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22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长生早就准备好了,看着他的计划书,都不由得感慨,怀恋啊,军训的日子可棒了,就是军训的时候有些死去活来,不过这些都没什么,梅花香自苦寒来,啧啧。
    作为他学院的学生,怎么可能不让他们体验一番,这才叫真正的一脉相承。
    而且,以后毕业了,那种共同经历过军训的经历,会让他们终生难忘,也会让学院的学生拥有更强的凝聚力。
    以后他学院的学生在一起讨论军训的时候,其他学院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想想都不错。
    徐长生的军训计划写得十分的认真,每一个步骤都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
    李君羡看了看都忍不住露出惊讶的表情,看向徐家子这个妖孽,他甚至在想,徐家子要是从军,恐怕也将是一代名将,不,或许能成为一代名帅,这个妖孽。
    徐长生摸摸脸,“怎么了?”
    这个大叔怎么用这么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他害羞。
    李君羡回过神,答道,“我会按你的计划进行,只是……你确定你学院的学生不会闹事?”
    徐长生一笑,“我会让太子给我背书,谁敢闹事就先想想自己的前途吧。”
    刺头嘛,哪个学院没有几个,他心理早有准备。
    李君羡:“……”
    他都有点可怜徐家子学院的学生了,听说现在好多功勋世家都冲着徐家子找来的师资力量,想着将自家孩子送去徐家子的学院。
    李君羡走了,带着一队禁军前往徐家子的学院。
    一群人唉声叹气,他们的前途啊。
    不呆在长安,哪里来的表现机会,哪里来的前途可言。
    士气有些低迷。
    倒是其中一个伤还没有好完全的士兵,一脸的高兴,还在劝说着别人,“各位,徐家子是东宫属官,深受太子重视,我们此去也未必没有机会。”
    说话的人正是徐长生让人用针线缝起来救活那人。
    说起徐家子他就觉得神奇无比,他可是亲眼看到徐家子在一旁指导那个大夫,将他的伤口用针线缝起来的。
    徐家子对他来说,有活命之恩,当然要给徐家子说些好话。
    本来,这次征招去徐家村,他可以不来的。
    但他还是主动要求来了,他觉得徐家子救了他的命,那么他也得为徐家子做点什么,为徐家子守卫学院就不错,哪怕是在穷乡僻野。
    大唐的人就是淳朴。
    可别人就没他这想法,所以无论他怎么说,其他人都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前途渺茫啊,进禁卫队除了一身本事,还得托关系才能得到的好差事,如今都打水漂了。
    哪怕是李君羡,情绪都不怎高,所以也没怎么管低迷的士气。
    来到徐家村,心情才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学院离这里应该不远吧,或许在这么繁华的地方,也不会过得太过无趣。
    等大祖父带着他们到达学院的时候。
    李君羡都懵逼了,他们以后就要镇守这座仙宫了吗?他们岂不是成了守卫仙宫的仙将,想想都兴奋。
    这绝对是一座仙宫,山巅之上的一座白玉仙宫,他们发誓。
    嘴巴张得都合不拢,手上的刀差点都掉地上了,刚才的萎靡不振居然一扫而空,全都在震惊中。
    那个受伤的士兵,眼睛中就差放出豪光了,徐家子也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徐家子的学院?狠狠的抓住手心,他誓死也会替徐家子守卫好它的,这等神仙之地决不允许其他人来破坏。
    李君羡好半响才反应过来,徐家子也给他说过,他的学院如何好。
    在李君羡心中,一座山野之间的书院,再好能好到哪里去?不过是徐家子的自吹自擂罢了。
    但没想到,亲自看到的时候,比徐家子口中说的,还要好上百倍。
    大祖父说道,“学院在山巅,这座山其他面都是峭壁,没有路攀爬上去,入口只有这一条,所以需要劳烦各位守住这里就好了,学院为了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是不允许外人参观的。”
    李君羡点点头,一但这所学院曝光,他可以想象蜂拥而至的人会有多少,恐怕他们得时刻注意着有人溜进去。
    光是外面看着都这么震撼人心,肯定有胆大妄为的人想要冲进去看看,也不知道他们这队人守不守得住。
    大祖父说道,“有劳各位了。”
    一队人赶紧道,“岂敢。”
    能守卫这样一处圣境,他们何其荣幸,说不定有人还会将他们的画像画出来挂门上,当门神。
    他们这说法可一点不假,在其他人眼中,他们就是仙宫守卫。
    大祖父继续道,“我在徐家村给各位安排了住处,生活十分便利,李将军的话,因为要教授骑射,所以在学院会给你安排一处单独的住处。”
    居然住在里面,一队人看向李君羡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
    不过,他们也不错,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这里,外人可是连进都不让进的。
    大祖父将事情交代清楚,也松了一口气,他也可以想象,当世人看到这样的一处地方后,会多么的疯狂,光靠徐家村的人守卫,根本阻止不了疯狂的人群,有禁卫前来就不一样了,他们专门干这个的。
    一队禁卫已经怀着神圣的心情参观他们以后要守卫的地方了,时不时有人的刀都差点惊得掉地上,赶紧扶好,要是将这白玉地板弄花了,他们就罪过了,一死也难辞其咎。
    徐长生要是知道他们的想法,估计要笑得在地上打滚,地板砖坏了就坏了呗,他再换一块不就得了。
    此时,近几天徐长生正频繁的进出皇宫,每天都进一次。
    李世民都愣住了,徐家子这是怎么了?
    以前怎么叫哪怕装病都不来,现在来得是不是也太频繁了?
    他要上朝,也没管徐家子在干什么,下了朝第一时间忍不住问道,“徐家子现在在哪?在干什么?”
    “回禀陛下,徐家子现在正在太医院,听说正拉住太医正的袖子一个劲的夸,还不让太医正走,还在谈什么全国上下普及医疗系统,杏林泰山,名留青史的事情,劝着太医正赶紧辞官,老奴看太医正已经有些心动的样子。”
    李世民脸都黑了:“他这是准备连朕的太医正都给挖走?”
    难怪天天来皇宫,他这是在其他地方挖不到人,被人拒绝接见,现在他也就进得来皇宫。
    庞德公公不说话了,可不是这么回事,他还是第一次见这么胆大的,连皇上的人都刚挖墙角,想想又有些好笑,徐家子还真是不将自己当外人。
    李世民也是气得都笑了,“朕还不信了,他还能将太医正给挖走?”
    太医正可是医者的最高荣耀,怎么也不可能舍了这官不当,跑去他那什么学院瞎胡乱。
    正说着,一个小公公走了进来,“禀陛下,太医正求见。”
    李世民一愣,太医正来干什么?
    一个白发苍苍,满脸兴奋的老头走了进来,正是太医正,一进来就激动的道,“陛下,老臣年老体衰,要辞官。”
    他要跟着徐家子去搞全民医疗系统了,名留青史,成为杏林泰山,绝世神医,这太医正谁爱干谁干。
    李世民都惊呆了,徐家子那妖孽到底给太医正说了什么?
    李世民气得直哆嗦,“岂有此理,徐家子现在在何处,赶紧将他给我抓来。”
    居然……居然真的将他的大臣都给说动了,这样放他在皇宫怎么了得。
    那小公公答道,“徐家子刚从太医院离开,去了中书省。”
    李世民都惊住了,徐家子该不会连他的丞相都不放过吧?
    中书省正是丞相们替李世民批阅奏章的地方。
    整个大唐,一天的事情何其多,要是都靠李世民来批阅,估计早累死了,中书省就是这样一个帮助皇帝批阅奏章的地方,只有特殊的或者重大的一些奏章才会传到李世民手上。
    其实就是三省六部制度,管理整个大唐。
    徐长生还真没去中书省,他知道人家丞相当得好好的,他去拉别人去教书,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有自知之名,所以他来到了中书省旁边,六部之一的刑部,也是大唐律法的制定办公室。
    徐长生眼睛都亮了,他的学院还差一个教律法的博士。
    大唐的科举选官制度其实有一个特别重大的漏洞。
    就是大唐以科举选官,科举高中之人会被安排到各地为官。
    但科举是不考大唐律的,也就是说一个以前根本不懂大唐律的官员,却要到地方上去当父母官。
    所以,大唐判案,很多时候靠的是心证,大唐律有时候反而成了摆设。
    专业完全不对口。
    这在徐长生或者现代人看来,十分的不合理。
    但在大唐,却没有任何人质疑,因为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他们觉得本来不就应该是这样?
    徐长生来到刑部,他已经打探清楚了,刑部有个官员叫狄孝绪,十分擅长判案,对大唐律了如指掌。
    至于狄孝绪是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提起他孙子,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正是大唐神探狄仁杰。
    可见狄仁杰能名留青史,很大一部分也是家学渊源的原因。
    狄仁杰现在应该还是个穿开裆裤玩泥巴的小萝卜头,徐长生想靠他来教律学就太不靠谱了,所以他选上了他祖父狄孝绪。
    徐长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来刑部的,所以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狄孝绪。
    狄孝绪,留着青白胡须,一脸的严肃样貌,心中却在奇怪,徐家子怎么找他?
    徐家子现在可是东宫红人,他虽为刑部官员,官职不知道比徐家子大了多少阶,但也不敢太过怠慢,加上徐家子的为人,造福了不少百姓,他也颇为中意,今天能见一见这个神奇的少年人,他也颇高兴。
    狄孝绪招呼徐家子坐下,开始聊了起来。
    徐长生没聊一会儿就有些忍不住了,如果他猜得不错,他恐怕要有一段时间不能进皇宫了,所以他得快刀斩乱麻。
    徐长生聊了两句,就道,“狄公觉得,我大唐律如何?”
    说起大唐律,狄孝绪就充满了自信,因为其中很多条都是他修正的,说道,“我大唐律,是历朝历代最为严谨也最为合理的,不是老夫自夸,众观历史,还没有一部律法像我大唐律这样赏罚分明,合情合理……”
    空中简直都是唾沫子横飞。
    徐长生听狄孝绪讲完,点点头,表示认同。
    狄孝绪看着徐家子更加满意了,是一个能静下心来学习的人。
    这时,徐长生抬起头,问道,“那敢问狄公,大唐律如此完善,普及力度又如何我大唐官员可是人人都是按照大唐律公平公正办案”
    狄孝绪眉头都皱了起来,大唐官员如何办案,他岂能不知道?
    半响叹了一口气,“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看到了其中的问题,大唐律虽然完善,但……熟悉它的官员却少之又少,地方官员判案,有的甚至一边查阅大唐律一边判,如此又怎能完全遵循着大唐律,此事在我刑部也早就发现,但积重难返,想要改革,难难难。”
    连说了三个难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