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分卷(3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郑易看他,见小兵一脸坚定看着自己,却不像有其他话。
    这是自然的。魏海深知多一个人知道,事情就多一分泄露风险的道理。直到现在,知道军队依然踩在谋反高压线上的人依然寥寥无几,都是魏海绝对信任的心腹。而这些小兵,对魏远来说虽然同样能吩咐他们做事,可距离军队核心,依然有一段距离。
    他们并不晓得发生什么,只是简单地执行着魏海的命令。
    郑易有了判断,又试探几句,愈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
    而这时候,郭信蹲下身,碰了碰燕云戈的额头。
    触手滚烫。
    他面色一变,抬头道:郑易!云戈不对劲!
    郑易脑子正转着,就听到这么一句。
    他皱眉,一样蹲下去,触碰燕云戈额头。
    传递在手上的温度让他面色同样变化。此外,他比郭信多一重心思,这会儿直接撕开燕云戈后裳,去看他背部。
    出城后新换的绷带已经再度沾满血污,绷带边缘能看出大片发红的、明显有了炎症的地方。再撕开绷带,甚至能看到一些地方已经化脓。
    来不及考虑魏海军队如何,郑易果断问小兵:你们来的地方,最近的城池有多远?
    小兵一愣,说:总有半日路程。
    郑易皱眉,说:那还是这边更近。说着,招呼郭信将燕云戈架起身、扶上马。燕云戈这状态,显然不能再动,于是由郭信来驭马。
    小兵们来不及多说什么,眼睁睁看着郑易等人准备离开。好在郑易也没忘了他们,吩咐自己这边的手下出几个人,也是与他们共乘。
    一直到到了最近的城市,才有小兵记起来:等等,刚才的刺客究竟是谁?
    好像不知不觉间话题就被岔开,再无人说起。
    几人面面相觑,又问起:对了,咱们不是要送燕少将军回长安吗?如今这样,可怎么办才好!
    相互看看,没有一个人拿得定主意。最后,还是那个姓赵的小兵去找郑易。他说了自己的问题,郑易忽略前一项,直接劈头盖脸道:云戈如今是这样,再让他挪动,是想让他死吗!
    这话太重,小兵立刻无言以对。
    郑易语气缓和一些,说:没事。今日已经晚了,等到明天,我与你一同去看魏将军。到时候,我们自会商议。
    在他想来不过是耽搁一晚而已。魏海那边大军压着,原先也不可能走得快。至于云戈,虽然对他有气,可他们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要让郑易把人就这么放在陌生地方,郑易也做不到。
    他这会儿考虑得很好。
    这一晚,城门关上之前,魏海、晋王世子等人入城,郑易等人一无所知。
    等到天亮,两边从不同方向出城。郑易虽然找到了分散开的军队中零星的士卒,却始终不知道魏海踪迹,耽搁一日。至于魏海、晋王世子一行人,他们虽然也有心赶路,可刺客闹起自尽,同样耽搁了时间。加上毕竟人多,难以快马加鞭。一日下来,也没走出多少路程。
    再到第二日,郑易仍然在外找寻,魏海、晋王世子等人又停下,给刺客治伤。魏海烦不胜烦,却还要忍耐,勉强安慰自己:只要少将军回去的及时,就不会出大问题。
    第三日,郑易回到燕云戈养伤的地方,燕云戈从昏迷中睁眼。
    同一天,有人进宫,跪在天子面前,说:陛下!臣弟有大事要报!
    福宁殿的炭盆逐渐撤去了。一面是因为愈发炎热的天气,另一面则是因为皇帝的身体的确还是转好。
    张院判暗暗擦了一把汗。他都没想到,皇帝的身体竟然真能恢复。不过细细想想,这段日子,皇帝的精神气儿的确足了很多。有时候,人能不能好,还真就凭着这一口气了。
    这些暂且不提。如今陆明煜看着殿中的安王,眼皮跳了一下,问:什么事?
    安王斩钉截铁回答:晋王与燕家勾结,要谋反!如今他们的大军已经接近长安了!
    这话说得太大。陆明煜怔了片刻,才回神,淡淡问:你又如何得知?
    安王听着,面上露出一点尴尬神色,说:臣弟素来听闻外族与我大周人有诸多不同,一直有所好奇。前些日子,派人去了北疆,预备买几个外族奴隶回来,略作赏玩。
    这是明晃晃的玩物丧志了,不过他一个残疾王爷,关起门来做些什么,只要不太出格,皇帝都会包容。
    果然,安王这么说了,陆明煜虽然无语,但也没斥责,而是问:然后呢?
    安王回答:我府上的人带着那些买来的外族奴隶回长安,路上碰到晋王与魏海待在一处!他们发现了我府上的人,当即就变了态度,竟是将人捉去杀了!只有一个老仆,颠簸着逃回长安,与我说起此事!对了,还有燕云戈!
    陆明煜听着前半段,心脏正怦怦跳动,掌心出了一层冷汗,就听到后半句。
    天子的嗓音轻飘飘的,完全听不出情绪,问:燕云戈?
    安王心头跳了一下,却还是斩钉截铁道:是!他也在那伙儿人当中。一顿,抬头,直直看向天子,陛下若不信,大可向燕府传召少将军,看他能否现身!
    第48章 疑点 瞳有赤色,近人妖也
    随着安王这话音落下, 陆明煜的心猛地揪起。
    他目光沉沉,落在安王身上。
    平心而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 陆明煜始终很少留意自己这个弟弟。
    先帝在时,三皇子背靠燕家,二皇子的祖父同样是一代大儒,门下弟子无数。唯有四皇子,他母妃出身平平, 父兄还是在四皇子出生、他母妃有了妃位之后才逐渐被提拔,即便如此也未得到多大官职。
    后面二皇子、三皇子斗得热火朝天,四皇子虽然不像陆明煜一样完全是个透明人, 但身上始终没有多少光彩。很多事,还是事后复盘,才能隐隐从中看出他的影子,知道也许他也在推波助澜。
    现在, 安王一反常态,猛地站出来,开口就是这样惊天泣地的大事。
    陆明煜并未直接发怒, 捉燕家人问话, 而是问:你可知污蔑功臣, 是怎样罪过?
    安王态度坚决,说:陛下若非真有如此要事, 臣弟怎会直接进宫!
    陆明煜面色不动,心中却想:这倒是。
    若说落马之前,老四还时常扮演黄雀的角色。落马之后,老四整个人都安静下来。毕竟一个瘸了腿的皇子,再如何蹦跶, 也只能是替他人做嫁衣。
    到现在,安王或许仍有野心,可他的野心最多寄托在府里还不大会走路的长子身上。这种情况下,他构陷晋王、构陷燕家,实在没什么好处。哪怕晋王没了,仍有五家王爷排在太子之位前。
    但陆明煜还是没有和安王直说。他简单道:朕知晓了。此事需从长计议,万不可再走露风声。你说的那老仆
    安王道:那老仆实则是臣弟舅家一位长辈。
    陆明煜扯扯唇角,皮笑肉不笑,说:他能逃回来报信,可见是个衷心的。这样,过些时候,我让李如意去你府上一趟,拿些东西赏他。
    安王微微一怔,说:这可真是折煞了。
    陆明煜看他,见安王除了惊讶之外,面上并无多少紧张神色。
    可见并不怕李如意朝那老仆问话。
    这似乎也能说明什么。陆明煜面色收敛一些,淡淡说:下去吧。
    安王走了,旁边始终听着这兄弟、君臣二人对话的李如意略觉紧张。
    很快,陆明煜叫他,说:你待会儿出宫一趟。
    李如意嗻了声,陆明煜想一想,说:去一趟燕家。
    李如意咽口唾沫,心想,这么看来,陛下还是信了安王的话。
    又想,怎会如此?燕将军一家不是最忠心不过了吗。再说了,还有陛下与少将军之间的纠葛。
    陆明煜补充:带张院判一起去。燕少将军病了有二十日吧?可见这病实在来势汹汹。朕着实放心不下,也不知燕家是如何给少将军治的。
    李如意不再多想了,赶忙又嗻一声。
    天子安静半晌,才继续道:倘若当真见不到人不,你告诉燕正源,今日一定要见到人,哪怕他得了天花,也得隔着门窗说一句话。
    李如意心颤一下,听出了皇帝的果决态度。
    如果燕家实在不愿意。陆明煜慢慢叹了口气,你回来告诉我。
    李如意:嗻。
    安王那边,天子又道,好好问问,他是在哪里见的人,具体见了什么人、什么景象。再有,安王怎么想到去买外族奴隶的?走了什么门路,买了什么样的人,一并问清楚。行了,就是这些。
    李如意听到这里,先把皇帝的吩咐在心里过了一遍,再重复给陆明煜听。陆明煜点头,李如意这才去了。
    他按照皇帝说的,出宫先去燕府。再有,则是安王府。
    一来一回,大半日就过去。再踏入福宁殿时,已经到了下午。
    即将黄昏,天色倒还明亮。近日张院判给天子说了几次屋内要通风、憋闷久了难免又要生出郁气的道理,于是皇帝在窗边放了一张小案,就在上面批改奏折。
    陆明煜听到李如意回来的动静,起先没有抬头。是批完了手上的折子,才抬头,说:见到燕云戈了?
    李如意的脸色有点发僵。
    陆明煜见状,还有什么不懂?
    他低笑了声,完全看不出喜怒。李如意听得心惊胆战,正斟酌言辞,就听皇帝又开口,问:行了,一件一件说吧。
    李如意深吸了一口气,开口。
    他说:奴才与张院判在宫门口会合之后,一起去了燕府。燕将军迎了奴才,听奴才说起陛下让张院判去看的时候,面色仿佛并不欢喜。
    后面张院判问起少将军是如何症状,燕将军也并未多答。奴才冷不丁问了一句这样讳莫如深,莫非是天花。这话可是把燕将军骇到了,奴才看着,他竟真在考虑,少将军是否是天花。
    后面从燕府出来,张院判给奴才说,少将军说是病了二十余日,可府中未有半点药味。燕将军给含混说的那几句症状,也十分不清不楚。依照张院判看,少将军多半没有病。
    这是陆明煜很不愿意听到的答案。可李如意一句一句告诉他,他又难以忽略。
    往后,李如意又说:安王府那边,奴才的确见了一个老仆。那老仆讲话条理并不十分清楚,可奴才问他什么,他都能清晰答出。奴才耍了个心眼儿,有意把燕少将军身上衣裳的颜色说错一次,说他方才就是这样讲的。他想了半天,说那多半是方才口误,少将军身上的确是一身青蓝色衣裳。奴才看,他说的是真的。
    陆明煜轻轻嗯了声。
    李如意察言观色,看出来,皇帝已经在走神了。
    他在闭嘴与继续说之前踟蹰,片刻后,反倒是皇帝先回神,问他:就这些了?
    李如意心想:您还真是没听啊。后面那老仆如何北上、如何买到外族奴隶的事儿,我还没说呢。
    但陆明煜的确没有心思再纠结这些了。他满心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燕云戈的确不在燕家。
    不仅如此,他去了一个燕家绝对不愿告诉自己的地方。按照李如意的说法,燕正源宁愿承认燕云戈天花,都不想阐明真相。
    可是,这能说明燕家要反吗?
    陆明煜无比心乱。
    他的思绪被分割成两部分。一边在说,自己已经冤枉燕家一次,险些鸩杀了燕云戈。同样的错误,绝对不能再犯第二次。说到底,燕云戈不露面这件事,并不能与他去见燕家来长安的军队等同。依照老四过往行事的手段,保不准就是他知晓燕云戈那边出了什么事,于是有意来与自己说。
    如若其中再有什么误会,自己却直接动手,燕家再忠心,恐怕也要心寒。
    另一边则说,张院判都直接去燕府了,这难道还不能说明自己的态度?他要知道燕云戈的情况,要见到燕云戈本人!燕府对此只做推脱,没有半点解释,这哪里是理直气壮的样子?八成是真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当然,是否是谋反,还得再计较。
    想不通,想不透。
    陆明煜脑子里乱糟糟的。这一晚,连折子都没再看。用过晚膳之后,他始终静坐不语。李如意给他换了几回茶,偶尔能见天子眉尖拢起,陷入长长思绪。
    李如意无声地叹口气,又退下了。陆明煜满怀心思,偶尔摩挲一下喜鹊木雕。他无法从燕家的作为中推断一个答案,干脆换一种思路,问自己:你是如何想?
    他愿意相信燕云戈、相信燕家。他不能再犯一次错。
    那就再给他们一次机会。陆明煜想。
    明天让李如意再去一次。把态度摆的再明白、清晰一点,甚至可以稍微透露有人在晋地见到燕云戈。说白了,长安如今在禁军环卫之下,燕云戈在外,可燕正源、其他燕党,都插翅难逃。
    对,李如意去的时候,要带上侍卫。直接让人围住燕府、郭府等,做好最坏的打算。
    陆明煜有了决定,心情轻松很多。
    时间已经很晚,天子没了继续批折子的兴致。他预备睡了,睡前随意拿过一本书,正是张院判此前献上的那本《异人录》。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这本书。如今翻了半天,才记起自己从前看到哪里。
    手边是叫《白子》的章节。陆明煜先是匆匆扫过,很快视线停驻,略带凝重。
    白发白肤,双目难以视物。
    前半句,让他想到宁王。后半句,则让陆明煜觉得自己多心。
    除了与常人不同的肤色、发色之外,宁王分明是个寻常孩子。别的不说,那双眼睛乌溜溜的,虽然那日福宁殿见宁王时燕云戈不让自己离得太近,可陆明煜还是对此记忆犹新。
    嗯?
    陆明煜眉尖拢起,视线停留在书页上。
    眉发幡然,举体皆白毛,无一根黑者。
    两目昏昏然,不甚见物。
    瞳有赤色,近人妖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