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13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户部尚书刘政会再次确认道,“徐家子,你可算清楚了修路的所有花费,到时候别动工后出现问题,本是善举却……”
    户部尚书刘政会还没说完,徐长生就道,“刘大人,长生的算术如何,想必刘大人也知道一二吧?还请放心,只要朝廷允许我徐家村招收劳力,定会圆满地将路修好。”
    刘政会一愣,倒是忘记了徐家子凭一算题将国子监诸生都难住了,连国子监博士都没能解出那题,徐家子在算术上的确匪夷所思。
    朝廷上可是议论纷纷。
    徐长生此举,的确太过惊人了。
    李世民也放任下面的人讨论,因为此事太过重大,需要他们一点时间消化。
    徐长生偷偷退了一步,将手里的面包偷偷拍了拍,咬了一口,虽然掉地上了,但还是能吃的。
    现在也没有人关心他是不是在金殿上偷吃了,大家都在商量他说的修路的事情的可行性。
    徐长生等着,看看外面的太阳,今天估计得很晚下朝,他的午饭啊。
    不过陛下太子丞相等都没吃,他也不能说什么,他比他们还多了一个面包。
    徐长生听着讨论声昏昏欲睡,因为都是各部门怎么协助的问题,他对大唐具体的部门如何运作的还不太清楚,这些事情上,殿上百官才是熟门熟路。
    这一讨论,又不知道过了多久。
    徐长生还在偷偷啃他的面包。
    “宣仪郎?”这时有人喊道。
    徐长生正拿着面包啃勒,嘴巴的面包拿出来也不是,吞下去也不是,尴尬的道,“我……我就替我们家大老虎尝尝面包还能不能吃,真的,你们要相信我,我才咬一口。”
    众人看向那个快吃光的面包。
    李世民嘴角也是一抽,居然在大殿上偷吃,没看到文武百官和他都同样饿着肚子吗?
    不过,看在他为大唐修路的事情,就饶过他这次吧。
    李世民说道,“徐家村能为大唐修一条好路,这功劳朕记下了,不过,这等民生之事,也不能全靠徐家村。”
    徐长生一愣,户部那老头刚不是说没钱吗?陛下的意思难道还准备出点钱?
    李世民继续道,“这次征工,朕会令各县积极参加,也不用徐家村出多少工钱,凡是征招的农户,只要出一人,可免其一家人一年的税收。”
    大唐没钱,但却可以用免税来征工,相信不少人会积极参加,对于一家人来说,免一年税也是大事。
    徐长生脸色一喜,如此,他也能少付不少工钱,只有一户出两个或者更多人的时候,他才需要付钱了。
    李世民继续道,“朝廷各官员也需积极配合。”
    几个官员走了出来,答道,“是。”
    他们正好管这一块。
    有徐家村的技术和钱财提供,加上朝廷的大力支持,徐长生修路又简单了好多。
    今天的朝议下朝得比较晚,百官走出金殿的时候还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大唐居然要修一条水泥路了,可不是徐家村那么一点距离而已,而是长安到徐家村的距离。
    徐长生要是以前,下朝跑得飞快,今天却就停在金殿门口。
    “吏部侍郎和太府少卿两位大人,你们昨天不是问我什么时候修路吗?啧啧,现在知道了吧?”
    两人:“……”
    难怪徐家子今天出奇的下朝了没跑得飞快,这是在等着挨个打脸。
    果然,徐长生已经撒腿跑向新出来的人了,“殿中少监大人,通议大夫大人,且慢行且慢行,我们聊聊。”
    看他不守门口挨个挨个啪啪打脸。
    可惜这些当官的脸皮真厚,居然脸不红气不喘的从他面前走过。
    下了朝,长安县下发的征招令就贴了出来,不止长安,长安各县都会贴出征招令。
    “我们长安要修路了?”
    “我们长安外面的官道不是挺好的?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补一补还是能走的。”
    “居然一户出一人就能免一年的税?这……以前也有征招修路,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我得去给我乡下亲戚说说。”
    “可不是,居然免一年税,而且出两人的话还按天给工钱?工钱还挺不错,现在秋收已过,倒是个不错的赚钱活计。”
    “听说是徐家子提议修路的,陛下怎么就答应了?不是说国库吃紧吗?”
    “刚才有消息传出来了,这次修路不用户部出一文钱,全部由徐家村承担,因为徐家子说了,他们徐家村没有缴纳一文的税,有些过意不去,不能富一村而忘了天下百姓,所以才由徐家村来修此路。”
    不能富一村而忘了天下百姓?
    闻者无不肃然起敬。
    那些豪门世家,那些商贾之家,都是发展自己家族,什么时候会想过他们平民百姓。
    大唐之时,还是世家当道,哪怕朝代更替,留下来的还是世家,所以有的世家才不会管朝廷百姓如何,反正就算朝廷倒了,他们世家也不会倒。
    当然这是私底下的想法,不能拿明面上来说,不然这个世家也得就此玩完。
    但这种思想就造成了,世家自私自利,只图发展自己。
    现在徐家村的做法才会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徐长生的不能富一村而忘了天下百姓这一句话,很快在整个长安疯传。
    不少人看着徐家超市门匾上的利国利民四个字,以前他们或许只是将它当成四个字来看,但现在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徐家子做的事情,好像真的是利国利民。
    “前几天还有谁说徐家村赚那么多钱却不纳税,简直无国无君来着?”
    “一天就知道嘴巴胡说八道,也不看看徐家村都干了多少利国利民的事情。”
    “他们就知道说,他们家怎么不见为大唐做出一点贡献?嘴上说有什么用,得干实事。”
    徐家村也如徐长生所料,赚了一波好感度。
    有朝廷全力配合,修路很快进入了进程。
    因为福利好,征招民工也十分顺利,人数多也就意味着工程进度快。
    徐长生将已经征招的农工分成了几批次,一批去制作水泥,一批直接去挖路基,再有一部分就是用水泥铺路了。
    徐家村的人因为有修路的经验,被徐长生调来不少人当监工,务必保证质量达到徐家村的路一样,不然路损坏了,修补起来十分麻烦。
    至于水泥的制作方法,徐长生不担心流传出去,甚至说他还希望流传出去,让大唐多一些好路。
    就算流传出去,什么人能像他们徐家村无私的出钱来修路?
    好吧,说无私有点那啥,因为这条路是徐家村必须的,徐长生要将徐家村打造成科学基地,旅游胜地,供人参观消费,那么怎么也得有这么条路。
    要致富先修路,至少徐家村现在的情况是这样。
    找来的农工特别多,加上朝廷用税抵消了一些工钱,这样徐家村压力减少了不少,工程进度也能更快。
    他设计的这条路是四个车道的,特别宽敞。
    徐长生想了想,这么长的路,路边的绿化用他的枝枝花和月季来做绿化带已经不合适了,而且这样会影响他们徐家超市这两种花卉的销售,得不偿失。
    而且栀子花和月季都是需要人照顾的,长安到徐家村的路的维护肯定做不到徐家村那些路那么精细。
    徐长生想了想,马上想到了替代品,一种生命力十分顽强,甚至不需要人照顾的花卉。
    就是四季野菊花,他的皮箱子里面正好有种子。
    四季野菊花是黄色的,花开得也挺大朵,关键是它生命力顽强得不得了,正好可以用来装饰在道路两边。
    为了这个徐长生还专门回了一趟徐家村,他的皮箱子是密码箱,只有他才能打开。
    他回去的目的就是育苗,四季野菊花的苗,等苗好了就移植到路边就可以了。
    徐长生也不是每天都需要去检查道路修建情况,有徐家村的监工在,他隔三差五去看看就可以了。
    准备工作完成,路开始修的时候,也是国子监开学的时候。
    徐长生一点都不期待国子监开学了,因为开学他还是得去上朝,悲剧死他了。
    不仅如此,他还得像以前一样,起得比鸡早,除此之外,他下午还得去国子监。
    唯一能放松一下的机会有两个,一就是去视察道路的修建工作,二就是他现在是东宫属官,只要太子李承乾给他安排任务,他就能请假去完成这些“任务”。
    所以,徐长生最近往东宫跑得比较勤快,眼巴巴地希望太子给他安排点任务。
    李承乾的确给他任务了,可惜只是挂个名,让他管理东宫的那些近侍和宫娥。
    他总不可请假说,东宫的近侍和宫娥不听话,他要去管理吧?
    没办法,只得老老实实地上朝和去国子监上课。
    唯一不同的是,严文殊那老头不知道为何,似乎对他好了那么一点点。
    真的就一点点,不怎么拿眼睛瞪他了,但该罚站的时候毫不留情,他就因为在课堂上吃东西被罚站了,还是原汁原味的动作,双手举过头顶的,脑袋上顶书。
    也不知道是天天站朝堂还是被罚习惯了,他居然觉得罚站也轻松了不少。
    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徐家村努力赚钱,因为发给修路的农工的钱是一个月一个月发的,他们自身又要有资金保证流通,所以钱怎么看都紧张得很。
    再此期间,朝廷上前线的消息也传了回来。
    经过食用猪肝和红景天,士兵的夜盲症和高原反应果然好了很多。
    李靖正准备率领大军长驱直入。
    朝廷上一片战意盎然,突厥之患已经困扰大唐多年,如今如果能够一举解决再好不过。
    徐长生也笑呵呵的,这都是功劳啊。
    但他得谦虚,所以他就问了一句,“将士们觉得我们徐家村做出来的泡椒猪肝味道如何?”
    惹得整个朝堂上的人都笑了,原本紧张的气氛都稍微放松了一些。
    程咬金站了出来,“李靖的战报中还真提了一句,说因为猪肝的原因,造成将士们胃口大开,军粮消耗增加了不少,希望多运些粮去。”
    徐长生脸都黑了,有些幽怨的地看着程咬金。
    所以,因为泡椒猪肝太好吃让军粮消耗过多这个锅得他背?想甩都甩不掉?
    徐长生决定不说话了,他脸黑。
    果然下朝的时候,一些相熟的官员就过来打趣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