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第24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因为考上大学前有工作,所以上大学后她和陆铮手头比大多数学生更宽裕。但再宽松,也顶多够他们应付日常突发情况,想做大生意,那点存款无异于杯水车薪。
    所以刚开始他们卖的都是小东西,货是找在南方的朋友帮忙拿的,因为量少,成本压不下来。
    而他们拿到货后,为了尽快收回资金,走的是薄利多销路线,一千条毛巾,两三天就卖完了。
    暑假两个月,他们从毛巾卖到袜子,又从袜子卖到背心,之后又调整过几次产品,包括汗衫、运动裤、毛衣等,直到上个月,才开始卖冬装外套和长裤。
    此前他们已经在市里卖过几轮,从成年男女装,一路卖到儿童男女装,尺寸齐全得很。
    但现在不比更改开那会,当时大家因为担心政策反复,哪怕看到了商机,也不敢迅速跟风。如今改革开放过去好几年,大家胆子都大了,哪怕刚经历过一轮严打,下海做生意的人仍一批接着一批。
    看到他们生意这么好,有钱的没钱的都开始想办法,两个月不到,大家都来卖衣服。
    虽然市场仍然红火,但段晓兰觉得这么多人在同一片卖衣服不是好事,一是客流问题,二是太打眼。
    要知道,严打的风还没过去呢。
    为了躲风头,段晓兰和陆铮决定转移阵地,准备到周边县城转一圈,看能不能把货清完,而他们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他们是三天前来这里的,摆摊这几天,生意非常红火,手头的货销了大半,剩下的预计三天内能卖完。
    段晓兰说:“卖完以后,我们不打算再进货,等明年夏天再说。”她和陆铮都要读研,年后会忙碌起来,没那么多时间做生意。
    “避避风头也好。”苏婷点头,又问,“你们今年在哪过年?”
    “在沪市过,我们想趁过年这段时间看看房子,要是有合适的,买一套。”
    “我回来前也买了套房,是国营厂建的职工房,有两间,但被房主隔出了三室一厅,面积还行。”苏婷说完自己刚买的房子情况,问道,“你们打算买多大的房子?”
    段晓兰说:“我比较倾向于你们现在住的房子,够大,环境也好,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
    苏婷闻言笑着打趣:“看来以后该叫段老板了啊!”
    段晓兰谦虚道:“还没到那时候。”
    苏婷却觉得就算现在不是,段晓兰以后肯定也能成功,虽然这时候下海的人多,但能敏锐发现商机,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的人可不多。
    而且虽然段晓兰没说赚了多少钱,但他们都准备买洋房了,这半年肯定没少赚,要知道这几年洋房可没少涨价。
    苏婷手里房子虽多,但洋房就两套,而且因为买得早,所以价格不贵。
    现在让她买洋房,她也是要斟酌斟酌的。
    搞清楚情况后,苏婷也在段晓兰这里买了不少衣服。
    卖毛巾袜子的时候,段晓兰都是托朋友帮忙进货,但到卖衣服时,她还是更信任自己的眼光,都是亲自去进货。
    像这批衣服,就是段晓兰亲自挑的,虽然外套裤子都只有两三个款,但款式都是时下南方最流行的,同时也很好搭配。
    苏婷一挑,就有些停不下来,给贺焱和慢慢各买了身衣服,再给贺东川挑了条长裤,买了件内搭的毛衣背心,自己则买了件毛衣。
    选好衣服后,段晓兰手脚麻利地给苏婷打包。
    只是结账时两人争执起来,段晓兰不想要钱,打算把苏婷挑选的衣服当成送给他们一家的新年礼物。而苏婷不想占这便宜,坚决要给钱。
    两人说了好一会,段晓兰实在没办法,就说让苏婷给成本价。
    成本价比五折还要便宜几块钱,但苏婷觉得她跟孟秀珍一起来买衣服,一个五折价,一个成本价,不合适,坚持按照五折付了款。
    买完衣服,苏婷问:“你们什么时候收工?要不晚上去我们家吃饭?”
    段晓兰摆手说:“还是不了,我们晚上回去还要盘点剩下的衣服,明天一早又要出摊,去你们家吃饭怕不好来回。”
    苏婷想想也是,改口问:“那你们卖完衣服来我家吃饭?”
    段晓兰笑:“都不一定哪天能卖完呢,等明年吧,咱们开学再聚。”
    “好吧。”苏婷有些失望,但也知道饭什么时候都能吃,挣钱这事却是赶早不赶晚,说道,“那明年再见。”
    ……
    虽然想到买这些衣服花光了丈夫一个月的工资,孟秀珍有点肉疼,但想到过年他们家里人都有新衣服穿,她又觉得这一趟挺值。
    如果是在百货大楼买这些衣服,别说她男人一个月的工资,三个月都不一定够,毕竟他们摆摊卖的价格本身就比百货大楼便宜,老板还因为苏婷给她打了五折。
    孟秀珍想起来问:“你那两个朋友要在咱们县里卖多久衣服?”
    苏婷回答说:“应该就这几天,他们说这批衣服卖完就回去过年。”
    “这么快?那过完年他们还会回来卖吗?”
    “应该不会,开学他们都要上课。”
    孟秀珍说:“那我回去以后得赶紧跟大院里的人说一声,免得他们错过了这么便宜的衣服。”
    苏婷点头,又想起来嘱咐道:“五折的事你别往外说。”
    “明白,”孟秀珍一脸理解道,“你放心,我不告诉别人你跟老板认识。”
    她能买到这么便宜的衣服,完全是托了苏婷的人情。要是据实告诉大院里的人这件事,人人都想借着苏婷去占便宜,他们这生意还怎么做?
    虽然打五折后他们也可能有赚头,但谁会嫌钱烧得慌?当然是越多越好。
    想到这,孟秀珍压低声音问:“你说做生意真那么赚钱吗?”
    这几年下海做生意的人可不少,海军大院没人有动作是因为怕政策反复,毕竟她们的丈夫都是公职,她们自己出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丈夫工作。
    但在海军大院之外,有动作的人不少,今天这个大队有人成了万元户,明天那个大队有人买电视机。
    而这些消息,总是能非常迅速地传入海军大院,令大院军嫂们心思浮动。
    以前孟秀珍没动过心,是因为她不认识那些人的,而且她家里存款虽然没有上万,但大几千是有的。
    至于电视机,他们也不是买不起,只是觉得没必要,也舍不得花那个钱而已。
    但见过段晓兰他们卖衣服的盛况后,孟秀珍心动了。
    刚才站那的时候孟秀珍数了数,不到一个小时的功夫里,不算她和苏婷买的,段晓兰他们卖的衣服裤子毛衣等加起来至少有三十件。
    虽然孟秀珍没卖过衣服,也没有听到苏婷和段晓兰争执的内容,但她不傻,动动脑子就能想到五折不是成本价。
    因为不知道成本价具体是多少,所以孟秀珍按照五折来算,他们卖的那些衣服,有贵的有便宜的,匀下来一件十二三块是能赚到的。
    按照十二块来算,刚才不到一个小时,他们就赚了三百多接近四百!
    就算他们不是每天每小时都能赚那么多钱,一天一千肯定能有,算下来一年就是三万。
    一年三万,孟秀珍觉得是很有可能的,驻地周围大队里新冒头的万元户,不也才做了半年不到一年生意吗?
    孟秀珍越想,越觉得心头火热,低声问:“你说我也去做生意怎么样?”
    苏婷没回答,开口问道:“你不怕影响王哥工作?”
    “也不一定会影响吧,那些下海做生意的,也不是个个都被抓进去了啊。”孟秀珍琢磨着说,“而且老王这个年纪,升肯定是升不上去了,以后估计就转业一条路,要是做生意真那么赚钱,一个月能有几千上万,与其转业回老家,我们还不如留在上海做生意。”
    这年头人人都以铁饭碗为荣,孟秀珍想得倒是开。
    但作为朋友,苏婷还是得打击她几句:“你想做生意,没问题,但如果你是抱着一定能月入过千甚至过万这种想法下海,我劝你别去。”
    孟秀珍愣住:“为什么?”
    “你是不是觉得我朋友他们生意很好,收入很高?”
    “不是吗?”孟秀珍疑惑问。
    “是,可你知道我朋友学什么的吗?”
    “什么?”
    “她大学学的是经济,并且成绩优异,毕业考了本校的硕士。你看到她做生意那么轻松,好像怎么样都能赚钱,可过去四年里,她一直都在学习相关知识。”
    “普通人做生意,可能是别人卖什么,他就跟着卖什么,跟得及时或许能喝口汤,跟得不及时可能倾家荡产。而她做生意,走一步看三步,仅这半年,他们主卖的产品就换了七八种,而每一种,在他们卖了不久后,都会满街都是卖相同产品的人。”
    苏婷总结道:“所以,如果你想做生意,我不建议你盯着她看,如果你真有这想法,过完年,再到县里逛一逛,看看是不是有很多跟风的,他们的生意又怎么样。能承受得住这样的落差,到了合适的时机,你可以试一试,但现在我不建议你冲动之下做决定。”
    孟秀珍并不是听不进劝告的人,听完苏婷的话,她认真思索良久说:“那我过完年再看看。”
    ……
    回到大院后,孟秀珍果然给段晓兰他们打了波广告,隔天大院里就有不少约着去县里买衣服。
    临过年了,大院里想买新衣服的多,现在不比早几年,那会都缺票,衣服缝缝补补穿九年是常事。
    如今买衣服不再依赖票证,大家又是同一个大院里住着,收入都差不多,别家过年都有新衣服穿,自家人也不能太寒酸,否则面子上过不去。
    一家子加起来,或多或少总要买两件衣服。
    这也是段晓兰他们卖的衣服实在便宜,否则大家也不会一窝蜂地去,不到三天,他们手里的存货就被清空了。
    其成年人的衣服卖得更快一些,进货时他们就避开了过小和过大的尺寸,所以没到第二天下午就卖光了。第三天卖的基本都是童装,尺寸比较复杂,有些尺寸不好卖,不过没剩多少,降价后不到一天也清光了。
    于是,等大院里那些生性优柔寡断,犹豫几天终于才下定决心的军嫂,赶到县城一看,县中心那里早没人了,只能懊悔离开。
    但大院里那些决定做得快的,基本都一次到位,把家里人的衣服给置办齐全了,一时间,大院里讨论的全是新衣服的事。
    苏婷听后,趁着贺东川休息,跟他又带着兄妹俩去了趟市里,每人又买了身新衣服。
    虽然贺焱和慢慢没缺过新衣服穿,但每年的衣服基本都是换季时买的,到过年苏婷只会给他们买一身衣服。
    像今年这样连着买两身新衣服的情况,非常少见,以至于贺焱纳闷问:“妈你发财啦?”
    “怎么说?”
    贺焱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没发财,你怎么突然给我们买那么多衣服?”
    “因为之前买衣服的时候,我没想到大院里会有那么多人去买。”
    虽然那天回来的路上,苏婷听孟秀珍说过要帮段晓兰他们打广告,但她真没想到广告效果这么显著,大院里的人也是真舍得花钱,人人都是空着手去,大包小包地回来。
    段晓兰那里的衣服虽然多,但每种款式只有两三个,里面打底的毛衣衬衣,更是只有一个款。
    她和孟秀珍买的时候,特意错开了款式,但后面去的军嫂太多,就算错开款式,也有大巴撞衫的。
    撞衫不可怕,可怕的是撞到成院服的程度。
    苏婷觉得年三十当天,在他们大院里转一圈,估计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院里的孩子,一半穿a款,一半穿b款,男孩一个色,女孩一个色,大人同理。
    苏婷说:“今天买的衣服是给你们过年穿的,之前买的衣服等你们开学再穿。”大院里一窝蜂地买新衣服,撞衫率太高,等回市里后情况会好一些。
    ……
    苏婷的预测没有错,年三十那天,大院里的女孩身上一水的红,男孩子一水的蓝,大人身上衣服颜色丰富些,但撞衫率仍然很高。
    不过这时候的人不讲究这些,穿上新衣服后大家都挺高兴,出门见到谁都笑眯眯的,发红包也比往年痛快。
    吃完早饭贺焱带着慢慢出去溜达一圈,回来两人荷包都鼓鼓的,拿出来一看,全是红包。当然,苏婷和贺东川也散出去不少红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