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71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安王不知何时到了门口,正巧将端太妃的话听进耳中,顿时不乐意了:“母妃这说的是什么话。只要是我的孩子,儿子女儿都一般好。”
    端太妃对着儿子就没那么委婉含蓄了:“女儿再好,长大以后也是要嫁到别人家做媳妇的。儿子才能传承香火,奉养父母。”
    “谢家出了一个谢皇后,廉家出了一个廉将军。可这天底下,能有几个谢皇后几个廉将军?说到底,女子总得依附男子而活。”
    “女儿再好,也是不及儿子的。你等着看吧,谢皇后一直没有身孕,皇上再独宠中宫,也得纳宫妃不可。”
    在宫中不便闲言碎语,到了安王府里,端太妃总算没了顾忌,碎嘴了一回。
    安王瞥了大放厥词的端太妃一眼,凉凉地提醒:“当着皇兄皇嫂的面,母妃可别一个激动,说秃噜了嘴。别怪儿子没提醒你,皇兄断然容不得任何人说一句皇嫂的不是。”
    盛鸿对谢明曦堪称百依百顺,护妻的程度令人咋舌。
    端太妃撇撇嘴:“放心吧!我不乱说就是了。”
    她还没傻到这个地步。
    ……
    端太妃在谢明曦面前,确实不敢碎嘴絮叨。
    不过,得了一双孙子孙女的端太妃,实在忍不住显摆之心。索性去了寒香宫,对着梅太妃一通吹嘘。将刚满月的孙子几乎夸到了天上。
    梅太妃听得羡慕不已。
    梅太妃不争宫权,也从不寻衅生事,每日悠闲度日,堪称自在惬意。唯一的心病就是盛鸿至今没有子嗣。
    梅太妃和端太妃两人皆是因生了皇子,才被立为妃嫔得了先帝短暂的宠爱。在这一方面,梅太妃和端太妃的想法完全一致。
    子嗣才是最要紧的,女儿再好,也及不上儿子。
    谢明曦千好万好,只这一条,就足以令身为婆婆的梅太妃心中不满了。
    梅太妃忍不住轻叹了一声。
    端太妃心知肚明,却明知故问:“好端端地,梅姐姐为何叹气?”
    梅太妃自不会傻得在端太妃面前说儿媳的不是,随口敷衍了过去。
    待到第二日,谢明曦前来寒香宫请安的时候,梅太妃故作随意地笑问:“太后孝期已过了近两年了吧!”
    谢明曦眸光微闪,淡淡笑着应了一声是。
    梅太妃下一句果然就来了:“阿萝已经十一岁,再过两个月,就十二岁了。你也该给阿萝添一个弟弟了。”
    第1040章 敲打
    平心而论,梅太妃是个好婆婆。
    不争权,不生事,温和慈爱。
    谢明曦对梅太妃虽未特别亲近,却也敬重有加。该尽的礼数该尽的孝心,从未少过半分。梅太妃会因子嗣之事发难,想敲打她几句,也不算过分。
    谢明曦微笑着应道:“母妃说的是。自去年起,太医开了调理身体的药方,儿媳一直在喝着,只盼着早日有喜呢!”
    太医确实开了调理身体的药方。只是,每日熬好的药都被倒了,从未入过谢明曦的口。
    此事知晓的人少之又少。
    梅太妃当然不知情,闻言眉头舒展开来。又恐谢明曦心中不快,忙描补几句:“我也不是有意要催你。不过,过了年,皇上就二十九岁,将近而立之年了。一直没有子嗣,总令人忧心着急。我也盼着你这个中宫皇后,早日生下嫡子。”
    你实在生不出来,也只能让别的女子入宫来生了。
    最后这一句话,梅太妃没有说出口。
    谢明曦自然听懂了,依然没动气,淡淡一笑道:“多谢母后关心。”
    梅太妃自以为自己一番敲打奏效了,心情舒泰,着意安抚了谢明曦一通:“其实,我也是为了你着想,才这般心急催促。”
    “皇后无子,中宫不稳。”
    “太后娘娘当年之事,你也都清楚。若不是太后娘娘无子,先帝就不必纳宫妃入宫,也不会有那么多庶出的皇子了。”
    “阿鸿曾和我说过,不愿纳宫妃入宫。我也盼着你们夫妻恩爱和睦。不过,没有子嗣是万万不行的。你早日有孕生出嫡子,立了太子,国朝安定,我这颗心也能彻底放下了……”
    殊不知,谢明曦压根没将这些絮叨放在心上。
    自数年前,盛鸿和她决意要令阿萝为皇太女的那一日起,他们夫妻便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
    这一场滔天风波,迟早是要来的。
    眼下正是战事紧急关头,朝臣们也无暇关注后宫之事。待战事一过,只怕奏请天子广开后宫的奏折会堆积如山。
    若连梅太妃这几句敲打都禁不住,日后她要如何应对排山倒海的非议指责?
    ……
    盛鸿很快知晓了梅太妃敲打谢明曦之事。
    虽然早有预料,可这一日真正到来的时候,盛鸿才知自己修炼尚未到家,一听就动了气:“我这就去寒香宫!”
    谢明曦白了他一眼:“你去做什么?难道要为几句话就和母妃争执吵闹不成?”
    “说到底,母妃也是为了你我着想,并无坏心。不然,母妃大可学当年俞太后那样,宣一个年轻貌美的娘家侄女进宫‘陪伴’,有事没事在你面前露露脸,给我添添堵。”
    “过了年阿萝就十二岁了。母妃能忍到今时今日,可见善良仁厚。”
    “长辈絮叨几句,听着就是了。”
    盛鸿哑然无语,半晌才无奈笑道:“我是怕你受了委屈,心里懊恼不快。你不介怀,也就罢了。”
    谢明曦扯了扯嘴角,坦然道:“听这等话,我心里肯定不痛快。不过,她是你的亲娘,一心都是为了你着想。我勉强忍一忍就是。”
    说实在的,能让谢明曦隐忍不发的人,放眼大齐也没几个。
    看在盛鸿的颜面上,她还是忍一忍吧!
    盛鸿自然清楚谢明曦锱铢必较狠辣无情的性子,若不是为了他,谢明曦如何会忍梅太妃?
    “谢谢你,明曦。”盛鸿温柔地凝望着谢明曦。
    谢明曦眨眨眼笑道:“只道谢怎么够。罚你今晚伺候我沐浴更衣。”
    盛鸿心中荡漾,咧嘴一笑:“是,我一定好好伺候皇后娘娘。”
    夫妻闺房之乐,不必细述。
    接下来数日,梅太妃时时令御膳房备了滋补身体的羹汤,诸如鹿茸汤之类,每日亲自送到移清殿,亲眼盯着盛鸿喝下才罢休。
    盛鸿哭笑不得,只能领了梅太妃这番“好意”。
    倒是谢明曦,颇有些吃不消。暗中又准备了清热败火的汤药。盛鸿在移清殿里喝了补汤,回椒房殿再喝汤药。
    个中滋味,不提也罢。
    ……
    此时,尹大将军已经领兵至河靖城外,和神卫军汇合。周勇从主将退为副将,听从尹大将军号令。
    尹大将军战功赫赫,是军中最有名望的大将军。便是楚将军,比起尹大将军来也略有不及。
    神卫军接连打了败仗,粮草又不足,士气原本十分低落。尹大将军这一来,将士们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士气迅速回升。
    这就是名将的威力。
    周勇对尹大将军亦是心悦诚服,丝毫没有被夺了主将之位的懊恼不甘。对着尹大将军时,甚至满心羞惭:“是末将平庸无能,接连打了败仗,死了这么多将士。末将辜负了皇上的器重信任,更对不住一众死去的将士。”
    尹大将军直言无忌:“你身为主将,确实要担负起战败之责。不过,现在说这些没什么用处。要紧的是领兵攻进河靖城,将功赎罪。否则,以后回京的那一日,一人一口唾沫,也足以淹得你抬不起头来。”
    顿了顿,又放缓了声音:“胜败乃兵家常事,你也不必耿耿于怀了。战场哪有常胜将军?谁都有过吃败仗的时候。”
    “只是,万万不能因此心灰意冷,更不能心生退意。不然,如何对得起皇上对你的提携?又如何对得起军中将士对你的信任?”
    “我此次领兵增援,接替你为主将。皇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总得给众人一个交代。不过,我右胳膊受过伤,根本不能提刀上阵。只能坐镇中帐发布军令,领兵打仗的事,还是你的。”
    “立了军功,也都是你的。”
    一席话,听得周勇满面通红,目中闪出水光:“多谢大将军,末将一定听令行事,早日领兵攻进河靖城。”
    尹大将军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你能这么想就对了。”
    “军中粮草被烧了不少,颇有不足。户部备了粮草辎重,不出数日就会送到。你不必有什么顾虑。修整几日,开始攻城。”
    周勇拱手应是。
    第1041章 平定
    尹大将军领兵增援,粮草辎重源源不断地运送至军营。神卫军士气大振。
    周勇亲自领兵上阵,奋勇当先,接连打了几场胜仗。
    此消彼长,河靖城内的藩兵死伤颇重,士气迅速低落。便连河靖王自己,也对这一场战事毫无取胜的把握和信心。
    被神卫军团团围住的河靖城,消息远不及往日灵通。不过,一众藩王皆交出私兵江夏王被处以凌迟极刑这等大事,总能传进河靖王的耳中。
    河靖王焉能不惊惶?
    年轻的建业帝心狠手辣,以雷霆手段诛灭江夏王府,也震慑住了一众藩王。藩王们一旦交出私兵,就如拔了牙的老虎,再无威慑力,也再难翻出风浪。
    料想中的众藩王一同起兵,也成了泡影。
    彰德王已经死了,只凭他和颍川王,如何能挡得住朝廷大军?
    接连吃了几场败仗后,河靖城内多了数千具藩兵的尸首。
    河靖王脾气愈发暴躁易怒。偏偏在此时,河靖王世子神色凝重地前来禀报:“父王,江夏王死讯传进城内,江夏王的私兵也散了军心。和我们的藩兵屡屡有冲突,不肯听军令。”
    河靖王:“……”
    简直是屋漏又逢连夜雨!
    江夏王一死,那三万私兵没了主子,便成了一股无法管束的兵力。
    河靖王面色颇为难看,肥硕的脸孔不停抖动,一双细长的眼睛里射出寒光。咬牙切齿地说道:“哼!他们已经到了河靖城内,吃喝都是本王供着,军饷也是拿本王的,由不得他们不听军令。”
    “传本王的命令,有谁不听从军令者,当场斩杀无赦!”
    河靖王世子应了一声,目中闪过腾腾杀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