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大唐理工学院 第12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徐长生现在正是被赶的鸭子,他能说他连讨论的啥都不知道吗?估计已经不是屁股都打肿的问题了。
    都怪他怎么就没站稳,被摔了个四脚朝天。
    小心翼翼地道,“是有……有那么一点点想法,真的,就一点点,不过还得请各位将刚才的问题再说一遍,让长生理一理。”
    百官的表情更古怪了。
    徐长生的心里那个七上八下,到底他们讨论的是什么问题啊?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徐家子,我大唐经历战场无数次的大将都毫无办法,你能有办法?”
    徐长生一愣,什……什么意思?
    他现在一个脑袋两个大。
    徐长生一拱手,“还请明示。”
    长孙无忌一皱眉,按理徐家子现在是太子属官,他应该帮衬一二,但怎么看着徐家子一副茫然,连问题都没弄清楚的样子
    他该不会是信口开河吧?
    要是这样,徐家子今天非得被治一个藐视朝堂之罪。
    长孙无忌道,“如今正是秋收之际,在边疆之地,突厥屡屡来犯,抢夺我大唐子民辛苦收获的粮食,陛下已经派李靖统兵前去讨伐,但……”
    徐长生眼睛缩了一下,他终于知道这些人为什么看他的眼神这么奇怪了,他就是一个四岁孩子,居然在这等军事方面说有一点想法?
    普通的一个四岁孩子,恐怕连战争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但,现在他是骑虎难下,一咬牙,认真听了起来。
    心里也在回忆,贞观四年,大唐与突厥的战争?
    眼睛一缩,似乎想起了什么,贞观四年,大唐和突厥开战,最后的结果好像是,李靖打败突厥,颉利可汗遁逃,大唐完胜。
    也就是说,就算他什么也不说,大唐也会胜利,好像就是从这一战役开始,为李世民天可汗的名号奠定了基础,也是从贞观四年开始,慢慢形成四方来朝的趋势,贞观盛世开启的征兆。
    但现在不是大唐打不打得赢的问题,而是他下不下得来台。
    长孙无忌继续道,“李靖的军队开始之时的确大败突厥,取得不小胜利,但如今,我军乘胜追击,却状况频出,一是,突厥军队白天逃遁,晚上却跑回来打回马枪,我大军不善夜晚作战,而突厥军队如同有夜视能力一样,让我军疲于对付,二是,随着我军追击,深入敌方,我军将士突然爆发大规模怪病,头昏眼花,耳鸣恶心……”
    “我军好不容易取得如此大捷,如果不乘胜追击将突厥人打残打痛,来年他们一定还会前来抢夺我们边民的粮食。”
    “所以问题是,我们现在是忍受这两个问题乘胜追,还是回防。”
    长孙无忌说完,就有人接口,“这两个问题其实并非今年才有,以前突厥也经常来抢我们边民粮食,虽然每次我军都能将他们打跑,但因为上面这两个问题,都被突厥顺利逃离。”
    这是老问题了,一直困扰大唐好久都得不到解决。
    每年秋季,突厥抢夺粮食的问题就会被摆上朝廷。
    但每次出兵,怎么打也打不死来犯的突厥人,反而大唐因为调动兵力,消耗破多,得不偿失。
    如今,李靖连续取得大捷,但依然得面对这问题。
    李世民看向徐长生,“宣仪郎,现在说说你的一点点看法吧。”
    此时,徐长生已经愣住了。
    我军只能白天追击,夜不视物?夜晚之时,突厥就杀回来,如同能夜视一般?
    这个问题……该不会是夜盲症吧?
    据徐长生所知,古代很多人都有夜盲症的,而夜盲症是因为长期缺少维生素a的原因。
    至于深入敌方,我军将士爆发大规模怪病,头昏眼花,耳鸣恶心……
    这也好解释,突厥地势比大唐高,再看这些症状,如果猜测不错的话,应该是……高原反应,而高原反应也不是没办法治。
    “宣仪郎?”
    徐长生抬头,嘴角带起了笑意。
    所有人眼睛都看向徐长生,他们倒要看看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小孩子,到底妖孽到了何种程度,才敢对战事指手划脚。
    “宣仪郎,说说你的那一点想法。”李世民说道。
    难怪李世民脸色一直不怎么好看,原来是遇到了一直解决不了事情。
    徐长生看清楚了,所以有底气,也就不害怕了。
    小脑袋一甩,“陛下,臣的确有些想法,不过,臣还小,也的确对战场上的事情一窍不通。”
    众人一愣,这是何意?
    徐家子的话不是自相矛盾吗?
    对战事一窍不通,却又有想法?
    已经有人提出异议,“宣仪郎,这是朝廷商议大事的地方,希望三思而后行。”
    他还以为刚才徐长生是主动出来的,因为太急才摔倒,绝对没有想到徐长生是打瞌睡自己摔出来,比谁都懵逼。
    徐长生闻言,笑道,“大人所言甚是,长生虽小,但还是懂的。”
    都没看他刚才都吓哆嗦了吗?
    他想辞官都给吓回去了。
    徐长生继续道,“陛下,臣虽然不懂战事,但臣却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我军出现的两个问题。”
    徐长生又在开始扔炸弹了,扔得整个大殿雅雀无声。
    徐家子说他能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
    他知不知道,大唐被这两个问题困惑了多久?
    有些人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什么,徐家子的确有点妖,还是等等看他到底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
    特别是殿上的武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都是带兵打过仗的,这等问题要如何解决?
    程咬金站了出来,“徐家子,卖什么关子,还不快快道来。”
    不少人点头,他们发现,这个徐家子就爱卖弄,每次将他们胃口吊起来了,就开始慢吞吞,要是自家孩子,早吊起来打了。
    徐长生心道,他这是又要立功了吗?可他不想当官了。
    哎,升官太快也不好,让他当个不上朝的官也行啊。
    徐长生抬头,“各位,我军的这两个问题,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比如第一个我军不能夜间见物的问题,我称之为夜盲症,而夜盲症的出现是因为身体缺少维生素a,解决它的办法,只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a就行……”
    “等等,徐家子,你刚才说什么维什么a?”
    一群大臣懵得很,为什么他们听不懂?
    徐长生也懵,他这要如何才能讲得通?
    看来他得大规模科普他的科学知识才行,可怎样才能大规模科普?
    他现在就教了徐家的一群孩子一点基础,其他人最多也就听了他的两次宣讲,启蒙都算不上。
    不过现在也不是想这个的时候,还是将面前的事情解决了再说。
    徐长生说道,“夜盲症,多吃猪肝就能解决。”
    猪肝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他这样讲总简单明了吧。
    百官和李世民:“……”
    徐家子养了那么多猪,敢不会是来推销他家的猪吧?
    他们多少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吃猪肝就行?
    其实多吃肉也行,但肉没有猪肝含有的维生素多。
    古代的人多有夜盲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吃肉少,穷,吃不起肉。
    “徐家子,此话当真”
    徐长生点点头,“各位大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夜盲症其实也是一种病,而吃猪肝就能治好这病。”
    这样说,众人才明白一些,既然是病,而猪肝就是药。
    徐长生一咬牙,“陛下,我徐家村愿意贡献我徐家村所有猪肝。”
    反正他也打算要扩展神仙食府,需要杀大量的猪才能满足需求,将猪肝送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
    见众人还有疑惑,徐长生继续道,“成于不成,让士兵吃猪肝总不会出现其他问题。”
    众人一愣,似乎也对,就算治不好,也不可能因为吃了猪肝出现其他问题。
    这个问题根本不用思考,况且徐家子还是主动免费将猪肝送给朝廷。
    这时唐俭站了出来,“陛下,此事还有一个难点,就算猪肝能够治好夜盲症,但如今天气炎热,新鲜的猪肝运往前线,恐怕已经腐败不堪,如何入口?”
    众人也是一愣,这的确是个问题。
    徐长生却笑了,道,“如果放在以前,要将新鲜猪肝运送这么远,肯定是不行的,但现在却没有问题。”
    徐长生看向唐俭,“大人恐怕没有吃过我们徐家超市的香辣豆干和泡椒鸡爪吧?”
    礼部尚书唐俭一愣,他的确是因为上次徐家子将他气晕在大殿上,对徐家超市的东西一概拒绝。
    徐长生继续道,“如果大人稍有关注我徐家超市,就会知道,我徐家超市的泡椒鸡爪和香辣豆腐干已经在大唐十道售卖了,如此远的距离,我徐家超市已经能够做到保证其质量。”
    许多人也是一愣,他们倒不是没吃过这两样东西,而是没有想到这些小东西居然在大唐十道都开始售卖了。
    不由得问道,“这又是科学的原因?”
    徐长生答道,“正是,无论是泡椒鸡爪还是香辣豆干,都是腌制而成,本就不容易腐败,加上都是真空包装,让它们处于无菌状态下,一般来说,保质半年是完全没有问题。”
    “保质半年?”有人问道,虽然有些东西他们没听懂,但关键的东西他们还是听见了。
    徐长生答道,“是的,只要用差不多的工艺,将猪肝做成泡椒鸡爪类似的小吃,保质半年还是没问题,所以我向朝廷提供的猪肝不会是原生态的,而是做成一小包一小包的小吃,这样,运送到前线的时候,我军即可食用,而且味道美味,也算是给辛苦的前线士兵加餐了。”
    一些人想到徐家超市那些小吃,不由得吞了口口水。
    徐家超市卖的那些东西,现在可是家喻户晓,那味道,谁不夸上一句。
    李世民想了想,如此的确是最好的办法,就算治不好那个夜盲症,也算犒劳前线士兵了。
    当然光徐家的猪肝肯定不够,他还得让人四处收购一些。
    说道,“众位还有何异义?如若没有就按宣仪郎所说执行。”
    说完又道,“如果真能解决夜盲症的问题,到时再论功行赏。”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