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13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刷。”
    在举起手中的奏章的时候,刷的一下,一个面包掉了出来,在地上滚得老远,直往前面滚去。
    徐长生眨巴了一下眼睛,然后一直眨。
    朝廷上一阵安静,一双双目光看着那个面包。
    徐长生一哆嗦,“陛下,这个面包太放肆了,臣马上将它收起来,好生惩罚。”
    小腿一甩,满脸通红的跑去捡面包。
    这个面包怎么回事?他明明藏得好好的。
    众人:“……”
    徐长生学着以前看到的老大人的样子,用袖子遮住脸,羞于见人。
    李世民也是嘴角直抽,刚才那面包上还被啃了几口,谁啃的?什么时候啃的?这猜测就多了。
    徐长生站在中间,感觉投来的目光都变得好奇怪。
    赶紧道,“陛下,面包不是我啃的,真的,你们要相信我,是……是大老虎啃的,它每天起得比鸡早,可辛苦了,早饭都没吃,我就为它准备了面包……”
    他得卖萌,他才四岁,虽然有点不要脸,但是保命要紧。
    可把他紧张死了,看吧,一旦出点小问题,就得担心他的小脑袋保不保得住,这官不大,当得却提心吊胆。
    上朝的辛苦这些朝官哪一个不清楚,本来想要发作的几位官员一愣,这才想起徐家子不过四岁,连他们有时候都坚持不住,更何况一个四岁孩童
    张了张嘴,最终都没有说出话来,无论什么原因,因为此事太过苛责一个四岁孩子,显得太不近人情。
    李世民的声音从上面传来,“宣仪郎有何事要奏?”
    徐长生这才松了一口,这事算揭过了。
    赶紧将写好的奏章举过头顶,小模小样的,却要装作一本正经,怎么看都有点滑稽。
    有公公将他的奏章接了过去。
    徐长生这才说道,“启禀陛下,臣要告假,可能要有一段时间不能来朝堂上为大唐鞠躬尽瘁,为陛下死而后已了。”
    众人:“……”
    这个马屁精,还真会自夸,关键是脸不红气不喘。
    这些话要是出自一个老臣口中,还有点看头,但出自徐家子之口,怎么听着都怪异。
    而且……徐家子前两天才想辞官,现在又开始告假?
    众人目光汇聚,看徐家子到底有多作。
    李世民眉头一皱,脑门好疼,告假?说道,“宣仪郎何事告假?”
    意思就是,不说出个理由来,看他不收拾收拾人,隔三差五就给他作,他将徐家子塞进朝廷花了多大的功夫费了多少神,现在居然一天想着往外面跑。
    徐长生赶紧道,“陛下,国子监马上开学了,长生得上学。”
    理由冠冕堂皇,总没有反对的理由了吧?再厉害的天才也得不断的学习,不让他学习,就是毁人才。
    李世民一愣,倒是忘了徐家子还是国子监学生。
    徐长生添油加醋的说了一句,“陛下,臣觉得宣仪郎这职位责任重大,长生读书去了,免不了有人会说长生占着位置不办实事,要不,你看……”
    宣仪郎这职位责任重大?
    它就是一个闲散官衔,根本没实职。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徐长生继续道,“要不陛下另择人选?长生要是因为读书而不能担任此官职,实在觉得心中有愧,长生就不要这个月的俸禄了。”
    徐长生心道,这小破官完全没有他在东宫当秘书郎有意思,他在东宫现在那些仆人宿卫看到他就一口一个徐大人徐大人,喊得他可开心了,这什么宣仪郎,谁爱当当去。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算是看出来了,徐家子是真在推托。
    李世民脸一横,他好不容易安排进来的,能说走就走?哪怕是在朝堂上当块木头也得给他站着。
    但徐家子这态度,不行,他得让太子私下里敲打敲打。
    现在嘛,李世民说道,“既然宣仪郎要入国子监学习……”
    徐长生脸上一喜,成了,就算辞不掉这官,他也不用天天起床上朝了。
    李世民的声音继续传来,“宣仪郎的职位的确重要,既然如此,朕就去给国子监孔祭酒说说,徐家子上午上完早朝,下午再去国子监学习吧。”
    徐长生原本高兴的脸上,嘴巴张得老大,都能塞进去一个鸡蛋。
    说……说好的套路勒?怎么不按套路走?
    上午上早朝,下去去国子监
    以往他上了早朝,至少下午还可以到处浪啊。
    现在是将他下午浪的时间都给剥夺了!!!
    李世民嘴角向上扬起,“宣仪郎职位如此重要,徐家子可千万别因私毁公,继续为朝廷效力吧。”
    徐长生:“……”
    呸,宣仪郎就是闲散官,重要个屁,李二陛下好奸诈,居然用他的话堵他的嘴。
    徐长生张了张嘴。
    李世民笑道,“徐家子还有何事?刚才徐家子说要为我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朕又怎么可能辜负了徐家子的报国之心,朕这样的安排,徐家子可算满意?”
    满意个锤子,徐长生泪汪汪的,他终于知道,这些当官当皇帝的,也不是省油的灯。
    全拿他的话堵他,他还怎么反驳?
    小脑袋都耷拉了下来,垂头丧气。
    “宣仪郎,还有事情要奏吗?”李世民满脸微笑的说道,这朝堂啊,任何人的表情他在上面都看得清清楚楚,什么心思他也能猜得个七七八八。
    朝堂百官也是一笑,徐家子也太不自量力了,居然在陛下面前耍小心思,上次想辞官,没说出口,这次居然想借国子监入学之事来挡挡向牌,陛下岂是那么好糊弄的。
    说来也怪,别人十年寒窗无人问,天天想的就是出人头地,进入朝廷,而徐家子小小年纪就做到了,但为何却这么想辞官,这是何原因?
    要是徐长生告诉他们,他就是早上起不来床,估计要气晕好些人。
    徐长生耷拉着脑袋,这官非但没辞掉,还……
    看着周围调笑的目光,徐长生挺了挺胸,让你们看笑话。
    徐长生整理了一下衣服,他得打脸打回来,他的笑话不是那么好看的,拱手道,“禀陛下,臣还有本要奏。”
    李世民一愣,又想出什么幺蛾子?看来的确得让太子多敲打一下了。
    徐长生扬起了小脑袋,看向一群刚才看笑话的人,大声道,“陛下,我徐家村准备正式修建长安到徐家村的水泥路,请陛下责令长安县令和各官员积极配合。”
    他最近几天都在算账,现在徐家村赚的钱虽然不足够修建这条水泥路,但水泥路的修建也不是一下子将钱全部投入进去。
    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的投入,他算过了,他们的资金已经足够启动这个项目了。
    后期的钱,就边赚边修路也是可以的。
    徐长生的声音让整个金殿变得鸦雀无声。
    修建长安到徐家村的水泥路?
    这得花费多少,徐家子居然说他们徐家村已经可以开始修建了,还要求长安县令和各官员配合?
    修这样一条路,当然不是徐家村一家受益,进出长安,沿途百姓都会受益,所以朝廷也是有责任帮助修建的,徐家子的提议并无不不妥。
    但……
    李二陛下还没有发话,户部尚书刘政会就出列道,“徐家子此话当真?徐家子可知如今因为突厥之战,户部已经拨不出一文钱了,我们都知道水泥路的好处,但如果徐家子想户部拨钱修路,恐怕此时不合适。”
    他说得一点不假,因为和突厥的战争,大部分钱都花出去了,国库并不富裕,剩下的都得用到刀口子上,不能拿来修路。
    大唐之时,正是由户部执掌钱粮。
    所有人反应过来,“徐家子休要说大话,你可知修那么一条路,还是水泥路,得花多少钱财?”
    他们最近就一直在打趣徐家子什么时候开始修路,其实就是知道修路的花费太高。
    没想到今天,徐家子突然就说要修路了?这不可能,户部也没有钱,哪来的钱修路。
    徐长生恭恭敬敬地,“各位大人,长生何时说过修路需要户部拨钱了?”
    他越恭敬,打这些人脸越疼,让你们看笑话,让你们天天打趣人,不就是修路,他就修给你们看。
    徐长生继续道,“陛下,长生不需要户部一文钱,长生要的是修路的人,如今秋收已经结束,也过了农忙时期,正是空闲之际,我们徐家村也会给修路的人一些钱财补贴。”
    修路需要大量的人,他们徐家村肯定不够,而且这么大规模的征工,肯定得朝廷同意才行。
    李世民都站了起来,“宣仪郎,你说不需要户部拨一文钱就能将路修好?”
    徐长生答道:“正是。”
    周围一片哗然,百官心里就跟日了狗一样,这怎么可能?
    那得多少钱财?徐家村得赚多少钱才能修这么一条路。
    徐长生扬起了脑袋,“徐家村能得陛下恩赐,免去了全部的农税和商税,徐家村上下感激不尽,但我徐家村也是大唐子民,不能富一村而忘了天下百姓,所以我徐家村虽然不纳税,但却愿意为大唐修建一条好路。”
    不能富一村而忘了天下百姓?
    众人看向徐长生,不知为何居然有些肃然起敬。
    徐长生心中一叹,最近整个长安都在讨论徐家的超市,食府和表演队赚了多少钱。
    他想隐瞒也是隐瞒不住的,毕竟天天都人满为患,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赚了不少。
    而赚得多了,在国库空虚时又一文税都没交,虽然这是陛下下的旨,三省六部通过,但难免有人眼红,心生歹意。
    徐长生留意到这个问题后,一时间也没有办法,但现在他们徐家村要修路,正好可以拿出来说事。
    反正这条路是他们徐家村需要的,就由他们徐家村来修吧,能赚一个好名声,又解决了不纳税的问题。
    李世民说了一声,“好。”
    然后看向朝廷百官,“要是所有世家都有徐家村的慷慨大义,我大唐何愁不强大。”
    不少世家官员低下了头,谁会嫌弃家里钱多,特别是有些世家,就算是大灾之年,也是一毛不拔。
    如今徐家子如此作为,却是让不少人羞愧难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