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六宫凤华 第6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妯娌三个面面相觑,沉默了片刻。萧语晗目中闪过一丝讥讽,张口说道:“顾家是书香门第,自不想和武将结亲。和赵家才是正经的门当户对。”
    尹潇潇迅速接了话茬:“三嫂说得没错。”
    赵长卿意味深长地说道:“顾大人亲自为瑾儿挑的亲事,自不会差。”
    谁也没提起顾舒瑾的郡主身份。
    谢明曦眸光掠过妯娌们的脸孔,微微一笑:“想来母后又是激动高兴过了度,才会昏迷过去。待母后醒了,我们可别忘了恭贺母后一声才是。”
    萧语晗赵长卿尹潇潇:“……”
    这是要往俞太后的痛处继续捅刀撒盐,唯恐不气死俞太后啊!
    罢了!捅刀也好,撒盐也罢。既选定了帝后这一边,总不能再左右摇摆。索性一条道走到黑。
    萧语晗第一个笑着附和:“弟妹说的是。”
    尹潇潇赵长卿也一并笑着应下。
    妯娌四人,又闲话片刻,才各自散去。
    ……
    谢明曦无需在汤药里下什么迷药。
    俞太后此次昏迷了整整三日才醒。醒来后,虚弱得几乎无法张口说话。再有赵院使的“精心照料”,俞太后怕是再无病愈之日了。
    昌平公主哭了几日,肠子都快悔青了。待俞太后醒了之后,在床榻边跪了半日。
    俞太后闭上双目,并未理睬昌平公主。
    昌平公主哭肿了一双眼,跪青了膝盖。却也未曾改口。顾舒瑾的亲事,就此定下。
    顾家和赵家结亲之事,虽未摆在明面上,私下已悄然传开。
    赵阁老对这门亲事颇为满意。
    顾家在朝堂上站错了队,渐渐式微。不过,有顾山长在,帝后显然没有彻底拔除顾家之意。
    顾舒瑾是大齐郡主,相貌出众,聪慧过人。有这么一个长孙媳,赵阁老夫妻两个做梦都想笑上一回。
    至于顾家,对这门亲事就更满意了。
    赵大公子家世出众,才貌品性俱佳。更重要的是,赵家和陆家来往密切,赵奇是当今天子的好友兼亲信。顾家和赵家结亲,也意味着顾家和俞家斩断关系,投向了天子这一边。
    在家族兴衰存亡面前,所谓的昔日情谊,也就不值一提了。
    顾家已倒戈,俞顾两党彻底分崩离析。俞太后在宫外再无依仗,宫中的势力也迅速被剪除了大半。假以时日,便能肃之一清。
    转眼间,便过了国丧期。
    谢明曦心情颇佳,写了信去蜀地,让顾山长收拾行李,和阿萝一起回京。
    第900章 折磨
    一个月后。
    晨起时,盛鸿忍不住念叨一句:“山长和阿萝应该快到京城了吧!”
    谢明曦神色柔和,眼眸中闪出温柔的光彩:“哪有这么快。师父年岁大了,阿萝还小,我在信中叮嘱过,无需急着赶路。一切以稳妥为要。少说也得要一个多月才能到京城。”
    廉姝媛亲自领着两千蜀兵,护送顾山长和阿萝归京。
    周全在一个月前,便翘首以盼娇妻归来。
    夫妻两人成亲三日,廉姝媛便去了军营。隔了数日,廉姝媛又领着蜀兵去了蜀地。夫妻两个聚少离多,眼巴巴地等着重逢团聚。
    谢明曦和盛鸿,也同样等得心焦如焚。几乎一日日数着过日子。
    帝后穿戴整齐后,先去慈宁宫,给李太皇太后请安。
    自俞太后病倒之后,李太皇太后心情愉悦,身体一日好过一日。如今无需人搀扶,便能在寝宫里转悠一圈。
    帝后到慈宁宫时,李太皇太后正在廊檐下溜达。
    盛鸿笑着快步上前,扶住李太皇太后的胳膊:“皇祖母怎么也不多睡会儿,这么早便起身了?”
    李太皇太后满额皱纹如菊花般舒展,咧嘴笑道:“哀家老了,睡不着,索性早些起身转转。明曦也说了,多转转,对哀家的身体也有好处。”
    说话还是断断续续,不甚流畅。不过,从一字不能言到现在磕磕巴巴地说上几句,进步十分明显。
    一边说一边看向谢明曦,目光柔和又慈爱。
    谢明曦微笑着上前,扶住李太皇太后的另一侧胳膊:“皇祖母身子骨越来越硬朗,孙媳心中也觉快慰。”
    李太皇太后在帝后的搀扶下,慢悠悠地在廊檐下转了一圈,照例要问上一句:“太后的身子骨可好些了?”
    谢明曦故意轻叹一声:“赵院使说了,母后忧思成疾,心情时有起伏,对养病颇为不利。这一个月下来,没见好转,倒有些病重沉疴之兆。”
    “孙媳心里也忧急得很呢!”
    几个儿媳轮番去“伺疾”,时不时说几句刺一刺俞太后的心窝。俞太后哪里还能静心养病?
    不被气死就算不错了!
    李太皇太后听在耳中,别提多快意了。嘴角咧得更高了些,口中却叹道:“哀家这里没什么,你去福临宫里瞧瞧,让太医好生照料太后。”
    死了一了百了,生不如死地活着,才是最大的折磨。
    谢明曦只当没听出李太皇太后话中的恶毒之意,微笑着应下了。
    ……
    帝后两人出了慈宁宫,又去了福临宫。
    福临宫里飘溢着特有的苦涩药味,混合着驱逐阴湿的檀香味,形成了一股强烈的难以形容的气息。
    俞太后目光暗淡,一脸病容,怏怏无力地躺在床榻上。
    帝后来了,萧语晗等人立刻让开床榻边的位置。静观每日都会上演的好戏。
    “母后今日感觉可好些了?”谢皇后声音柔和,满面关心。
    紧接着,便是天子盛鸿孝顺又关切的询问:“母后早晨的药喝过了吗?儿臣伺候母后喝药。”
    最厌憎的两张脸孔在眼前晃动,耳边不停响起两人“关切”的声音。这对俞太后来说,如同刑罚一般。刑罚不算重,远没到要命的地步。
    不过,每天总要来上一回。
    如同钝刀割肉。
    俞太后习惯性地气血翻涌一回,压根没有配合帝后做戏的兴致,直接闭上双目。
    帝后半分尴尬的意思都没有,就这么待在床榻边,继续细语安慰。
    待将俞太后恶心得够了,盛鸿才道:“儿臣先去上朝。待散朝后有空了,再来陪伴母后。”
    天子离开了,谢皇后却未离开,多停留了一炷香时辰。将赵院使等一众太医宣召过来,问一回病症。
    总之,做足了门面功夫。任谁也挑不出半点不是来。
    别人怎么想尹潇潇不知道,她自己对谢明曦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换了是她,她可没有这等城府和演技。
    谢明曦轻声问萧语晗:“皇姐今日可曾进宫?”
    萧语晗迅速看了俞太后一眼,轻声应道:“顾赵两家结亲,这些时日正忙着过定之类。皇姐已连着几日未曾进宫了。”
    听到昌平公主的名讳,俞太后额上青筋跳了一跳。很快,面无表情地将头扭到了内侧。
    赵长卿和尹潇潇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
    因顾舒瑾的亲事,昌平公主和俞太后算是彻底离了心。一个月前将俞太后气得病症加重,之后,每次昌平公主进宫,俞太后都拒之不见。
    昌平公主吃了几回闭门羹后,进宫也愈发少了。
    刘御史告了长病假,依附俞家的官员几乎散得干干净净,顾家的倒戈,对俞太后亦是沉重的一击。至此,俞太后对朝堂几乎再无影响力。
    后宫中,谢明曦手段亦是高明。先将俞太后的人手打发出宫,然后甄选年轻出色的女官进宫。
    宫中本就有女官,协助管理后宫。不过,女官的品级并不高,所有的权利也都来自于掌权者。有点类似于内宅后院里的管事娘子之类。
    如今,谢明曦在后宫中设下尚宫尚仪尚服等六局一司,协助自己管理宫廷。掌管六局一司的女官,皆有正式的官职。其中官职最高的是五品尚宫。
    甄选女官皆是谢明曦一手操持。设六局一司也是谢明曦亲力亲为。有天子鼎力支持,此事颇为顺遂,也未在朝中惹来多少非议。
    身为当家主母,想怎么选管家娘子就怎么选。提高品级多发工钱,也是当家主母的分内之事。轮不到朝臣们说三道四。
    当然,也有个别直觉敏锐嗅觉灵敏的,察觉到了一丝异样。不过,最多是以为谢皇后为了压制俞太后,才会大肆提拔任用“新人”。
    谁也不会想到,帝后将以女官取代内侍宦官。
    此时的朝臣们,也绝不会料到数年之后的情景。
    宫中优秀出色的女官们紧密围绕在大齐第一位女帝身侧,形成了一股对朝堂有巨大影响力的势力。
    被后世誉为“业昭盛世”的大齐朝,从建业二年开始!
    第901章 归京(一)
    等待的时光,总是格外漫长难熬。
    谢明曦近来十分繁忙,也无暇整日思念若渴伤春悲秋就是了。
    后宫新设六局一司,原有的格局俱被打破。谢明曦一边安排人训练经过严格考试甄选进宫的女官们,一边重新定制各种宫规。
    这一批女官,年龄小的十五六岁,年龄大的也只有二十余岁。大多出自普通百姓之家。
    女官待遇颇高,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
    女官并不是终生制。只要在宫中待满十年,便可出宫归家。归家后,依然保留女官品级,终身皆有俸禄。
    如此优渥的条件,着实令人动心。
    官宦千金们要嫁人生子操持内宅,不可能耗费十年最美好的光阴进宫做什么女官……做宫妃还差不多。报考女官的,多是出身寻常家境略贫困的女子。
    招考女官的条件也适当放宽了许多。死了丈夫的寡妇也可以报考。如此一来,年轻守寡的女子们成了报考女官的主力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