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2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要想改革,恐怕得推翻科举制度,那是动荡江山社稷的大事,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时徐长生眼睛都亮了起来。
    该他表演了。
    徐长生说道,“如果贸然改革,的确将引起不可预知的动荡,但……也不是没有办法。”
    狄孝绪都愣住了,看向徐长生。
    徐长生起身,对着狄孝绪行了一礼,“想必狄公也知道长生的学院即将招生,长生准备在学院中开设律学一门,专门教授学生大唐律,将大唐律传遍天下,狄公可以想象,要是父母官还没有我的这些学生懂大唐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这将迫使他们加强学习大唐律,间接也在官员之中普及了大唐律,而我学院的学生,要是有幸能谋得一官半职,大唐律的普及就更可观了。”
    狄孝绪真的震惊住了。
    徐家子居然准备开设律学一门。
    律学苦涩,加上科举根本不考,所以没有哪个学院会专门单独列出一门来单独教授,哪怕是专门为大唐培养官员的国子监,也仅仅是涉猎了一点点而已,还称不上专门设一门来教授。
    趁狄孝绪震惊之余,徐长生又行了一礼,“长生恳请狄公前来我的学院任教,专门教授律学,让真正懂大唐律的人在大唐的每一个角落地生根,遍地开花,到时我大唐以律治人,惩罚有度,有法可依,真正的让大唐律起到他该有的作用。”
    狄孝绪眼睛中都亮了起来,徐家子描绘了一个法家的理想世界。
    徐长生观察着狄孝绪的表情,眼睛一亮,有戏。
    赶紧道,“狄公在刑部为官,判得了眼前的案,却判不了天下的案,但要是狄公肯来我的学院教导律学,那么大唐未来就会有更多像狄公一样的人,他们将分布到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为天下人判案。”
    判得了眼前的案,却判不了天下的案?
    狄孝绪眼睛更亮了,徐家子说得好像很有道理。
    徐长生觉得他现在就是个邪教头子,看他忽悠大法。
    但……
    门外却来了一堆公公。
    原来这堆公公正是李世民派来拿徐长生的,他们先去了中书省,结果没找到人,耽误了一会儿,这才来了刑部。
    “陛下有令,将徐家子逐出皇宫,从今日起,不得在踏入皇宫一步。”远远的就传来公公尖锐的声音。
    徐长生都惊呆了,李二也太小气了。
    他挖墙角的进程才刚刚开始而已,居然就不让他进皇宫了。
    “哎呀,你们别抓我,我和狄公还有话没有说完。”
    为首的正是庞德公公,心道,让你将话说完,还不得又多一个像太医正一样的人,在陛下那撒泼胡闹,怎么也要辞官,陛下可是好不容易才劝住了太医正,现在正脸黑得跟锅底一样。
    徐长生简直是被拖出去的,李二太过分了,他就和别人说会儿话而已,他什么也没干。
    徐长生被拖着,还不忘回头,“狄公,记得我的话啊,一定要来我的学院任教。”
    庞德公公赶紧道,“快将徐家子拖走。”
    因为他看狄孝绪的脸上露出了思索的表情。
    庞德公公诧异得很,徐家子又说了什么?
    挖墙角的功夫也太厉害了,难怪陛下直接下令将他直接拖出去。
    徐长生气鼓鼓的,“我还要去宫廷乐师府,我的学院还没有教乐道的先生,我还要去找阎立本,哎呀哎呀,你们别拖我。”
    一路上都是徐长生被拖住走的声音,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谁被拖去武门斩首了。
    李世民老远都听到了徐长生的声音,脸更黑了,将他的太医正说到他这撒泼也要辞官还不够,还要去宫廷乐师府,还要去找阎立本?
    岂有此理。
    要是再让他呆在皇宫,岂不是将他的人马都给搬空了。
    又有些担心地问道,“徐家子刚才和中书省中哪位丞相说过话了?赶紧叫来朕开导开导。”
    要是真有哪位丞相想不通,跑去徐家子那学院教书,他还不得成为天下人的笑话。
    旁边的公公答了一句,“徐家子并没有去中书省。”
    李世民这才松了一口气,没去霍霍他的丞相就好。
    公公有些欲言又止,徐家子是没有去中书省,但他去了刑部啊。
    正要说话,李世民就道,“吩咐下去,徐家子要是再敢来皇宫,直接乱棍赶走。”
    公公:“……”
    陛下前几天还天天盼着徐家子来,还说好久没见徐家子那冲破天的野猴子样了,甚是怀恋。
    这时,有公公走了进来,“陛下,刑部狄左丞求见。”
    李世民一愣,难道发生了什么奇案?
    而原来站在李世民身边的公公一脸的震惊,该不会……
    狄孝绪走了进来。
    李世民笑道,“狄爱卿倒是很少单独来朕这里。”
    不过他马上就笑不起来了。
    狄孝绪拱手,“陛下,臣……是来辞官的。”
    李世民都惊呆了,看向旁边的公公。
    那公公一脸苦涩的点点头,陛下就是你想的那样,徐家子刚才就是去找狄左丞了。
    李世民脸都黑了,“徐家子到底是有什么魔力,怎么连你也……”
    狄孝绪抬头,却是满脸的坚定,“陛下,为了我大唐千秋基业,也为了陛下能开创空前盛世,此行臣不得不去……”
    李世民和狄孝绪交谈了很久,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最后李世民满脸的感叹,“科举的改革动辄伤筋动骨,或许这真的是唯一的办法。”
    狄孝绪点点头,“这是一个机会,能将影响降到最低,又有可能逐步实现以律治人的理想状态。”
    在所有学院中开设律学,这应该是最快的改革方式,但李世民知道,他要是敢这么做,定会掀起惊天骇浪。
    如果加入律学进行选拔官员?那以前没学过的律学的官员如何自处?
    很可能就会形成冲突和矛盾,导致不可逆转的局势。
    很多事情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哪怕狄孝绪前去徐家子的学院教授律学,逐渐向天下普及律学,他这么缓慢的改革,都未必能够一帆风顺。
    此时,徐长生已经被赶出皇宫了,衣服都给扯乱了。
    可惜了,只来得及和太医正还有狄公谈了谈,还有好几个大佬都在他的目标中,都没有机会了。
    也不知道太医正和狄公能不能被他忽悠住。
    不过,他的任教先生也差不多了,也是时候准备学院的招生了。
    徐长生回到太子府,没想到等待他的确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大祖父来信了。
    徐长生看着信,差点没高兴得跳起来。
    原来学院的事情,除了他一直在努力,大祖父也十分上心。
    在大祖父看来,徐家的那些生意都没有这个学院来得重要,大祖父毕竟是读书人,大儒,对学院的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
    大祖父的信上说道,他写信邀请了一些好友,让他们来学院养老。
    徐长生知道大祖父的意思,什么养老,就是抓来给他学院当教书先生的。
    大祖父的老友,可想而知,肯定也是大儒一流,而且,品行这些能得大祖父认证,恐怕比徐长生三观都要正。
    他学院建得那么大,学生的数量肯定不会少。
    徐长生原来的打算是,学生多没关系,让大祖父他们拿着大喇叭扩音器讲课就是。
    虽然那形象有些那啥,但声音大啊,效果好。
    但现在有了大祖父的这一批老友加入,倒是不用这样,可以将大班稍微分细一点,这样教书的先生们也不用太累。
    没想到他跑死跑活都找不到任教的先生,居然就这么给大祖父给解决了。
    姜果然是老的辣。
    但让徐长生更加惊讶的是,大祖父还在信中提了一句,裴矩裴老先生居然也给学院抓来了一个壮丁,不对,是找来了一个任教先生。
    徐长生看着那名字都哆嗦了一下。
    裴矩那个辈分的读书人,已经很少了,所以他找来这人,多半是想着一起养老,这样也能有共同的话题。
    只是这人吧,徐长生看着名字都有一阵压迫感。
    裴老先生是文坛泰山,但也仅仅是前辈。
    但裴老先生找来的这人,是隋唐三位太子之师李纲李太傅,说起来和李承乾也有些关系。
    李纲是隋文帝的太子杨勇、唐高祖的太子李建成、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三位太子的老师。
    一个人一生能够做一位太子的老师已经不简单了,而李刚做了三位太子的老师,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请记住,五千年历史,绝无仅有。
    李承乾就是李纲的最后一位学生,哪怕李承乾在他面前也得规规矩矩的。
    不过因为李纲年纪大了,几年前辞去了太子太傅的职务。
    徐长生简直对裴矩老先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么也想不通他是怎么将李纲这位元老级的人物请来的。
    徐长生高兴得要飞起来。
    远处,李承乾看着高兴得转圈的徐长生,嘴角都上扬了起来,“太傅,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一定不会觉得学生是在吹嘘了吧。”
    李承乾手上正拿着一封信,真是李纲的回信。
    徐家子要想他的学院成为大唐第一,那么他帮上一把又如何。
    李承乾远远地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徐长生的学院,现在有这么多先生加入,起点已经很高了。
    这些先生教授诗词歌赋,明经,策论完全没有问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