁,也知道他们送家中儿郎上战场时怀有多少不舍。可再不舍,也要看着亲人远走。
    我那时想,战争结束就好。我们终要斩获那可汗头颅,终要让他们再不能犯大周国土。后来我们做到了,可从那一日开始,燕家就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没有劝住阿父,没有劝住叔伯,又未将他们的野心禀予陛下。为人臣,为人子,这些俱是错处。后来从上林苑回来,我甚至推波助澜陛下,我的确该死。不做回云郎,是因为我罪有应得。
    他的神色里又多了许多悲伤。
    我那日写了折子,劝陛下选秀、充盈后宫。当日是怀着不敬心思,可如今,陛下,我仍有一样的话要说。
    陛下若愿喜爱女郎,选秀自然最好。若仍喜爱郎君,也是无妨。只是再挑人陪长伴君侧,总要事先查好,莫再出我这般状况。
    陛下体质特殊,燕云戈的嗓音轻了许多,挂怀又难过,无论如何,还是要小心为上。
    他说了许多。陆明煜先是怒,随后是哀凉。到这会儿,又只剩下连连冷笑。
    你倒是考虑许多。陆明煜说,竟然还管起朕的后宫。
    燕云戈说:是罪臣僭越。只是
    他停一停,还是没有说出口。
    从前在建王府,他看了陆明煜夜半挑灯看案卷的身影,便觉得建王孤单一人,是否会有寂寞。
    他从来都不是那个排解陆明煜寂寞的好人选。他们之间处处是错。
    燕云戈怔然半晌。
    他咽下最后的话,身体一点点伏下,再无言辞。
    而陆明煜看他良久,甩袖而走。
    当日,燕云戈重入天牢。
    他被放在一个单间,仍有大夫为他看伤。一栏之隔,郑易看他,面上再无往日亲近之色。
    燕云戈只做不见。
    已经是最后的时刻了。他想稍稍放纵自己,回味一点好光景。
    可也是这个时候,他想到从前种种,对比在永和殿的几个月里天子说过的话,燕云戈慢慢意识到:对陆明煜来说,自己曾经引以为耻、如今追悔莫及的几个月,恐怕是他在这段关系里仅有的快活时候。
    无论有多少理由,燕云戈就是待他不好。
    待他好的云郎又不在了,天子怕是真的难过。
    想到这些,燕云戈长长地叹了一声。
    又两日后,朝臣们关注已久的对燕党的处置终于有了结果。
    燕家、郑家、郭家,连带所有人家,全部以逃狱的罪名论处。按说是死罪,只是念及燕党过往功勋,改以流放。
    北面是不可能让他们去的。陆明煜清楚,让燕党往北,无异于放虎归山。
    所以燕云戈等人最终的去处是西南。那边多异族,多毒虫,多瘴气,不是好地方。但是,燕云戈听到天子旨意的时候,仍有很多怔忡。
    皇帝竟然放过他们、让他们继续活着。
    这是燕云戈从未想过的好结果。他怔然半晌,终于捂住面颊,不知是哭还是笑了。
    第60章 真凶 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人。
    哭笑之后, 生活还要继续。
    燕云戈慢慢想明,天子会这么做,另有一重原因。自己让魏海做出的一番举动被天子看在眼里, 在陆明煜眼中,燕党的确有不臣之心,可毕竟从未做过什么。就连这份不臣之心,也有他那杯毒酒的作用。
    所以,念在燕党往日功劳, 念在天子心中微末的如果我没递过那杯毒酒的可能,陆明煜饶了燕党。
    这明明是燕云戈想要看到的结果。可当一切真的发生了,他却一丝欢喜也无。
    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对陆明煜说的都是真话。对, 他的确说了真话。但在这同时,他到底将燕家天大的罪过瞒下。
    他为此日日煎熬,夜不能寐。加上身上原有的伤,从长安往岭南的路走了一半儿, 燕云戈就瘦了一大圈,有了形销骨立的样子。
    可无人关照他。
    燕正源原本已经不想理会这个儿子。看他这样,也只觉得活该, 自己如何教导出这样一个孽障。
    郑易偶尔看他一眼, 很快冷笑着转过头去。郭信做得更激烈些, 他不再把燕云戈当做兄弟、领头,而是待他充满怨仇。一日, 他们尚且行在路上,燕云戈落在最后,拖慢进程。郭信等得不耐,干脆和郑易说:你还记不记得,从前在塞北, 我们捉了突厥人,会将他们绑在马后?
    郑易看他,眼皮跳了一下,说:这会儿可没有马。
    郭信道:他那速度,我都能来当马。给燕云戈身上拴个绳子,拖他往前。
    想到那样的画面,郭信舔了舔嘴唇。
    他实在有一腔苦闷愤恨想要发泄。在郭信等人看来,那天突然出现、将他们捉住的禁军就是燕云戈引来的!他自己不要得救,还害他们同样不能走。到现在,又自作自受,被皇帝抛下。
    可见那狗皇帝如何心狠。
    郑易听出郭信话音中的发泄意味。他往不远处的燕正源等人瞥过一眼,说:还是省省吧,有人看着呢。
    郭信愤愤道:谁?燕叔他们可都已经看清那狗贼了!
    郑易没说话。他心想,当然是负责押送我们的禁军。
    可惜郭信又一意要问。到后面,郑易无奈了,到底朝着禁军方向抬了抬下巴。
    郭信脸色愈发难看,记起自己一行人沦为阶下囚的事实。昨日他还是风光的少将军,今天却沦落至此。燕云戈,都是燕云戈的错!
    这样情形中,郑易含混地说:要找个机会,错开他们。
    郭信捏紧拳头,说:我们还得憋屈到什么时候!
    忍忍吧,郑易说,不要闹事,听我的。
    郭信看他,深吸了一口气,到底点头。
    这支队伍依然在往南。天气一天比一天潮热,长安一天比一天遥远。
    在他们身后,长安再度生变。
    事情还要从燕党被流放说起。
    作为唯一能够幸免于难的人,魏海拿着安王被赐死前的口供重新北上,要去草原寻找伊施可汗。
    他这边状况还算清晰。可另一边,同样拿了安王口供的司正司可谓头疼到了极点。
    几个外族此刻,活着的都对福宁殿大火一事一问三不知。并非硬苦头、捱住审讯,而是真的从未听说安王还有这样的后手。唯一一个相关的,也早就被燕云戈一刀捅死。
    人证是不可能有了,那就开始看物证吧。
    按照皇帝的回忆,大火之前有人在福宁殿中浇油。油总要运送,不可能平白出现在皇宫。
    司正司按照这个思路往下查。查来查去,一无所获。
    到最后,还是被拉来一同议案的上官杰喟叹:幕后之人对皇宫一定极为熟悉,才能做得这般滴水不漏。
    司正听着,忽而有了灵感。
    对啊,一定是一个对皇宫布置非常熟悉的人,才能错过所有侍卫、宫人换班的时间,才能踩着点将油送入福宁殿!
    那么,这个人是谁?
    原本被列入头号嫌疑目标的诸王世子被排除了。他们的确有动机,尤其是晋王子。皇帝死了,宁王有病,安王又是刺杀皇帝的主谋。一条条看下来,最后得益的可不就是刚刚进长安、洗刷与燕党联手造反冤屈的晋王世子?
    可晋王世子从小到大,来长安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他身侧伺候的人,也都在太原土生土长,实在没能力做出这等事。
    司正司的目光转到一个被所有人忽略的人身上。
    先帝二皇子。他已经守了两年皇陵,连个王爷封号都没有。说句难听的,就算长安里所有姓陆的都死绝了,那把椅子还是轮不到他来坐。
    但是,他也已经有孩子了。
    作为天子血缘最亲近的弟弟,他的孩子,完全有资格被过继给陆明煜。
    而他的母亲,过去的淑妃、如今的淑太妃,可是在皇宫生活了二十余年。
    此前陆明煜借着查燕云戈中毒一事清理过一遍宫中人手,但当时扫出去的只是旁人放在宫里的眼线。淑太妃身边到底有伺候了她多年的大宫女,如今正能主事。
    再有,最重要的,与孙青矛盾重重的陈修,可是淑太妃父亲的弟子!在孙青因安王事败而着急上火的时候,陈修是否已经看出了些什么?
    一条条理下来,司正司气势渐振。
    查案子,最怕的就是毫无头绪。如今有了头绪,他们抽丝剥茧,竟然真找到些什么!
    譬如,在淑太妃过去住过的宫殿里,找到一处暗室,其中一样带有皇帝描述的刺鼻味道。
    譬如,淑太妃父亲、已经辞官养老的沈大儒府中的管家,前些日子采购了一批货物,运进城的时候藏得甚紧,只给人看最上面一层。
    一样样证据出现,最终,司正司查到沈家管家曾去过的地方,死了一家卖油的商人。
    这成了决定性的证据。天狱、刑部大牢里各又多了一批客人,眼看事情败露,沈大儒长叹一声,当晚就在牢里自尽了。淑太妃听说父亲死去的消息,原本还能撑住。到后面,听说儿子将一切都推在自己身上、说都是她自作主张,自己则清白无辜,淑太妃含泪道:我苦心孤诣二十年,竟然是为了这么一个不争气的东西!
    陆明煜看着司正司写上来的折子,略觉好笑。
    笑意又是冰冷的。淑太妃这般说话,倒真以为她自己慈母心肠。然而这份慈爱,原先就是要用陆明煜的命去换的。
    陆明煜自然不愿。那么,还是反过来要了他们的命吧。
    短短两个月,就有两个王爷没了,整个长安风声鹤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